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万户侯全集.com》第558/649页


和李清将宝押在广平王身上一样,杨国忠甚至他们整个杨氏家族都将全部希望押在庆王李琮的身上,已经经不起半点闪失,吉温说得极有道理,李隆基在对李亨打压了这么多年后,绝不可能任由李琮的权力肆无忌惮地膨胀,他的精力充沛,每晚都还能进行房事,至少还能活十年,怎么可能让李琮早早地替代他,贵妃娘娘说他动了立储的念头,这样看来肯定不会是指李琮。

经过一夜的思考,他最终决定采纳吉温的策略,逼安禄山造反来阻止李隆基立储的计划,逼安禄山造反的具体策略有两个,一是削藩,夺去他的河东节度使之职;二是杀死安庆宗,让朝廷认为安禄山已反,造成既成事实。

但杨国忠足足等候了二个多时辰,眼看天近傍晚,却连李隆基的影子都没有看见,他不由有些踌躇起来,昨儿下了一夜的雪,该不会皇上陪贵妃赏雪景去了吧!他越想越有这个可能,便从房间里走出,院子里吵吵嚷嚷,几个小宦官正在院子里铲雪,杨国忠悄悄拉过一人,塞给他一粒金瓜子道:“去!替我将鱼公公找来。”

这兴庆宫再没有第二个姓鱼之人,小宦官会意,立刻飞似的向内宫跑去,片刻,小宦官沮丧地跑回,对杨国忠道:“相国,鱼公公一早陪皇上到华清宫去了。”

杨国忠呆住了,李隆基竟没有半点征兆,说走便走了。

他背着手在院子里来回踱步,怎么办?是去华清宫还是直接去抓捕安庆宗?他心乱如麻,竟一时拿不定主意。

半天,他才一跺脚,罢了,先去找吉温商量再说,他刚走出兴庆宫,忽然看见长子杨喧飞马赶来,眼中充满了激动与兴奋。

杨国忠脸一沉,儿子已经是户部郎中,明年准备升户部侍郎,竟还如此沉不住气,他心中的怒火微微窜起。

“什么事如此慌张?”

杨喧甩鞍下马,飞跑到杨国忠的身边,急声道:“父亲,李清昨晚回来过,已经带着他的妻女跑了。”

杨国忠一怔,有些不相信地问道:“你怎么知道?”

“刚才,我们看门之人发现李清府上有许多家人背着包裹离去,便禀报了我,我抓住两人问了才知道,李清昨晚回来过,天不亮时,便带着妻女悄悄走了。”

杨国忠呆立的半晌,忽然‘啊!’地一声大叫起来,他简直要欣喜若狂,这下,他终于抓到了李清的把柄,已经来不急细想,他急忙向马车跑去,跑到一半又停住脚步回头嚷道:“告诉你娘,我去华清宫,今晚不回来了!”

第三百四十二章 江山如棋(七)

虽然关中各地皆被大雪封路,但从长安到华清宫的沿路却有专人照管,积雪稀薄、车驰如飞,一个时辰后,天刚刚擦黑,杨国忠一行便抵达骊山脚下,由于皇帝陛下驾临,华清宫前的护卫异常森严,三步一岗、五步一哨,没有皇上的召见,谁也不得擅入。

杨国忠的马车停在宫前,早有小宦官飞奔前去禀报,片刻,一名宦官快步走出,向杨国忠深施一礼,笑咪咪道:“皇上请相爷觐见!”

一路行来,杨国忠的兴奋渐渐被空气里的寒意降了温,他开始感觉到自己有些卤莽,李清将家人接走之事到底是真是假,儿子也并没有亲眼看见李清到来,仅凭一个下人的证词,怎能妄下结论?以李隆基的精明,又该斥责他轻率浮躁。

甚至在靠近李隆基寝宫之时,他已经开始后悔,但人已经来了,后悔也没用,杨国忠只能硬着头皮随宦官走进寝宫。

此时,李隆基正与杨贵妃站在窗前夜赏骊山的雪景,宫人来报,‘杨国忠已到。’

杨国忠虽是杨贵妃堂兄,但他毕竟是外臣,杨贵妃立刻躲进了内宫,李隆基雅兴被扫,他心中极为不悦,慢慢地坐回了龙榻。

“臣杨国忠叩见皇帝陛下,愿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好了,这么晚也不让朕清闲一会儿。”李隆基阴沉着脸道:“你究竟有何要紧事,非要追到华清宫来禀报!”

