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保安》第44/392页


白天忙碌晚上授课,张楚终于过上了夜晚不再寂寞的生活。

第五十七章 张大头(一)

有道是好事成双,张楚晚上的困扰解决了,白天邓庆年又给他带来了一个好消息,有新的钢材冶炼出来了。

张楚正在保安军的大帅府紧张的忙碌着,大帅府听着拉风,其实也不过是几间普通的民房,现在的张楚还真没到能够享受物质财富的时候,邓庆年从外边进了大帅府,脸上挂满了笑容,内心的欢乐溢于言表。他手中拿着一块钢材像献宝一样递给张楚,双手捧着小心翼翼好像生怕它摔坏一样。

“那是块钢,大叔,如果能摔坏了的话,你给我有什么用。”张楚取笑到。

邓庆年放下钢材,不好意思的擦了擦手,笑着说道:“这块钢简直太好了,我都不舍得放下它,我干铁匠活这么多年还是第一次见到这么好的材料。它的硬度极高,我们用以前的百炼钢的钢刀砍过,只在上面留下一点点痕迹,而且他的韧性好,用它做成的钢片弯曲之后又弹了回去,力道十足,这要是做成一把利剑的话,那可是少有的神兵利器。”

对于打造神兵利器张楚却没有太大的兴趣,因为他知道,你手拿再好的冷兵器也不是一把手枪的对手,武功的大好时光从张楚穿越到这个世界就结束了。”你们可以用这种钢材制成燧发枪的簧片,提高发火率。”好东西还是有用处的。

“是啊,这是个好主意,这下燧发枪就不愁打不着火了,用枪的那帮小兔崽子,再也不敢乱说我们制造的火枪不行了,枪的寿命也会大为延长,如果能将这些钢打造成枪管的话,可以将枪做的更加的轻,更加容易携带而不会炸膛。”邓庆年跟着张楚的思路扩展,一下子想到了很多使用这块材料的办法。

“你们还是按照以前的办法,先生产一些短的枪管,减轻短火枪的重量,使它更便于携带,那短火枪真要成为了利器了。多生产一些簧片,改装所有的燧发枪。这种钢最大用途还不是这个,它可以做为工具钢对其他材料进行加工,制造出以前我们想造而造不出来的东西,还可以对现有零件进行加工,生产出更加精密的机器,如果用在车床上,我们的制造水平就会上一个新的台阶。不会就有这么一块材料吧?”张楚生怕是邓庆年他们在炼钢的过程中偶然得到的这一块材料,赶紧问。

“怎么会就这一块,我们已找到了制造这种钢的方法,今后能源源不断的制造出一模一样的钢材,只不过现在产量有点低而已。”邓庆年骄傲的说。

原来到达中阳后邓庆年领导下的各种工厂建立了起来,原先一些村民私下开采的铁矿、煤矿被征收了过来,炼铁高炉和新式的炼铁炉都建立了起来。中阳丰富的矿产资源为邓庆年他们提供了大量的新材料,在换用新的耐火土之后高炉和新式的炼铁炉的寿命更长,炼出了质量更高的铁,而且成本越来越低,现在他们炼出的钢已经与大明其他地方的铁的成本差不多了。在张楚的提示下他们利用中阳县境内的石墨资源,试着制造坩埚,几经失败,已经能够制造小的石墨坩埚,用石墨坩埚和石墨耐火砖砌成的新式炼铁炉,大幅度提高了炉温,已经能够将钢熔化,而且生产出的钢更加纯净,质量更好。虽然炉子小生产量低,却可以不断的稳定产出优质钢材。

张楚听后心情大好,有了这些利器如果加以时日,就不怕敌人的进攻了。

不过现在张楚还有一个更加紧迫的事要做,这件事做不好比被强大的敌人打败还可怕。被敌人打败还可以东山再起,可这件事做不好那可真的是万劫不复了。这件事就是银子的问题,俗话说:“钱不是万能的,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

张楚现在缺的是银子,银子什么人都缺,但张楚的缺是另一种意义上的缺,他是缺少作为流通货币的银子,用现代词讲就叫“通货紧缩”。当然这不是张楚一个人的问题,这是整个大明的问题,崇祯同学最后自挂东南枝有一大部分原因就是这个问题造成的。张楚可不想挂在树上看风景,所以这个问题必须解决。

大明实行的是银本位,以白银做为货币储备和流通,但中国的白银产量并不多,大部分白银都是海外流入的,但是1610年之后,流入中国的白银数量开始减少。主要原因是英国、荷兰海盗的兴起,使得海上生意风险很大;西班牙由于一方面白银的外流,另一方面进口了大量的物品,使得国内货币供给不足,陷入了通货紧缩的危险。西班牙政府开始有意识控制在马尼拉的贸易,中国的出口受到严重影响。

还有就是日本的内乱使中日贸易额大为减少,日本的白银流入中国的速度放缓。

因为出口的减少,中国经济陷入了危机,主要表现为非食物产品价格通货紧缩,而食物价格上涨,出口的重要货物丝绸、陶瓷和茶叶出口量大减,江南是这些物品的主要生产地,经济危机对江南地区的打击尤为严重。

到崇祯末年长江三角洲下游地区的经济活动实际上已接近停止,生铜、铜币、生丝、丝绸、棉织品、桑蚕、土地和其他非食用物品的白银价格在急剧下降,税收收入随着经济危机的爆发急剧下降,但是军费不断扩张等原因使政府支出无法削减。这种经济危机和灾害叠加的后果是让人们开始窖藏白银,以备不时之需。这进一步加剧了货币的萎缩。

