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王朝的三张脸谱》第27/170页
项羽无情,张耳无义,陈余无奈之下,决定靠自己的双手,夺回属于自己的权力和地盘。他自然没敢把怨气发到项羽身上,而是直接找罪魁祸首张耳算账。
想打败张耳并不难,难的是陈余现在兵力不够。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悍将自然也难为无兵之战了。为此,陈余想出了一个绝妙的办法——借兵。
这一招,当年刚刚参加革命的刘邦就曾使用过,也正是靠这种“借”的方式使自己的势力不断壮大。而此时陈余想到借兵的对象当然是正在齐地风生水起、人气高涨的田荣了。
田荣统一齐地,自立为王后,已经和项羽彻底决裂了,此时恨不得多找几个帮手,以便集中力量对付项羽。争取到悍将彭越的支持后,他尝到了甜头。此时,面对陈余主动投怀送抱,他没有不接受的道理。
“不就几个兵卒吗,要多少借多少,给你就是。”田荣大手一挥,马上派出了一队兵马去支援陈余。
陈余有了兵,雄心更旺了,信心更足了,马上向张耳发起了新一轮的挑战。眼看陈田联军浩浩荡荡而来,识时务的张耳很识相地主动让出地盘,送给他们当礼物。
既然地盘给了别人,何去何从就成了张耳最头疼的问题了。其实,他现在只有两条路可以走,要么投奔项羽,要么选择刘邦。
犹豫良久后,张耳最终还是选择投靠实力相对较弱的刘邦。原因很简单,据说张耳手下有一个“天文学家”,他算出关中之地的天空“五星聚斗”,有帝王之气。既然如此,那就投靠刘邦吧。
张耳的归来让刘邦大喜过望。张耳曾是刘邦的老师,刘邦在青年时曾投奔张耳门下求过几年学,两人是故交。他乡遇故知,刘邦自然欢喜。
与此同时,张耳还带来了一份情报和一个人。情报是关于项羽的,张耳告诉刘邦,项羽此时正和田荣等人上演窝里斗。正是这一重要情报,坚定了刘邦的东归之心。
至于张耳带来的那个人,确切地说,还是一个诸侯王——河南王申阳。申阳是张耳以前的宠臣,后来因追随项羽入关,被项羽所赏识,在封王大会时被封为河南王。此时,面对张耳的呼唤,申阳最终还是选择了跟着旧主走,追随张耳一起投奔了刘邦。天上掉将士,刘邦心中自然欢喜。
攘外先安内
此时,刘邦在三秦之地闹翻了,那西楚霸王项羽又在做什么呢?
项羽最近比较烦,他左支右绌,焦头烂额,正忙得不可开交。如果你问他在忙什么,他肯定会说三个字:“在路上。”
在路上,在忙着平乱的路上,在忙着救火的路上,在忙着“剿匪”的路上……
而这一切,都是那场封王大会惹的祸。除了刘邦,还有很多人心有不甘。
在这些人中,头一个就是楚怀王,也就是现在的义帝。项羽把郴县那荒野凄凉之地给了义帝,本意上是让义帝从此归隐山林,不再过问天下事,做一个不折不扣的“隐帝”。但是,义帝当时正值风华正茂的年纪,又怎么甘心一辈子遁隐空林呢?不过,项羽的命令他不敢违抗,只能在唉声叹气中上路了。
由于心怀不满,义帝走一阵歇一脚,边走边骂,把项羽的祖宗十八代都问候到了。也就是这样磨磨蹭蹭,好几个月才走到了长江边。
而相对义帝的不满,项羽对他更不满。义帝是项氏家族一手扶正的,但他却总是不识时务。项羽尤记得,他叔父项梁尸骨未寒,义帝便落井下石,剥夺了他的兵权。他也记得,自己进入关中后,要求义帝收回先入关中为王的约定,结果遭到了义帝的直拒。
现在天下唯我独尊,义帝早已没有了利用的价值,而且他的存在还是个不大不小的威胁。也正是因为这样,项羽决定对一路游山玩水、磨磨蹭蹭的义帝痛下杀手。
项羽派出了手下的“第一职业杀手”英布。九江王英布干了三件配得上这个绰号的事。一是曾经在巨鹿城外一夜之间烧毁了章邯重兵把守的粮道,二是曾经在一夜之间活埋了二十万秦军俘虏,三是曾经在一夜之间攻克了刘邦派兵严守的函谷关。
