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富翁之异时代风云》第45/167页


我动了些好奇心,问道:“既然道长说在下有成仙之体,不知道这修仙之事作何种解说?”庄元贞回答道:“昔时黄帝向广成子问修仙之道,广成子答曰:无视无听,抱神以静,形将自正。必静必清,无劳汝形,无摇汝精,乃可以长生。目无所见,耳无所闻,心无所知,汝神将守形,形乃长生。天地有官,阴阳有藏,慎守汝身,物将自壮。我守其一以处其和,故我修身千二百年矣,吾形未常衰。入无穷之门,以游无极之野。吾与日月参光,吾与天地为常。人其尽死,而我独存。能修成此道,方成仙体。”
他说了那么一大堆,只把我听得瞠目结舌,不由得说道:“虽然还不清楚道长所言,不过听起来就这么难?那还是不做神仙较好。”
庄元贞也笑道:“修仙之路,既不是你想修就能修成的,亦不是你想不修便可放弃的,冥冥天数,谁能知之?”
说得那么玄乎?不知道我无缘无故地掉到财神宝殿里面,算不算是冥冥天数啊?我有些头大,忙说道:“修仙之事以后再提,今日端木秀却想向庄道长请教客星犯宫之天象当作何解?”声音在后面低了下去,毕竟这是朝廷大事啊。
庄元贞神色越发的严肃,也轻声说道:“此事非同小可,紫薇乃帝星,有客星犯宫,则表示天下有叛乱之危。公子请仰看天空,那边便是紫薇宫所在。”我们一起抬头看去,只见天空中漫漫群星之中,忽然有几点星光划过天空,倏然消失在夜色里。
“这就怪了!这几颗流星却又是从何而来?”庄元贞失声叫道。我也抬头紧紧盯着星空,心想,那好像是流星雨啊,只不过消失的时间太快,又有点不像,总不会是UFO之类的飞行器吧?
第五十九章 暑日访客

庄元贞忽然叹了口气,说道:“贫道细观这客星,颇具妖异之色,有许多不解之处,看来还得回山面见师尊请教才行。”
越说越玄乎了,星球哪来的什么妖异不妖异的?不过是醉道士自己心里存了这个念头,所以才看什么都觉得不正常,迷信的人就是麻烦。我忍不住说道:“日月星体运行,不过是依照固定的轨迹循环而已,哪里有那么多附和的说法?天上星辰何止千万,只不过人们大部分都看不到罢了,其实那些星星一直就在那里,并不会因为地上的变化出现或消失。以在下看来,偶尔有那么一两颗突然被人发现的,也不过是一种非常自然的天象,并无特别意义。道长无需担忧,我们只管喝酒便是。”
“公子这番话贫道怎么听着糊涂?”庄元贞奇道:“星体运行固然有迹可循,但天空星辰闪耀,又岂会有看不到的道理?莫非这星星有时发光,有时又不发光?”
我呆了一呆,心想这个现在很难解释啊,要是有了天文望远镜,倒可以让你亲眼看看。当下说道:“天上星辰亮度各有不同,有的亮些有的暗些,许多较暗的星辰便被明亮的遮住。常言道月朗星稀,就是说因为月亮太过明亮,相对之下星辰的光芒较为淡弱,以至于有些星星看不见。”醉道士歪着头看看我,“哦”了一声。
“其实不管白天黑夜星辰都在发光,只不过白天太阳的光辉远远超过其他星辰,将天空照亮,所以白天连月亮的光芒都被掩盖住,更不用说更为暗淡的星光了。”我接下去说道,连同醉道士庄元贞在内的一帮人都停了酒食,光顾听我说话了。
庄元贞抓着乱蓬蓬的头发想了好半天,说道:“端木公子所言似乎极有道理,只是贫道愚昧,总还是想不透。不行不行,今天就到这里,等贫道想个通彻之后再来请教!”说完抱起他的酒葫芦,一只手抓了几根签兔肉,摇摇摆摆地径自走了。
“公子好厉害!几句话就让那骗吃骗喝的邋遢道士没话说了!”江越拍掌笑道,其他几个人的眼光中也都透出敬佩的神情来。
这又不是什么高深学问,只不过和这个时代的天文知识完全不同罢了,所以庄元贞才难以理解,估计换了苏颂也好不了多少。
不过薛莲和胭红目光中的崇敬之色让我自我感觉好了很长一段时间,江越和穆罕默德就懒得提了,他们的目光哪能有那么强的刺激效果?