在市场上作为流通的货币大量减少严重的影响了商品的流通和经济的发展,本来崇祯的老祖宗朱元璋已为他准备了很好的破解之道,那就是发新纸币。可朱老先生精心设计的大明宝钞被他那些贪婪的子孙玩残之后,崇祯皇帝也失去了这最后一根救命稻草。这同样也给张楚出了一个大难题,纸币在明朝人的心目中已烂透街了,谁发行也不会有人认的。没办法张楚只能与银子叫劲,你们不是喜欢银子吗,给你们银子,但要换个样子,张楚决定发行银元。

第五十八章 张大头(二)

明朝时候,还没有出现中国自己制造的银元,只有银锭,只有海外的少量银币流入,主要不是做为流通的货币,只是一些有钱人的收藏。银锭的成色不同,大小不一,交易使用十分不方便。还有一个更重要的隐患是保安军的控制地区如果没有自己独立的货币体系,明军不用军事进攻,只要有一个明白人对保安军进行经济封锁,保安军就会不战自败,根本没办法长期坚守。

要想制造出银币首先要确定银币的样式,这个张楚决定借鉴后世最著明样式。不过张楚对其进行了更改。一番写写画画大明保安银元的样式出炉了,一面用张楚的侧面头像,四周围绕着“大明保安永保平安”的字样,背面为树枝环绕的壹元字样,张楚决定今后要废除银两的流通所以直接就改两为元了。不过以张楚的绘画水平画完了自己都觉得难看。为此张楚专门跑去求李梅为自己画像。开始李梅画的总想讲究个布局韵味什么的,张楚看后说画个脑袋就行了,所以定稿的时候变成了只有张楚的侧面的一个头像,上面环绕着的八个字“大明保安永保平安”。

银元的重量定为了7钱2分,其中银占89%,铜占11%。做为钱币爱好者这些数据张楚还是记得很清楚的。样式即已定下,张楚马上命人找来工匠手工雕刻冲压用的钢制模具。造币厂同时开工修建。

作为一个保密工厂,为保证安全,造币厂建在了中阳县外山中的一个有溪流的秘密山沟中。

制造银元也并不是一件易事。张楚就地取材,决定运用简陋、粗糙、手工的传统工具铸造银元的。按照熔银、浇铸、印花、凿字等做银器的传统工艺来制造银元。

后来的日子里张楚整日扎在了造币厂,和工人们一起设计厂房,安装设备,改进工艺,经过十几日的苦干造币厂建成生产出了合格的银元。尽管张楚对这一切的每一个细节都十分的熟悉了,邓庆年执意要举办一个开工仪式,请张楚去参观一下银元的制作。

仪式开始了,张楚带领众人按照造币的顺序参观了银币的制造。

最先是工人们将银币生产的原料银和铜在简单的天平上称重,按比例放入大型坩埚中融化充分,然后注入浇铸模,铸成条片。

浇铸后的条片,经过新制成的水力碾压机一次次的碾压,轧制成铸币所需要的标准厚度。

供印制银币用的坯饼由水力冲床完成。标准厚度的条片进入冲模,冲下坯饼,边屑过秤后退回熔炼处。

坯饼经烘饼炉退火后恢复原有软度。工人再将坯饼通过一个转盘和月牙板间的凹槽,使边缘凸起,便于压印时花纹成型,可降低流通时对花纹的磨损。

最后的工作由一个巨大的水利冲压机来完成,水力带动巨大的铸铁冲压件下边安装着精雕细刻的钢制冲压头,冲压头被提起,一个工人及时在下砧子表面上的钢制模具内放上坯饼,然后让上冲压头准确而又迅速地冲压在下砧子上,让坯饼冲压成型。如此一下下冲压,每天可生产数百枚银元。冲压成型之后还要经过凿边、刻齿纹、就可以生产合格的银元了。

张楚拿起一个银元,用拇指和食指两指甲尖对卡在银圆中心,放在嘴边用力吹了口气,银元竟发出了声音,声音清韵柔和。张楚满意的将银元放入了自己的口袋,这要是传给后代就是文物啊。邓庆年等人更是兴奋不已,纷纷拿着银元欣赏着,保安军终于有了自己的货币,这是皇帝才能做的事情,张楚这样做可见其志不小,跟着他干,说不定将来也能成为个开国之臣什么的。

张楚的想法比他们更远,事实上这里边存在一个铸币权的问题,一旦夺取了铸币权不但可以确保自己的金融安全,而且还可以对使用这种货币的人征收铸币锐,铸币锐在纸币时代最为明显,后世的美国就是通过各国在国际贸易中使用美元结算,确立了金融霸权而对各国征收了铸币锐,各国的财富不知不觉间流入了美国,而换来的只是一张叫美元的绿纸。金属货币时代同样存在铸币锐。货币本身的实际价值即使低于它的面值,同样可以按照面值在市场上流通使用。为谋取造币的短期利润,铸币者降低货币的贵金属含量和成色,超值发行,即所谓的“硬币削边”。这时的铸币税实际上就演变成了货币面值大于其实际价值的差价收入。这种差价越大,铸币税就越多。而且以后张楚还想在银元信用的基础上推行保安军的纸币,如果能够成功那么就又有了可观的收入,对于缺钱的张楚这个诱惑十分巨大。

叮嘱铸币厂负责人做好安全保卫工作,并鼓励工人努力生产后张楚离开了造币厂,张楚前进的战车上有了更强的推动力。

当前:第44/392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