《回到古代做皇帝》第180/860页


李源潮说了一大堆话,梁仲文都没怎么听得进去。待得禁军的长队走完,两人才带着一干衙役和两个仵作,往太原府府尹官邸上走去。

直到这时候,梁仲文才算把自己的心思收起来,与李源潮探讨如何写呈御奏疏。两人一边走一边说,把身后的衙役和仵作两人丢开远远的。而晋阳城的百姓,见到这些官老爷们,一个个都躲得远远的,由此看来,梁仲文在太原为官这么久,连民心都未曾得到。(未完待续。)

第二百二十六章:沉思

卢尘洹率军再次开拔了,下一个地点是山东路,目标是山东的水贼。其实,重生的陆承启,只有在《水浒传》中知道山东有一个水泊梁山。看《水浒传》很爽,里面的单百零八条好汉,个个都是顶天立地的汉子。他们讲义气,劫富济贫,施耐庵笔下的人物,一个个都活灵活现。

但陆承启知道,这种所谓的绿林好汉,都是社会不稳定因素。先前事不关己的时候,陆承启很是敬佩这些人,起码他们敢于说出自己的诉求。但做了皇帝之后,看法什么的都变了。毕竟位置不同,看问题的角度自然不一样了。

陆承启认真回想了一下,施耐庵写《水浒传》的背景,那是在元末的时候,正值汉人被蒙古人压得喘不过气来,迫切地需要摆脱蒙古人的统治。而文人又不能参加科考,绝了仕途上的念想,自然只能寄情于小说等文学载体之中了。

林林总总的原因,施耐庵才根据流传已久的梁山好汉的故事,编撰成一本,《水浒传》,目的就是为了激起汉人的血性。比如《水浒传》里面通篇讲的都是一个义字,还有对大宋皇帝的忠心。什么“只反贪官,不反皇帝”,这不是暗示着汉人要自强起来,再建立起汉人皇朝?

可要是自己面对起这些所谓的水贼,作为一个皇帝那就闹心了。一个皇朝需要稳定和发展,这些水贼就是不稳定因素,肯定是要铲除的,这没话可说。官兵即是官兵,贼即是贼,哪怕贼的名声再好,也摆脱不了贼的身份这个事实。

陆承启不否认,水贼里面有忠肝义胆之辈,也有为生活所迫,落草为贼的。但既然都做了贼了,什么借口都是虚的。因为官兵捉贼,乃是天经地义。不仅仅为的是口号上的好听,为百姓着想,更是为了皇帝自己的统治。

当然了,陆承启还有着自己的打算。他要想从农耕经济过渡到商业经济当中,则必须把大顺境内这些不稳定因素给铲除了。贼寇一日不除,行商都是有风险的。虽然有着利益驱使,但很多胆小的商人会衡量得失,觉得风险太大,他们便会抽身离去。这无疑会无形中,让商业化进程慢了下来。

陆承启可是有野心的,希望能在有生之年,把汉人带进一个没有频繁朝代更换的,不一样的历史轨道上面。农耕经济发展到了顶峰,肯定是以崩溃为结局的。因为人口不断增长,土地却是有限的,人均耕地不足,矛盾就会日益剧增,最后导致农民起义,改朝换代。

商业则不同,它能有效的释放出经济的力量,足以让矛盾平缓下来。要是能像后世米国一样,用极少数农民就能养活全国人口,粮食还能有所剩余出口到外国,商业有什么理由兴旺不起来?

不管你喜不喜欢,人类的发展进程就是这样。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再到农耕社会,最后转为商业社会。后面还有什么更为高级的社会,陆承启不知道。但已有历史证明的事情,是不会错的。

但无论什么社会,等级还是存在的。说什么人人平等,那只是逗你玩而已。不管什么朝代,总是有规矩的。既然你制定不了规矩,又不努力,还一味抱怨制度不合理,那你终究会一事无成。(不敢写了,好像触及到敏感词边缘了,大家意会就行。)

帝制未见得不好,民主也一定是好事,而只要能符合时代的制度,就是好的制度。要是不符合朝代的制度,那便是亡国亡朝的根源。人总归是群居动物,总是要有一个领导人,或者一个领导集体出现的,才能带领人类继续进步。这是共识,难道没有皇帝,在这个文盲率高达九成的古代,就会好?恐怕没人这么认为吧……

其实陆承启感到最可惜的是宋朝,因为先天不足和自己施政错误,最应该进展到商业社会的宋朝,被落后野蛮的民族给灭亡了。只要有一个眼光超前之人,在正史上给宋朝统治者指出一条道路,恐怕宋朝就不会是历史上那样。而这个人,最好是能话事之人。皇帝的身份最好不过了,陆承启现在,做的不就是这样的事情么?

