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宋的幸福生活全集已完结》第406/624页


与刘仁之相视而笑后,楚质好像想起了什么,淡声说道:“刘主簿,昨儿不是,应该是在前日,本官发现县衙有几个差役玩忽职守,消极怠工,故已将他们革职,你且记录在案,若是县衙人手不足的话,那多招募些人回来补充即可。”

“大人说的是李木几人?”刘仁之轻声问道。

“嗯,没错。”楚质点头。

“大人,他们几个也是衙里的老人了……”刘仁之说道,好像有为他们求情之意。

然而楚质心里是有底线的,平时懒散些无所谓,但在百姓遇到危急的情况下,身为公门衙役,那就要尽力救援,不然留他们又有何用,所以楚质态度十分坚定的说道:“不用多说,此事就是如此定了。”

“下官明白。”刘仁之识趣闭嘴,心中轻叹,不是自己不出力,而是你们自己硬要往枪口上撞,也怨不了别人。

“还有,前日随本官出城的衙役书吏,也着实辛苦劳累,到月底给他们双俸吧。”楚质说道,心中非常满意古代的财政制度,县衙设有小金库,还有一笔供知县花销的机要费,可以名正言顺的挪用,也不必担心有人查账。

不等刘仁之答应,也不知道哪里传来一阵压抑似的欢呼声,随之又消失得无影无踪。

“这帮……,也不知收敛些。”刘仁之摇了摇头,好像很无奈似的答应下来,不过在转身的时候,嘴角却泛出一缕笑容,事事赏罚分明,这才是御下之道,……手段越发熟练,真是值得可喜可贺啊。

不过,望了眼刑房方向,刘仁之暗叹起来,某个人心里怕是不怎么痛快。

处理了两件小事,楚质也没有闭着,继续发挥自己人形图章的光荣使命,拿起代表着自己知县身份的大印,不停的在已经让刘仁之与沈辽批复过的公文上盖印戳章,以每秒十行的速度,粗略看过内容后,立即挥舞印章,须臾之间,就处理完毕堆积成墙的公文。

才喘了口气,有衙役前来汇报道:“大人,太守有请。”

……

写后记而已,我也没说现在就贴出来啊,况且,正如以前所说,我还年轻,暂时不敢招惹某种带怨念的诅咒。呵呵

第三百一十一章 千古流芳

“公子。”见到楚质换好官袍出门。长贵一脸的紧张,他可不管范仲淹是什么身份,上次就是去了次州衙,自家公子就躺着回来,现在身体初愈又要去,叫他怎能不担心。

“去面见太守而已,瞧你模样,别人还以为我要去闯龙潭虎穴呢。”楚质笑着说道:“放心吧,我这回可是去领赏的,绝对不会有什么危险。”

“那小的能随公子前去吗?”长贵还是很不放心。

“你虽非公门差人,不过跟随我左右倒也无妨,然而,我却另有件事情,想让你去查探清楚。”楚质目光变得有些深沉,轻微朝长贵说了几句,声音十分隐秘。

“小的明白了。”长贵点头,也没有问为什么,犹豫了片刻,还在担心楚质,但是在他的催促下,只能转身而去。

“这年头。有人使唤干啥不用,只有脑残的才会弄个什么微服私访,身为公众人物,目标那么明显,有心人怎会认不出来。”楚质嘀咕着,整理了下官袍,举步向外走去,刚走出衙门槛,还未迈下台阶,瞬间被大帮人团团围住。

楚质吓了跳,还好反应及时,发现来人面容隐约有些熟悉,这才没喊出护驾,有刺客的经典台词,仔细打量,却发现带头那人却是前日的短须中年人。

只见他带着二三十个百姓,手里还抬着个长长方方,用丝布裹住的物体,团团围绕着楚质之后,不等他说话,便像是演练好似的,纷纷躬身深拜施礼,模样很是激动,语无伦次的请安、问好、祝愿……

“你们这是……”发现来人不是找自己麻烦的,楚质松了口气,望着众人的动作,有些莫明其妙之余。好像也隐约有些明白。

“大伙是来向大人道谢的。”知须中年人说着,满面的尊敬表情,双手扯开旁边几人抬着之物的丝布,只见这是一块漆黑匾牌,上面“爱民如子”四个溜金大字在阳光下闪烁耀眼。

“大人恩德,我等身无他物,难以报答,只有亲自动手,就地取材,凑金融铜,连日做出了这块匾额出来,粗陋不堪入目之处,万望大人莫要嫌弃。”短须中年人诚恳说道:“待到来日,再给大人立碑塑像,日夜供奉。”

咳、咳、咳……楚质一听,忍不住咳嗽起来,立碑塑像,日夜供奉,生人好像没有这种殊荣吧,是在咒自己早些死吗。

众人可不知楚质的心思,见到他咳嗽连连的模样。心中感激涕零之心愈重,他们可不是忘恩负义之辈,当日楚质的所作所为都记在心里,明白他正是为了救助众人,才会导致身体不适,听衙里传闻,如果不是知县大人福星高照,有上天庇佑,还不一定能醒得过来呢。

初次听闻此消息时,众人心中不安之极,有心前去探视,却也知身份低微,不敢妄进县衙,只能在衙门附近守候,苦等了两日,终于看见楚质出来,让他们如何能抑制得住那激动的心情。

说实话,看见百姓的举动,楚质心中暗暗得意之余,也有一种得到承认的满足感,不过表面功夫还是要做的,连连谦虚推让起来,这也是中国人特有的习惯了,明明心情很爽很舒畅,但出于所谓的礼仪,还不得不装成很不情愿的模样。

你来我往片刻,在众人的劝说下,楚质“无奈”的接过百姓的赠礼,礼物虽轻。只是一块用木板与少量铜漆制作而成的匾额,做工还可以,毕竟古代百姓家里的桌椅板凳一般都是自己做的,多少懂得些木匠活,不过手艺勉强算得上是普通,精美雅致就不用想了。

然而,自古就有礼轻情义重的说法,与礼物贵贱相比,楚质更加珍惜百姓对于自己的评价,或许是为官的责任,又或许是出于虚荣心,楚质不希望自己离任之后,钱塘百姓漠然置之,或对着自己的背影教育小孩说道:“孙子,这是个庸官,你以后别学他……”

既然干不了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那为百姓做些力所能及的好事总是可以的,楚质默默想着,郑重其事的接过匾额,突然有种不往此生的感觉,不过当见到爱民如子四字时,窘然也随之油然而生。

自己还年轻,连媳妇还未迎娶。哪里来的儿子,再者说了,面前的百姓,年纪岁数都比自己大,从感情上,楚质就接受不了,相对而言,他更加喜欢什么青天、廉洁奉公之类的字眼,说不定以后还有人以自己为原型编著本楚公案出来呢。

其实楚质并不知道,自从他昏迷被人抬回县衙之后,关于他的事迹已经在杭州城中传遍了。特别是经过口耳相传,还有某些人的故意加工,事情越传越玄乎。

当前:第406/624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