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富翁之异时代风云》第18/167页


“持这种看法的人,是因为跳不开眼前这个圈子的缘故。在他们眼中,天下的财富就像是一只碗中的米一样,他取三分,别人就只得取七分,若他人多取一分,自己便要少一分。然而他们却没有想过,将这只碗变成缸,甚至变成桶,变成仓,这样即使他只取其中一分,也要比原来的一碗还要多。”
皇帝微微笑道:“你这个比喻颇有意思,再说下去。”
“小民以为,应当大力发展商业,不仅要促进大宋国内的商业贸易,更应该利用我国工艺贸易优势,获取安南、占城的稻米水果木材、辽国西夏的牛马皮毛矿石,进行加工精制以后再出售,这样四海物产皆可为我所用。比如我们从辽国购买皮毛,然后用我大宋的工艺加工精制后增值数倍,除满足自己的需要,又可以返销回辽国赚取他们的银钱。同时将大宋各种精制物品销往辽国,使他们的士人贵族耽于享乐,不思进取,可谓一举两得。我朝每年给于辽国岁币数十万银绢,利用商业贸易,不仅要他们一分不少地吐出,还要吐得更多。”
皇帝慢慢地在书房中踱步,一边听我继续述说。
“朝廷只需统一赋税征收,促进工商贸易发展,便一边可以获得大量的赋税收入,从而放松农民负担,稳定国家,又可以将华夏文明传播至周边诸国,消磨他们的蛮性,使他们熟悉汉语,仰慕汉制,喜爱汉物,不动一兵一戈而胜之。”
“经商获利丰厚,人人皆有心如此,长此以往,岂不是连土地都无心耕种了?虽然朝廷赋税收入大增,却会导致社稷不稳。”皇帝说道。
我回答道:“皇上顾虑得是,有言云‘无农不稳,无工不强,无商不富’。百业皆有利于国家社稷,朝廷可以用不同赋税来从中调节,对于不同的行业征收不同的赋税,厚利者重收,薄利者轻收。对于有助于国家稳定,工艺精良,商贸发展的行业进行鼓励保护,甚至可以从赋税中取出一部分补贴来鼓励耕种土地。”
“无农不稳,无工不强,无商不富,这话听来颇有道理。”皇帝点头说道。
我又说道:“凡事皆有限度,若是人们都跑去经商办业,那么粮食果蔬的价格就会上涨,又会变得有利可图,从事的人自然会多起来。朝廷要做的事情,便是用赋税征收,法规政策来进行调节,不致使其失去控制即可。”
皇帝思索良久,轻叹了口气,说道:“你所说的,无不道理,看来这新法中限制商人一条还须斟酌。”忽然又道:“这些办法虽好,实施起来却费时日,你身为商贾,自然是替商人说话,在商业上考虑得多些。”
我连忙又跪下道:“皇上所言极是,这些办法乃是需要循序渐进的。小民以为,当下要务,是在于改革军制,增强朝廷兵马战力,保护家国无忧,内政方可按部就班地施行。”
“朕倒忘了,听说你曾在西方法兰克皇帝军中服役,立有功勋,当然是熟知军务了。”
到目前为止,看起来皇帝对我的建议印象很好,嗯,继续。“小民在西方征战过后,一直思索着如何建立更有效更实用的军制,良久以来,所得心得有三。虽然身为布衣,不该议论朝廷军政,但是小民觉得这三条对于大宋有莫大的益处,愿冒死上呈皇上。”
皇帝哈哈笑道:“你能为大宋着想,不论这三条是否恰当,朕赦你无罪,只管说来。”说完对身旁宫女道:“给他赐座。”我又连忙谢恩。
我朗声说道:“大宋兵马分禁军、镇兵、厢兵。其中禁军装备最好,兵力雄厚,但是久居京城,不熟悉边疆局面地形,一旦有战事容易骄纵轻战;镇兵由边疆各将帅自行招募训练,因久在边土,所以剽悍善战,但是太过于依附统帅,不便朝廷控制;厢兵各守地方,俱是老弱,训练和士气都不堪一用。”
