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王朝的三张脸谱》第25/170页


  刘邦将韩信找来,与他进行了一次长谈。说实话,到目前为止,刘邦还不知道韩信究竟有多大的本领。
  “丞相三番五次地向我推荐你,现在就请你自己说说有何可以指教我的。”刘邦单刀直入。
  韩信先是谦逊一番,然后开始亮剑。他提出了一个显而易见的问题:“请问大王,如今跟您争天下的人是不是项羽?”
  “是。”刘邦点了点头。
  “那您认为自己在勇猛、仁爱等方面,跟项羽相比怎么样呢?”韩信这第二个问题有点过于尖锐了,连在一旁的萧何都想起身阻止他说下去。
  但是,刘邦倒显得很平静,似乎并不太介意。他略一沉吟,答道:“皆不如他!”
  韩信听到这里,原本绷紧的脸蛋终于舒展开来,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其实,前面两问,他只是试探刘邦的气度。此时见刘邦如此谦卑厚道,他才披肝沥胆地把对话引入了主题:“恭喜大王,我也是这么认为的。”
  萧何气得直跺脚,心里焦急万分:“韩信啊韩信,你把主公激怒了,能有好果子吃吗?”
  好在刘邦还是正襟危坐,显得很是平静,一脸期待地看着韩信,显然是在等他的下文。韩信也不再转弯抹角,直言不讳地说道:“我曾经在项氏集团打过工,对项羽多少有些了解,知道他的优点很明显,但缺点更明显。”
  随后,韩信为刘邦详细分析了项羽的四大弱点。
  “其一,项羽爱逞匹夫之勇。在战场上,他力拔山兮气盖世,威不可挡。但是,他不会用贤将,留不住人才,致使项氏集团人才匮乏。革命年代什么最重要啊?人才!
  “其二,项羽还有妇人之短视。他平常虽然对属下很是关心、仁爱,说话和气,但属下一旦立了功,需要封赏时,他却紧紧握着印信,连印角都磨平了,都不舍得给有功之人分封。长此以往,将士们都寒了心。
  “其三,项羽不得人心。他虽然现在雄霸天下,众诸侯对他无不臣服,但他的军队所到之处,百姓无不遭殃受苦,天下百姓无不对他心生怨恨,只是暂时敢怒不敢言罢了。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必定失天下。
  “其四,项羽身处裸都。他当年舍弃易守难攻的关中而建都彭城,不但公然违背了与楚怀王之约,失去了扎根关中的绝好之地,还失去了一举吞并各大集团的机会。彭城无所凭借,是一座裸都,它早晚会拖着整个项氏集团一起陪葬。
  “所以,项羽现在的情况并不乐观。大王您只需要反其道而行之,任贤用能,赏罚分明,以德树威,以法规人,以情感人,以心交人,未来必将无往而不利,还有谁不能打败呢?”
  分析完了项羽的劣势,韩信接着分析起了刘邦的优势。
  “为了限制大王的发展,项羽把章邯、司马欣、董翳三员大将封为三大王,在汉中布下品字形天堑,看似坚不可摧。然而,章邯等三人都是过去的老霸主秦氏集团的顶梁柱,虽然威极一时,但他们投靠革命军后,追随他们的二十多万士兵都被项羽给坑杀了。在关中人的心里,这三人才是真正的刽子手,百姓对其恨之入骨,所以,他们三个不足虑。
  “您入关之后,对关中百姓秋毫无犯,实施约法三章,大得民心。而按楚怀王之约,您本应该是关中王,如今却被贬到这个荒凉的汉中来,百姓无不伤感。因此,您一旦出兵东进,关中百姓自然会群起响应,三秦之地只需要一道檄文就可以轻松搞定,是真正的不设防啊!”
  韩信这个见仁见智的“汉中对”给了刘邦极大的震撼。刘邦又何尝不想早日突破重围呢?但他还是顾忌项羽的强大,以及三秦之地的章邯、司马欣、董翳。毕竟,刘氏集团要想有更大的发展,必须先经过他们的地盘。韩信这番细致入微的分析,让刘邦茅塞顿开。
  “原来我一直寻找不到的项羽的命门,就在这里啊!”刘邦暗暗赞叹,对韩信一下就生发出了相见恨晚之感。
  随后,刘邦全面接受了韩信的建议,积极进行了各种准备,伺机东进。韩信也不是一个空谈的理论家,他为汉王献上谋略后,便开始大显身手,进入实操阶段。
  那是一个晴空万里的早上,韩信开始对士兵进行强化训练。他首先宣读了新出炉的法纪法规,然后以身作则,边讲解边示范。开始时众人对他并不服气,认为他无名无才,没有资格来教自己。然而,当韩信斩杀了一个不守军规的士兵后,众人都不得不服了。
  一周后,韩信进行的强化训练已初具成效,众人都被他的才能所折服。半个月后,偌大的训练场上,人头攒动,进时如灵蛇出洞,迅猛至极,退时如万剑归宗,悄然无息。一个月后,汉军已完成了质的转变。他们不再是一盘散沙,而是紧密团结的一道牢不可破的墙。
  有了这堵墙,就有了东归的资本,有了这堵墙,就有了必胜的信念,有了这堵墙,还有什么可以阻挡?
