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寻芳全集》第627/698页


“我欲立晋王。”李世民终于道出了自己此举的真正目的。

“谨奉诏。有异议者,臣请斩之。”作为李治的亲娘舅,长孙无忌闻听此言,正中下怀,马上就毫不犹豫地跪地道。

“你舅舅应许拥立你了,还不快快拜谢。”李世民瞪了一旁忧喜参半的李治一眼道。

“谢父皇!谢舅舅!”晋王急忙下拜道。

“公等既符我意,不知道外面会有何议论?”李世民坐回龙椅上问道。

“晋王仁孝,天下归心久矣。乞望陛下试召问百官,必无异辞。若有不同者,乃是臣负陛下,罪当万死。”长孙无忌的一张嘴啊,便是比之寇芝芳亦不逞多让,难怪这国家总理当得风生水起的。

李世民自此不再犹豫,聚百官于太极殿,询问诸子之中谁最适合被立为嗣君,早已得到长孙无忌暗示的百官异口同声答曰:“晋王仁孝,当为嗣!”

李世民见晋王李治居然成为众望所归,也一时龙颜大悦。

贞观十七年四月七日,李世民亲驾承天门,下诏立晋王李治为太子。

太宗在太子承乾被废以后没有选立魏王泰,是不希望使后世子孙看到储君之位可以依靠所谓经营而得。而李治能够成为新的皇位继承人,又是因为他的“仁孝”与“不争”。

关于李治的“宽仁孝友”,有此一事,李治小时候刚一开始学习《孝经》,李世民就提问他有关书中的要义,李治这样回答:“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君子之事上,进思尽忠,退思补过,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李世民十分满意,夸奖他说:“能够做到这一点,足以事父兄,为臣子矣。”

事实证明,李世民凭借李治的“仁孝”而作出的这一决定,得到了长孙无忌等朝廷亲信大臣的拥护和支持。选立李治以后,李世民在当月下诏降魏王泰为东莱郡王,后来又改降为顺阳王,流放均州郧乡。

李世民希望李治尽快成熟起来,成为一个合格的储君,于是把大量心血倾注到对他的教育上。每逢视朝,常令在侧,观决庶政,或令参议,使李治得到实际的政治锻炼。

在日常生活中李世民也喜欢借题发挥。看见李治吃饭,就说:“你要知道稼穑的艰难,不夺农时,才能经常有饭吃。”见李治骑马,就说:“你应知道不尽其力,才能常有马可骑。”见李治乘船,就说:“水能载舟,也能覆舟,百姓就像水,君主就如舟。”见李治在树下小憩,就说:“木要以墨绳为准才能正直,君要能够接受劝谏才会圣明。”

李治每次听了这样的话,都会马上毕恭毕敬地肃立,然后感激父皇的教诲,表示一定“铭记在心”、“永志不忘”。

李世民在忙于朝政之余,还抽时间亲自撰写《帝范》十二篇赐给李治,从《君体》、《建亲》、《求贤》、《审官》、《纳谏》、《去谗》、《戒盈》、《崇俭》、《赏罚》、《务农》、《阅武》、《崇文》等方面总结自己,对李治循循善诱,要他明晰修身治国安危兴废的帝王之道。

……

贞观十七年九月,新罗女王金德曼遣使向大唐求援,大唐于次年正月遣使至平壤劝泉盖苏文罢兵,遭拒绝。

李世民得知,大怒,心中是否大喜恐怕只有他自己知道。

十一月,李世民至洛阳,以刑部尚书张亮为平壤道行军大总管,领兵四万余,战舰五百艘,自莱州渡海直指平壤。以太子詹事兼左卫率李绩为辽东道行军大总管,领步骑六万及兰、河二州胡族兵马直趋辽东,与张亮合势,水陆并进。

不久,诸军云集幽州。十二月李世民诏诸军及新罗、百济、奚、契丹分道击高句丽。

……

此些后话,暂且不一一详述。

第一节 流沙流沙满天飞(上)

如果苍海枯了

还有一滴泪

那也是为你空等的一千个轮回

蓦然回首中

斩不断的牵牵绊绊

你所有的骄傲

只能在画里飞

大漠的落日下

那吹箫的人是谁

任岁月剥去红装

无奈伤痕累累

当前:第627/698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