“小民的建议之一,便是将内地和边疆的镇兵厢兵统一,改为军镇。宋辽边境设两军镇,宋夏边境以及与吐蕃的边境共设三个军镇,大理边境设一军镇,江浙、荆湖广南、山东等按照地域不同设六个军镇,天下共设十二军镇,辖数万至十数万不等的军队。军镇主帅五年一换,不让有人在某一地任职过长,同时又使他们互相竞争,不至于身居高位久了而懈怠。军镇除统帅外,下设司职国纪军法、招募训练、兵械辎重等将军各一名,由朝廷委任,负责军队的各项事务。如此既可集中军队的战斗指挥,保证军队的战力,又可防止有人领军坐大。”
“其二,是在全国设多处兵学,招募勇武少年入学,三年后分配到各地军镇充任下级军官,并规定所有军队下级军官必须由兵学学员担任。朝廷设武院,凡下级军官积累功勋需要提升至中级军官,中级军官需要提升至上级军官,便要到武院学习训练一段时日方可。军官功勋由枢密院所派监军负责考核纪录,升任命令由朝廷发布,与统帅无关。不需要多少年,军队里中下级军官就全由兵学学员充任,他们所服从的是朝廷,军镇将帅如有异心,也不会有多少人跟从。”
“其三,中央禁军实行精简,仅负责拱卫京师。然后在朝廷中设军机参谋署,各地选拔数十名熟知军务,精明干练的中级军官到军机署,专门负责接受整理各地军机事务,择精要的呈报皇上。若遇战事,则制定军事行动方略,给与皇上决策参考。这些参谋军官每隔几年一换,朝廷的回到军镇,再从军镇中选拔新人,这样皇上可以直接掌控军队,军队也只对皇上效忠负责。”
“如此三项,可以既保证军队战力,卫国安邦,又可以使各将帅难生异心,朝廷可保长治久安。”
这三条可以说都是源自现代军事理念,虽然说根据现在宋朝的情况作了不少改变,但是对于目前的大宋军制来说绝对是个翻天覆地地变革。尤其是军校制和参谋制,会让大宋的军队从下至上发生根本变化的,慢慢来嘛。
皇帝半晌不作声,只是踱来踱去地思考。过了一阵,又在书案后坐下,说道:“你回去后将这些仔仔细细地写个折子,三天后来交与朕。”
我跪下道:“小民定当竭诚努力,不负圣望。”过了一会,皇帝没有说话。我抬眼偷偷看了看,见皇帝坐在椅子上正沉思着,便说道:“皇上若无事吩咐,小民这就告退了。”
皇帝笑道:“你不必再自称小民,朕以前答应了的职位并未取消。既然你能为大宋谋略,为朕分忧,又从过军旅,现在朕再给你个从五品的游骑将军。”说完提笔写了一份诏令,交一名黄门送去中书省,再由吏部办理。
我这下可是真心实意地大呼:“谢主隆恩!”了。
这个官职不过是个散职,并不管什么事情,但是我有了这个衔头,就不必在路上碰个衙役也要叫官老爷了。比如说我的对头石炅,以往我们见面都是在私人酒宴上,我不必正儿八经地向他行礼。但如果在其他地方碰上了,他要我下跪磕头,我可不能不从,不然就是要吃官司的啊。
现在咱也是官职在身,还是皇帝亲自给的,以后不管哪里,遇上他最多弯弯腰拱拱手。嘿嘿,要不然也可以一甩头扬长而过,学足风流名士的派头。
从御书房出来,刚刚走到东华门前,就看到明毓郡主在马车上向我招手,我便走了过去。
“看起来你气色不错啊,皇上给了你什么赏赐没有?”她笑着问道。我正想跟她开个玩笑,突然一想,这可是在皇宫大内,万一说错了什么话,这从五品的冠带还没有见着,人可就要下大狱了。
我立刻满脸敬仰的神色,恭恭敬敬地朝皇宫方向拱手行礼道:“皇上的恩典,赐我为大宋从五品游骑将军!”
