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官途校对版作者高月》第207/254页


  进攻的鼓声再次震天敲响,三千生力军添加到进攻的队伍中,在简单地列队后,一万多燕军再次如潮水般滚滚而来,他们列成五十队,每一队中都用数架长长梯子,勉强可以抵达高耸的城头,这一次,他们结成了进攻队列,用盾牌打造成一堵堵防御墙。
  “轰隆!”燕军的火炮也发威似的怒吼了,数百枚黑漆漆的炮弹砸向城头,他们没有用开花弹,而是用实弹撞击城墙和城门,城墙被砸出了一个个小坑,大片砖皮剥落,但山海关的雄厚抵住了火炮的撞击,这是洪武十四年才修建的雄关,距今只有十几年,它年轻的身躯完全能抵御最猛烈的进攻。
  ‘砰!’地一声巨响,一个城垛被炮弹击碎,砖石横飞,砸向四周的士兵,最近的两个士兵粹不及防,被砖石击中,皆惨叫一声,蹲了下来,满脸鲜血。立刻有人将他们抬了下去。
  不远处,一块碎石落在了李维正的脚下,他轻蔑地一脚踢开,也同样举起了千里眼,他已经找到了眺望台上的朱棣,朱棣也同样地找到了他,两个人相隔两里,竟不约而同地冷笑起来。
  李维正在山海关上布置了五卫共三万人,另外,在数里外的海面上,两支宝船舰队近两百艘各种战船也已随时待命,这就是燕军所没有的优势,即使燕军攻陷山海关,辽东军都可以随时把军队投向燕军的背后,事实上他已经知道燕山铁骑将从北面袭击辽东,他已派心腹大将韩文森率领六万军前往御敌,他不会和燕山铁骑正面交锋,只有守住关隘,燕山骑兵就攻不进辽东,另外已写信给朵颜部,让他们守住东面入口,不让燕军从建州杀来,即使燕山铁骑杀进辽东。他也会使用他最先进的武器燧发枪,还有新式火炮来对付燕骑,这还不够,他还有一招更毒的手段。
  “总兵大人,燕军攻上来了。”士兵的禀报声打断了他的思路,李维正向城下望去,一队队燕军仿佛巨大的蜈蚣一半,扭动着身躯,向城墙冲来,已经进入了火炮射击区。
  “再加子母炮发射!”他一声令下,城上的火炮再次吼叫起来。他们新式火炮也就是历史上的弗朗机,可以更换后膛,不仅射击频率更快,更重要是制式装药,装药量十分精准,避免了炸膛事故的发生,而且辽东火器局又开发出了子母弹,也就是多管火炮,一尊大炮中可以射出五发炮弹,威力更加惊人。
  但它唯一的缺点就是射程稍欠,射程稍稍比不上燕军中的大将军火炮,但作为守城,问题并不大,如果有必要,他们也会推出同样远射程的长管大口径火炮。
  子母炮的加入使城上的火炮顿时变得更加狂暴起来,铺天盖地的炮弹落在燕军队伍中猛烈地爆炸开来,巨大的响声、龙卷风似的泥屑和血肉、叫人透不过气来的窒息,燕军如同被割稻草般地一片片倒下,盾牌被击穿,楼梯被炸得粉碎,但他们已经对死亡麻木了,数以千计的成群结队的燕军在爆炸的缝隙中穿行奔跑,终于冲到了城墙之下,巨大的楼梯搭上了高达六丈的城墙,训练有素的燕军开始沿梯攀援,在梯子两边,一百多名燕军向上发射毒弩,掩护登城士兵的冲锋,另有数百名燕军士兵合抱着巨大的撞木向大门攻击。
  城上的辽东军开始出现伤亡,大多是被毒弩所伤。
  但是,这毕竟只是一次试探性的进攻,投入兵力不足,在城上的辽东军抛下大量的小型震天雷后,数千燕军便被爆炸和火焰吞没了。
  ……
  入夜,硝烟弥漫在山海关上空,战场上安静下来,第一次试探性的进攻。以燕军死伤七千人而告以结束了,而防御的辽东却仅仅只伤亡二百余人,在靠近城墙约一里宽的地带里躺满了燕军令人恐怖的尸体,几乎没有一具尸体完整,而尸体堆上的火依然在燃烧,战场上充满了令人难以忍受的焦臭。
  城上的辽东军用小型抛石机把一个个用牛尿泡做成的水弹打向尚在燃烧的尸体堆,浇灭了明火,这样,一个时辰后,焦臭味就散发殆尽了。
  燕军的大营扎在三里之外,用巨大的栅栏包围,沿大营外围挖了四条深深的沟壑,里面布满了鹿角、毒蒺藜、地雷等等暗器,另有十六座高达三丈的岗哨楼,岗哨楼里士兵们警惕地注视着周围的情况。
  此刻,中军大帐里灯火通明,朱棣正伏案写一封信,信是给李维正,信中充满了威胁利诱,先是斥责他不守信用,投靠自己又背叛自己,假如燕军攻陷辽东,他的全家都会化为灰烬,但他又留有余地,如果他现在肯投降自己,与自己合兵一处,共同对付秦晋,甚至一起推翻南方的小朝廷,他就会承诺李维正,他将允许他在高丽称帝,并将辽东也一并划给他管辖,也会默许他进占日本。
  这是他做出的最大诚意了,他希望李维正能好好考虑,他甚至不需要他出城投降,只要他把儿子送到北平,就视为他们达成协议了。
  写完信,朱棣放下笔不由轻轻叹了一声,如果有一点点希望,他都绝不会饶过李维正,他恨不得将他挫骨扬灰,但是他今天亲眼看到了辽东军的犀利,训练有数,火器威力极大,尤其第二次进攻中他们发射的子母弹,让朱棣真的心惊胆战了,李维正到底还有多少新式武器?