总而言之,英布烧杀抢掠、攻城拔寨无所不能。同时,项羽还为英布加了两道双保险,派衡山王吴芮和临江王共敖为助手,协助他行事。
吴芮是英布的岳父,在长沙郡一带雄霸一方,是个威风八面的人物。共敖也是南郡革命队伍中的一个领袖,颇具实力。
派出如此重量级的斩首小分队,项羽算是对义帝高看一眼了。
接到命令后,英布提起战刀就去追赶义帝。当可怜的义帝站在船上发出“面朝江水,春暖花开”之类的感慨时,英布追上来了。他二话不说,一刀就把义帝的人头砍了下来。
这个叫熊心的义帝就这样被永远地遗忘在了寒冷的江水中。他内心藏着的雄心也定格成了永恒。
就这样,项羽神不知鬼不觉地拔去了义帝这根刺,消除了潜在的威胁因素。然而,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当项羽指使英布暗杀义帝的事被世人所知晓后,项羽又多了一条不仁不义的罪名。
其次,咱们来说说辽东王韩广。
韩广本是燕王,现在被项羽封为了辽东王,但他怎么也不肯去辽东。他的祖祖辈辈都在燕地,他怎么舍得离开燕地呢?项羽在分封时,肯定忘了每个人都对自己的国土家园有特别的依恋之情。不去,那就是违令,这不仅惹恼了项羽,也惹恼了臧荼。
臧荼本为燕大将,但从楚破赵有功,后又追随项羽征战立下汗马功劳,被项羽封为燕王。韩广不往辽东,他这个燕王就没什么用。这时,他见项羽似乎也对韩广不满,于是,在一个夜黑风高的晚上,他率军偷袭了韩广。韩广哪里料到自己人会对自己下毒手,还没明白过来是怎么回事,就已成了刀下鬼。
干掉了韩广,项羽居然对臧荼赞赏有加,除了已封的燕王外,还加封他为辽东王。项羽这种纵容很快就得到了其他诸侯的效尤。齐国的田荣很快也灭掉了齐国三王。
再次,咱们来说说田荣。
如果刘邦的不满是主动逃,而义帝的不满是主动死,那么田荣的不满则是主动干。
田荣之所以敢主动干,那是有原因的。
田荣是田儋的堂弟。我们都知道,最早在齐国复辟的是田儋。然而,田儋很快就被章邯给干掉了,于是,田荣接过了革命的接力棒。然而此时,齐国后院起火,故齐王建的弟弟田假被齐人公推为齐王。
面对这样突来的变故,田荣不干了,马上进行了窝里斗,结果成功把田假赶出了齐地。田假势单力孤,马上找到了楚怀王这把庇护伞。楚怀王本着人道主义的精神收留了他。田荣一下也拿田假没办法了,于是便拥立田儋的儿子田巿为王,继续革命。
而这时的项梁刚好大败章邯,追他们到了定陶。这时章邯选择了死守,而项梁则一心想早点拔掉章邯这颗革命军的毒瘤。于是,他一边围城,一边向附近的齐国求救。齐国自然是田荣说了算。田荣对项梁说:“要我出兵相助那是小菜一碟,但是有个条件,就是得交出田假来。”
出卖盟友的事,正直的项梁是不会干的,结果田荣以此为理由拒不发兵增援,最终导致项梁被章邯偷袭成功,喋血沙场。
“如果不是你田荣唯利是图见死不救,我叔父又怎么会死呢?”家仇不共戴天,项羽对田荣是恨得牙痒痒。
巨鹿大战时,各路诸侯都派兵来救赵国。尽管他们都是虚张声势,见风使舵,但好歹人家也出来撑场面了。唯独田荣不发一兵一卒,连作秀的过场都直接免了。在章邯等秦将投降后,各路诸侯王都追随项羽入关,唯独田荣还是头脑不开窍,没有任何表示。
也正是因为家仇和国恨交织着,项羽非常憎恨田荣。因此,在分封时,田都、田安、田巿这些小字辈都得到了分封,唯独没有田荣的份。不过,当时田荣还是心存幻想的,选择在家静候佳音。
很快,他就接到了一封田都亲笔写来的“拆迁令”,命他即日起搬出临淄,临淄从此归田都使用,谢绝讨价还价,令到即行,不得有误。
田荣看完后暴跳如雷:“你田都算个什么东西,只是我们田家的一条哈巴狗,现在居然敢骑到我头上来作威作福了,真是无法无天,目中无人!”