  


第九章 众叛亲离
  “夫州吁阻兵而安忍,阻兵无众,安忍无亲,众叛亲离,难以济矣。”
  ——《左传·隐公四年》
  西出关中无故人
  半年的光景一晃而过。眼看汉军在韩信的调教下操练得有模有样了,眼看粮草军备都已就位,有备无患了,眼看舆论的呼声越来越强烈了,刘邦再也坐不住了。他把韩信叫来,柔声问道:“我什么时候起兵最好呢?”
  “现在暑气将尽,中秋来临。每逢佳节倍思亲,正是用兵的最佳时机。”韩信答。
  “该用什么样的计策呢?”刘邦接着问。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韩信的回答很简明。就在刘邦疑惑时,他马上又进行了解释:“当初张良火烧栈道,意在迷惑项羽,认为我们永无东归之心。但是,据我所知,自南郑通向三秦还有一条羊肠小道,因为它掩映在草木之中,很少有人知道。我军可以悄悄沿此道直抵三秦。与此同时,大王再派一支部队大张旗鼓地去修栈道,以做掩护麻痹敌人。如此一来,我们一定能打他们个出其不意。”
  “好计谋!”刘邦大喜过望。这时,他突然想起张良当日临走时赠给自己的锦囊。“他不是说等东归时就可以打开吗?此时不开更待何时!”刘邦一想到这,就赶紧打开珍藏已久的锦囊,只见上面龙飞凤舞地写着“明修栈道,暗取陈仓”八个金黄大字。
  “真是英雄所见略同。”刘邦和韩信击掌而笑。
  公元前206年,困在汉中达半年之久的汉军终于整装出发了。历时四年半之久的楚汉争霸也由此拉开了序幕。
  楚汉争霸精彩纷呈,气势磅礴,各种明战暗战错综复杂,令人眼花缭乱;各种阴谋阳谋层出不穷,令人目不暇接。为了方便读者观战,笔者将楚汉争霸归纳成主线和支线两条战线。
  主线共有四大战役:彭城战役、成皋战役、荥阳战役、垓下战役。
  支线也有四大战役:三秦战役、安邑战役、井陉战役、潍上战役。
  刘邦欲出汉中,首先要踏平的自然是三秦之地,因此,三秦战役是刘邦开始争霸之旅的试刀石。
  三秦战役虽然是楚汉争霸的支线战役,但此役关系重大,其成功与否决定着刘邦能否顺利突围,能否有机会站在项羽面前。好在大将军韩信早已胸有成竹,制定了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战术。
  明面上,刘邦派樊哙、周勃带领两万多名兵卒中的老弱病残,大张旗鼓地去修栈道。
  暗地里,汉军的主力在韩信的带领下,以曹参为先锋,悄悄沿褒斜以西故道出关,越过秦川,直抵陈仓。
  出发前,刘邦将自己最为倚重的萧何留在了南郑,委托他管理国家大事,为大军提供后勤保障。为了鼓励士兵,刘邦还顺应形势,提出了一个响当当的口号:中秋月圆之日,打到关中与家人团圆!
  荣归故里,家人团圆。这个口号对久困汉中的汉军来说相当具有诱惑力,顿时让他们热情高涨,士气大增。
  三秦之中,章邯的封地是秦朝旧都咸阳以西的所有地方,其都城根据项羽的命令设在废丘(今陕西省凤县南星镇)。于是,当年秦朝的大将军变成了如今的雍王。
  当年,章邯为秦朝上刀山下火海,拼死拼活,最终只是白打了几年工,不但没有得到朝廷的嘉奖和分封,甚至还差点成为大权在握的赵高的替罪羔羊。最终,在身不由己的情况下,他只好选择了投靠项羽。
  其实在投靠之前,章邯是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的,因为项羽的叔父项梁当年就是自己杀死的,项羽会不会拿他开涮呢?结果,令他意外的是,一向刚愎自用、睚眦必报的项羽这一次却显得很大度,不但接纳了他,而且还重用了他。当时的章邯很感动,认为这才是自己要找的明主。
  后来,项羽坑杀了他手下二十万降军,虽然他极为不满,也一度很失望,但他仍对项羽很忠心,毕竟那时候的他已无路可走了。被封为雍王后,章邯的心里才得到一些平衡,即便他知道这是项羽拿他来当挡箭牌,但他已经很满足了。封王封侯,功成名就,人生最大的荣耀莫过于此。因此,他尽职尽责,很好地遵照项羽的意思去做了,时时刻刻监督着刘邦的一举一动。
  然而,张良火烧栈道,不但迷惑了项羽,也迷惑了他。他也一厢情愿地认为刘邦再无东归之心,于是慢慢地放松了警惕。前不久,听说刘邦似乎有举动,他还是紧张了一回,但当他听说刘邦正在派兵修栈道时,乐了,心想:“这漫漫栈道,不是你想建就能建好的。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也得费个百八十年。”
  当听说修栈道的主意是大将军韩信提出的时,章邯笑了:“这幽幽山谷,可不像钻裤裆那么简单,岂是随随便便就能钻过的?”