  他知道李维正有水路优势,他也看见了海面上密密麻麻的大船,和两艘如小山一般的宝船,他知道即使燕军攻下山海关,他们也会从水路撤离,等自己北上,他们再重新占领山海关,把自己关在辽西走廊上。
  而且就算自己攻下辽东,李维正还有高丽,还有山东半岛,自己费钱费粮,死伤惨重,最后得到了可能只是一片白地,这不是他想要的,他不要地盘,他要的是李维正的军队,问题是他能得到吗?
  仅仅一次试探性的进攻,他就知道自己可能连山海关都攻不下来,可是要他这么退军,他又绝不心甘。
  信已经派人送走了,朱棣背着手慢慢走出大帐,他默默地望着远方黑黝黝的山海关城墙和更远方黑沉沉的燕山,他心中十分沉重,他想起军师道衍劝他不要两面树敌,以免北平面临东西夹击的危险,可他却坚持认为李维正狼子野心,若不早灭,必成后患,现趁秦晋受挫之机攻下辽东,不仅使他兵力壮大,同时也可去除后顾之忧,虽然他找了很多理由言攻辽的必要性,但他骨子里决定进攻辽东的原因却是本来即将属于他的八万精锐大宁军,却被李维正横刀夺走了,令他怒不可遏,他不杀李维正,就咽不下这口气。
  而现在,当他发现攻打辽东不易时,他开始反省了,他进攻辽东难道真的是失策了吗?
  ……
  此时李维正并不在城内,而在靠近城一里外的码头上,码头上灯火通明,数百支火把将夜空照得如白昼一般,一艘巨大的遮洋船正停泊在码头上,一千多名士兵正在忙碌地搬运军需物资,一箱箱的炮弹被运下船,一只只捆着稻草的定装火炮后膛搬上了岸,码头上已经堆积如山,而远方海面上,还有两艘满载军品的遮洋船正等待着卸货。
  这时,一名士兵飞奔而来,手执一封信道:“总兵大人,燕王有信!”
  李维正笑了笑,他上前接过信,把它抖开了,就着火把的光仔细地读了一遍,信中的威胁利诱使他不由冷笑一声问道:“送信人走了吗?”
  “没有,还在等大人回信。”
  李维正从口袋里取出一支铅笔,随手在信封上写道:“我已派人前往太原送信,辽东久攻不下,秦晋兵又至,殿下将如何?耗费钱粮、损兵折将,可是殿下所愿?朝廷已削宁王藩国,箭已上弦,将不得不再发,北平空虚,可能敌朝廷二十万大军否?”
  他把信叠好,交给了亲兵道:“把这封信送回去,并带我口信,战,李维正奉陪,不战,李维正恭送,全在他一念之间。”
  ……
  士兵接信走了,李维正找了一块大石坐下,他自己不由也陷入了沉思,这次他夺宁王之兵,本来以为朝廷会保持沉默,但没想到,朝廷居然会下令削藩,他相信朝廷不会不知道,削藩之令一下,意味着什么,就意味着削藩的正式开始。
  看来,朝廷是从秦晋燕三国的冲突中,发现了驱狼吞虎之计并不可行,反而会壮大燕王的力量,他们必然也看出来了,秦晋二王迟早是燕王案上之肉,所以朝廷改变了策略,开始提前动手削藩了,从这次宁王被削藩,就是最好的信号。
  那么,朝廷又会怎么个削藩法?是直接啃硬骨头,动秦、晋、燕,还是先捡软的捏?历史上是先捡软的捏,可现在历史已经被改变了,朝廷还会按旧路走棋吗?
