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凤雏全集.com》第4/640页


英雄所见略同?

庞统很是怪异的看着摆出一副信誓旦旦样子的兄长,袁曹相据官渡对于襄阳书院的学子们并不是什么新闻,书院的学子学成之后大都会从仕刘表,无论将来是做文臣抑或武将,都要把握住一些时代的脉络,尽管官渡之战跟如今还算安定的荆襄之地没什么直接的关系,但是书院中的两位院长,都已经开始关心起了北方这场打的如火如荼的战争。

无论是曹操还是袁绍,一旦统一了北方,荆襄之地又该用怎样的态度去面对这个新兴的中原霸者呢?

“兄长难道认为,曹操可以以弱胜强?”庞统咧嘴一笑,很明显对于族兄的见解产生了兴趣,据庞统所了解,如今整个襄阳书院中,认为曹军能胜的学子不过五六人而已,北面官渡,袁强而曹弱的态势显而易见,书院众多的学子,特别是蒯姓学子们,就差上表刘荆州,去为即将一统中原的袁氏一族送上礼品了……

“士元难道认为,袁绍会获得最终的胜利?”庞山民坦然的看着庞统,心中暗道古人还真是矫情,总喜欢把话说一半,就连平日里不拘小节的庞统,都这么有城府?

话题围绕着几千里外的大战,二人边走边聊,没多一会儿就来到了书院的正门,古色古香的挂着“襄阳书院”门匾的楼宇,映入了庞山民的眼帘。

“如果袁绍大军不出昏招的话,想要获胜还是很有希望的……不过想想袁绍大营中那些谋士们的性格嘛,恐怕想要赢兵微将寡的曹操,很难。”

庞统笑着说完,意味深长的看了庞山民一眼,走进了书院大门,庞山民对于庞统略为轻慢的态度倒是不以为忤,从脑海中残留的印象中得知,他和庞统二人在书院中打交道的时候并不多,庞山民之前所学的多是政事方面的学问,而庞统向来喜欢兵事,不同的兴趣习惯也就导致了尽管二人经常见面,却依然没有太多的共同话题。

不过人和人的关系是可以慢慢培养的,庞山民还是相信他可以和未来的凤雏先生好好相处,至于庞统的态度,庞山民感觉到这个天才族弟已经对他渐渐产生了兴趣和好奇,待将来交往的久了,庞山民很有信心能够和庞统由淡漠的表亲成为亲近的挚友。

看着眼前这座在这个时代算是比较恢弘的二层书院,庞山民深吸了口气,书院中淡淡的书卷气让他的心中颇为期待了起来,紧跟着庞统走进了书院的大门。

“兄长,你的腿怎么一直在抖啊?”庞统越发的觉得庞山民的怪异,头上缠着纱布的庞山民,缓缓跟在他的身后。

能不抖么?

庞山民心中暗道。

如今的世人都不会知道历史发展的轨迹,谁又能想到这座小小的书院中汇集着数名能够左右整个三国时代人物?

诸葛亮,庞统,徐庶都在这座书院中度过了一段并不短暂的时光,这三人中的任何一人,都有辅国安邦之才,即便是石韬,孟建,崔钧等人,其能力掌管一郡之地也是绰绰有余了。

庞山民许久才回过神来,迎着庞统不明所以的眼神,叹道:“咱们的书院,比之颍川也不遑多让了吧。”

“切勿小看天下人……”

庞统还未及回话,一道清亮的声音传了过来,庞山民循声望去,眼前一亮,看久了庞统那张有伤风化的脸蛋儿,眼前的这张面孔却一下子让庞山民产生了不小的好感,来人面如冠玉,目若朗星,虽然年纪比自己略小,身上却散发着一股淡淡的出尘味儿。

“孔明,我倒是觉得兄长说的没错,颍川的那些家伙们除了年长之外,我还真没觉得他们有多厉害。”庞统显然对于帅哥的言论并不赞同,皱眉道:“生不逢时而已,如果早生二十年,我们也有机会做到他们的那种程度!”

帅哥不以为忤的笑了笑,庞山民却点了点头,心中暗赞,这份养气功夫,这年轻的孔明先生就要比之旁人高明不少,看着庞统还想着继续出言挑衅,庞山民适时的打断了他,笑道:“士元,同窗好友,何必那么大戾气呢?你适才的假设根本就不成立,早就有‘天下之才,颍川占其七分’的说法,这话想必也不是空穴来风,荀家兄弟的王佐之才,军师祭酒郭奉孝的神鬼奇谋,颍川的才子们能把曹操一个小小的军阀钻营成挟天子以令诸侯的诸侯,已经足以证明他们的才能吧!”