  饶是如此,章邯还是派了重兵守在隘口,坐等汉军修好栈道后,马上再烧上一把火。所以,当汉军突然空降陈仓时,章邯愣住了。“这是从哪里来的天兵天将啊!”章邯半天都没回过神来。
  震撼归震撼,当章邯得知汉军的开路先锋是樊哙和曹参,而带兵的将领是韩信时,原本惊慌失措的他顿时觉得风轻云淡,嘴角露出一丝冷笑。
  他一一点评了刘邦帐下这三员文武大将:樊哙,一介武夫,有勇无谋;曹参,一介小吏,有谋无勇;韩信,一介乞丐,无勇亦无谋。这样的将领,这样的军队,何足为虑?
  章邯二话不说,带兵就往陈仓方向赶。那架势似乎马上就可以立下功绩,向项羽交差了。然而,他一到陈仓城下时,就知道自己的判断又错了。汉军早已摆开队形在那里等他了。训练有素的士兵,一丝不苟的阵形,一看就知道这是一支威武雄壮之师。
  章邯与韩信的较量,是一个武夫与一个谋士的较量,是一名老将和一位新人的比拼,一场火星撞地球的对手戏。
  硬碰硬原本是章邯的拿手好戏,他当年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就是这样炼成的。然而,此时的他忘了一个很重要的条件,他手下那二十多万由囚犯组建的“敢死队”,早已被项羽活埋在新安了。他现在手下的士兵已不再是铁打的,而是一群众叛亲离的乌合之众。
  二十多万兵马被活埋,关中人除了痛恨项羽,更痛恨领军的章邯、司马欣、董翳。在他们眼里,正是因为这三人投靠项羽,才使得他们做父亲的丧子,做妻子的丧夫,做儿女的丧父。人生最大的悲痛,莫过于丧子、丧夫、丧父之痛。此时,章邯手下的士兵个个都对他充满怨恨,又哪会为他卖命呢?
  一边是思乡心切奋不顾身的汉军,一边是心存恐惧无心恋战的章军。这明显不是一个级别的较量。很快,在这首场战役中,章邯面对樊哙、曹参等人的轮番攻击,很快便招架不住了。
  打不过,只有逃这一条路了。章邯毕竟是章邯,他不愧是一名优秀的将帅,在溃逃之中居然还是有条不紊,显得异常平静。只是一向心高气傲的他不得不修改对韩信的评价,变为了四个字:用兵如神。
  一路狂奔,章邯退到了好畤县(今陕西省乾县)。这时候汉军自然不会轻易放虎归山,马上选择了穷追不舍。章邯没辙了,只好选择了再次和汉军进行一次大比拼,结果毫无悬念,章邯再次大败。
  退守好畤城的章邯进行了第一次反思。他与韩信交战两场都以失败告终,这让章邯的心灵受到了严重的打击。以前他认定自己的克星是项羽,他甚至这样认为,如果项羽自称天下第一好汉,那么他就是天下第二好汉。然而,今天的韩信却给了他迎头一击。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看来我是真老了!”章邯叹息道。
  然而,他不会明白,即使自己没有碰到用兵如神的韩信,也注定会失败,因为他身上背负着一份沉重的血债。二十多万秦军的性命不单单只是一个数字,他们被埋在地下后,生出的是仇恨的种子。在血与泪的灌溉下,这粒种子终究会破土而出的。
  得人心者得天下,失人心者失天下。章邯当时虽然没能明白这一点,但韩信的表现已吓破了他的胆。思忖良久,他还是决定三十六计,走为上计。
  走之前,他的弟弟章平被派上了用场。
  “你好好守在好畤城。我去商丘,咱们互为掎角,互为依靠,互助友爱!”章邯说完这句话,便一溜烟地逃回了大本营废丘。他采取的战略很无新意:死守。他采取的方针很有创意:待援。
  汉军留了一小部分士兵在好畤城外大力宣传“坦白从宽,抗拒从严”的政策,主力部队则直追章邯而去。对汉军而言,章邯是条大鱼,只要擒住了他,其他小鱼也就不足为虑了。

当前:第25/170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