现在天气刚入秋,但白日里还是那般炎热,下午大家都不太出门,呆在家里躲避日头。第二天早上我就布置了玻璃行危机的应对方案,情况不明之前要以不变应万变,除了加强管理、稳定生产以外,重要的就是打探对方的底细了。
薛莲对这个任务特别感兴趣,连忙说她在开封城里有几个江湖朋友,可以帮忙查探查探,然后立刻就出门而去。看来女侠好久没有舞刀弄剑了,不免有些手痒。江大伯这个关头是不肯休息的,老早就赶到玻璃作坊里去了,穆罕默德和江越等院子里几个小伙子说是要去河里游泳,大热天的也不怕太阳晒着。
我一身凉绸短衫躺在屋内竹榻上,隔着细竹门帘,院子里树丫上的知了叫得人烦躁不安,再加上闷热,思考问题也没法集中精神。真无聊啊,连个电扇什么的都没有,可惜现在还不能进入电气时代。脑袋里乱糟糟地想着,手中蒲扇摇着摇着便渐渐慢了下来,人也有些迷迷糊糊了,连扇子没拿稳掉到地上都不知觉。
忽然感到一阵风扇过来,伴随着一丝幽幽清香,我知道是谁,转过头笑道:“胭红你怎么不休息?上午在绣坊里排练歌舞还不累吗?”胭红轻摇着蒲扇,说道:“不妨事的,刚才打了一会儿盹,看到公子这里没一个人。她们也真是的,这会子都去歇着了。”
我嘻嘻一笑道:“现在胭红很像女主人呢。”胭红面色微微泛红,嗔道:“公子还要笑话我,我回房子了。”虽然这么说话,人却没有动作。
此时我心中不由得浮现出胭红初来之时的情景,那时候的她可要拘束得多,如今自然随意,更显娇媚动人。脱口说道:“我可没有笑话你,我觉得胭红这个样子最好,比先前要好多了。记得胭红最初来的那些时候,人不知道往哪里坐,手不知道往哪里放,像刚放出来的小兔子似的。”
胭红扑嗤笑道:“好啊,你这又是在笑话我了!”当下伸出拳头在我胸口上轻轻擂打几下,我不禁情欲大动,伸臂将她揽入怀中,顺势将她两片红唇紧紧噙住。
她在我怀里微微扭动着躯体,不像是要逃避,倒更像是要我更加热烈一些。情投意合之际,便是良辰美景,其他的也就没什么必要挑剔了。
“公子,有位姓杨的客人来访!”院子里大声传来通报,我脑门一凉,怎么这么倒霉?酷热的天你就不怕中暑吗?
胭红又羞又急,赶紧推开我恋恋不舍的手掌,一边伸手去整理已经敞开的上衫,一边说道:“不要了,怕被人看见的。”我还是舍不得,搂紧了她笑道:“怕什么?就说我没时间,让那人下回来就是了。”她挣扎不肯,再可不像刚才那种半推半就的举动。我只得放开她,眼看着她羞涩满面地往里屋进去,起身提过茶壶往肚子里猛灌了一通,好让情绪平静下来。
看来我的桃花运还没有到盛开的时候,我心里叹着气,穿好长衫,往前庭去了。
访客是个三十来岁的汉子,衣冠考究,颇有些气势,我还没看清楚他,就见他抢上一步,施礼道:“小民杨汉平拜见端木直阁大人!”一听到这个直阁的称呼,我心情也好了些,还礼道:“杨先生来访,端木秀未能远迎,还请海涵。”
杨汉平肤色古铜,一双眼睛更是炯炯有神,看上去就知道是个精干人,但举止从容不迫,又看得出是个读过书的人物。
“未知杨先生找我有何事指教?”两人分主宾坐下,我问道。杨汉平连忙站起身来,从怀中取出一本薄薄的小册子放到桌子上,封面是套色彩印的南洋地理简图,正是我那本才发行不久的《南洋记略》。只听到他说道:“小民旅居开封,正好碰到这本书发售,一见之下,不由得惊喜万分,这才冒昧来拜见大人的!”