  李维正心中充满了困惑,他忽然站起身,毅然下令道:“传我的命令给陈万里,可以进军大沽口了。”
  ……


第六卷 潜龙出海 第二百三十七章 燕王之断
  建文元年八月,燕王朱棣以十五万大军进攻辽东。他分兵两路,一路出遵化绕道北边进攻辽西,而另一路则由他亲自率领十万大军进攻山海关,经过一场短暂的试探进攻,朱棣开始意识到他不可能攻下山海关,但他也不甘心退兵,便驻扎在山海关外,等待北路军的消息。
  但北路军也遇到了麻烦,五万燕山铁骑在大将张玉的率领下准备从广武后卫突入辽西,但是他却意外地发现原来的平坦原野上竟也修建起了一条漫长的防御长城,他的骑兵队无法通过,只能攻下懿州才可能进入辽西,但李维正早有防备,数万辽东军枕戈以待,并实行坚壁清野,不给他们获得粮食,而东面,他的探子报来消息,蒙古朵颜三卫的骑兵也在虎视眈眈地盯着他们。
  张玉非常为难,要强攻懿州,他没有带攻城器。而且用燕山铁骑攻城,这是燕王绝对不允许的,可要绕道东方的建州,他也没有准备这么多粮食,况且李维正既然有了准备,东面也未必攻得进去,还有朵颜三卫拦截呢!
  在考虑了整整一天后,张玉派人去给燕王送信,同时他又命军队缓缓撤退,一边撤退,一边等待命令,四天后,他得到了命令,燕王命他立即返回北平,放弃攻打辽东。
  此时燕王朱棣也在急急向回赶,就在这短短的四天,一连发生了几件大事,有山西的密探用飞鸽传书报告,秦晋联军再次出兵二十万,行军迅捷,向北平杀来,而与此同时,辽东数万水师突然出现在天津卫外水域,用火炮轰平了码头,并击沉数十艘天津卫战船,最后一把火烧毁河北唯一的一个船厂,天津卫船厂。
  北平的空虚使朱棣放弃了辽东。他撤军了,但最终促使他撤军的却不是秦晋联军杀来,或者辽东水师奇袭天津卫,都不是,而他的军师姚广孝紧急派人给送来了朝廷的消息。
  朱允炆再一次削藩了,目标是刚刚失去军队的周王,朝廷派军队把周王抓回了京城,囚禁起来,撤销了周王的藩国,上一次撤宁王藩还有理由,而这一次什么理由都没有了。
  朝廷的削藩使朱棣骇然,原以为朱允炆会等军权抓拢后再动手,那也是两三年后了,没想到居然提前了。
  两天后,朱棣返回了北平,一进燕王宫,他劈头便问姚广孝道:“大师,朱允炆削藩,我们该如何应对?”
  姚广孝早已经有了定计,他微微一笑道:“殿下不用着急,朱允炆的削藩不是我害怕的那种削藩。我早想好了应对之策。”
  朱棣大喜,连忙把姚广孝请进书房,坐下问道:“请军师教我?”
  “殿下首先要知道,朱允炆为何要削周王藩?”
  朱棣想了想,他忽然问道:“可是因为河南空虚的缘故?”
  姚广孝抚掌大笑,“殿下果然英明,一点就透,不错!他之所以削周王藩,就是因为他们在实行新的军制变革,建立所谓皇帝直辖的新十军,而河南卫军几乎都被调回京师,仅留一点点维持治安的散兵,这种情况下,他们当然不能允许河南地界有野心勃勃的藩王存在,所以便趁周王军队被夺,一举削除了周王藩。”
  朱棣恍然,他又举一反三道:“那这样说起来,下一步削藩就应该是山东齐王了,然后是武昌的楚王和长沙的湘王,对吗?”
  姚广孝点点头,却又摇摇头道:“齐王是对的,但我认为楚王和湘王暂时不会削,殿下可能把贵州的蓝玉忘记了吧!”
  朱棣点了点头,确实,朝廷暂时还不会动湘楚二王,要维持湖广的稳定,他忽然又问道:“那蓝玉那边有什么消息?”
