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秦朝当皇子全集.com》第2/1018页


这两千余名学生就是所谓诸生,始皇帝对这些人也是十分厚道的。正如他自己说“吾前收天下书,不中用者尽去之,悉召文学方术士甚众,欲以兴太平。”因此,秦政权不仅对70位博士优礼备加,而且对于诸生也“尊赐之甚厚。”

不过,始皇帝施恩下来,人家未必领情。这些本是东方诸国的知识分子,本着读书人的高傲和矜持,将这些视为理所应当,对秦文化根本看不上眼。在行政权力压迫下来了咸阳,却管不住自己的嘴。时常对始皇帝的政策议论是非,本来也不算错。始皇帝的心胸广大容得下。

但是,事情的发展并不按秦始皇的本来设想进行,这些博士和诸生都是旧时代的学者,满脑子都是旧文化和复古思想,认为复古周礼的儒家思想都是好的。所以,他们不但对加强专制统治思想没有帮助,反过来对秦始皇的所为指手划脚,说三道四。

偏生,这时候侯生卢生二人眼见谎言将要破灭在诸生中鼓动,说了什么呢:“始皇为人,天性刚戾自用,起诸侯,并天下,意得欲从,以为自古莫及己。专任狱吏,狱吏得亲幸。博士虽七十人,特备员弗用。丞相诸大臣皆受成事,倚办于上。上乐以刑杀为威,天下畏罪持禄,莫敢尽忠,……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贪于权势至如此,未可为求仙药。于是乃亡去。”这些都是什么话啊,一堆骂人的话,且不说其中大多不符实际,极端偏见。但偏偏遇上东方诸国的学子,这些都是亡国印象深深不去的人。自然跟着大加议论,三人成虎下,将始皇帝的名声搞臭不少。

然后卢生侯生逃之夭夭,留下被士卒严加看守的诸生。

这些扶苏都是清清楚楚知道的,身为皇帝的长子,消息灵通远远胜过许多人。甚至其中细节隐秘都有了解。

现在始皇帝让扶苏发言,不乏考校意味。顿时让扶苏陷入两难,因为,跟着卢侯二人议论非非的不仅有大量方士,处死就处死,扶苏不心疼。但关键其中更有不少儒生!想到这里,扶苏就一阵头疼,儒家势力是支持扶苏的一股重要力量。扶苏在继承权上最大的优势就是嫡长子,按照周礼或者儒家的思想,自然继承人在法统上非扶苏莫属。再说皇帝陛下并非对扶苏失望透顶,只是不喜欢扶苏的怯弱而已。在立储上,皇帝陛下还没有表示过什么。这样不少暗地里中意于胡亥的人失望不已。

但正因为如此,扶苏才更不敢在这样敏感的情况下表现出不符合帝国未来太子的言语来。

“儿臣认为,此事,当严查。查非议今上的狂生,追捕侯生卢生二人,逮捕与此二人有直系亲属之人。严惩不贷!”扶苏微不可查的叹了一口气。静静等待皇帝的回应。

扶苏心中还是有小心思的,将严查卢侯二人作为重中之重,而对那些起哄的儒生则只是严查而已。偷换概念转移始皇帝的注意力。

始皇帝听毕,瞄了一眼扶苏,沉默不语。

第二章 焚书坑儒 焚书坑术

始皇的沉默让扶苏心中惴惴不安。扶苏自己脑海中也猛然的闪过关于扶苏在这片历史中的表现

。按照原先的历史轨迹,事情发生后,始皇长子扶苏进谏道:“天下初定,远方黔首未集,诸生皆诵法孔子,今上皆重法绳之,臣恐天下不安,唯上察之。”也就是说,扶苏本是个马后炮,事情完了上台的角色。现在却被始皇帝召集议事,加以考校。这实在让扶苏费解,思索到底是史书正确还是历史本身如此。

亦或者,扶苏这个小翅膀轻轻扇动下,历史已经微微偏离了原先的轨迹。这让扶苏心中微微窃喜,他可是知道扶苏最终的下场的,被胡亥逼死在军中。而被贬到上郡监军就是因为在坑儒事件上触怒了始皇。

虽说自己耍了点小心思,始皇帝肯定能看得出。但至少算旗帜鲜明的表明了严查的态度。想来,历史在这里将要出现分岔口了吧。

果然,始皇看了眼扶苏,略带赞许的味道,心想自己的长子心肠总算硬了起来。

“好。来人,着令御史大夫冯劫彻查此事。凡涉案,严惩不贷。另,公子扶苏,从旁协助。”始皇语毕玩味的看了眼扶苏,转身归去。李斯蒙毅扶苏起身,一番礼节下。留下满头雾水的扶苏。

李斯站定细细看了眼扶苏,扶苏见李斯望来也友好笑笑回礼。李斯用他略带沙哑的声音对扶苏道:”望公子依律严查歹人。李斯告退。”

“丞相慢走。”扶苏回礼。

蒙毅则是依旧从容不迫的气度:”毅归去。公子若有不解之处,可来蒙府。愿与公子挑灯夜谈。”

“定去叨扰。将军慢走。”扶苏回礼。

等回了居所。扶苏头脑还是晕乎乎的。刚才发生的事情实在太超出扶苏的想象了。尽管心中已经猜到什么,但当事情猛烈的冲击过来时,扶苏还是有些发懵。也许是前任的性格发作,但这样牵扯数百千人性命之事,让扶苏心中忧惧之时,血脉中一种狂野的,对权力掌控的欲望在燃烧。

稍许,扶苏心中已经宁静。迅速镇静下来。开始思索眼前的局面。

毫无疑问,嬴政看穿了扶苏的小心思。并让扶苏进入此事,辅助彻查。这是狠狠的将扶苏往诸生中的反面推过去。

但不可否认的是,这是一次机遇。儒生不可取,这是诸国血的教训,儒家的治国主张在这个时期并不适用。扶苏需要的是他们的支持,在继承法统上的合理性。而非真的想让他们参与帝国政策的更改施行。但不可否认,诸生中有杰出的人才。

这天下英才集聚咸阳,给了扶苏丰满羽翼的机会,可以在这次事件中扩张实力。举荐贤能,让他们参与朝廷。影响局势。

这更是扶苏开始在军国大事中露面的契机。扶苏必须去做,更要做的完美。

翌日一早。扶苏即来了蒙府,面见蒙毅。

蒙毅听到扶苏到访,领着家人在门口相迎:“公子到访蒙府,寒舍蓬荜生辉啊。”

“将军多礼。”扶苏回礼,不骄不傲。态度谦和有礼截然不同与始皇帝的强硬刚烈。”今日前来,多有叨扰。还望将军莫怪。”

“好说,毅不敢藏私。请”说着蒙毅稍稍让了一步,让扶苏前出半步。

“请。”扶苏心中微动,步子放缓。随即莞尔,大步前去。

蒙毅书房内。两人对面而坐,蒙毅挥退了奴仆。正视扶苏。

扶苏亦对视蒙毅道:‘昨日父皇名我协查这等大案。扶苏心中惶恐,全无头绪。还望将军教我。”

当前:第2/1018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