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修真时代全集.net》第2/218页


  本动作要点在于要保证在两膝直立情况下,俯身前屈,这样才能充分的刺激脊柱、督脉等以及命门、阳关、委中等穴位。在身体充分前屈中,两掌尽力向下推摩,如果由于韧带原因,不能推至脚跟时,可在脚跟之上小腿处完成余下的导引动作,切不可弯曲膝关节。锻炼得法,会感到腰部温暖发热,整条脊柱轻松通畅而阳气充沛。

  呼吸:开始时可以自然呼吸,练至熟练后,可配合上身前俯时呼气,直立时吸气,整个动作配合呼吸缓慢柔和。

  收功:身体直立,气沉丹田,两手手心相合,扣于小腹,静养片刻。

  3.注意事项

  “两手攀足固肾腰”动作弯腰时,要求腿不能弯,如果腿部肌腱比较僵硬,会有疼痛感。把动作放柔和,不行不要硬来,每天慢慢放低,坚持不了几天就会达到动作要求。“两手攀足固肾腰”起身时,要求手臂先起,用手臂带动腰起来。在起身过程中,腰部用力有绷紧、酸胀的感觉。此时也须动作柔和,不能急,坚持下去初期的不适就会消失。

  有的人往往在最开始锻炼时,体质比较虚弱,长期缺乏运动。因此在做诸如“两手攀足固肾腰”之类,难度稍大的动作时,会感觉有所不适。此时要尽量放松身体,肌肉不要僵硬,不能用蛮力。在松弛柔和的基础上,把动作做到位。动作数量根据自身体力状态掌握。只要坚持几天,不适感就会自己消除。

  4.保健机理:

  (1)从中医角度来看:

  肾是人体中极为重要的脏器,被称为“先天之本”。其主要生理功能为藏精,主生长、发育、生殖,主纳气,主水液,主骨髓,主志。肾主藏,是生养身体的根本,五脏六腑之精华皆由肾所秘藏,是身体的“能量库”。肾主生殖之精和五脏六腑之精,决定人的性功能和生殖能力;肾精充养骨骼,滋生脑髓;肾脏合三焦、膀胱二腑,主津液,对血液有过虑和排泄废物和毒物的作用;其与肺、脾二脏配合共司体内水液代谢和调节。人的生、长、壮、老、死的过程,与肾的功能有着直接的关系。如果肾气不足,则会出现精力下降、腰膝酸软、下肢无力、骨软无力、头发稀疏、健忘耳鸣、意志消沉、小便频数、阳痿早泄等诸多表现。

  通过前屈后伸,刺激了人体脊柱、腰椎、督脉、足太阳膀胱经(在督脉傍开一寸五分)、命门穴、肾俞穴和腰阳关穴,并对肾脏起到了牵引按摩作用。肾脏受到牵引按摩,增强了生化肾精、肾气的功能,使位于第二第三腰椎棘突之间、关系肾气出入和维系生命之命门穴的通达能力也增强;与之相关的位于命门穴外侧一寸五分处的足太阳膀胱经上的肾俞穴,其转输肾气的职能作用也会增强(此穴如因转输能力差就容易产生腰肌劳损的表现);而位于督脉上第四腰椎棘突下陷中、是人体督脉肾气、阳气必经的关隘的腰阳关穴(其是人体活动承受最大着力之外,肾气、阳气至此,最容易受到阻滞,容易产生腰椎间盘突出),此穴因受剌激而疏通及因肾脏功能的增强而使其通关的能力也增强。腰为肾之府,肾生髓主骨,肾气、肾精增强能温养腰部,腰部受温养,其所处经络和穴位能畅通,又有益于肾气、肾精的化生功能。双手从腰部往下一直摩运到足跟,环足一周后,沿足三阴经上行,加上呼吸吐纳和意念引气作用的结合,进一步刺激了该摩运路线的足太阳膀胱经和足少阴肾经,特别是在两膀胱经上的委中穴(“四大总穴”之一,是足太阳膀胱经五输穴中的合穴,本穴处相与叠并,是足太阳膀胱经下行与足少阴肾经上行的交会处,故对腰部的保健和痛症有极好效果),其经络和重要穴位畅通,腰的保健强壮作用进一步加强。综上所述,该式动作在形、气、意三者的结合下,达到固肾壮腰的作用。

  (2)从西医角度来看:

  该动作通过脊柱大幅度的前屈后伸,可以充分伸展腰腹肌群;双手攀足,可以牵拉腿部后群肌肉,本节动作能提高腰腿柔韧性,防止腰肌劳伤和坐骨神经痛等病状。整个脊柱的运动,使脊椎及其两侧肌肉群都得到了锻炼,松柔的锻炼可使每节椎体位置正常,有效的防止了腰椎病、颈椎病的发生。腰部保护着重要的内脏器官、神经、血管,压缩、舒展脏器,具有内按摩功效,使肾上腺、前列腺、输尿管、膀胱等生殖泌尿系统方面的功能都得到了改善。

本书首发17K小说网(www.17k.com)
炼精化气秘法(一) [本章字数:15180 最新更新时间:2015-07-20 00:08:54.0]
  一、該法繼承和發展了傳統丹道功

  傳統氣功一般不是打命門內竅,而是打會陰。如道家正宗丹道功從下丹田練起,打開陰蹺庫,然後走任督二脈迴圈。而且小周天那個督脈走的不是外面,而是走的脊柱裡面,這樣就把先天氣的資訊量直接通過督脈上升到頭部。頭裡面藏神,生殖系統陰蹺庫這兒藏陰精。精氣是物質性的先天混元氣,全息性比較強,意識裡面神的全息性比較強,神和精氣結合到一起,能強化人的全息性。所以一般道家丹道功要打開陰蹺庫這個內竅。但是那樣打有很多困難,道家練丹派那樣練成功的也很少。為什麼呢?如果練己築基的功夫不純,意識的穩定性不夠,精氣一充足就可以化成後天濁精,這樣全息的氣就凝固成有形物質而散掉了。說後天的精是濁精,但過去練功為什麼又那麼看重精?因為精是無形的先天混元氣眾多的資訊變成的有形物質,精丟了,先天混元氣也就流失了。(說到了點子上,透徹得很。

  傳統丹道功講了很多功法,但不直接講功決。明朝之後出的《伍柳仙宗》已經寫得很詳細,而民國初年的趙避塵寫的《性命法決明指》則更系統、更詳細,但是成功者非常少。趙避塵說要度八百弟子,可他的弟子們哪個修成了?采小藥結小丹。采大藥結大丹,然後出陽神,然後再怎麼怎麼......他都講得很清楚啊。還不要說他的弟子們,他自己也沒修成嘛!東北有個趙大法師,不知道是不是他哥哥,看來已經修到一定程度,但還沒修到最後一步。什麼道理呢?並不是懂得了方法就解決了問題,關鍵在於意識修煉,也叫練己築基。過去講,未練還丹先練己。練己築基不純,得了丹決也解決不了問題。說句不客氣話,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往高層次練。這句話不是說哪個人不能練,是說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到意志非常堅定,不為各種影響和刺激所動。若做不到這一點,知道了方法也沒用。所以過去老師經常出各種難題為難徒弟,一年二年甚至十年八年不教口訣,磨徒弟的性子。磨性子就是練己築基,練意志力。沒有意志力,練功就不能堅持到底。有的人下定了決心,可一碰上事馬上就變了樣。所以練意志得從事上練,心不動,我定下了要幹什麼,我必須幹。(定是過來人才說得出這話

  趙避塵的《性命法訣明指》寫得很清楚,但他的弟子們並沒有練成。因為下丹田的氣習慣于往下走,它一充足,就會自發地生精;一變成精,就可以通過生殖器官往外跑。智慧功一開始不練下丹田,直接練中、上二田,也是為了解決這個弊病。人體混元氣有軀體混元氣,髒真混元氣,意元體混元氣。以前我們通過意識加工來形成全息的混元氣,直接用外面的混元氣來充養身體的混元氣,這樣有它不足的地方,所以,我們要打開命門竅。古人沒談到過命門內竅。過去練周天功的的經脈周天,大周天通了之後,要打開玄牝之門,這似乎是命門內竅,但又不是它。命門這個位置被古人稱為混元神室,生殖器官在胎兒期就處於那個位置,所以命門內竅同樣有先天混元氣的氣場。這個內竅被打開後,腸胃裡面食物的混元氣會受到命門內竅先天混元氣更好的混化,而且被直接送到脊柱、神經裡面。這是一個很關鍵的內容。先打開先天的根本竅,把內在的精氣充起來,裡邊有了本錢,再吸收外邊的氣就容易。我們現在已經有了吸取外界混元氣的基礎,等我們打開命門內竅後,將來還要進一步打開外竅。(無內景孰能言此)

  修真證道該法的特點和意義:(在下不是故意賣關子,因為不了解其意義,方法就會打折扣,因為心理上重視不夠,真意就難動,也就浪費了這位異人的苦心.)