田荣马上带兵去攻打田都。田都哪里是田荣的对手,很快,他就以败军之将的身份逃到了楚国,投奔大哥大项羽去了。
田荣保住了临淄,心里很得意,还把田巿召回了齐国。他对田巿说:“你不要怕,有叔叔在,没有人能把你的地盘抢走。”
但是,对田巿来说,田荣的话并没有起到定心丸的作用,反而起了催化剂的作用。在田巿眼里,尽管田荣很残暴,但项羽更残暴;尽管田荣很恐怖,但项羽更恐怖。因此,就在田荣说完这句话的当天夜里,田巿就趁着夜色逃回自己的封地即墨了。
田巿当时的想法很单纯:“我田巿何德何能,只要能苟活于世,只要能有个一王半侯的当,只要能混口饭吃,其他的我都不讲究,都不奢求了。”当然,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他不敢得罪项羽。
得知田巿跑了,田荣气得想吐血,心里骂道:“田巿你这个忘恩负义的王八蛋,当初是我把你扶上了齐王这个宝座,你非但不知感恩,反而忘义。你只怕得罪项羽,就不怕得罪我吗?”
田荣一怒之下,便率领大军讨伐田巿。田巿有几斤几两,田荣一清二楚。很快,田巿就只有丢盔弃甲的份了。
这回田荣没有手下留情,连跑的机会都没有给田巿,就直接把他送佛送上了西天。到了这时候,田荣索性一不做二不休,自封为齐王。
很快,田荣就体会到了什么叫高处不胜寒。齐地百姓对他的行为感到很心寒,私下议论纷纷,谣言四起。田荣仔细琢磨了一下,觉得百姓不足为虑,只是逞一时之口舌,而济北王田安才是自己的心头大患。
田安是故齐王建的孙子,跟田假可谓一脉相承。既然田假都被赶走了,这个田安的存在就是一颗定时炸弹啊。于是,田荣大手一挥,田安就遭殃了,最后也掉了脑袋。
项羽将齐地一分为三,目的很明显,那就是三足鼎立,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相互制约,相互抵触,确保不添乱,确保西楚长治久安。但是,人算不如天算,半路杀出来一个田荣,把齐国搞得一团乱。
短短三个月时间,田荣就一举破了项羽在齐地布下的珍珑棋局。项羽会饶过他吗?田荣感到了深深的危机感。
对此,单干的田荣决定走联盟的路线,并很快把目标锁定在了彭越身上。前面已经说过,彭越原本是一个山大王,后来刘邦在西进入关时,他主动帮助刘邦攻打昌邑,结果昌邑没有拿下来。最后刘邦选择了绕道昌邑继续西行,而彭越不愿背井离乡,于是带着手下人马潜伏于巨野一带。很快,他原本只有一千多人的队伍,就壮大到了一万多人,扩张迅速惊人。
然而,项羽在分王时,并没有对彭越有所表示,原因是彭越没有参与救赵,没有追随他入关,跟他也没有任何交情。
“彭越恒难封!”田荣是个聪明人,很快就找到了彭越的命门。他马上派人给彭越送去了一件礼物——一枚精致的将军印,并捎了一句话八个字给他——二人同心,其利断金。
对此,彭越回了一件礼物,一个大大的同心结,也捎回来一句话八个字——荣辱与共,生死与共。
两人都你情我愿,于是一拍即合,很快达成了联盟,共同起兵反楚。
项羽知道这个消息后很生气,后果很严重。他马上派萧县县令萧公角去平乱,但萧公角却被彭越打得一败涂地,满地找牙,狼狈而逃。
最后,再来说说陈余。
张耳已被封为常山王,为何陈余没有被封王呢?
前面我们已经说过,张耳和陈余当年是忘年交,自出道以来一直形影不离,但后来却因为巨鹿解围的事反目成仇。
本来巨鹿之围被解后,陈余主动去张耳那里负荆请罪,送上了自己的军印。陈余原本是想通过这种方式得到张耳的原谅,岂料张耳竟然当仁不让地收了陈余的军印。最后,陈余含恨而去,两人自此彻底决裂,各奔东西。
但客观地来说,陈余在巨鹿之战中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因为他成功牵制了秦军,而且后来又写出绝世佳信劝降章邯。单从这一点来看,他的功劳也不小。
然而,在封王时,项羽还是把陈余给“遗忘”了。事后,虽然有人提醒他,说封了张耳不封陈余实在说不过去,但那时大局已定。项羽只好把南皮县(今河北省南皮县)等周围的三个县封给陈余,算是做了个了断。
人家都有封有号,唯陈余只有三个县,这算哪门子王嘛!陈余恨得牙齿发痒。
项羽无情,张耳无义,陈余无奈之下,决定靠自己的双手,夺回属于自己的权力和地盘。他自然没敢把怨气发到项羽身上,而是直接找罪魁祸首张耳算账。
想打败张耳并不难,难的是陈余现在兵力不够。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悍将自然也难为无兵之战了。为此,陈余想出了一个绝妙的办法——借兵。
这一招,当年刚刚参加革命的刘邦就曾使用过,也正是靠这种“借”的方式使自己的势力不断壮大。而此时陈余想到借兵的对象当然是正在齐地风生水起、人气高涨的田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