诸葛亮听了庞山民的话,眼神明显比之先前明亮了许多,同窗数年,诸葛亮还从未发现庞山民会有如此的见解,刚才若不是庞统和庞山民的对话让他产生了兴趣,诸葛亮根本就不会接庞统的话茬,荆襄之地卧龙凤雏的名声已经传扬了许久,诸葛亮与庞统齐名,尽管二人既是同窗也是好友,但是彼此之间时常会因为见解的不同而争辩上一番。

原本诸葛亮也是不怎么跟庞山民寒暄的,在他的眼中,庞山民身上的呆气多过灵性,就算是胸中有些沟壑,也不怎么善于表达,可是刚才听了庞山民短短的几句话,短小精悍,句句在理。诸葛亮却悍然发现,对于这位凤雏先生的兄长,应该重新的评估一下了。

“山民兄长所言有理。”诸葛亮拱手一揖,从容笑道:“看样子兄长也是认为官渡一战,曹操必胜了。”

庞山民点了点头,丝毫没有因为诸葛亮这句突兀的问话感到奇怪,如果不是谈论官渡一战,恐怕来书院的路上,他和庞统也不会畅所欲言,一路同行,庞统和庞山民在进入书院时相较于往日的异常,被诸葛亮一语道破。

只是略微的失神了片刻,庞山民深深的看了诸葛亮一眼,低声喃喃道:“以后要跟这两个聪明的不像话的家伙在一起读书,压力真的很大啊……”

NO.4 纵论官渡

只是在书院中呆了小半日,庞山民就深深的感觉到襄阳书院中浓厚的学习气氛了,汉末三国时代并没有严格的官僚考试制度,特别是军阀割据之后,官僚多是出自于世家大族以及各地的名士之中,不过自从曹操开创性的重用寒门士子并且取得了彪炳的战绩之后,各地的军阀也开始渐渐的打开了寒门士子的升迁之门。

庞山民发现,一个好的书院就如同后世的一个好大学,襄阳书院的多数学子,在学成之后想要在荆襄之地为官一方也不是什么太困难的事情,从某种角度来说,刘表虽然是个不思进取的君主,但对待士人却十分的宽厚,这也导致了一座小小的书院之中,容纳着百余名各地而来的学子,而这些学子在将来学成之后,也多会在荆襄之地造福一方了。

一上午的时间,庞山民过的简单而充实,像他和庞统这类年长的学子们,已经不需要像那些小童们那样去啃晦涩的古文了,而是和一帮相熟的学子们聚在一起,分析着北方的那场正在进行中的战争,由于先前的“意外表现”,诸葛亮和庞统在谈论官渡之战的时候也把庞山民邀了过去,庞山民也因此见到了石韬和孟建。

石韬的年纪要略长于几人,身材壮硕,长相也比较粗犷,浓眉大眼炯炯有神,与其说是学子,倒更像是军营中颇具豪气的校尉,而孟建却是一副文弱书生的样子,性子有些沉闷,别人激辩的时候也不怎么喜欢说话,一看就是个心思沉稳的家伙。

官渡之战对于襄阳书院的学子们是当下的热门话题,就连卧龙凤雏也无法免俗,庞山民本着少说少错的态度,饶有兴趣的看着众人的激辩,心想着今后就要和这些牛人们一起生活在书院的这片小天地了,好歹也要先摸清这些天才们的性格才好。

至于那些所谓的王霸之气,庞山民压根就没想过要跟这个时代的天才们相互碰撞,如今的天下大势,即便是拉虎皮扯大旗,也很难再从群雄划分好的地盘中横插一杠了,荆襄四战之地,想要在这里发展队伍的话,无异于天方夜谭。

如今庞山民为数不多的优势,也无非是后世信息爆炸时代所学习的知识以及对于历史走向的判断,庞山民并不认为他会比诸葛亮和庞统还要聪明,至少从智商上来讲,听着那几个聪慧的家伙短短半天的辩论,庞山民就发现自己的思想有些跟不上这些家伙们的节奏了。

众人品评过袁曹两军的军力对比,以及相互之间的地势优势之外,已经开始渐渐涉足于袁曹相互之间传入荆襄的小范围的战争情况了,庞统甚至从随身携带的书卷之中取出了一张羊皮的地图,小心翼翼的摊在了众人面前,唏嘘道:“这是官渡的地图,我可是花了大价钱才从北方的客商中搞到的,两军的军势我已经标注了,想来官渡那里,在半月前也应当是这番样子了吧。”

一张发黄的地图上,密密麻麻的写着无数的小字,看样子庞统对于官渡之战是下足了功夫的,众人目光热切的看着地图,显然对于庞统带来的这个物件,表露出了极大的兴趣。

当前:第4/640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