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神道》第172/212页


“要么就是什么?”李世民面无表情,对着群臣说道:“要么是朕身边有妖孽作祟!要么就是朕失德!这天狗食日就是上天给朕的警告是么?恩?”李世民的声音有些高亢。“你们都是这个意思吧?好!朕就要看看,究竟是朕身边有了妖孽让上天示警,还是朕离心离德天随人愿。来人摆驾天坛。救日!”

群臣被李世民的这两句话,说的默不作声,很多人其实是知道这日食和人并没有什么关系的,但更有些老儒深暗“天人感应”之说,固执的认为只要发生天狗食日,那一定是这两种结果。

而这两种结果老儒们还是更偏向后者的,也就是李世民离心离德,天随人愿。不然的话为什么李渊当政十年没有发生过没有预测的到的日食,而李世民这一当政就发生预测不到的日食了呢?这一定是有原因的。

李世民的龙辇在前打头,身前身后的仪仗不知是何原因全都撤了下去。换成了一身肃杀的玄甲兵。更有甚者,这些玄甲兵的刀鞘都不知道哪里去了,一个个高头大马一手执戈一手倒提着雪亮的钢刀,行的异常的缓慢。再往后就是那些臣子了,对于他们来说。很容易就能感觉得到现在气氛的不正常。一个个都沉默不语跟着龙辇一步一步向前走着。

好不容易走到了天坛,气氛压抑的相当的吓人。黄俊明站在天坛上,右手提着一把匕首。双眼不顾刺眼紧紧的盯着头顶上的太阳。而身前绑着一只四肢都被绑缚的结实的羊。这羊,就是救日仪式所必须要的牲。

突然,太阳上出现了一个小小的黑点,整个大地瞬间变得一暗。李世民紧了紧手中的匕首,身后的两名玄甲卫士上前解开了绑缚着的羊,却将羊死死的按在李世民的身前。李世民眼一横,手中的匕首直奔着羊的喉管划过,带起一捧绚烂的血huā。

那羊挣扎着,只不过在两个玄甲兵的挟持下却根本不起作用,随着血越流越多,终于无力的倒下了。玄甲士兵见那羊已经不再挣扎,轻轻的抬头看了李世民一眼,李世民面无表情的点了点头。一道刀光闪过。羊头应声落地,却被另一名玄甲士兵一抄,抄到了手里。不管这仍在滴血的羊头。那玄甲士兵双手捧着羊头在李世民身侧单膝跪地。

李世民结果玄甲士兵递过来的羊头,轻轻地端正的摆放在祭品盘中。随手点燃了祭品盘两侧的火烛。并抄起三根粗长的贡香在火烛上点燃,插入到香炉当中。

又有侍者取过蒲团,放在李世民身前,而这时整个太阳已经全都被遮挡住了。远处传来平民们高声敲锣呼喊的声音。李世民整理了一下衣袍,直直的跪在蒲团上。高声喊道:“朕李世民,大唐第二代天子,即位不足一年,敢问上天,朕即位至今可有妖孽作祟?敢问上天,朕即位至今可曾失德失了民心?朕即位至今,可背弃天下子民享乐?朕即位至今。。。。”

李世民高声对着上天怒问着,全然不是那以往救日仪式中将罪名揽到自己身上的架构,听得身后的大臣们一个个全都哭号了起来:“陛下,不可如此啊!会遭天谴的!”

――――――――――――――

完毕,睡觉去了。大家晚安(未完待续

225祭天

225祭天

不管身后朝臣的哭天抢地,李世民依旧在质问着上天,而这,却是千古以来的第一次。没有人知道李世民的想法。或许,李世民就是想发泄一下吧。可是。。。在这个对天崇拜的国度,也太惊骇世俗了点。

自古以来最高统治者自称为天子,所谓君权神授,帝王是必须要崇敬天地的,而遇到天灾之类的更是要惶恐的检查自己的错误,日食也是如此。可随着人们对日食的认知越来越高,统治者已经很清晰的知道日食不过是天体运行的必然规律罢了。依然还在举行救日的祭祀活动,无非是做给天下百姓看的。甚至说是走一个仪式。