  “我也正要禀报殿下,我们在云南的细作传来消息,蓝玉进攻云南。和云南的沐家军打了几仗,各有胜负,由于云南消息过来遥远,已经是三个月前的事情了,而那时沐春正好进京述职,估计蓝玉就看到了这个空档,才进攻云南。”
  朱棣想了想,应该是这样,他和蓝玉打过多年的交道,深知他的用兵,看似好走偏奇,比如捕鱼儿海之战,比如奇袭四川等等,但这只是战术出奇招,但从战略上来说,蓝玉却很谨慎,他要进攻中原,首先就是要先拿下云南,以保后院不失,有了云贵为后盾,他才会大规模进攻四川或者湖广,所以蓝玉不会这么快反攻中原,如果要反攻也是要拿到云南以后。这样说起来,朝廷削藩湘楚也是有可能的。
  但蓝玉之事还较远,现在他要解决眼前的危机,他便放下蓝玉道:“那军师的意思是,辽东我真的就放弃吗?”
  姚广孝笑了笑道:“如果殿下要当高丽王,可打辽东,可殿下想做大明皇帝,那辽东就必须放弃,到最后再来收拾。”
  朱棣默默地点了点头,其实这也是他一路所想,他了解李维正。这个人看似在自己和朱允炆之间摇摆不定,有点朝秦暮楚,实际上他谁也不想投靠,他就是要自立,他是绝不会替朱允炆做急先锋,就是他对大明有野心,但那时自己也已有了百万大军,解决他根本就不在话下了。
  “好!我听军师的,暂时饶过李维正和辽东,那我们现在该怎么办?”
  “殿下,我以为不管朝廷削周、齐二王的用意如何?我们都不能把自己置于险境,我们必须要先解决北平附近的朝廷军队,否则强敌虎视在旁,我们什么事都做不成,我的计划是先夺朝廷之军,然后宣告天下,以平定蓝玉为借口,向秦晋、四川一线进军,吃掉秦晋蜀三王,再进湖广河南,那时天下半壁江山已经归殿下了,就可以正式与朱允炆小儿一争高下。”
  “好!”朱棣一击掌大笑道:“军师和吕思远可谓不谋而合,我们就这样干。”
  说到吕思远,朱棣忽然又想起了他在京城为质的儿子,不由脸色一变道:“那高熙怎么办?”
  姚广孝没有回答,其实他早就想到这个问题了,这也是他考虑已久的事情,朱棣有三个儿子,高炽、高熙和高燧,高燧年幼可以暂时不提,可高炽和高熙年纪相近,高炽文弱而高熙凶横,高熙就一直恨自己不能早生一年成为世子,他野心勃勃,根本就不把大哥放在眼里,偏偏燕王最喜欢的就是这个次子,认为像自己。而极不喜欢长子高炽的肥胖文弱,他甚至几次想改立次子为世子,只是不被先帝同意。
  可姚广孝却非常重视长子高炽,认为宽仁厚道,将来他为帝,必将能使大明中兴,而若高熙为帝,大明就真的完了,哪有王朝三世武治而不败亡的?而且从个人感情上说,姚广孝就是高炽的师傅,于公于私他要辅佐高炽继位。
  所以姚广孝就有了一个念头,最好使燕王吞并朝廷之军后,触怒朝廷,而杀了人质高熙,一了百了,可偏偏燕王又在这个节骨眼上响起了在京城为人质的儿子,这让姚广孝暗暗叹了口气,不过,他却不肯放弃这个除掉高熙的机会,沉思片刻,姚广孝便劝他道:“殿下要做大事,就要有所舍弃,儿子虽重要,可比起大明天下的重要,却又不如了,当年刘邦的父亲将为项羽所烹,他却想分一杯羹,甚至追兵将至,他还能把自己儿女推下车逃命,就是这样不效妇人之仁,所以他才能以弱胜强,打下了四百年汉室江山,而殿下雄才伟略,有帝王之姿,虽然兵力稍弱,但只要能果断行事,未必不能夺取天下,殿下当效刘邦,莫要为儿女之情断送了时机。”
  姚广孝见朱棣眼中还有犹豫,便再劝道:“殿下莫要以为现在还不到万分危急时刻,现在秦晋联军再次进军河北,而朝廷之军却不加阻拦,极可能就是他们已经看出秦晋二王的威胁不大,便想协助秦晋之军先灭燕国,殿下,秦晋大军若到保定,便是我们的灭顶之灾到了。”
  说到这,姚广孝竟跪了下来,“臣请殿下当机立断!”

当前:第207/254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