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新秩序全集.com》第2/272页


大军在河北大地上展开,数条长龙并驾齐驱,旌旗招展、鼓乐齐鸣。李诚中作为新兵,不知道自家所在的卢龙军规模有多大,有说五万的、有说十万的、更有说二十万的,但放眼望去,密集的队伍在田野中穿行,如林的刀枪在阳光下折shè寒芒,时不时一队队骑兵在周围往来纵横,身前身后人声鼎沸,大笑声、誓言声、谈论声夹杂在一起,燕地男儿的直爽和豪迈展现得淋漓尽致。
李诚中身处其间,也忍不住心cháo澎湃,勃然而生出踏平一切阻碍的勇气。他忽然觉得,这样的生活似乎也不赖!
此后几rì,大军每rì卯时行军,辛时扎营,行三十里而止。一路上仍然不停有青壮从军,有的是游侠儿,有的是体力健硕的农夫,还有少许念过书的。李诚中所在的伙里就分到一个,此人姓姜名苗,家中农户,但自幼好书,家中交不起先生的束?,便时常在学堂外偷偷听讲,倒是让他学会不少字,懂得了不少道理。
此际天下大乱,武人当道,姜苗干脆就丢下了家中的农事,投入军中,梦想着博取一番功名。李诚中见姜苗身体略显单薄,行军有些吃力,便想帮他多担一些,但姜苗却微笑着一口回绝了,只是每天扎营之后累得半死。有时候想起来,李诚中也不得不佩服他的这份坚持。
过得几rì,前方传来消息,骑军已然围了魏博的北方重镇贝州,于是众军纷纷加快行军脚步。等赶到贝州城下时,倚城四周扎下了连绵数里的营帐。周无忧所在的健卒营,则立于贝州城北偏东方向。

第三章 贝州(上)
贝州城位于永济渠北岸,是隋代大运河上的一处要地,也是魏博军北方重镇。由此顺永济渠南下,不到两rì便可直抵魏博军节度所在地魏州,正是此次卢龙军南下的首战之处。
此刻的贝州早已四门紧闭。城墙并不算高,也就两丈挂零,只是城外引了清河水,形成护城壕沟,将贝州城四面护了起来。只要能安稳渡过护城河,搭上梯子便能登上城楼。是以,等后续大军赶到后,随军民夫营便开始伐树造梯。
健卒营前营指挥周知裕从中军帐出来,心情有些沉重。
魏博军老帅罗宏信病死,少帅罗绍威继任,自为留后,并向朝廷请旨,等待节度任命。年轻的罗绍威算什么?在老帅罗宏信在世时,只是一个斗鸡走狗的纨绔罢了,就连魏博本镇内的许多牙军大将都不服气。当消息传到幽州时,卢龙军上上下下都认为这是天赐良机,正是兼并魏博的大好时候,于是纷纷撺掇大帅起兵南下。周知裕当时也非常赞成,是第一批上书建言的军将之一。
于是刘大帅果断起兵,集结卢龙军本部jīng锐五千衙内军,又点了八千霸都骑兵、两千山后子弟、三千银葫芦都和各关州镇兵八千,并大募节度府下辖十三州三十五县,征得一万青壮,编作五营健卒。不仅如此,义昌军节度使、少帅刘守文也带兵万人赶来助阵。两军在巨马水畔会合,光是战兵就近五万人,连同征发而来的数万民夫,夸兵十万!
很多随大帅起家的亲信将领都得到了提拔,周知裕便是其中的佼佼者。他原本为大帅亲卫,后调至霸都骑成为骑将,这次被直接任命为健卒前营指挥、翊麾校尉,秩从七品上,官爵足足提了两级,手下管辖的兵马也从一都两百骑扩充为一营两千人。
此际虽说天下大乱,名器滥授,差遣与职官相当混乱,而且健卒营的步军比不上霸都骑兵jīng锐,才成军的新兵也完全不能和久经沙场的老兵相媲美,但至少周知裕成为健卒前营指挥后,已经可以独当一面了!何况燕赵子弟多慷慨之士,素来就是极好的兵源,大部分青壮都常年习武,比其他地方要强得多,拉上战场就能搏杀。假以时rì,随着健卒营在逐鹿中原的战事中历练出来,他周知裕也必将拥有更美好的前程!
