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古代做皇帝》第223/860页


奈何这蒙面人太过于熟悉长安城的街道,哦不,应该说是屋顶,转得五六条街之后,便甩开了轻功不错的韩凤儿,气得韩凤儿直跺脚。

于此同时,还在垂拱殿处理政事的陆承启,接到了以最快速度传递消息的监察司暗报,粗略一阅之下,当场便是又惊又怒。

陆承启不会忘记,前不久才收到太原府尹呈上来的奏疏,说有死士偷袭禁军,还杀了不少士卒。卢胖子一呈上奏疏来谢罪,请求戴罪立功。陆承启皆批阅为:“以战损抚恤战死士卒,暗中调查幕后黑手。”

前事之鉴尤历历在目,今日后事之师继续上演。若不是有侠客仗义相助,陆承启的打算,岂不是又落了空?到底是谁,非得置王元士于死地不可?先前死士偷袭禁军,恐怕也是冲着王元士来的。若不是卢胖子早一步把王元士用囚车,日夜兼程地运来长安城,恐怕已遭毒手。

现在又传出这等消息,陆承启有些坐立不住了。想到先前卢胖子的奏报,那些死士武功极高,陆承启一向以为武林人士不堪大用的观点被彻底推翻。现在又差点要了王元士的命,这些江湖人士不服朝廷,隐隐又成了陆承启不可掌控的因素。

“到底是谁?”

陆承启被一而再的袭击,劫杀给激怒了,他不信在国家机器面前,还有人敢与之做对。梁山水贼暂且不提,大顺水师糜烂已经不是一两天事情,急切间不能下。可在陆地上,还是在京城长安之中,还是让这些江湖人士来去自如,这是不是太不把人放在眼里了?

好不容易才压制住心中的怒火,陆承启传令下去:“来人,去把监察司许景淳给朕叫来!”

小黄门得了口谕,不敢怠慢。因为监察司在长安城之中,不能骑马,小黄门一路小跑,气喘吁吁地来到监察司,传达陆承启的口谕。

其实许景淳在陆承启接到暗报的同时,也接到了手下的报告。现在的许景淳已经不是先前那个老实巴交的许景淳了,可以说得上是初具城府,对于官场的黑暗,有了自己独到的理解。得到王元士被人劫杀的报告,许景淳立即开始分析起来,这件事完成之后,对哪个官员最为有利。

为什么要这么做?先前许景淳有本事做到御前侍卫长,除了武艺尚可之外,更重要的是他的分析能力也不错。小皇帝已经有段时间没有过问监察司了,不代表许景淳就能高枕无忧。小皇帝的性格,许景淳已经摸得七七八八,做事就是要快准狠。要是一个突发事件,许景淳没有做足功课的话,被骂一顿是轻的。许景淳现在得罪了不知道多少官员,要是被小皇帝撤了官,那他的日子就难过了,想一想都生不如死!

现在出了这么大的事,小皇帝十有八九要召他进宫。如此一来,必要的功课是要做的。

果不其然,还没有小半个时辰,监察司外面已经来了小黄门。有了底的许景淳,还不到慌张的地步,跟着小黄门便往皇宫而去。倒是暗中一对幽怨的目光看着他的背影,似乎心有不甘。

一路疾走,也用了半个时辰才赶到皇宫。此刻,陆承启还在垂拱殿之中,在宫女的伺候下,放松着身体。

听得许景淳来到之后,陆承启把正在给他按摩头部的宫女挥退,让许景淳觐见。

许景淳一进得垂拱殿,立即施以长揖礼,恭敬地问候陆承启的起居。陆承启不耐烦地说道:“好了,长话短说,朕知道,刚刚在天牢门前发生的事情,你已经知道了。朕只要你给一句话,什么时候能找到幕后黑手?”

许景淳不敢皱眉,可陆承启给的这个任务实在太不合理,他躬着身,小心翼翼地说道:“陛下,臣愚钝,分析不出王元士死了,对谁最为有利。或许臣对这些世家,调查不够,了解还是不够的缘故。是以,臣不敢保证,能不能揪出幕后黑手……”

陆承启听到这,心道:“是啊,王元士死了,对谁最为有利?敢在皇城刺杀朝廷要犯,王元士手里面,肯定有某些人的把柄。这些人害怕王元士把他们的秘密说出去,才对他施以毒手。嗯,按照一般的逻辑推理,是这样的。只是王元士到底掌握了什么人的秘密,这些人非得把他除之而后快?”