看了我的书就来拜见我?难道是我的FANS?想不到这个时代的人也喜欢来这一套,当然这个可能性不很大。我一时间捉摸不到他的意思,只是随口问道:“杨先生是闽浙人士?”我听他刚才说话的口音像是那边的,和苏颂的乡音有些相似,所以这么问。杨汉平回答道:“正是。小民祖籍建州,寒家世代在江淮两岸、闽浙沿海诸郡做水运、海运生意。”“哦?”我一下子来了兴趣,说道:“原来杨先生也是经商之人,我们算是同行了。”
杨汉平忙说道:“端木大人乃是朝廷重臣,小民不过是一介平民,怎么能和端木大人相提并论?”我也笑道:“杨先生这话就有些不对了,我们同为经商之人,自然当以同行相称。这样罢,我们也不分什么上下官民,我看杨先生似乎要大我几岁,称呼你一声杨兄便是。”杨汉平有些激动,忙说道:“端木大人如此抬爱,小民万分感激!”
我哈哈一笑,见他说话直爽,当下问道:“杨兄就是为了这本书来找我?”杨汉平回答道:“端木大人且听汉平细说。小民一家世代皆从事航运,在杭州经营的‘长顺合’市舶行已有七十年之久,直到我身上已是四代。家父只我一子,希望我能在科举上有所建树,只可惜我生性顽劣,屡失家父所望,读书未成,也灰了心。家父亡故后接手家业,经商倒还用心上力,十年来将家中产业扩大了两三倍。”
“经商从仕,均为有益黎民百姓的途径,何必定要去参与科举仕途?杨兄经商有道,当是能人,我觉得杨兄的选择是对的。”听到我这么说,杨汉平不由得上前一步说道:“端木大人所言深得小民之心,当真为汉平之知己也!”
我笑道:“杨兄太客气了。”心想我这个人看法本来就与这时代的人不同,不过能遇上这么一位喜欢经商的同道,倒也是一件让人欢欣之事。
杨汉平又接下去说道:“小民除了用心经商以外,还喜欢到四处周游历练,数年前在沿海经商之时,曾经下过一回南洋,深为当地的风土人物所吸引。再加上自己又是做的水运海运生意,所以一直就很关注南洋的形势,希望有哪天能将我大宋的商舶遍及南洋各地,不教天竺和大食人独占了那里。只不过自己见识短浅,力量有限,虽然有这个想法已久,却一直未找到付诸实施的途径。”
我不由得专注起来,想不到,这个人也有我类似的想法。看他说话时双目有神,表情坚毅,颇为激动,便可以推断他确实是说的真心话。
“所以当小民一见到大人所著〈南洋记略〉之时,当真是如获至宝,兴奋不能自已,立刻便买了十余本准备带回杭州去。后来又听说端木大人官寓就在左近,立时生出拜会之念,便冒冒失失地来拜见大人了。”
一番话把我也听得心情激荡,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嘛,好难得碰倒志同道合的人,我们立刻就聊开了。
慢慢地知道,杨汉平家的“长顺合”市舶行在江南地区是很有些名气的,在各地设有十来处分号,经营规模在同行中名列前茅。共有大小一百多条船舶,可在沿海江河航行的五千斛商船有三十多艘,能出远洋的万斛大海船有六艘,其他的也主要都是千斛以上的商船,船工水手一千六百多人。因为每年都要运送许多货物到开封城来,所以在开封也设有分号,这次杨汉平就是到开封分号来处理事务的。
万斛海船,大概就是载重二百五十吨左右、排水量四百来吨的海船了,这在宋代是很典型的商用海船,跑长途海运的大多是这个类型。但我还是觉得太小了,在我看来,风帆商船要达到八百到一千吨的排水量,载货量要到五六百吨,这才是最经济适用的,对付南海地区的热带风暴才有一点把握。
“大人所说的两万斛、三万斛海船汉平没有见人造过,不过听说在泉州有家专门跑南洋的船行有两万斛的海船,这是极罕见的了。”杨汉平想了想说道,我想你还不知道咱们后世造过大得惊人的宝船吧,据说那可是八千吨级的巨型海船了。明代的船舶建造技术并没有特别的提高,也就是说,既然明代造得出,那么宋代也应该有这个能力,八千吨的船就算了,一两千吨的应该不成问题。主要是北宋这时候海运还不够发达,海运是到了南宋才真正兴旺起来,所以还没有要建造巨型海船的市场需求。