  二、真正地解決了"氣貼于脊"的問題《心會歌》講有三主三賓,腰脊是第一主宰,喉頭是第二主宰,心地是第三主宰;丹田是第一賓輔,掌指是第二賓輔,足掌是第三賓輔。這裡的第一、第二、第三講的是練功的步驟。第一步要以腰為主宰,用丹田來輔佐腰。用丹田來輔佐腰即氣貼于脊--把丹田氣收到腰部,賓和主結合到一起。《心會歌》說第一主宰是腰脊,可是我們在練功時,首先是神做主宰。其實這兩個並不矛盾。《周身大用論》講:"一要心性與意靜,自然無處不輕靈;二要遍體氣流行,一定繼續不能停;三要喉頭不要拋,問盡天下眾英豪;如詢大用緣何得,表裡精粗無不到。"第一要點是精神要靜,精神安靜後去統帥身體。這是以神做主宰。這兩個歌訣講清了練功的前後次序關係。從整體來講,應該是神做主宰,精神既要靜,又要集中。神怎麼主宰形體?意念一動,形體就動。但這需要一個過程,因為一開始意念做不了主宰。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有這樣的體會,意念一想手動,手就動了,但是沒有體會到身體裡面是怎麼運動的,那就不是有意識的自覺的動。要做到有意識的自覺的動,那就需要練。怎麼練呢?一開始做不到用神主宰身體。那就用腰做主宰。歌決中講腰是第一主宰,丹田是第一賓輔,這個第一主宰不是第一重要,而是講從練功步驟上首先要練腰做主宰。腰主宰形體得通過氣,這就需要把氣和腰結合起來,也就是要氣沉丹田。練靜功要氣沉丹田,練動功也得氣沉丹田,氣沉丹田後再和腰脊結合起來。"腰脊是第一主宰,丹田是第一賓輔"就是這個意思。氣向丹田集中需要意守丹田或氣沉丹田,但氣怎麼和腰結合起來?怎麼氣貼于脊?怎麼斂氣入骨?有人說一含胸即可做到。哪有這麼簡單!儘管古人把腰和丹田問題作為一個訣竅指出來了,象太極拳歌訣裡面就講了這個問題,但是沒有明確講怎麼解決它。(先講武道,從武道通仙道,實際是比較保險的一條路)

  修真證道

  關於怎樣把腰和丹田氣結合起來的問題,清朝雍正和乾隆時代的萇乃周寫的《萇氏武技書》闡述得比較細緻,該書在武術界也比較受人推崇。《萇氏武技書?聚精會神氣力淵源論》(聚精會神是日常普通用語,但在氣功和武術中卻是關鍵名詞。"聚精會神"是氣力的淵源,聚精會神之後才會有氣力)中有這麼一段話:

  "神者,氣之靈明也,是神化于氣,氣無精不化,是氣又化于精矣。蓋人之生也,藉先天之神以化氣。積氣以成精,以成此形體。既生以後,賴後天水谷之津液以化精,積氣以化神。積氣化精,結于丹鼎,會于丹庭,靈明不測,剛勇莫敵,為內丹之至寶,氣力之根本也。故氣無形,屬陽,而化于神;血有質,屬陰,而化于精。神虛,故靈明不測變化無窮;精實,故充塞凝聚,堅硬莫敵。神必借精,精必附神,精神合一,氣力乃成。夫乃知氣力者,即精神能勝物之謂也。無精神,則無氣力矣。武備如此,惟務聚精會神,以壯氣力。但不知精神何以聚,神何以會,是殫畢生之心力,而漫無適從也。豈知神以氣會,精以神聚,欲求精聚神會,非聚氣不能也。聚氣之法,將谷道一撮,玉莖一收,使在下之氣,盡提于上,而不下走。采天地之氣,盡力一吸,使在上之氣,盡歸於下,而不上散。上下凝合,團聚中宮,則氣聚而精凝,精凝而神會,自然由內而達外,無處不堅硬矣。即南林處女所謂內實精神之說也。但須練之于平日,早成根蒂,方能用之當前,無不堅實。不然,如炮中無硝磺,弩弓無弦箭,滿腔空洞,無物可發,欲求勇猛疾快,如海傾山倒,勢不可遏,必不能也。此練形練氣之最緊者,謹之秘之,切勿妄泄,以遭天譴。"