陆承启也不是一个不讲道理的人,见许景淳实在为难,缓缓地说道:“朕只要结果,许卿,朕给你个提示,这件事,还得从王元士这个人下手。”

许景淳点了点头,轻轻拍了一记马屁说道:“陛下圣明,臣也是这般想的。只是进入天牢,还需要陛下谕旨,臣不敢逾制。”

陆承启是一个做实事的人,当即挥毫而就,写了一道圣谕,亲自递给许景淳的手中,说道:“朕有预感,其中之事,非同小可。许卿,你得立即着手去办,否则夜长梦多!”

许景淳一听,立即说道:“臣即刻去办!”说罢,转身欲走。

陆承启连忙叫住他:“且慢!”

听得陆承启这般说,许景淳立即停住脚步,转过身,小跑至他身前,躬身说道:“陛下还有甚么吩咐?”(未完待续。)

第二百八十二章:一地鸡毛的高丽

“朕想知道,为何这阵子,不见高丽那边的暗报?”陆承启淡淡地说道,语调中透露出一股不容置疑的威严。

许景淳知道,若不说出个子丑寅卯来,眼前这个看似人畜无害的小皇帝,是不会轻易放过他的,最轻也会给个尸位素餐的罪名。

许景淳连忙躬身说道:“陛下息怒,非臣不用心办事,只是陛下曾嘱咐过臣,若是没有价值的情报,不值得用暗探去换。臣一直牢记于心,不敢稍忘。近一个月以来,我监察司暗探在高丽国中,暗地里搅动高丽国的粮食市场。现在高丽国农户的余粮,已经被收购一空,通过秘密渠道运回大顺了。高丽国只有一些农户手中尚有余粮,其余的粮食,大部分都被我监察司暗探高价收购。”

陆承启对高丽国没什么好感,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哪怕高丽是名义上的殷商后裔,但那也是新罗国的事情,不关现在的王氏高丽什么事。用出经济战这个狠毒的手段,陆承启并没有什么负罪感。国与国之间,都是利益纠葛。若是高丽和大顺调转个位置,恐怕高丽早就吞并了大顺了。大顺能包容高丽这么久,不是大顺的皇帝傻,也不是大臣傻,而是传统儒学的“仁义”思想在起着作用。

但很不巧,陆承启虽然懂得儒学的作用,可他是一个功利主义者。凡是大顺的潜在敌人,有能力的前提下,都要预先把他打倒,免得到时候被这些潜在的敌人在背后捅一刀。

高丽未曾通知大顺,便擅自转换宗主国,简直是当面打陆承启的脸啊!高丽一向依附中原大国,到了陆承启掌权之后,你才说转换宗主国?是可忍,孰不可忍啊!

但凡皇帝,都是极其要面子的。转换宗主国这么大件事,关系到两国外交,高丽连个招呼都不打,就擅自行动了。更可气的是,这件事发生在辽国南犯幽州的关键时期,陆承启怎能不怒!

这样一个不仁不义不忠的国家,还敢自称“小中华”,真是不要脸了!陆承启想都没想,就下达了经济制裁的命令。第一步是彻底斩断大顺与高丽的边境贸易,第二步是驱逐高丽商人,第三步则是派出暗探,暗中搅动高丽国的经济,所花费的一切,由皇家的皇庄支出。

此刻听得许景淳说,已经把高丽国的粮食收购一空,陆承启嘴角露出了一丝耐人寻味的微笑:“很好,可朕为何尚未得到暗报?”

瞥眼看见陆承启那诡魅的微笑,许景淳心头一颤,连忙说道:“陛下,非臣不用心办事,只是高丽国似乎也知道是我大顺暗中搞事,所以派出了军队,挨家挨户搜查。我监察司在高丽的暗探,为了保存实力,都潜伏了下来,按兵不动,等待风声过去之后,才觅机行动。”

当前:第223/860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