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官途校对版作者高月》第55/254页


  听李维正说得有道理,黄管家也慢慢平静下来,这时,马车已经不能进去,两人下车步行,刚走了几步,常府的大管家慌慌张张跑来,“李公子,你总算回来了,我们到处寻你不见,快随我来,老爷找你有急事。”
  李维正快步跟随管家进了常府,穿过前堂,来到中堂的院子里,这里已经戒备森严,此刻常升已经得信等在门口,他见李维正过来,连忙上前低声道:“快点吧!娘娘要见你,已经等了好一会儿了。”
  ‘太子妃?’李维正一愣,但他随即便反应过来,这是太子托妻子来向自己代话,实际上是一种变相的道歉,他心中微微有点感动,堂堂的大明太子,竟要屈尊向自己一个小人物道歉,这说明他真的很看重自己。
  几名护卫娘娘的侍卫都是太子的心腹,他们认识李维正,笑着向他点了点头,“李百户,抱歉了,我们要按规矩搜身。”
  李维正知道规矩,便抬起手任侍卫上下搜查,侍卫们搜了一遍,将几样随身物品取出,暂时放在托盘中,“好了,请李百户随我来。”
  一名侍卫将李维正带进房间,房间里光线较暗,站着几名宫女和太监,说是接见,实际上是见不着面,常妃坐在里屋,被一道门帘隔着,隐隐可以看见一个淡淡的人影,门帘两边各站着一名常妃的贴身侍女,面无表情,就仿佛两座泥塑一般。
  李维正跪了下来,“微臣锦衣卫百户李维正参见太子妃娘娘殿下。”
  半晌,才听见常妃温和的声音传来,“李百户免礼平身。”
  “谢娘娘!”李维正站了起来,垂手而立。
  “李百户是什么时候回来?”
  “回禀娘娘,微臣是昨天返回,尚未去拜见太子殿下,反被娘娘召见,微臣惶恐之极。”
  “你不用自责,这两天太子也很忙碌,无暇见你,本来殿下想明天召见你,可皇上又传来旨意,命他明天进宫觐见,所以他便托我给你转告一句话。”
  “微臣不敢,请娘娘训示!”
  房间里又沉默了,过了好一会常妃才道:“我只复述殿下的原话,他说,你父亲之事,他必然会给你一个交代。”
  李维正又缓缓跪下,他恭恭敬敬稽首行礼,“请娘娘转告殿下,知遇之恩,微臣铭刻于心!”
  帘幔后的常妃满意地点了点头,她又微微一笑问道:“你的哑妹可跟你在一起?”
  “回禀娘娘,哑妹尚在微臣的姑苏娘舅家,臣昨天已经托人去接她回来。”
  “她叫什么名字?以后真的不能说话了吗?”常妃对哑妹的印象非常深刻。
  犹豫了一下,李维正又道:“哑妹只是她的小名,她已经能说话了,她姓郭,名叫倩倩。”
  常妃浑身一震,她是知道这个名字的,这时她恍然大悟,难怪在鸡鸣寺见哑妹眼熟,原来是她!
  “你是怎么认识她的?”常妃又急忙追问道。
  李维正没有隐瞒,坦率地说道:“她在临淮县被卖为奴,微臣见她可怜,便赎买了她,并认她为妹。”
  “苦尽甘来,这也是她的造化,哎……”房间内常妃低低叹了一声。
  “李百户,我有些累了,你退下吧!”
  “微臣告退。”
  李维正慢慢地退了下去,到了屋外,常升走上前拍了拍他的肩膀,感慨地说道:“我也没想到太子会这样重视你,竟让太子妃带话给你,不过此事你自己心里有数就是了,万万不可出去宣扬,若让皇上知道此事,再知道你由此得意,你小命就难保了。”
  “多谢常大人提醒,我不会宣扬。”
  李维正施一礼,转身要走,常升却又叫住了他,“我听说你出去买屋,可是我下人伺候不周?”