“啊呀,你可发达了!”明毓郡主也立刻作出惊喜的表情,一本正经地说道:“恭喜将军,贺喜将军,快快请客!”我笑道:“没问题,要上哪儿郡主只管示下,这般光宗耀祖的荣耀,自然要大摆宴席,大宴宾客了。”
第二十一章 郎情妾意

晚上在清风楼的宴席只有三个人,我、叶筠妍和明毓郡主。我们把这一层周围的雅阁都包了下来,只留下中间最好的一间供我们使用,郡主的从人把四周门道都围住了。弄得她们两个莫名其妙,不知道我为什么要做得这么神秘。
我把今天在御书房中和皇帝的对话都仔仔细细地轻声说了一遍,只听得她们凝神屏气不作一声,小姑娘更是瞪大了眼睛望着我,似乎她根本没有想到,皇帝和我之间谈论的是这样的国家大事。
“真想不到,你这个家伙别有所图,还这么有心计?”她哼哼着说道,似乎是在责怪我利用了她。我立刻站起来朝她深施一礼道:“端木秀在郡主面前隐瞒也是迫不得已,我一介布衣,若是这事在面奏皇帝以前传了出去,那一定不能成功,说不定还会性命不保。郡主的大恩大德,端木秀没齿难忘。”
她神色一正,敛起笑容说道:“既然没齿难忘,那就要定当图报,你说,你该许我什么?”
惨了,在这个小姑娘面前说话应该特别小心的,一不留神就给她落下把柄了。看见我一下语塞,她噗哧笑道:“这样吧,你要答应我一件事,不管是什么,我说出来了你就要替我做到,你可要记住了。”
“这个,这个不会是什么我办不到的事情吧?”我战战兢兢地问,有此事似曾相识的感觉。“你放心好了,我不会出很刁钻的事情让你去办,怎么说我们也是朋友么,是吧?叶姐姐?”叶筠妍只是微微一笑。我看得出她似乎在沉思着什么,没想到小姑娘会扯上她,一下子没有反应过来。
“有了这个朝廷身份,你在开封发展生意是要方便很多。但是你上书言奏之事关涉国家大事,似有为黄裳谋划之意,却让我怎么感觉你意不在此?”叶筠妍问我道。
嘿嘿,我老婆就是聪明。我从菜盘中挟起香汁鲍鱼,分别挟到她们碗中,笑道:“筠妍所猜无虚,端木秀对于做官并无多大兴趣,五品六品、七品八品对我来说都是一样的。我之所以呈上那份折子,不过是想对皇上有所襄助,对大宋百姓有所益处。而获取这个官衔,最大的好处,就是不用必须向那些官儿磕头了。”
二女都笑了起来,忽然明毓郡主用食指头指住我说道:“哼,我就知道你对上次朝我磕头心怀不满呢。”
我忙道:“非也非也,上次郡主助我脱困,端木秀是诚心实意地感激郡主。再说了,给郡主这样美丽可人的姑娘磕头,那可是别人想都想不来的机会呢。”
二女一齐笑着摇头以示不信,都说我口是心非。我只好皱着眉头叹气道:“你们不信也没办法,我也不好效那比干剖心之举,明知道你们舍不得,却做那等虚心假意的事情。”郡主嘻嘻一笑道:“我是怕,舍不得的人另有人在。”
我笑道:“别的倒是没什么,只要我以后碰上了石小侯爷不要给他磕头就成,我可是死也不会磕这个头的。”
叶筠妍目光流动,看着我说道:“听我府上管家说,前天石小侯爷来拜访了我父亲,据言他和我父亲谈了不短的时辰,不知所谈何事?”我大吃一惊,失声问道;“可是真的?”叶筠妍却不说话,只是低了头用象牙筷子拨弄盘中菜肴。
我猛然想到,这年代可不和我们那年代一样,重要的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啊,我竟然把这个给忽略了。如果那石小子抢先向云阳伯提亲了,那我不是糟糕之极?筠妍也会进退两难的,不由得心里急切起来。
我望着叶筠妍的双目,说道:“明日我去拜访你父亲云阳伯大人。”叶筠妍惊异地看着我,一晕嫣红飞上她的脸颊,只是轻轻点了点头。
“这么快?”小姑娘也惊奇地看着我问。“宜早不宜迟!”我目光不离叶筠妍说道:“当然要快,古人说得好,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嘛,我可不想吃后悔药。”叶筠妍脸色羞红,嗔怒道:“越说越不象话,不听你瞎说,我们走!”说完起身朝门外走去。
“你把叶姐姐惹生气了!”小姑娘一指头戳到我额头上,说道:“还不快追叶姐姐回来?”我赶快抢出门外,赶上两步,一把拉住叶筠妍的手,直叫道:“筠妍你听我说!”叶筠妍把我的手一甩,作势转身又走。
四周无人,我登时也顾不得许多,上前将她抱住,搂入怀内。叶筠妍没想到我会这么大胆,又羞又急,又不便喊叫,只是挣扎着低声说道:“放开我,这样叫人看到了如何是好?”我哪里肯放,将怀中佳人紧紧搂住,说道:“筠妍你该知道我的心思,不管会发生什么事情,我一定要娶你做我的妻子!”