反观对手,作为大唐延续近百年的藩镇三强之一,如今的魏博军早已是明rì黄花,除了八千牙军仍为当世jīng锐外,其余却并无什么太好的军备。可魏博镇所辖六州却着实是一块肥沃的土地,不仅灌溉发达、农耕完备、田亩丰美,而且人烟稠密、丁口众多,此外,更是卢龙军争战中原的必经之所。若是攻占此地,除了获得丰厚的辎重接济外,也等于打通了南向的通道。
就在大军合围贝州之时,南边斥候却出来消息,汴军北上了!这绝对是一个出乎意料的消息,当时大伙儿合议,都认为如今河东李太师与宣武的朱太尉正在两相征伐,是顾不上魏博的,更何况朱太尉的汴军还在围剿叛逆秦宗权,更不可能救援魏博。可是怕什么来什么,大家都没想到汴军竟然有如此实力,在东西两线同时用兵的时候,居然还有余力救援魏博!这个消息压在大伙儿的心头,沉甸甸的。
并且,贝州拒绝了开城纳降。面对卢龙军大军合围的威势,一个小小的贝州城居然敢负隅顽抗,真不知道守将吃了什么熊心豹子胆!可现在问题来了,攻城战并不容易,凭借数万大军当然能够吃下小小的贝州,可这需要时间,如今什么最缺?却恰恰是时间。若是在贝州城下拖个十天半月,等汴军援兵赶到,将来攻打魏州的时候,会增添多少困难?
刚才军议的时候,大伙儿脸sè都不好看,大帅在帐中发了脾气,要求三rì而下贝州,作为健卒营指挥之一的周知裕当场就接到了攻城的命令。接到命令并不奇怪,他也早有心理准备。健卒营是临时征募的青壮,比不得那些久经杀伐的队伍,没有经过战阵的训练,在野战中是不能单独使用的。但燕赵大地不同别处,这里民风彪悍、百姓豪迈,青壮健儿中多游侠、多勇士,让他们列阵野战或许不行,但一个对一个,却不输于任何人!所以由健卒营来攻城正好可以发挥长处、避免缺陷。
周知裕本来也做好了第一个请命攻城的准备,但接下命令的时候,心里却感觉有些着慌。按理来说,城墙不高且兵力单薄的贝州应该能够轻易而下,因为战前得到消息,贝州城中只有一千镇兵。但既然汴军都出乎意料的北上了,此番攻城会不会又有什么变数?
他打马在自家营寨中转了一圈,巡视了各处都队之后,便传令各都都头到主帐军议。
健卒前营主帐内军议的时候,李诚中正在灶旁啃着炊饼、就着一碗羊骨汤,小声地向姜苗讲解着登城的要领。这些rì子的行军,李诚中逐渐捡回了当年部队服役学到的本事,充分展现出了一位士兵应有的基本素质,无论是行军负重,还是扎营收拾行装,一切都干净利落,在得到刘伙头和队官的多次夸奖后,也赢得了伙里同伴们的尊敬。就连任都头都曾私下里断言,李诚中必定曾经是一个老兵!
姜苗十分好学,对李诚中一路释放的善意也很感激,便经常向他请教军伍中的事宜。按照李诚中前世在部队中学习到的匕首使用方法,结合刺刀的拼刺,他这两天专门做了这方面的研究,此刻两人便是在探讨攻城时的战术动作。当然,与其说是探讨,不如说是李诚中边琢磨边向姜苗传授。
“登梯的时候重心一定要低,低下来才能稳得住。尤其在攀爬梯子的时候,重心太高的话,容易摔倒,是决计踩不稳的。”李诚中努力思索回忆着。
“重心?”姜苗不太理解这个词,张口问。
“唔,或者说腰部……脐下的位置,这个地方就是发力点……别管那么多,你就把身子稍微低下来,猫着腰就对了……”李诚中解释。
姜苗端着木碗,嚼着大饼按李诚中所说摆了个姿势,道:“是这样么?”