而现在的李世民可是满是怨气,让他去承认自己的错误,绝不可能!不说是李世民自登基以来兢兢业业,并无过错。单说这李世民一开口给自己揽下一些过错更会受到世家子弟的攻讦,对于初次登基雄心勃勃,火气正往的李世民来说,这个哑巴亏还真不是他想要去吃的。

而现在,仪式还是那个程序,可是这自我反省,却成了李世民对天的责问。问自己是否有过错,问天是否公正,李世民知道自己这样一来肯定是会引得朝臣百姓纷纷表示不满的。可对于朝臣和百姓来说要的就是实实在在的利益,李世民有理由相信,凭借着手中的新犁,一定会将民心扳转过来。而剩下的还在上蹿下跳的,肯定是对自己坐在这个龙椅上有所不满罢了。遇到这样的人,李世民怎么不想杀之而后快?

“朕身为天子,非对天不敬,奈何小人蒙蔽天机,使上天降罪。朕,请天查地鉴。朕必吸取隋亡教训,安百姓。重人才,强政治。虚纳谏、行俭约。使大唐国泰民安。若朕食言。则自谢于天下!”李世民责问到半处,话锋一转,向着天地发下誓言来。这让身后伏地顿首的臣子们顿时又变得错愕起来。

李世民这一下子,可以说不单单说明了自己无罪,有治国安邦的伟大理想。还暗指有人借用这次日食上蹿下跳,蒙蔽百姓。这样一来李世民之后只要是一心治国。那么所有的不听号令的,和污蔑李世民的都是那些上蹿下跳的小人了。

这日食说来话长。事实上这整个仪式还没过一刻钟,这救日仪式历来是比较短的,皇帝该说多少话,也差不多心里头都有数,李世民这话音刚落没过几息功夫,这太阳就浅浅的露出一缕金边,驱散了黑暗。随后金边越扩越大。慢慢的整个太阳又完完整整的出现在世人眼前,不提远处的平民百姓的欢呼声。这在天坛举行救日仪式的大臣们也觉得可以结束这场救日仪式了。虽说是李世民不按常理出牌,可这太阳不还是完完整整的回来了么。只要封锁消息,不让民众知道这仪式上的状况。也就没什么大事了。

可是李世民依然跪在前面不起身,这大臣们又怎好提前起身?无数双眼睛都紧紧的盯着依然跪在地上不知道要做些什么的李世民。这时候就听李世民在前喊道:“列位臣工,随朕祭天!”

祭天?群臣们听到李世民的话面面相觑,这祭天可不应该是现在这个时候啊,不说祭天的仪式相当的繁琐,前期准备必须充足,单说这祭天的时候也不对!祭天那是在为日出前七刻开始。分为迎帝神、奠玉帛、进俎、行初献礼、行亚献礼、行终献礼、撤馔、送帝神、望燎九个步骤。每个步骤都有单独的祭祀器具,甚至还要乐工做好配乐,群臣和帝王一起舞蹈等等。绝对是一件繁琐而又严肃的仪式,而今天这李世民又是怎么了?全然不按照常理出牌。在什么都没准备好的时候就要祭天?

不过既然李世民这个当皇帝的意境将话说出口,就算再于理不合,这个时候当做臣子的也是不能反驳的,要有什么异议,可以在以后提出来。在现在这个节骨眼上谁要是敢说一个不字,就算是脾气再好,在贤明的君主也会扒了你那身官衣。遇到些残暴的没准直接让你去见了阎王。

正当臣子们准备按照原有的祭天仪式行动起来的时候。却见身在前头的李世民猛地对着一无所有的祭坛,行了个三叩九拜的大礼。众臣子虽然不明其意。但也只好跟着李世民对着一无所有的祭坛三叩九拜了起来。

待到所有人都叩拜完毕,却见李世民从怀中取出一份祝文,也不读,直径从身上摸出了一个火折子,拿在手中点了起来,趁着火还没将祝文全都燃完,李世民猛然起身,剑指一起,夹着那张祝文对着天空虚画了个圈。随即猛地一扬手,那燃着了的祝文一点点的下落,慢慢的烧成了灰烬。