她忽然酥软下来,娇喘着伏在我胸前,一时无语。我凑到她耳边轻声说道:“明日我就向你父亲提亲,无论如何,我都要把你娶到。”
她仰起脸看着我,柔声说道:“你别太自信,我父亲不定会把我嫁给你呢。”我说道:“就算你父亲不肯,只要筠妍你的心在我这里,我总会有办法让你父亲接受我这个女婿的。”
我看到叶筠妍的脸上浮现出绝美的笑容,娇艳生辉,胸膛中被爱意燃烧得炙热起来,情不能禁,低头吻在她唇上。她只来得及微微嘤咛一声,便被我用嘴唇和舌头热烈地征服,将她也带入到爱情的甜蜜中来。
爱情一旦突破了束缚,立刻便把我们抛入到不能自制的洪流中。我们两人紧紧地拥抱着,将彼此的身躯尽可能地贴在一起,尽情地享受着似乎永无尽头的柔情蜜意。
我亲吻抚摸着她,她也娇媚如火地回应着我,这个时候我们谁都不愿意停下来,管他呢,就算是天皇玉帝到了面前,也要亲热个够再说。
不知道是第几次,我似乎听到了房间里面有瓷碟跌落的声音传来。哎呀,屋子里还有个明毓郡主呢,怎么把她给忘记了?
叶筠妍用力推开我,满面娇羞,轻声嗔道:“都是你,这下要让郡主笑话了。”
虽然恋恋不舍,可再亲热下去她也不会答应了,我牵住她的手,拉着她朝房子里走去。她轻轻挣了一下,没有挣脱,也就随着我一起走入房内。
小姑娘正两手托腮坐在桌旁,眼睛盯着那只沙漏,嘴里不知道在念叨着什么。看看她的脚旁,已经有三只瓷碟摔在地上四分五裂,我不由得转头看看叶筠妍,叶筠妍脸上更是绯红。
“有劳郡主久等了,端木秀罪不容赦,该死该死。”我连忙上前作揖赔罪。
明毓郡主看了我俩一眼,忽然吃吃笑道:“叶姐姐走得好快,我们端木将军追得好辛苦吧?追了这么长时间。”
我心想,应该说嘴了这么长时间才对。当下呵呵笑道:“哪里哪里,我看见外面清风朗月,极是宜人,便陪筠妍在外面走了走。”叶筠妍在椅子上坐定,顺手用指甲轻轻掐了我的手腕一下。
小姑娘居然没有放过的意思,又道:“是吗?我看到你们脸上都是红红的,嘻嘻,还以为你们跑了好长的路呢。”
这小丫头!我可不管她是什么郡主,瞪了她一眼,心想这小姑娘说不定已经偷偷看到了刚才少女不宜的场面,你是不是要我给你现场示范一下,传授传授才甘心?没问题,学费都不要你的。我说道:“嗯,可能天气有些热,刚才在外面又走得急了些。”
叶筠妍怕她再问下去,那她就真是要羞得找条地缝钻了,连忙说道:“太晚了,郡主我们回去吧?”
明毓郡主眼睛滴溜一转,忽然笑道:“也是,太晚啦。这里离叶姐姐家太远了,离王府近,今晚叶姐姐就在我家里睡一晚可好?我们可以同榻而卧、秉烛夜谈。”
你们秉烛夜谈是什么意思?最好是我和筠妍同榻而卧、秉烛夜谈,我心里嘀咕着。叶筠妍刚开口说这样不妥吧,小姑娘又说道:“我还有些事情要和叶姐姐商量的,反正我和叶姐姐明天也可以一起到绣坊里去。”
看来是没法制止了,我心中一声长叹,这小丫头和叶筠妍聊些什么,不用问也知道。
这里离王府极近,马车走了没多久就到了王府门口。送她们下车,然后进了府门,我和叶筠妍对望一眼,这才上马离去。
此时已入亥时,街道上依然可见不少行人往返,尤其是路旁灯火通明的酒楼茶馆里,更是人头攒动,热闹非凡。

当前:第18/167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