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王朝的三张脸谱》第58/170页


  就在陈豨密谋造反的时候,刘邦也没有闲着。他忙得很,因为他痛恨也深爱着的父亲刘太公去世了。之所以说痛恨,是因为当年刘太公对他太有偏见了,总是看不起他。他甚至还清楚地记得父亲当年那句常挂在嘴边的“不务正业的小子”,像一片乌云在他心头挥之不去。那时候他对父亲是有看法的,说白了,他心里还带着些许恨意。
  那一年的元旦,刘邦举行了朝中盛宴,刘太公作为太上皇自然也参加了。酒席上的刘邦突然想起不堪回首的往事来,心中有点泛酸,于是,他就对刘太公说了这样一句话:“记得在家时,父亲大人总说我不务正业,还总是说我不如二哥。父亲大人,现在你觉得你两个儿子谁的产业大呢?”
  太上皇很是尴尬,只是笑笑,什么也没有说。
  但父亲毕竟是父亲,母亲早逝,对刘邦来说,他只有这么一个父亲了。因此,他原谅了父亲当年的偏心。为此,他还为这个可爱的父亲建了一个“仿中阳里村”。让父亲住在宫中也像回到了家乡一样。
  种种迹象表明,刘邦都大有对父亲越来越好之迹象,但就在这时候刘太公走到了人生的尽头。看来他真是福大命不大啊!
  皇帝的老子葬礼安排自然得很隆重了。因此,朝中的大臣自然也就都要来参加。陈豨也收到请柬了。收到请柬后,他就犯难了:“该怎么办呢?是不是该去呢?如果去了会不会有危险呢?”
  这时,他的部下提醒他说:“当初刘邦就是利用狩猎的机会把韩信擒住的。这次刘邦既然对大王您已产生了怀疑,现在去参加葬礼肯定凶多吉少啊!”
  “是啊,这么说来那是不能去了。既然不能去,那就只有立即起兵这一条路可走了。”被逼上梁山的陈豨痛下了决心。
  公元前197年秋,陈豨与韩王信的部将王黄、曼丘臣等人正式起兵造反。
  陈豨自立为代王,发兵攻打赵、代之地,但刘邦早有提防,于是他草草办理了父亲的葬礼,然后亲自带着大军来平叛了。刘邦的大军走到代地附近(邯郸),就下令安营扎寨不再前进。他在这里做了三件安抚人心的事。
  第一,免去丢失了二十多座城池的常山太守与太尉的罪过,并且继续重用他们为常山太守与太尉,火速灭敌。
  第二,在赵地找了四个壮士,封他们四人为将,赐一千户封邑。让他们充当先锋队,为其他各路大军的到来赢得了宝贵时间。
  第三,花费大量的金银珠宝去收买王黄和曼丘臣的部下,在金钱效应的带动下,让王黄和曼丘臣两人几乎成了光杆司令。
  做了这几件事后,刘邦采用了武侠中最为经典的武功招数:以静制动。面对刘邦的不“动”,陈豨却坐不住了,他开始行动,把自己的部下分成了三路来和刘邦展开对战。
  第一路:由王黄、曼丘臣带兵一千屯于曲逆(只有这么多人可派了,因为他手下的士兵纷纷倒戈到刘邦那里去了)。
  第二路:由张春率一万人渡过黄河攻聊城,侯敞负责接应。
  第三路:赵利守东垣,另勾搭上韩王信共同进军。
  “敌不动,己不动,敌一动,己先动。”这是武学中的至理名言。
  看似刘邦在邯郸静悄悄得很,但陈豨刚刚行动,刘邦也行动了。刘邦采取的是最稳妥也最安全实惠的办法:瞄准目标,各个击破。
  刘邦针对陈豨的叛军进行了如下部署:
  第一路:由郭蒙及曹参对付张春。
  第二路:由樊哙来对付侯敞一路。
  第三路:由灌婴去曲逆,目标直指王黄、曼丘臣。
  第四路:由柴武负责去平定韩王。
  刘邦自己亲自率大军,任郦商和夏侯婴为大前锋,直逼东垣。
  以上是刘邦针对陈豨而出的招。除此之外,刘邦派了周勃去偷袭赵地的都城(陈豨的老窝)。事实证明,刘邦果然是出色的军事家,以牙还牙,双方对阵的结果均以汉军告捷结束。