熙宁变法,其实是宋神宗自己坚持的,与王安石有关系,但不大。王安石只是提出了这个新法和执行,若没有宋神宗的同意,他能有这么权力?王安石倒台之后,宋神宗还不是咬牙坚持了这么多年?

只可惜,王安石的路子是对的,但也是理想化的。宋神宗是真心为宋朝着想的,但也是太过激进的。陆承启只是凭着超越历史的眼光,俯视着这些历史名人。但实际操作起来,还是犯了同宋神宗一样的错误,过于激进。好在陆承启的新法,相对宋神宗来说,只是小打小闹,没有这么大刀阔斧。不然的话,陆承启的下场,不会比熙宁变法好到哪里去。

经过周芷若提醒的陆承启,及时醒悟了过来,开始稳扎稳打。但既定的目标是不会变的,只是实现的方法和走的道路,可能曲折一点。总之,不让历史悲剧重演,便是陆承启最大的目标了。在这个基础上,要是能在有生之年,看到大顺走上商业社会,那就足以慰怀了。

重生了这么久,陆承启已经极少回去再想以前的事情了。他怕自己想起自己的父母,会忍不住落泪。他不敢想象,作为独子的他,父母白发人送黑发人的场景是怎么样的。

对于那个曾经魂牵梦绕的女孩,现在似乎也明白了她的选择。每个人都在做对自己最有利的选择,无可厚非,哪怕这个选择在旁人看起来,是错的。

陆承启现在,不也是在做对自己,对自己的皇位有利的选择么?

背负着手,站在那张悬挂着的地图前面,凝视着那副“世界地图”,陆承启陷入了沉思之中。

人总是要有一定的时间,自己沉思,回首过去,并且展望未来,才能继续前进。

好景不长,陆承启的沉思,被一个清脆的声音打破了,这是一个宫女传来的:“皇后娘娘驾到……”

陆承启从沉思中回过神来,抬头看了一下时日,好像已经日过午时,却还是没有吃饭。看来这是老婆来查岗了,这次又能有什么借口搪塞过去?每次都以国事繁忙作为借口,也太拙劣了点。

还未想好措辞,周芷若人未到声先到:“陛下,看来臣妾说过的话,你还是全都忘记了!”(未完待续。)

第二百二十七章:唠叨

看着穿着钿钗礼衣缓步而入周芷若,陆承启在一秒钟之内,脸上那深沉模样便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发至内心的喜悦,和透露着一股讨好意味的笑容,说道:“梓童,你来了?快,给皇后看座啊!”

周芷若身后跟着的宫女,听了此话,连忙双双小碎步跑过去,搬来一张椅子,放在周芷若身后。奈何陆承启的讨好,没有换来想得到的好处。他的皇后周芷若,还是一如既往地说道:“陛下,臣妾也不知说了多少遍了,政事要紧,可你的龙体更要紧啊!眼看这午时已过,却仍不见你摆驾御膳房,你叫梓童这做皇后的,如何规劝?你是天子,臣妾乃皇后,本来一些话是不该讲的。可这样下去,陛下的龙体堪忧啊……”

絮絮叨叨了好些话,陆承启都笑吟吟地接受了。这一切都被身后的宫女看在了眼里,都掩嘴偷笑起来。可摄于陆承启平日里的气场,想笑又不敢笑,都憋得挺辛苦的。

这些宫女,都是通过选出公卿大夫及良家女入进入皇宫,以备选充御侍或遴选嫔嫱者,通称宫人。其实这些宫女就相当于是皇帝后宫的后备人选了,相貌一个个都是不差的。可看过了后世的美女,对于古人眼中的“美女”,陆承启还是颇为看不上眼的。只是这些女子的修养,比后世的那些美女,可要好得太多了,大多是温文尔雅,就算是跟你急眼了,也不过说一些重一些的话罢了。

毕竟这些都是公卿大夫的女子,自小便修习琴棋书画,纲常礼教的,修养哪里差的了!按大顺立朝之初的规定,年十二、三以下的良家女或公卿大夫之女,经严格挑选、医工审验,方能入宫。

毕竟古代女子十五岁便及笄了,换个意思就是可以嫁人生子了,与后世那是大大的不同。十二三岁进宫,也不算早了。

进宫之后,可以选择是“貌选”还是“才选”,要是选择“貌选”的话,要是不被皇帝看中,一生的下场就比较凄凉了;要是选择“才选”,还能凭着一身所学,混一个女官当当。

当前:第180/860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