  “不!不是!”李维正连忙摆手解释道:“我初到京城举目无亲,只能暂居贵府,以后我也要成家立业,哪有一直借宿人家的道理,请常大人谅解。”
  “说得不错!那我就不强留你了。”
  这时,太子妃要回宫了,常升顾不上李维正,连忙去安排銮驾,在浩浩荡荡的护卫中,常妃省亲结束,返回了东宫。
  ……
  夜幕悄然落下,笼罩在大明的京城之上,一盏盏灯光点亮了,星星点点,宛如夏日的夜空,但皇宫内却是一片黑暗,一座座高耸威严的宫殿在黑暗中平添了几分诡秘,偶然有宫人打着灯笼走过,传来清冷的咳嗽声,朱元璋不喜欢奢华,夜晚无事,他严禁点灯浪费,只有他的御书房却是灯火通明,朱元璋正在书房里用晚膳。
  他的晚饭十分俭朴,一碗白饭,两三个小菜,小菜里隐隐可见一点油星子,这些菜都是他自己亲手种植,吃起来也格外香甜,历朝历代,皇宫里都有御花园,偏到朱元璋这里没有,只有御菜园,他命侍卫太监种菜种粮,命宫女嫔妃们纺纱织布,尽可能地减少皇宫用度,他以身作则,号召王朝上下勤俭建国,使大明王朝能够早日复兴。
  今天朱元璋的心情颇好,皇儿朱棣刚刚送来详细的战报,尽管在十天前他已经得到了八百里加急快报,知道了北征大捷,先后全歼北元太尉乃不尔花的四万精锐,北元军已经遁入草原深处,他不仅是因为明军得胜而欣喜,作为一个父亲,他也为儿子的战绩而感到骄傲,有虎儿在,谁说他离不开蓝玉?
  今天得到详细战报,他同样也十分欣喜,他飞快地吃完饭,准备好好读一读儿子亲手写来的战报,朱元璋匆匆吃完饭便坐到御案后,有点急不可待地打开了朱棣的奏折。
  奏折洋洋洒洒写了三千多字,从他调度粮草,用兵布置,到大胆使计诱敌深入,包括歼灭元军具体人数、官职,在书中他大大赞扬傅友德用兵有方,绝不亚于蓝玉,最后正是傅友德杀死了太尉乃不尔花。
  战报的最后却是朱棣的自责,他毫不掩饰自己为引诱元军南下,不惜牺牲边塞军民:‘儿臣此举实属无奈而为之,并非本意,儿臣虽侥幸歼灭北元太尉主力,但也使龙门所军民死伤惨重,幸得锦衣卫百户李维正率五百弱兵抗击三万元军铁骑一天一夜,为我大军赶到争得了时间,才使宣化以南免遭鞑子蹂躏、才使北平不失……’
  ‘锦衣卫百户李维正’,朱元璋眉头一皱,他觉得这个名字似乎有点眼熟,好像在哪里看过,仰头想了一会儿,忽然,他想起来了,他立刻从密柜中取出一本卷宗,这是年初锦衣卫上报的定远县太子刺杀案的详报,朱元璋翻了几页,他的目光凝住了,在临淮县衙役勇救太子一栏中,赫然就写着‘李维正’三个字。
  ……


第三卷 粉墨登场 第七十三章 龙颜震怒
  夜幕中,两个太监挑着一盏灯笼在皇宫里飞快地走着,后面跟着锦衣卫指挥使蒋瓛,锦衣卫全称锦衣亲军都指挥使司,前身是朱元璋的亲兵御用拱卫司,后逐渐演变成皇室特务机关,与军队渐渐脱钩,成为独立的御用安全机构,首任锦衣卫指挥使是杨宪,后由毛骧继任,由于其在胡惟庸案中杀人过于狠毒,被朱元璋一杯毒酒做了胡惟庸的陪葬,‘朕只有追查造反者之心,诸般恶刑皆毛骧擅自所为。’
  蒋瓛是第三任指挥使,和前两任相比,他明显要谨慎小心得多,事事都要奉皇上的意思承办,不敢有半点马虎,锦衣卫虽杀人狠毒,但明初对元军作战中也立下了不少功劳,比如著名的捕鱼儿海之战,正是锦衣卫探到了北元皇帝脱木思帖木儿与太子天保奴的行营,才使蓝玉大军奔袭获得成功。
  一般而言,皇上找他问话都会事先讲明何事,但今天临时召见他却什么也没有说,这让蒋瓛着实有些惴惴不安。
  “公公,皇上究竟是为何事找我?”
  太监苦笑一声道:“将军问我们,我们也实不知道。”
  “那皇上的心情如何?”这也是蒋瓛极关心之事,只要皇上心情好,就不会是坏事。
  两个太监对望一眼,只得答道:“皇上心情大好,将军就别再问了,快走吧!”
  蒋瓛的心略略放下,很快,他便来到了朱元璋的御书房前,两名侍卫连忙拉开门,“皇上说无须禀报了,让将军立刻进去。”
  他忐忑不安地走进房间,当即跪下叩头,“臣蒋瓛参见皇帝陛下,愿吾皇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爱卿平身!”
  朱元璋正在批阅奏折,他头也不抬地问道:“最近锦衣卫可招募了新人?有什么提升?”