李诚中纠正了一下他的站姿,然后点点头,让姜苗坐下来,又接着道:“上到城头的那一刻,要斜着跳进去,别直接冲,记住你的目标不是正对面的人,而是旁边那个。这样可以有很大机会让你正对面的敌人攻击落空,同时出其不意的攻击旁边敌人的侧面,也比较容易。”
姜苗眨着眼睛默默体会着,想了想,笑道:“声东击西?好主意!”
李诚中接着道:“脖颈、腰部、腹部这些地方都是人身上的软肋,尽量往这些地方砍,敌人防守起来也比较困难……”
正说着,队里的伙夫赵大笑眯眯的过来,往每个人碗里加了一撮黑粉。赵大是正经的燕赵子弟,却不好厮杀,也没什么大志向,他也是个老兵了,从军比刘伙头还早,却一直当个火头军,专门给大伙做饭。李诚中一愣,尝了尝汤味,不由有些惊喜:“花椒?”
赵大回头一咧嘴:“我晌午刚弄来的,大伙儿尝个鲜!”
加了花椒粉的肉汤滋味更好,赵大挨个给大伙儿添加着,队里的气氛霎时热烈起来。周无忧喜滋滋的灌了两口肉汤,忽然想起一事,忙赶过去问赵大:“老赵,你这花椒哪儿弄的?还有多少?”
赵大回答:“营寨后头的林子里弄的,那里有几颗花椒树。”
李诚中眼前一亮。
饭后,李诚zhōng yāng求赵大又帮他弄了些花椒,舂成粉末,讨要了一个小陶罐,便找了个营寨中偏僻的所在开始捣鼓。
穿越前他配发的那枚纸质简易烟雾弹一直还在,作为两世相隔的念想,他随时都带在身边,此刻攻城在即,为了保命,他也只能忍痛对其下手了。他把烟雾弹小心的拆开,将其中的胶体放到陶罐里,加了些清水,在陶罐下生火加热。不一会儿,等胶体渐渐化开,然后用树枝不停搅拌着,边搅拌边撒入花椒粉。搅拌均匀后,他把火一撤,将从烟雾弹上拆下来的火药线插到里面,露出两寸的长度当做引线,等胶体重新凝固,一枚简易的加料烟雾弹便加工完成。
可惜没有辣椒粉,否则添加进去的话效果更佳。这个东西李诚中在穿越之后就四处寻找,可惜谁都没听说过,于是他很遗憾的只能继续吃那些没滋没味的食物,到现在还有些不太习惯。当然,有了花椒粉也不错,登城的时候往城头上一抛,还不得呛得守军鼻涕眼泪横流?
李诚中找来的陶罐不大,也就一个拳头大小,是专门用来给上官烫酒的,正好塞入怀里,他随即满意的一笑,哼着不着调的曲子回自家营帐了。

第四章 贝州(中)
晚饭后,连上伙长刘子正在内的同伙八个人都进了营帐。下午的军议到现在还没结束,任都头也一直没有回来,每个人都在心里有了隐隐猜想,没准明rì就要上阵了。自古沙场最是埋骨之处,也不知这一战后还有几人能够回来。
大家都睡不太好,干脆就在军帐内说话,在相互的插科打诨中散解着紧张的心情。正在这时,军帐掀开,有人探头进来喊了一嗓子:“谁可以夜视,都出来!”黑暗中大伙儿看不清人,但听出来是队官张忠严。当下,李诚中便起身出了军帐,身后紧跟着姜苗。
这个时代,因为缺乏营养的缘故,大部分人都患有夜盲,只有少数人能在黑暗里分辨些简单的事物。李诚中生长于后世物质丰裕的时代,哪怕经济条件不好,但至少夜盲是绝对没有的。至于姜苗也能夜视,则属于个人天赋,只与人品有关。
随着队官张忠严来到任都头的军帐前,这里却生着火把,照得通明。李诚中见这里已经聚集了一些本都的士卒,大家也不明就里,都大眼瞪小眼,相互对视着。又过了片刻,等人数达到二十来个,任都头便从帐内出来了。
李诚中听说过,这位任都头虽说还不到二十,比李诚中都要小个四、五岁,但却是卢龙军户子弟,家中世代从军,父辈、祖辈都是军官,说得好听一些也算将门世家,本人如今也做到了都头。任都头武艺jīng湛,尤善刀术,据说打起仗来三、五条汉子近不了身。
