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帝国征服史全集》第394/547页


“陛下说的是!”陈正汇听出赵瑜话中维护之意,心中暗自感激。他看看南山则,手上正好有一件事与他有关,“既然南主编在此,臣正好有一关系新闻报纸之事要启奏陛下。”

赵瑜点点头,示意陈正汇说下去。

“檄文之利,胜于刀剑。报纸铁笔在手,如有枪炮在握。如今福建路各地军州中,已有多家报纸刊行于世,虽声名不广,每期仅有百十份。但若是让心怀不轨者利用,其流毒之广却更甚于揭帖。

此事须得未雨绸缪,臣请陛下及早设立新闻监察司,监控所有的印刷坊和公开的报社,审核各家报刊上的文章。对于散布谣言,惑乱人心者,或囚或流,必要时甚至可以置之于法。无论如何,天下清议必须控制在朝廷手中。”

赵瑜闻言,先看了看脸色一下难看起来的南山则,不禁心中苦笑,才坐上皇位没多久,下面的臣子就开始争权了。不过,赵瑜也不奇怪,不趁皇朝初立就将各家的地盘界限划定下来,日后扯皮的事可就说不清了。陈正汇也是老于此道,当初东海称王时,他的这位陈先生和赵文两人,可没少为军政之权在他面前打官司。

用眼神阻止了南山则的反驳,赵瑜又问:“先生可有什么章程?”

“无有规矩,不成方圆。该管的事,当然要管起来。以臣愚见,防民之口,甚于防川,法令不可不宽;为防妖言惑众,煽动民乱,执法则不可不严。”

陈正汇说得堂堂正正,却尽是空话,唯其道理不差,南山则竟无从驳起。

不过赵瑜却有的是办法来调解:“先生的顾虑确有道理。南卿,你与敇令编修所联系一下,两家合作,及早将新闻管理条例的草案定出来……陈先生,新闻监察司的管勾官有你来挑选,编制上隶属于谏院。”

让南山则自己来编订管理条例,便是‘法令不可不宽’,让铁面无私的谏院来执掌监察,当然是‘执法则不可不严’,而让陈正汇来处置人事,却又是酬劳了他提议的功劳。几家各摊一块,谁也不好再说什么。

最后将新闻监察司的编制归入不属于政事堂的台谏,却是防止政事堂钳制言论的预防措施。御史台和谏院的御史谏官们,无不是天下清议的领袖中人,有他们司掌新闻监察,正是符合情理。

一番处断,赵瑜自觉滴水不漏,心中甚是自得,笑道:“两位卿家,你们觉得如何?”

陈正汇、南山则相顾无言,齐齐行礼:“臣遵旨。”

……………………

南山则急急的退了出去,条例编纂,事关重大,由不得他不急。而陈正汇来觐见赵瑜,新闻监管只是见到南山则后偶然一提,真正要禀报的却是为了另外一事。

“那些老家伙的封地都已经定下来了?”

刚听陈正汇说了两句,赵瑜便是一脸惊讶,连称呼都忘了改回来。

分封诸侯,是国家重典,不能只封马林溪一人。如今,第一批册封的藩国都已确定,一个侯,四个伯,还有十七个子、男。除了马林溪这名成国公、世袭成襄侯外,其余的也都是赵瑜之父那一辈的老家伙,本是挂个中郎将或是杂号将军的军衔,留在台湾和外岛养老,现在干脆一起都放了出去。

按照赵瑜的计划,他们全数都安排在九州岛上。依照商港不封的原则,他将九州岛北的瀛洲港【平户港】和周围的数千平方公里保留在手中,而把其余土地给众人分了个干净。

九州岛其实贫瘠得紧,火山多,地震多,唯独可以开垦的田地少。马林溪的封地已经确定,北纬三十二度以南之地没人能跟他争。但其他人却都有得争,好地盘就那么几处,关系到子孙后代,谁也不可能放手,每日去兵部大吵大闹,甚至拉拉扯扯到赵瑜面前打御前官司的都有。

赵瑜也是心知会有这种情况出现,所以才将这些个占位子的老家伙们踢出来,先试试水。在分封的过程中,如何计算过往的功绩,如何评价封地的等级,如何将功绩合理的换算成封地的大小等级,这都要在这最初的一批诸侯分封中找到答案,以保证日后分封现役将领时,有章可循,不至于平生乱事。

以赵瑜估算,等老家伙们吵到没力气,争出个各方都能认同的方案,至少需要半年——只不过他等得起,赵瑜并没有准备连续分封,不致仕是不会有资格参与分封成为诸侯的,真正大批册封,要等他一统天下,功臣元老们已无用武之地的时候才开始——可是出乎赵瑜意料,竟然一个多月就出结果了。

“谁定的主意?!”赵瑜很好奇,是谁这么本事,连他都头痛的事,这么快就给解决了。

“是兵部军功司员外郎的秦桧!”

“秦桧?!”

其实封爵、策勋之职应该归属吏部,但赵瑜将军功审核的权利交给了兵部后,分封诸侯的职权,除了吏部和鸿胪寺,也不得不让兵部参上一脚。赵瑜却想不到,秦桧竟然也参与了其中。

“正是!”陈正汇没有注意到赵瑜语气的变化,“正是他提出,将各人年资及所获功勋换算成分数,同时将不同地形对应不同的分数,如一年军龄为十分,一枚特等从龙勋章则是一千分,平原一亩计五分,山地一亩两分,而滩涂则是一分,如此计算。最依照分数来确定封地。

其实在旧朝吏部中,那些胥吏计算官资磨勘时,也是记分的。上上为四十,中平为零,下下则是减掉四十。按分数来评判转迁与否,任谁也无法置喙。【注1】”

“竟有此事?!”

注1:这是俺以前看书时记下来的,但现在只剩个模模糊糊的印象,却找不到出处了。权当野史来看罢。

第五章 对手中

第五章 对手中

就在赵瑜为大宋吏部对官吏的评判手法而惊讶的时候。南京上游。太平州当涂县的一条乡间小道上,一名十七八岁、身着一身崭新军袍的高大少年,正迈开大步急匆匆的向丹阳湖边的家中赶去。

五月的乡间,风景正好。太平州多有丘陵,远处峰峦起伏,虽不高峻,但柔和的曲线却仿佛江南水乡女儿的惹人爱怜的身姿。近处的村庄中,一缕缕炊烟冉冉升起,鸡犬之声时而传来,和平安乐得让人忘了如今还是在战时。

路边的一块块稻田,如同一幅幅绿色地毯,厚实而柔软。田间的早稻已经拔节抽穗,绿油油沉甸甸,长势煞是喜人。田里种的是江南惯见的山禾,也叫占城稻,随地而长,不用多加打理,又耐干旱,在丘陵坡地众多的太平州种植甚广。

当前:第394/547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