  周勃不负众望,他的大军以最快的速度荡平了武郡,动摇了陈豨的根基。接着,捷报频传:郭蒙大败张春;樊哙平定清河常山,斩杀了侯敞;灌婴更是势不可当,赶走了王黄和曼丘臣。
  面对各路大军的全线胜利,刘邦亲自坐镇的这一路同样不甘落后,他们也顺利拿下了赵利守的东垣城。对陈豨打击更大的是,王黄和曼丘臣被灌婴打败,押送给了刘邦,免去了刘邦一番“相思”之苦。对待甲级战犯,刘邦不再心慈手软,马上把这两人送上了断头台。
  而此时唯一不明朗的就是柴武对韩王信这一路了。
  韩王信投靠匈奴后,心里并不快活。他虽然得到了冒顿的重用,但再多的钱财也不能消除双方血性上的差异。更要命的是,他忍不住思乡之情了。都说叶落归根,他也早已过了不惑之年,想到自己的下半辈子将再也无法回到家乡了,他心里那是啥滋味,谁也说不清。
  也正是因为这样,接到陈豨的求救信后,他便决定南下支援,顺便回到中原去看看。然而,这一看,又看到了什么呢?他刚刚出发,就看见了一个故友——柴武。
  也不知是巧合还是刘邦的故意安排,两个昔日好朋友此时却在战场上相遇了。两人眉目传情了一阵,并没有交手的意思。双方就此僵持着。
  但是,柴武的仁慈之心很快就消除了,因为这时其他各路大军已频频告捷了。唯有他这一路还是静悄悄的没有一点动静。
  “如果主子将来怪罪下来,我的乌纱帽就不保了。我岂能为了友情,而葬送了美好的未来?”柴武想到这里,拔出身边的剑,一剑斩断自己的衣袍。
  既然此情无计可消除,那我就来个割袍断义好了。柴武割袍断义后,老友的情义才下眉头,计谋就上心头了。当然,说是计,也是最简单的计谋而已,因为柴武来了个突然大撤军。
  本来叙旧的好朋友突然走了,韩王信心里很是失落,于是他马上决定去追击。当然,他此时追的目的也不再想跟柴武重修于好,而是想捉住他去向冒顿请功。
  可惜,事实证明,韩王信没有经过大脑的这一举动是很不明智的。他追啊追,当追入一片丛林时,他的人生也走到了尽头。中了埋伏的韩王信被好友柴武亲手斩于马下。
  最后,走投无路的陈豨只好选择了走韩王信的老路——投靠匈奴,
  穿老鞋走新路,那叫不拘一格;穿新鞋走老路,那叫故步自封。陈豨投靠匈奴便是穿新鞋走老路之举。事实证明,他走这条路,不仅伤了脚,而且走向了一条不归路。
  平定陈豨的叛乱后,刘邦马上又对赵、代两地分而治之。赵王如意管他的赵地,代地由他的另一个宝贝儿子刘恒来掌管。
  这个刘恒乃是刘邦另一个爱妃薄姬的儿子。刘邦最宠爱的两大妃子,除了戚姬就是薄姬了。如果说戚姬如同山野里娇小可人的百合花的话,那么薄姬就是幽谷妖娆冷艳的郁金香。
  刘邦虽然也喜欢这个冷美人,但毕竟他最爱的还是热美人——戚姬。再加上他后宫佳丽三千,每天晚上都有交不完的“家庭作业”。因此,冷落冷美人也在情理之中了。
  说白了,封刘恒为代王,就是刘邦对薄姬的一种补偿。而即将去上任的新代王刘恒马上就得寸进尺,向刘邦提出了一个更为苛刻的条件。他以自己年幼为名,要求母亲薄姬一同去上任。
  刘恒这样做是有深意的(其实是薄姬教刘恒这样做的)。一方面母亲在宫中遭冷遇,本来就可有可无;另一方面却是因为后宫之争。前段时间戚姬和皇后的太子之争,已让后宫之争的问题真真切切地摆在众人面前了。
  吕后现在正在拉拢后宫的其他贵妃们。而戚姬仗着是刘邦最宠的妃子,也不甘落后,自然会全力出击。薄姬也是聪明人,她自然不愿意卷入后宫的是是非非中。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离开是最明智的选择。然而,她到代地后就真的可以暗淡刀光剑影,稳处一方平安吗?