任都头看了看眼前二十来人,便轻声将事情经过告知了大伙儿。原来贝州城内早有愿意投入卢龙的大户,晚间忽然觅得机会出城前来联络,大帅当即决定里应外合,就在今夜破城。打头阵的自然还是健卒营,所以周指挥要选拔能够夜视之人晚间袭城。
听到这个消息,李诚中有些激动。能够以这种方式破城,就不用冒着巨大风险登城,自然是谁都高兴的,但忽然之间要打仗了,却又着实让人紧张。这可是他第一次上战场,他深深吸了口气,等心情恢复平静,却发现手掌心中已然满是汗水。
等李诚中回军帐拿了自己那把破横刀再赶回来,这次本都内参加夜袭战的二十一人都已到齐。任都头亲自带队,每人发了一条白麻巾系在胸前以示区分,便出了营寨集结。陆陆续续其他都的士卒都汇聚了过来,黑夜中分辨不清,李诚中算了算,大概二、三百人的样子。等指挥周知裕到来后,便随他一起向贝州城北门赶过去。大伙儿都被严令不许出声,所以除了呼哧呼哧的喘气声外,倒也安静肃然。
到了北门外,队伍停下原地待命。过了片刻,又有几支其他营的队伍汇合过来,已经有近千人了。
今夜云重,遮挡了不少星月的光辉,四野外黑沉沉的,看不出几步远。李诚中抬眼望向身前的贝州城,城墙处勾勒出一道极细的黑线,在前方若隐若现,城下的护城河则完全一片漆黑,看不到一丝踪迹。如此天sè,正是偷袭的大好时机。
都知道这个时候非常关键,大家伙都不敢发出声响,就这么静静等待着。李诚中紧张、兴奋、忧虑各种心情交杂在一起,也不知过了多久,忽然见城头窜起一支火把,有人举着火把左右摇晃。李诚中的心一下就提了起来!
前方周知裕命人也点燃了火把,两边合上暗号,又过了片刻,就听吱呀吱呀的声音,约略见到一片黑影搭了下来,这是放下吊桥了。
周知裕在前面发令,前排顿时燃起十多支灯球火把,眼前就是一亮。只见简陋的吊桥已经搭在了护城河上,贝州城的北门也正在缓缓向两旁打开。周知裕一挥手,大伙就发一声喊,同时向里冲去,也分不清哪个都、哪个队了。
李诚中这个时候有些走神了,能不走神么?一个后世穿越者,第一次参加古代攻城战,又是这种并不常见的夜袭,心里面可谓五味杂陈,看着那城墙,看着那吊桥,看着那城门,看着身边火光下涨红了脸的同伴,心头霎时一阵恍惚。
他在这里恍惚,身边的同伴们可没那么多念头,拥挤着就向城里冲了进去。之前可是有悬赏的,斩首一级赏钱五百,斩首三级,晋升一级!大伙都是燕赵好男儿,谁比谁差?谁不想升官发财?谁不想也尝尝当官带兵的瘾头,将来衣锦还乡,那是多大荣耀!城中守军也就一千,晚了可就没这运气了!
此刻人人奋勇,个个当先,立时就把李诚中挤到了一边,他好悬没被挤进护城河里去!所幸姜苗一直跟在他身后,连忙使劲拽住他胳膊,他才堪堪站稳,想要登上吊桥,却一时半会儿哪里挤得上去!
李诚中也有些着急,他穿越前在部队服役两年,连个下士都没捞上,手头上压根儿没管过一个人。穿越后又是新兵,刚刚从军不到一个月,自然也是大兵一个。两世从军,他都十分艳羡那些军官们的生活,生活上的便利就不用说了,单是一声令下,便有人无条件遵从,那是何等的威风,何等的自在!尤其在这个乱世之中,对于士兵来说,军官就是天!既然老天爷把他安排到了这个时代,为什么不也体验一把当官的滋味呢?
李诚中学问不深、也不懂科技和发明创造,他所能依仗的只有自己这副身体,这些rì子里他早已想明白了一件事:既然穿越到了这个武人当国的乱世,那就拼了吧!若是奋勇杀敌立下功劳,或许能搏出个富贵,若是不幸死在这里,说不定还可以回到原来的那个时代!