当然,有了我就不同啦,要我去乘坐四百吨的小船?大风大浪的谁受得了?坚决不干。我不建造像维多利亚级那样的四千吨级大船,但也不能太小了,鸦片战争中英国人的主力战舰就是一千多吨级别的,这个级别应该够用,也比较好造。
说得兴起,我从房中取来望远镜给杨汉平看,直把他惊喜得赞叹不停,连说在海上有了这件宝物可就要方便很多了。
不知不觉谈到了华灯初上,我留杨汉平吃晚饭,两人又在饭桌上讨论起来。因为已经有了详细的海路图,有经验的船工水手也不缺,那么最重要的就是适合的航海工具和有条不紊的行动计划了。
“明州是江南最大的海船建造地方,那里有经验的造船师傅非常多,我回去了就去看看,应该可以将大人设想中的这种海船建造出来的!”杨汉平认认真真看了我画在纸上的海船草图,较有把握地说道。
那就好,我笑道:“那我就可以开始考虑组建南洋商行了!”
第六十章 志同道合

“南洋商行?”杨汉平问道,他听到我说这么个名词,一时间还没明白,。
现在我的计划有了变化。当初产生建立南洋商行的念头的时候,是想建立一家官商合一的垄断性贸易实体,而且采用股份制向社会筹款。但是现在看来,这有些不太现实,朝廷中现在两派争斗得极为激烈,皇帝也无心他顾,我若提出这个计划,反对的人一定比支持的人多得多。当今政局不明,准备作为资金来源的权贵富户估计也不会把很多钱投资进去,若贸然实施,搞不好会就此夭折,所以还是暂时搁置这个计划为妙。
不过搁置这个计划并不等于就放弃南洋了,现在杨汉平的来访让我心中又冒出来一个主意,不妨和他合作,一起开辟南洋市场。先从小计划开始嘛,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
如果和他合作,现在这个南洋公司的规模显然就要小些,股东就我们两个而已。等到生意做稳了,在南洋市场扎下了根基,就可以考虑吸收其他的资本来源,将商行自身的实力迅速扩大。听杨汉平说,在泉州、广州等地有不少做南洋贸易的商家,规模有大有小,等我们的南洋商行在同行中独占鳌头以后,就可以考虑将他们这些商家整合起来,集中力量开拓南洋市场,这样也是一条途径。
杨汉平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虽然规模小了些,总比我白手起家要好,那些在海上航行经商的经验可不是光用钱就可以换得来的。
当然现在我和他还只是初次见面,虽然看得出他这个人很不错,是那种能与之合作的人,还是要更深入了解了以后才可以推心置腹。我把我最初构想中的南洋商行略微介绍了一下,杨汉平直听得连连点头,说道:“端木大人真奇才也,这么一来,就可以将有意在海外经商的人都组织起来,远比一盘散沙的经营方式要好得多,而且也避免了无意义的内耗。以我大宋国力,要独霸南洋市场并非遥不可及的事情。”我笑道:“可惜这只不过是个构思而已,真正要实施起来,还有很多困难,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
杨汉平想了想说:“端木大人说的是,要办成这件事,非得有天时人和不可,朝廷和权贵的支持都必不可少。若组织得不够完善,有了疏漏的地方,很容易功败垂成。”
我惊讶不已,心想这杨汉平确实是个人物,点头说道:“杨兄眼光果然厉害,一眼就看到了其中要害所在,正是因为如此,我才迟迟未能将之付诸行动。”杨汉平又说道:“小民有个冒昧的建议,端木大人可以先从小入手,先自行组织一个商行开展南洋贸易。有了稳定的生意后,一旦得到朝廷的支持和权贵们的金钱投入,发展起来也有章可循。”
我哈哈笑道:“杨兄高见,来,先干一杯!”杨汉平忙道:“小民如何当得上大人高见二字的称誉,若不是大人点播在前,汉平也想不到这上面来。”两人将杯中酒一饮而尽,胭红又上来将酒杯斟满。
“我亦有此意!”我在心里定下主意,杨汉平显然是个极好的合作伙伴,至少我们可以开始有限度的合作,当下说道:“今日得逢杨兄,实乃上天助我。我原本想先在杭州设立一个商号,看看南洋贸易的路径,现在有了杨兄,我也就不必去绕那些弯子了。我想同杨兄合作一起创立南洋商行,不知杨兄意下如何?”