  韩信:我死不瞑目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芸芸众生,于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中,总是有序无序地分分合合、散散聚聚。“观其友,知其人”时常是应验的。慎重交友,理论上说容易,做起来又较难。人与人之间,相识相知,需要一个过程,也需要经事历变。不论畏友、密友,不论昵友、贼友,都不会一下子认清辨识出来。朋友之间,情义无价。顺境与逆境,辨别度是不一样的。顺境识人,热雾满目;逆境识人,冷清可见。鉴别、考验往往在危难之时。
  大家都知道,韩信之所以能发迹,之所以能被刘邦重用,完全是萧何的功劳。当时他不断地向刘邦推荐,并且不惜追出千里去追这个人才,才使得这个当年默默无闻的人才得到了刘邦的重用。
  刘邦拜韩信为大将军后,韩信终于走上了历史的舞台,特别是东归时他对汉中三王初试牛刀后,其天才般的军事才华终于有了用武之地。因此,功成名就后的韩信感谢了很多人。感谢生他养他的父母,感谢小时候给他热馍馍的漂母,甚至还感谢那个逼他忍受胯下之辱的小混混。而在韩信心里,他最想感谢的人就是萧何。
  这是一份挚友之情,密友之意,昵友之亲。然而,人生的风云变化是纷纷扰扰,醉乱人眼的。
  前面已经说了,陈豨被刘邦逼得叛乱时,他首先想到的就是联合用兵如神的韩信一起造反。而韩信虽然被刘邦连降三级,一再打压,却早已抱定了“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愚忠思想。但事情的发展却并不允许韩信得过且过地活下去。正所谓,树欲静而风不止。直接拉韩信下水的是他手下一个叫尹中胜的人。
  尹中胜悄悄地到吕后那里告发韩信造反,不为名也不为利,就是为了他哥哥尹中魁。
  其实,尹中胜的哥哥尹中魁也没干什么大事,只干了一些勾搭女人的偷情勾当,谁知却惹到韩信的头上来了。尹中魁利用英俊的外表和韩信一个侍妾陈姬好上了。他们有了一腿后,如果韩信不发现那倒也罢了,但韩信是啥人物,他不知道的事,自然也会有人告诉他。告诉韩信这件事的是他的另一个侍妾孙姬。告发的原因不说大家也明白,同是侍妾相煎能不急吗?
  韩信虽然是率兵百万的帅才,为人做事也不拘小节,但他又岂容别人动自己的女人呢?于是尹中魁马上去蹲监狱了。韩信立刻派人审讯他,待证据齐全后,他就要向尹中魁开刀问斩了。
  对这一切,尹中魁的弟弟尹中胜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马上就想出了一条救兄长的妙计来。在前不久陈豨派来使者说服韩信造反的事上大做文章。
  尹中胜的造访正中吕后下怀。此时,她已成功捍卫了自己儿子的太子之位,正野心勃勃地想在朝中树立自己的威信,于是,韩信很光荣地成了她的磨刀石。吕后知道韩信也不是省油的灯,要对付他也不容易,于是她找来了一个得力的帮手——萧何。两人在密室中进行了一次对话。
  “韩信吃了豹子胆,居然想与陈豨里应外合来造反,该如何处理这件事啊?”吕后直接问。
  “证据何在?”萧何吃了一惊,轻声反问道。
  “都是尹中胜的举报,他说韩信要趁高祖出征之际袭击太子啊!”吕后说道。
  “口说无凭,只有拿到他造反的真凭实据才能定罪啊!”萧何其实对韩信还是挺信任的。
  “当年韩信是你一手提拔和推荐起来的,如果真出了什么大事,只怕你这个做丞相的也脱不了干系啊!”
  这句话说到萧何心坎里去了,他默然不语起来。
  “韩信一直不服朝廷管理已经很多年了,如今又要谋反叛乱,这样的人留着岂不是对我大汉皇朝的威胁?”
  “皇后的意思是……”萧何看着吕后眼神中透露出来的杀机,感到了一丝寒意。
  “你既然已明白,就出一个主意吧,能把韩信神不知鬼不觉地干掉最好。”
  “是……臣……这就想想。”萧何已是满头大汗了。
  随后,聪明的萧何出了一个主意:诱歼韩信。
  “咱们先造声势,佯说高祖已凯旋,陈豨也已被擒住了。朝中大臣听到这样的好消息必定都会前来朝贺。到时候,韩信如果能自动送上门来最好,如果他不来,也不用着急,我亲自去请他来。这样,皇后您只需要先派杀手埋伏在宫中,韩信一到,就杀无赦。”
  这无疑是一个绝佳的好主意,吕后连连称好。于是萧何马上就把这件事付诸行动了。

当前:第58/170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