  蒋瓛不明白皇上此话的意思,他不敢隐瞒,便小心翼翼道:“回陛下的话,今年以来锦衣卫南北镇抚司共在民间选良籍少年二百二十人,又从老兵中任命百户二人、总旗四人、小旗二十人,以上是今年的扩编和提升,臣不敢有半点隐瞒。”
  “那百户二人是什么出身?”朱元璋又漫不经心地问道。
  “回禀陛下,皆是良家子弟出身。”
  “混蛋!”朱元璋突然暴怒,他抡起御案上的龙砚,狠狠向蒋瓛砸去,蒋瓛措不及防,砚台正砸在嘴上,又斜飞出去,‘啪!’地撞在墙上摔成了三瓣。
  血顺着蒋瓛的嘴角流下,他的牙齿被连根打断三颗,但他已经顾不得了,额头在地上碰得‘砰!砰!’直响,嘴里含糊不清地喊道:“陛下饶命!陛下饶命!”
  “好!”朱元璋阴森森地盯着他漆黑的脸庞,“朕再问一遍,百户二人选的是何人?”
  这时蒋瓛已经完全明白过来了,皇上从来不问百户级的卫官,今天问必然就是太子托自己人情的那个人了,他再不敢隐瞒,把三颗断牙咽进肚里,如实答道:“百户二人皆是凤阳府人,一人叫罗广才,中都人氏,弓马娴熟,五年前加入锦衣卫,多有功绩,按正常升迁,另一人叫李维正,临淮县人,今年刚刚加入锦衣卫,此人是、是太子推荐……”说到最后,蒋瓛的声音变得异常低微了。
  朱元璋冷冷地看着他,新人进来便做到百户其实也并不是什么新鲜事,许多皇室权贵子弟进锦衣卫也不会从小兵做起,都是直接当官,这也是朱元璋同意的,关键是他想知道这个李维正究竟是什么背景来历,凤阳一带的权贵太多,尤其是淮西集团,势力盘根错节,他可不愿意这些人又钻营到太子的身旁去,尤其此人在定远县又救了太子,这里面会不会又藏有什么猫腻?
  半晌,朱元璋又取出燕王朱棣的奏折,仔细地看了一遍,渐渐地,他脸上的怒气平息了一点,把奏折一合,又问道:“朕只想知道,此人是否符合锦衣卫的条件?”
  此时,蒋瓛的汗水已经湿透了全身,皇上暴怒他倒不怕,不怒转冷的时候才是他要杀人的开始,他战战兢兢道:“此人父亲叫李厚根,是临淮县一名普通地主,年年是本乡交粮第一大户,扶贫济弱,在乡中声誉极好,十五年前陛下微服下访临淮县时和他谈过话,还赞过他善待佃农,正是这些原因,属下认为他家世清白,可以进锦衣卫。”
  ‘十五年前?’朱元璋凝神想了半天,他还记得洪武七年自己是微服私访过临淮县,他慢慢开始有了一点印象,好像自己是和一个姓李的小地主谈过话,他还当自己是新上任的县中小吏,这种和乡民谈话的事情朱元璋一直是记得很清楚,他终于想了起来,那个老实胆小的李员外,知道自己身份后,吓得在村口跪了三天三夜,大病了一场,朱元璋的嘴角不由露出了一丝会心的笑意。
  “那这个李维正以前是做什么?进锦衣卫后表现又如何?”知道李维正出身普通农家,朱元璋的口气已经温和了许多。
  蒋瓛一颗心终于悄悄放下,从朱元璋的口气中他听得出已经过了杀人的那一关了,他不敢停顿,连忙道:“此人一直在家读书,但天生不是读书的料,连考五次县试不过,因他父亲年年在乡中交粮第一,县里便在去年九月按规定招他进县衙做个小吏,我调过他的考评档案,凤阳府和中都巡视官员对他的评价颇高,无任何污迹,至于进锦衣卫的表现,臣一时答不上来,要回去查一查。”
  朱元璋听李维正竟五年县试不过,也不由摇了摇头,当真不是读书的料,不过此人在北元大军压境时,竟能挺身而出,率领军民殊死抵抗,这种为国效命的勇气却是读二十年书也学不来的。
  他沉思了片刻,便对蒋瓛一挥手道:“这件事朕知道了,你先告退吧!”
  蒋瓛悄悄退下去了,朱元璋背着手站在窗前凝思不语,他并不是在想李维正,他是在考虑太子之事,他了解自己的儿子,托蒋瓛仅仅只想进锦衣卫而已,而任命为百户肯定是蒋瓛为讨好太子擅自提拔,不过这也不是什么大事,关键是这个李维正没有什么背景,可以把它当做是太子的报恩。

当前:第55/254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