“这个……”杨国忠感受到了李隆基语气中的火气,他张口结舌,话却说不出来,他本想改劝李隆基削夺安禄山河东节度使一职,可这件事已经讨论过多次,虽是大事、却不是急事,如果是今天下午在兴庆宫与李隆基商讨是可以的,但现在说此事显然不合时宜,说出来必将惹怒李隆基。

“倒底是何事?”李隆基见杨国忠说话吞吞吐吐、表情畏缩,毫无宰相的气度,他顿时恼怒起来,重重一拍桌子,厉声喝道:“快说!”

杨国忠吓得一哆嗦,本不想说之事竟不知不觉从嘴里溜了出来,“陛下,臣刚刚得到消息,安西节度使李清昨晚回来过,今天一早,将他留在长安的家人都接走了。”

“你说什么?李清将家人接走了。”李隆基忽然冷静下来,他本能扭过头,严厉的目光向高力士刺去,就在二人目光相触的一瞬间,高力士顿时惊出一身冷汗,他到这时才明白,自己与李清的关系,原来皇上早已知晓。

他目光向下一垂,避过了李隆基的厉芒,心中乱如麻,脸上却平静如常,李隆基慢慢扭过头来,眼光变得闪烁不定,等待着杨国忠的下文,可等了半天,杨国忠却一脸茫然地看着自己,不解其意,他刚刚消下的怒火,又忍不住再次腾腾燃起,只弹劾而不解决问题,那是御史的职责,可杨国忠是堂堂的右相,给自己出了难题,却没有相应解决问题的方案,让他怎能不恼火。

人有时就是这么矛盾,李隆基为了压制相权,便选了杨国忠这样的庸人来做右相,可当他需要杨国忠象张九龄或李林甫那样为自己解决问题时,却又怒其不争。

见杨国忠半天不语,李隆基眼睛慢慢眯了起来,他冷冷地道:“你说李清回来过,可有证据?”

既然杨国忠提不出解决问题的方案,那他也只能装糊涂了,安禄山不臣之心越来越盛,召他来述职,他却称病不来,又公开在江淮一带大量购粮,在这个节骨眼上,李隆基不愿将此事闹大。

而李清的家人离开长安,可以有两种解释,一种是李清擅自将她们接走,这样的话性质便很严重,而另一种解释则是他妻子思夫心切,去安西探亲,这样的话仅仅是行事不妥,并无大碍,显然,李隆基是想将这件事归在第二种情形上。

杨国忠一呆,回来便回来,还需要什么证据,他虽然不明白李隆基的意思,但他看得见李隆基眼中闪过的怒火,听得出他话语中的冷漠,杨国忠不敢再继续说下来,便含糊应道:“微臣只是听说,并未实见。”

李隆基见他没有再坚持,心中怒气稍平,又语重心长对他道:“作为首辅相国,当替朕分忧,当考虑天下民生,这种探人耳目之事,不是你的职责,去吧!朕不想再听你谈及此事。”

杨国忠唯唯诺诺地告退而去,杨国忠走后,李隆基的心情大坏,虽然他不准杨国忠再提此事,但并不表示他不在意,恰恰相反,当安禄山露出反意后,他对这些手握军权的军头们更加警惕,他早就下定决心,在和安禄山翻脸之前,一定要先解除这些军头们的军权,绝不允许第二个安禄山再出现,时间便定在这次的述职期间。

在所有人中,李清是让他比较放心的一个,毕竟他在自己身边时间较长,自己也了解他,所以李隆基决定最后一个再动他,可就在这关键时候,他忽然走出这一步棋,着实让李隆基又惊又怒,这样一来,李清便率先失控了。

当前:第558/649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