李世民的双眼紧紧的盯着那祝文,等到祝文上的火完全消散,一缕缕青烟升腾起来,又是默不作声的跪了下去,再次行起了那三叩九拜的大礼。这刚刚站起身子,眼看这李世民自己一阵咕哝的臣子们,又是一愣,随即也跪了下去,虽说对李世民的作为不知其意,事已至此也只好照做了。

如此,李世民连连燃了三份祝文,却没有任何一份祝文诵读出来,每当一份祝文燃成灰烬,便是一阵的三叩九拜。让原本有些无厘头的祭天行为顿时变得庄严而神秘起来。臣子们相信,李世民这么严肃又这么神秘的祭天绝对不是身随心动,临时起意而已。肯定是有原因的。否则,没有任何一个帝王会这么做。当年汉武帝封禅泰山的时候不也是如此神秘么?一定有什么理由让李世民这个皇帝这样做……日,尼,玛啊!!!西南要崩溃了,明天税法考试,所谓的开卷就是二十道选择,十道判断,六十分的计算题。而且重点是没原题啊!!!这开卷和闭卷有啥区别啊!!!坑爹啊!!!!更可恨的是一个考场四套卷子啊!!!抄都没法抄啊!!!西南背题去了,今天就这一章。有时间在补吧,日!全勤不要了!(未完待续)

227边疆!边疆!

……边疆!边疆!

不提那在太极殿和群臣们述说明年蝗灾事情的李世民,在这天仙宫内,黄俊明却看着已经打好包裹的万冥子和沐轩子感慨良多。自从上次和这两人说过他们即将去边疆,去那个大唐和突厥共同建立起来的商城,已经过去了三个多月了。昨日,李世民传来消息,商城的一切架构早已准备妥当,就等着天仙宫的道人们入住了。

而这几个月来,无论是万冥子,还是沐轩子。全都在埋头苦读,研习道家思想,选出来一同前往的道士们也都努力的习武,努力的扩展自己的知识。虽说算是突击式的训练,但这几个月来的坚持不懈,也让大家对道家的了解深入骨髓,照比从前不知道提升了多少档次。让他们去哪边疆的不毛之地传教,甚至都有些显得大材小用绰绰有余了,可黄俊明也知道,万冥子和沐轩子带着这一批人前去,就是给道教走出国门打下前站。这个前站必须要稳,只要这个前站越稳,那道教在今后走出国门的路途中便走的越轻松,若这个前站打得有些松垮,以后道教走出国门,恐怕要废上一些时间了。.

除了研习道法,无论是万冥子、沐轩子还是那其他跟随的道士,也都多少的学习了一些科道、医道知识。甚至连命、相、卜三道也是小有涉猎。在一个对道教相知甚少的地方,科、医、命、相、卜这五门本领。就是吸引信徒的一个切入点。甚至也可能是道人们在那个四处充满危机的地方用以保命的稻草。

突厥人对于未知事物的恐惧之心可比大唐严重的多,想必那些简易的科道会让他们看到神迹的降临,简易的医道会让他们知道原来生病了,受伤了并不是听天由命或者让那些萨满跳几段舞喝些不知道是什么东西煮成的草药,而是有更好地,更安全的处理方式。而命、相、卜三门知识实在是太过精深,不过黄俊明也是想出了些办法。让大家都选取的那研究人心里去揣测过去的功夫,虽然是骗人的功夫,但这在直来直去的突厥人面前。恐怕又是要惊为天人了吧。

另外一件事就是关于这些道人的身手方面,出门在外,没有点傍身的武艺那是坚决行不通的。黄俊明对于这些即将离开国内生活的道士,更是一百个不放心。远在突厥和大唐的国境之间,唐军是不可能及时有效的给予道人们有利的支援的。而突厥又是个名义上的国家,黄俊明敢肯定突厥的上层人可以再颉利的约束下不找道人们的麻烦,但是那些突厥中的小部族和突厥中的士兵呢?本来就习惯了在大唐劫掠获取物资的他们。怎么可能不对商城中的货物感兴趣?所以黄俊明除了加强了他们原本的武艺之外,更是把从来没打算过传授给唐人的,黄俊明在现世时从军学到的技能传授给了他们。

当前:第172/212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