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小相公》第4/1255页


“好诗,不知出自哪位大家?”

郑子文昂首挺胸,面露得色,毫不犹豫的把郑板桥的诗句据为了己有。

“当然是本公子作的,名为《竹石》,看尔等还敢轻视我读书人的气节!”

“那行,你把欠我的一贯钱还我,否则等我告到县老爷那里,你就等着下大狱吧!”

郑子文:“……”

一个时辰后,崔府。

“驾驾!快跑!”

一个大约五岁左右的女孩身上穿着一套精致的小皮甲,手里还拿着一根特质的小皮鞭,正高兴的骑在郑子文的身上,时不时把手里的皮鞭往他身上抽。

“啪!”

“嘶……”

被鞭子一抽,郑子文顿时疼得倒吸凉气,但他还不敢露出一丝生气的样子,反而转过头来,露出满脸的笑容。

“小姐,我又累又饿,要不咱先吃饭,等明天再接着玩?”

不低声下气不行啊,欠了冬儿那丫头的钱,要是真进了大狱,还指不定能不能出来呢!

面对郑子文的请求,小女孩顿时露出了迟疑的表情,而旁边的冬儿却冷不丁的说了一句。

“既然如此,不如送你去官府的大牢好好睡一觉如何?”

郑子文面色一滞,然后一扭头扬天长啸。

“力量再次回到了我的的身上,本大马又生龙活虎啦,吁!”

喊完之后,就开始快速的在屋子里绕着圈爬了起来,骑在他背上的小女孩顿时开心的笑了起来。

“驾!咯咯咯!”

不远处,一个看起来三十多岁,身穿一件绯色长袍的男子看着对面发生的一切,一脸的古怪。

“崔安,这就是你说的那个蒸不烂,煮不热,锤不扁,炒不爆,响当当的铜豌豆,并且还做出《竹石》的郑子文?”

崔安是一个管家打扮的人,此刻的他面色有些窘迫,但还是硬着头皮回答道:“是的老爷,但不是我说的,是他自己说的,当时很多人都听到了。”

听到崔安的话,崔老爷的脸有些不自然的抽搐了几下。

崔老爷本名崔贵,是崔氏当代族长的嫡长子,刚过而立之年就当上了户部尚书的他,私底下已经被族里当成下一任族长来看待了。

崔贵有一子一女,对儿子颇为严厉的他对女儿却异常溺爱,用“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来形容也丝毫不为过。

看着骑着郑子文背上笑得正开心的小丫头,崔贵甩了甩长袖,一边捻着自己的胡须一边向前走去。

“算了,就当给茵茵找个玩伴吧,夫人那里我自会去说,你帮我多盯着他就可以了,有什么情况的立刻向我回报。”

“是!”

管家低着头答应了一声,然后连忙跟了上去。

其实崔贵误会郑子文了,并不是他没有气节,而是在现在这样的特殊情况下,他暂时把气节收起来了而已。

陇西李氏,赵郡李氏,博陵崔氏,清河崔氏,范阳卢氏,太原王氏,荥阳郑氏,五个姓氏七个郡县,这就是大唐大名鼎鼎的“五姓七望”。

正所谓“识时务者为俊杰”,面对崔家这样的庞然大物,可以拿出气节的人屈指可数。

郑子文觉得自己其实已经做得很好了,一种好崇拜自己的感觉顿时油然而生。

...

第1卷大唐我来了第三者如鱼得水

当前:第4/1255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