  下面作一簡單解釋。神是氣的靈明部分,用先天的神來化氣是人們生來就有的生命活動。氣足後將化成精。後天的練功是要"聚津成精,煉精化氣,煉氣化神"。先用津液化成精,然後把精化成氣。最後再把氣化成神。精神合到一起,才能有氣力。氣力就是精神能夠作用到物上來。只有聚精會神,氣力才能壯。精怎麼聚,神怎麼會,都有方法,不知道方法不行。方法是:採用腹式呼吸,吸氣,肛門收縮,陰莖往裡邊收,把天空之氣往下聚,上下相合集中到中宮。聚精會神這個方法是練氣練形最緊要者,要謹慎地保存它,千千萬萬不要洩露出去,否則老天就會懲罰你。

  萇乃周講的撮谷道、收玉莖即前陰、後陰往上縮提。其實關鍵在於會陰。古人研究不了那麼細,一般寫書都是講前陰、後陰往上提,只有極個別的書提到"提月罡(即會陰)」。所以怎樣把氣聚起來和腰相結合,萇乃周也沒有講清楚。儘管民間氣功提過"把前田氣並到後田氣",但沒有講怎麼並。(武術氣功有五丹田之說,即上丹田、中丹田、下丹田、前丹田、後丹田。肚臍裡面叫中丹田,心口下面、肚臍上面叫上丹田,肚臍下面到關元部分屬下丹田,靠肚臍這兒叫前丹田,靠命門那兒叫後丹田。"把前田氣並到後田氣"不是指"把先天氣變成後天氣",而是指把前丹田的氣並到後丹田。)

  直腿坐放鬆法對此講得很清楚。直腿坐放鬆法的要領就是吸氣時前陰、後陰、會陰上提,隔肌下降,都往命門那兒歸,同時肚臍也往命門那兒收,這樣既有上下之氣彙聚于中宮,又有把丹田氣和腰脊結合起來,把前田氣變成後田氣。再加上發音法後,顯得更加完善。它看起來很簡單,但是已經全面解決了古人們所要解決的問題。古人講的那些東西還不夠全面、深刻,卻被視為至寶而"謹之秘之,切勿妄泄"。而直腿坐放鬆法不僅全面繼承了古人的東西,而且變得更加完善和系統。所以同志們一定要從內心裡面重視它。一般人沒有更多地接觸過氣功和武術,所以不知道它的重要性,不知道它在什麼意義上是個寶貝。而有些練過功的人則千方百計地找這些東西,因為他們知道它的重要和珍貴。(如果看到這,真得很想得到這個方法,這時再有方法可能就會重視些了吧.)

  此法名直腿坐放鬆法:

  第一步松腰法是要把氣收到命門,煉精化氣。第二步功是氣從命門出來,練膜絡的開合。第三步功是氣返回內臟,練髒真混元氣。

  "三年一小成,五年一大成,十年而神且靈。"直腿坐放鬆法分為十步功,如果每三個月升一級,三年應該可以練成小乘功夫。

  直腿坐放鬆法第一步功:煉精化氣

  直腿坐放鬆法的明勁練習是借用形意拳的明勁練法,通過肌肉的用力收縮來把周身的氣一步一步地縮回丹田(命門)

  一、下肢明勁練習

  (一)預備功(這些方法大家都見過,但有些是秘密的內容哦,在細小處、關鍵處。)

  練直腿坐放鬆法之前要先準備一下。準備有二層意思:一是精神準備,二是形體準備。

  1.鶴首龍頭。兩腿伸直,大腿、膝蓋和坐具貼實,兩膝、兩腳都要併攏,腳尖微微翹起。儘量把身體坐正。兩手捂在膝蓋上。松肩空腋,肩自然放鬆下沉。擺好坐姿後,集中精神做三個鶴首龍頭,使頭部氣充盈,而且使精神集中起來。此即《周身大用論》講的"一要心性與意靜"。

  2.鳴天鼓。兩手上起,掌心捂著耳朵,手指捂在腦後相當於枕骨結節的地方,然後用二指、中指、四指來敲打。先用二指(食指)敲,再用四指敲,最後用中指敲。這麼敲1分鐘左右,最後三個指頭一塊敲三下,然後一撒手,耳朵"嗵"一響。把耳朵捂上後,聲音的空氣傳導受到阻礙,而以骨傳導為主,聲音就比較響,象打雷似的,這叫鳴天鼓。鳴天鼓是聰腦健腦的。這麼敲一敲,腦子裡面很清亮,也比較舒服,精神也容易集中。

当前:第2/218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