杨汉平怔了一霎,立刻又变得激动不已,站起来深施一礼道:“既然端木大人如此看得起小民,汉平自当跟从大人,唯大人马首是瞻!”
我忙拉他坐下,笑道:“既然我们合作创办南洋商行,也就是平等的合作伙伴,杨兄就不要再大人长大人短的称呼我了,我们互以兄弟相称可好?”杨汉平也是个爽快人,当下笑道:“那么汉平就冒昧称呼大人为端木兄了!”两人大笑,又互相敬酒。
我打算从自己下面的商行里挑选几个能干可靠的人,同杨汉平一起到杭州去参与南洋商行的建立,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按照我的构想,在明州定制一艘千吨级的大型海船。这艘船主要是作为实验船只,如果证明确实可行,以后就按照图纸进行批量生产。那边的事情由杨汉平来主持工作,先把基础打起来,等到时机成熟,我再过去和他商量下一步计划。
新船制造费用由我出,南洋商行的建立费用则由杨汉平负责,商行里现在需要的人员也由他来负责挑选和训练,他在这上面有经验。
我对造船所需要的花费和时间不了解,但杨汉平颇为熟悉,根据他的述说,现在造两条千吨级大型海船的费用我还是可以担负得起的。听杨汉平说,沿海海路的许多岛屿附近有不少海盗出没,抢劫行舟商旅,极为嚣张。看来我还得准备打造一批武器啊,将商船改造成武装商船,看谁敢来抢劫我端木商会的船队,一炮轰他个稀里哗啦。
一谈到造船上面,我的兴致更加高昂起来,虽然对造船一窍不通,还是一个接一个的将问题和想法提出,杨汉平惊奇无比,觉得我这个人想法实在太多啦。
杨汉平走后,我依然是情绪高昂,虽然今晚看不到月色,还是进屋里抱出吉他弹唱了一首“大海,我的故乡”。歌声一起,薛莲他们都围上来认认真真的听我弹唱,一直到听完,都热烈的鼓掌叫好起来。唔,既然薛大女侠都这么喜欢,那就表示这支歌还是适合在这个时代存在的。
穆罕默德情绪最为激动,拼命鼓着掌说道:“端木的歌真好,让我想起了小时候刚看到地中海的情景,好像又听到海鸥的叫唤了,好听,好听!”又说道:“琴弹得也好听,很像我们故乡的乌特琴啊。”
“穆罕默德先生,海鸥是什么样子?”胭红好奇地问道。穆罕默德想了想,双手比划着说道:“海鸥是雪白的,像鱼一样漂亮的身体,两只翅膀又尖又长,在海面上飞掠。”看他踮起那副肥胖硕大的躯体,展开双臂去学海鸥飞翔的样子,我禁不住一口茶全喷到了地上,笑得缓不过气来。
“那不是很像燕子吗?只不过是白色的。”薛莲也问道,她们难以想象海鸥的真实模样,大概是从穆罕默德的叙述看来,只有燕子最像了。“不是不是,不一样!”穆罕默德连连摆手说道:“燕子那么小巧,海鸥是雄健的鸟,不管海上的风浪有多大,它们总是在波浪上飞翔的。”薛莲又问道:“听说海上有吞舟巨鲸、兴波蛟龙,极为凶险,是不是真的?”

当前:第45/167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