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第一太子》第2551/2552页


除了前两位,后面的说的这些人都是当皇帝的是自己主动退让的,现在赵匡胤就主动叫出来权力,这不得不让人感叹他的心是有多么宽,身为居然要主动将皇帝的宝座让出来,自己甘心做太上皇。

这差别很大的,一个是皇帝,自己可以独自做主,另外一个是太上皇,是皇帝他爹,称呼不仅不一样,权力也不一样。

皇帝九五至尊权力的顶峰,想要干什么都可以,没有什么可以制约他的,而太上皇则不一样,太上皇是皇帝的父亲,记住只是皇帝的父亲,不仅称呼变了,权力也变了,自己再也不是九五至尊。

很多人不理解,大臣虽然不理解但是还是按照赵匡胤的圣旨去做了,而百姓则是觉得无所谓,皇帝是谁他们不在乎,只要自己能吃饱穿暖就行了。

赵匡胤是他们的好皇帝,在位期间,他们安居乐业日子很红火,而赵旭在民间的声誉也不错,所以他们觉得无论谁做皇帝都是一个样子,只要他们过的舒服就行了。

而且礼部已经在民间开始宣传起来赵旭的功绩,这一切都是为了给赵旭造势,其实这也是多余的了,赵旭在外面的名声也够好了,所以这也是多余的了,不过多余总比没有要好吧。

经过一段时间准备终于到了禅让的日子,这一天整个汴京都处在喜悦之中,赵匡胤带着赵旭直接奔祭天台。

上有一台,台阶有九是五阶,象征着九五至尊的意思,赵匡胤并没有采纳群臣的意见什么九百九十九个阶梯,只是用了九十五个,象征着九五至尊了。

上面的祭天台还是当年赵匡胤的登基时候的修建的,这一次还是用的这个,象征着大宋的传承。

这九十五个台阶,每一个台阶之上都用红色的地毯铺起来的,很像后世的红地毯。

周围的大臣们都恭敬的在站在两旁,不过却距离祭天台很远,哪里不是他们能够靠近的,只有皇帝才有那个资格。

赵匡胤和赵旭一起走向祭天台,但是赵旭还是慢了半个身位,象征自己对自己父皇的尊重,也是礼数。

今天赵匡胤他们父子两个都穿着崭新的衣服,不过赵匡胤是龙袍,赵旭是蟒袍,看上去是一模一样的。

龙袍上都绣有九条进龙象征着九五至尊,胸前、背后各一,左右两肩各一,前后膝盖处各二,还有一条绣在衣襟里面。

《易・乾》中说:“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意思是说这条龙已经飞上天了,表示达到了最高境界。也是因为这个缘故,皇室建筑、家具陈设和生活容器等多用九、五两个数字。

为什么要将一条龙绣在里襟呢?因为九是奇数,很难在布局上做到均衡对称,于是,将一龙绣在里襟。这样,龙袍的实际龙纹不少于九条,而且在正面或背面看又都是五条,正好与九五之数吻合。

一件小小的龙袍就这么讲究,父子两个都是一身黄色的,但是赵旭头上去了没有戴着九旒冕。

“旒冕”是古代天子、诸侯在重大仪式上戴的前后坠有玉珠的礼帽,天子之冕前后分别垂着12道旒,每道旒上有赤黄青白黑共12颗玉珠。

赵匡胤带着九旒冕,赵旭却没有,按理说,赵旭今日也应该戴的,但是不要忘记了,因为这是禅让。

“臣赵匡胤启拜上天。臣惟华夏之君,自唐运既终,海内土疆,豪杰分争。

臣本庶民,荷上天眷顾,祖宗之灵,遂乘逐鹿之秋,致英贤于左右。凡两淮、两浙、江东、江西、湖、湘、汉、沔、闽、广、山东及西南诸郡蛮夷,各处寇攘,屡命大将军与诸将校奋扬威武,四方戡定,民安田里。

今海内清明臣禅让与皇太子旭,皇天后土,天地共鉴!布告天下,咸使闻知。”赵匡胤宣布这些之后就相当于将皇位交给他了。

接着赵旭举行行祭天之礼。礼毕后,校尉在郊坛前设下一把金椅,面向南,并在金椅前摆下冕服案。丞相率领文武百官启奏道:“告祭礼已经结束,请即皇帝位。”

百官簇拥着赵旭,扶他坐到金椅上,然后退下按照官阶高低排好次序。

执事官捧着冕服案和宝案上前,丞相苗训等人取了衮服披在朱元璋身上,又为他戴上冠冕。穿戴完毕后,丞相等人加入百官的队伍,礼仪官喊道:“排班。”

排好后,大臣们先鞠躬,乐官负责奏乐。然后,大臣们先下拜三次,起身,音乐停下来。紧接着,大臣们又下拜三次,再起身。音乐随着大臣们下拜而响起,随着他们起身而停止。

大臣们可以稍松一口气了,因为接下来主要是丞相的任务。礼仪官引领丞相到皇帝宝座前,丞相跪下并亮出笏板,百官跟着他跪下。

捧宝官打开盒子,取出皇帝的玉玺,交给丞相。丞相捧着玉玺,说道:

“皇帝登大位,臣子们献上御宝。”

尚宝卿接过玉玺,收到盒子内。百官在礼仪官的提示下,下拜,起身,回到自己的位置。

然后是一系列繁琐的礼节,礼仪官一连串喊道:“鞠躬、拜兴、拜兴、平身、笏、鞠躬、三舞蹈、跪左膝、三叩头、山呼万岁、再三呼、跪右膝、出笏”。百官要按照这个步骤一丝不苟地行完礼,主要的礼节就完成了。

礼毕后,赵匡胤和赵旭他们父子两个终于可以并行而走了,他们父子两个一共去太庙告祖。

回到大殿内,百官上表道贺,然后各就各位。赵旭穿着衮冕在音乐声中登上御座不过是在赵匡胤的一侧,即使他是皇帝了在自己老爹面前也不敢造次。

将军卷帘,尚宝卿将玉玺放在案上;拱卫司甩响鞭子,引领者将百官引入拜位中,面向北站立。音乐响起,百官在指引下行三跪九拜之礼。

然后颁布圣旨,尊赵匡胤为太上皇,尊贺氏为皇太后,高桂英为皇宫,赵惟忠为太子,其他的个有所赏赐,一套礼节下来总算是的完成了继位大典。

当前:第2551/2552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