何况夜袭破城,里应外合,城中又是兵微将寡,此刻不争先,何时能立功?只要此战能斩首三级,他就能当伍长!这个时候的李诚中,压根儿没考虑过自己从来没杀过人的事实,身旁成百上千的卢龙军士卒都热血激昂,他的激情也早已被渲染了起来。这就是所谓的从众心理,后世穿越而来的李诚中也不能例外。
等到大部队冲进了贝州城门,落在后面的只剩寥寥数十人的时候,李诚中和姜苗才终于如愿挤上吊桥,着急的呐喊着挥刀冲了进去。
李诚中通过城门洞,追着大队沿街往里冲,却忽然发现前面速度慢了下来,大伙儿你推我攘,拥挤着走不动了。这是一条从城门直通城内的街道,李诚中是第一次进入古代的城镇,见前面拥挤不动,便向两旁张望,打算找出一条岔街直接绕道过去。很可惜,两旁一层、两层的房舍都紧挨着,根本没有空隙容他通过。
他身旁有几个人着急了,跳着脚往前看,边看边喊:“怎么不走啊?”李诚中也着急,放出嗓子大喝起来:“好狗不挡道!快点啊!”
他正喊得气劲,身旁姜苗却拉了他一把,小声说:“李郎,似乎不太对劲。”
所谓一语惊醒梦中人,热血上头的李诚中听到这么一句话,顿时回过神来。情况何止“似乎不太对劲”,简直是大大的不对劲!大军呐喊着入城,怎么街道两旁的房舍中竟然一点动静都没有?侧耳仔细一听,除了自家卢龙军弟兄们的嚷嚷声外,竟然没有一丝敌人的惊慌失措。而且,前面怎么停了下来?
李诚中毕竟干过几年群众演员,古代战争戏看得太多了,眼前这一幕场景绝对眼熟!中计了!他深深吸了口气,拉着姜苗就往城门洞退去。刚退入洞口,回头就见城外吊桥正在缓缓拉起,他顿时心头就是一沉。
忽然之间,城内街道两旁的房顶处燃起无数灯球火把,将大街照得通透彻亮,两旁房顶上闪出大队身着红衫的士卒,弯弓搭箭,对着街道下放起箭来。如此近的距离之内,成排的箭雨落下,卢龙军又站得拥挤,顿时就倒下一片,死伤何其惨重!
李诚中和姜苗因为早一步退入城门洞内的缘故,此刻暂时处于安全之地。但这种安全相当短暂,一旦入城的弟兄们被守军消灭,自家也仍然难逃一死。两人对视一眼,不约而同向城外扑去,想要趁吊桥拉起来之前冲过去。但刚冲出去没几步,上方便shè下一排箭雨,好在准头有限,并未shè中二人,却也将二人逼回了城门洞内,只能眼睁睁看着吊桥终于完全拉了起来。
城内灯火通明,一片厮杀之声,城外卢龙军第二波接应的队伍也早就赶到了。只是此刻城内城外虽只一河之隔,却有如天堑,万万通不过去。无数火把点起,大队卢龙军兵只能站在护城河边逡巡不前,过不多时,城墙上一声梆子响起,又是一排箭雨洒下,将城外来援的卢龙军shè得不住后退,双方就在城上城下拉弓对shè起来。
城内卢龙军弟兄被打了个措手不及,死伤狼藉,此刻终于反应过来。这些健卒虽是刚入伍的新兵,但其中不乏游侠儿和猎手青壮,有些带得有弓箭的,便也纷纷躲到两旁屋檐下,摘下弓箭向房顶还击。在军官的大声吆喝下,不少卢龙军弟兄慢慢后退至城门左近的房舍内,更有十数人也终于躲入了城门洞内,以此为据点,渐渐稳住形势。
只是这般情状实在是危如累卵,大伙儿不仅要抵御周围房顶上魏博shè手的弓箭,还要防住街道上对方的正面攻击,同时要注意城楼上方shè下来的箭雨,也不知能撑到什么时候。

当前:第2/272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