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职业侦探全集.com》第2/173页


赵虎听从大家的意见,走出了陈家。

此时正是初夏时分,郊野郁郁葱葱,绿意盎然。赵虎被眼前的景色吸引,不知不觉走到了一个树木茂盛的林子旁边。他倚着一棵树驻足休息了一会,正想继续前行,却突然觉得天旋地转,一跤跌倒在了路旁。

原来此时从林子中走出来了一个人,这人由于行色匆匆,未能发现此前倚在树干另一侧的赵虎,于是和他撞了个正着。

看到赵虎被自己撞翻在地,那人忙伸手去扶,可是中途却又突然停下手来。他迟疑地望了望赵虎,接着便转身拔足狂奔。

赵虎一时莫名其妙,当他摸到自己腰间的佩刀时,一下子醒悟过来:我是一个捕快,见到捕快就跑的,会是什么人呢?当然是贼呀!

想到此处,赵虎从腰间拔出刀来,一边追赶,一边喝令对方停下来。

那人转头看到赵虎追了过来,有点慌不择路,迅速跳进了前面的一条河流之中,意图涉水而过。

此时夏水初涨,河面虽然不宽,但是水流湍急。那人似乎水性不佳,还没到中间就体力不支,顺着水被冲往下游去了。

赵虎赶忙顺河跑到下游水缓处,捡了一个长长的树枝,伸入河中。那人拼力抓住树枝,被赵虎慢慢地拉到了岸边。

就这么短短一会儿的功夫,此人已喝了不少的水,上岸后趴在地上,有气无力,赵虎问他话也答不出来。

赵虎翻了翻他随身携带的包袱,发现有一个僧人的度谍。他打开后仔细一看,发现上面写着:“霁林寺正空”几个字,原来他就是拐走陈元方之嫂的那个和尚。赵虎一阵狂喜,他没想到自己第一次办案,竟然会有如此好的运气。

其实赵虎不知道,抓到了正空,才只是这个案子的开始。想要真正破解此案,后面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正空被带到开封府后,包大人依例开堂审问,正空只是喃喃自语;“我有罪,应该得到惩罚。”然后就再也不肯多说一句了。无论包大人如何审问,正空翻来覆去地就是这两句话,关于陈元方嫂嫂被拐一案的细节,他只字未提。

包大人面对这种情况,觉得束手无策,颇为头疼。于是他差遣公孙先生先去查一查这个和尚的底细,连出家之前的情况也一并查清楚。

不久,公孙先生就将查到的情况向包大人一一做了回禀:原来正空出家之前名叫吴道成,是一个读书人。虽然家境贫寒,但是吴道成一直勤读不辍。他曾经与家乡一位女子相恋,只是那个女子的父母嫌他家境不好,所以不同意他们来往。后来吴道成与那个女子私订终身,珠胎暗结。两个人相约远走他乡,不料中途那个女子被家人截住,带了回去。据说那个女子回家后茶饭不思,不久就离开了人世,而吴道成也因此削发为僧,踏入了空门。

听公孙先生说完,包大人叹了一口气。这时,公孙先生对包大人说:“大人,属下还打探到,当日与正空私订终身的那名女子,其实还活着。”

第二章 升堂

东京汴梁本是宋朝的都城,富庶繁华,盛极一时。赵虎早就有心领略一下这都城中的种种风光,顺便品尝一下各种美味的名吃。于是这天晚上在华灯初上之时,他和开封府的众位衙役相约来到了城中有名的”醉仙楼”畅饮。明天就要重新审问正空和尚了,包大人说过这次一定可以让他开口,所以众人紧绷了这么多天的神经,也都放松了下来,纷纷推杯换盏。正在众人吵吵闹闹,喝得面酣耳热之时,赵虎看到从门外进来的一个人十分面熟。他仔细一看,发现那人是状告正空和尚的陈元方。只见陈元方笑容可掬地和一个人进入了”醉仙楼”,在酒保的招呼下正要找地方入座。

陈元方此时也看到了在一旁喝酒的开封府众衙役,他略一迟疑,便和同行的人转头走出了“醉仙楼”。

哥哥刚亡故,嫂嫂又被人拐走,这个时候陈元方竟然还有心情和他人到”醉仙楼”喝酒,赵虎觉得很奇怪。更让他觉得奇怪的是,为什么他要避开开封府的公差呢?

在居丧期间,和人到这里来喝酒,于礼不合,所以他不愿意给官府的人看到。赵虎想了想,觉得应该是这个原因。看来这厮真是又薄情又虚伪,赵虎对他颇觉不屑。

次日上午,包大人集起三班衙役,在开封府升堂审问正空和尚。几番审问下来,那个和尚依然象往日一样,要么闭口不言,要么喃喃自语:“我有罪,应该受到惩罚。”

包大人说:“正空和尚,你的身世本官已查得一清二楚,你尚未出家之时,即与他人私通,踏入空门后,依然本性难改。你可知拐人妻女乃是重罪,本大人现在即可将你处以极刑。你当真不怕?若有畏罪悔改之心,可将拐带陈元方之嫂的详情仔细道来。”

正空似乎没有听到包大人的话,怔怔地跪在堂下,似乎入定一般。

包大人看正空没有反应,又说到:“你与胡月娘之事,本官已尽知晓,你二人虽然当日情意深重,但终不该越礼做下苟且之事,以至于使她为父母所不容。胡月娘之死,虽非你亲手所为,但你亦难逃干涉。这些年来,你抑心自问,良心可安?”

一直默不作声的正空,听到胡月娘三个字,忽然浑身一颤,伏倒在地,泣声说道:“大人,小僧当日与月娘情意相属,虽逾礼行事,但决无负她之心。大人说的对,月娘之死,我亦难辞其咎。虽已遁入空门多年,然而多年来此心结我一直未曾打开,如今被大人所拘,乃是上天欲假大人之手,让我偿还欠月娘的债,望大人赐我一死,正空决无怨言。”

包大人说道:“赐你一死不难,然而陈元方之嫂现在何处?你又是如何私行拐带,个中细节,你须一一道来。”

正空道:“当日在陈家做法事之时,陈元方之嫂确曾对小僧照顾有加,人所共睹,其嫂失踪,我被人怀疑,也在意料之中。小僧曾想逃出生天,岂料为河所阻,一切都是定数,事已至此,正空甘愿受死。”

包大人说道:“正空,听你之言,陈元方之嫂似不是你所拐走,你又为何甘愿代他人受过,你死不难,你可知这样做,会让真凶逍遥法外?”

正空道:“大人,一切事冥冥之中自有安排,小僧一死,可偿还以前所犯下的种种罪孽,并非代人受过,愿大人成全。”

包大人见正空话中有因,欲再多问,然而正空却不愿再多发一言。他回头看了看公孙先生,点了点头。

公孙先生走上前来,把手中的一张纸条交给了正空,说道:“正空,你认得这些字为何人所写吗?”正空打开纸条,只见上面写了数行字:

曾忆情浓携手日,君为磐石妾蒲丝。

一朝遭变燕分飞,玉手何日君再执。

正空看到这几行字之后,神情大恸,急切地说道:“这是月娘的笔迹,大人从何处得到?”

当前:第2/173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