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风流全集》第278/634页


至于刘思礼,他这几天已经有了点大彻大悟的苗头。大概他也认命了,既然儿子喜欢带个拖油瓶的寡妇,那就让他娶那个寡妇好了。

这父子二人默契的沉默,让张易之颇为欣慰。他蓦然想起刘胡氏那个倔强可爱的小大人儿子,嘴角也不由得溢出一抹笑意。当下,他便打趣道:“怎么,这几日你这么忙,怎么还有时间回来看看哪?”

张易之之所以这么问,倒也不完全是取笑刘符度的意思,更多的却是刺激一下刘思礼,摸清楚他的心意的意思。

刘符度偷眼瞥了自己的父亲一眼,见他面色平静,没有任何发作的前兆,不免又惊又喜,遂笑道:“五郎说哪里话,我这几日时时都想回来看看,只是怕……”

“哦,那你今天怎么又回来了呢,难道就不怕……”张易之笑着看了刘思礼一眼。

刘符度道:“因为听说五郎明天要去剿匪,我觉得自己年纪轻轻的,跟在五郎身边也没有帮到你什么忙,实在过意不去,这次愿附五郎骥尾,为五郎的剿匪大计出一份力。”

刘思礼一听,顿时变色,冷哼一声,道:“我看你报答五郎的恩情是假,为那妇人的前夫报仇是真的吧?”

张易之听得一愕。他没有想到,刘思礼似乎根本没有关心过有关刘胡氏母子的任何情况,对他们二人的往事却已经是了然于胸。看起来,这厮对自己的儿子,也远远不像表面上看起来的那样淡漠啊。

刘符度也是一愕,随即便讪讪的说道:“观风山贼人为祸一方,受害的百姓不可胜数,我自然也……”

“逆子,真是逆子!”刘思礼倒是没有拍案而起,只是低声喃喃的说道:“没出息的逆子!你喜欢一个带个拖油瓶的寡妇也就罢了,还要为了她的前夫去拼命,你简直,简直……”

张易之看见刘思礼又有了发飙的迹象,连忙向林秀使个眼色。林秀会意,和张易之一起,缓缓的退了出来。

两个人刚走出院子,里面咆哮之声顿起,就像猛然挂起的一阵狂风一样。两人都是头皮发麻,相视一眼,各各摇头不已。

两个人在外面听了一阵,只听见刘思礼近乎疯狂的咆哮,却没有听见刘符度任何回应,甚至连轻轻的辩解都没有一句,大感无趣,都没心没肺的走开了,任由那两父子在里面折腾。

两个人又向前走了一阵,蓦然看见前面倒是出了一点热闹。原来,远处正有两个人相互追逐着,向这边跑来。

张易之大奇,走上前去,便认出那个跑在前面的,是张宝,而追在后面的,是……

那不是……姜山吗?

“五郎!”正在张易之认出姜山走神之际,张宝已经来到了他的近前,喘着气喊了一声。

“怎么回事?”张易之沉声问道,眼睛不由得眯了一下。既然他已经放手了,没有因为对方弄走小月,就上门去纠缠。也没有因为曾经救过他姜山两个女儿的性命,就自以为是,向姜家狮子大开口,那么他也不希望姜家反而欺上门来。

张宝正要开口,却见前面的姜山人影一闪,已经到了近前,一把拉住张易之,道:“不要废话了,随我走!”

张易之对他的这种态度极为不满。虽然这屋子是租了他们姜家的,张易之却付出了足够的租金。也就是说,这里暂时是张家,姜山这样丝毫不顾礼节地闯进来,就属于私闯民宅。一个人私闯民宅,还以这样的态度说话,张易之自然难以感觉舒服。

“我凭什么跟你走!”张易之轻轻一甩,将姜山的手甩开。

“你……”姜山七窍生烟,嘴巴里已经无法清晰地吐出一句话来。

“小,小月,小月出事了!”他蓦然闭上眼睛,一口气喊道。

张易之只听见自己的心‘咯噔’一下,沉了下去。霎时间,他感觉浑身都是凉飕飕的,天地间仿佛都在这一刻沉寂了下来。

原来,那日一家三口的筵席之上,姜山逼着小月在张易之和他们夫妻之间选一个,小月最终选择了父母。

欣慰之余,姜山夫妇也有一种莫名的忧虑。他们也知道,正在豆蔻年华的女儿正沉浸在一段刻骨铭心的感情之中,并不是轻易能忘却的。当下,他们便拿出十二分的小心笼罩着女儿。

而小月的表现也十分的好,虽然略有伤悲,总体上来说,却是欢欣多于伤悲。而且,随着时间一天一天的过去,她脸上的笑容也越来越多,越来越真切。这一切,看在姜氏夫妇的眼中,自然是极为欣慰。

小月道了姜家之后,崔氏一直和女儿睡在一起。这一日,小月却执意让母亲去和父亲一起睡,理由正如姜山先前所说,怕自己霸占了母亲,引起父亲的不满。

其实,姜氏这两天已经多次收到了丈夫的暗示,为了庆祝女儿的回归,他们应该单独表示一下欢欣。对于这种‘表示’,正处在‘三十如狼,四十如虎’年岁中间的姜氏自然也是早有殊渴。当下,她便半推半就的去了丈夫的房间。

这一夜,这一对大旱久望云霓的夫妇自然是颠鸾倒凤,极尽欢愉之能事。在这种心情极好的氛围之下,两个人的身体都发挥出了强烈的战力,大战不已,久久才算平息。

第二天天已经大亮,两个犹在美梦之中的交颈鸳鸯蓦然被惊呼之声吵醒:“不好了,小娘子出事了!”

第二百五十六章:施救

小月,曾经那么鲜活、那么美丽的一个女子,至今还留存着她那似乎永远不会枯竭的美丽,但却再也没有了鲜活。从来讨厌寂静、喜欢热闹的她,此时表现得比任何一个人都要沉默。

床边的崔氏,已经哭成了一个泪人,双眼都肿了起来。人生最大的悲伤事,莫过于少年丧母,中年丧妻,晚年丧子。而崔氏在她还在中年的时候,丧失了历尽千辛万苦寻来的女儿。这比晚年丧子,又不知要伤痛了多少。

十三年的苦苦寻觅,十三年的肝肠寸断,本以为自己的努力终于换回了后半辈子的幸福团圆,一朝梦醒,却是这样的一个结局,莫说崔氏这样一个弱质女子,就算是铁石心肠,也断然不能承受。如果能回到从前,她宁愿认出自己的女儿之后,忍着心中无比的伤痛,不去相认,也不愿最终变成今日之局。

当前:第278/634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