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灭亡启示录1894_1911全集.com》第10/99页


也就是说,政府只管招兵和养兵,至于这些兵要干什么,准备如何干,一概无权过问。在军队里,指挥士兵的是军官,而指挥军官的,就是参谋。参谋归上一级参谋管,上一级参谋又归再上一级参谋管,直到最后的参谋本部。

那么,参谋本部又归谁管?大家猜对了,它就归天皇管――也就是睦仁大哥。

有人要说,这也没什么奇怪嘛,实际上就是睦仁通过参谋集团来控制军队,这跟我国宋朝的皇帝通过文臣驾驭武将差不多。问题出在这些参谋,他们并不是什么文臣,而是一群特殊的军人。

参谋们是从小开始培养的,一批孩子还吃着奶就被送到幼年军校,然后一直读到相当于大学的士官学校。在这些学校里,所有的教育都是围绕如何作战展开,而作战的核心只有两个字――进攻。

举个例子。在考试的时候,老师冷不丁抛出一个问题:“前方发现敌军!”如果你下意识地问一句:“有多少人?”那么你完了,标准答案是:“进攻,包抄消灭敌人!”如果老师再来一句“敌众我寡,有利防守”,你要是真的来一句“防守”也完蛋了,标准答案是:“想办法包抄进攻!”

而学校里唯一的思想政治教育,就是我们在电视里听过多次的那句话――“为天皇陛下尽忠!”

大家知道了,这些的学校里培养出来的参谋,就是一群狂热的战争分子,一堆极端的战争机器。长期封闭的军校生活使他们跟社会脱节,既不懂政治,也不懂社会,只知道听命令。如果让他们去打火星,估计也会去的。而他们上了战场最喜欢做的只有一件事――包抄。他们相信只有首先把自己置之于死地,才能绝处逢生。为了取胜,他们是不惜血本的,也不会在乎伤亡率,什么人体盾牌、人肉炸弹,通通都能用上,哪怕只剩下两个人,都要再去围一次。

要指出的是,参谋本部管理的是陆军的参谋。后来新兴的兵种――海军出现了,于是属于海军的“参谋本部”也设立了――它换了一个名称,叫海军军令部,同样,海军军令部的头儿也是睦仁。

到这时,又出现了一个新的问题,那就是一旦开战,如何能从组织上保证陆军和海军相互配合。如果是陆军只打陆军的,海军只打海军的,那就乱了,效果肯定不理想。于是,日军又设置了一个完全为战争服务的机构――战时大本营。

我们来简单介绍一下战时大本营。这个机构平时并不存在,只有到了决定发起战争前夕才会成立,也就是说战时大本营的成立就标志着日本马上要开战。跟参谋本部一样,它也是独立于政府的,首脑仍然是睦仁,而其他组成人员都是陆海两军的高级参谋和指挥官,政府里的文职人员不得参加,即使是内阁总理也不行。

由于天皇的权力并不受限制,又是陆海两军的最高首脑,他的手下又是一群狂热的战争机器,我想大家已经理解了一个名词――军国主义。

好吧,是时候总结一下日本这个国家了。通过上面的描述,我们已经知道,明治时期的日本是一个处于新旧之间的国家,一个半新半旧的国家,也是一个奇怪的国家。它学习了西方的近代政治体制,又保留了一个真正的皇帝;虽然成功倒幕,但整个国家又留下了军人可以干政的幕府遗风。这样的体制和阴魂不散的“大陆政策”结合起来,对于清国来说,这是一个危险的国家。

危险并不是后来才有,在一个很早的时候,在清洗武士、政治体制改革、经济发展这些准备工作都还没有做好的时候,睦仁就已经开始了一场掏家底的豪赌。早在1874年,在废藩置县取得成功的同时,睦仁就开始了他登基后的第一次对外用兵――台湾。

掏家底的豪赌:出兵台湾!

睦仁御桌的案头,摆放着一叠厚厚的文件,这是《台湾番地征战要略》,也就是武装侵占台湾的指导方案。当时大臣内部有两派意见,一派认为应该先去打朝鲜(征韩论),而另一派认为先不着急攻下朝鲜,为了实现“大陆政策”,可以先从清国的离岛台湾入手,打开缺口。睦仁支持了先攻占台湾的意见,他告诉众位大臣:必须先夺取台湾,以便永固皇国的南门!

夺取台湾并不容易,因为向台湾出兵意味着跟清国开战,总要找个借口。这个借口就出现在三年前(1871年)台湾和琉球国之间的一次渔民冲突上。

琉球国是一个群岛国家,大小36岛散布在台湾东北的茫茫大海上,明朝时,它曾是大明帝国的藩属国,然后成为清的藩属国。为了方便向清国朝贡,琉球国在福州设置办事机构――琉球馆,每两年进贡一次,而它也受到清国的册封和保护。但是,和朝鲜的情况一样,日本也在琉球扶植了自己的势力。

可见,渔民冲突和日本无关,它是清国和琉球国之间的事情,而且当时也已经得到了处理。明治政府在当时也并不知道此事,在渔民冲突一年后才偶然从清国的外交文件中得知,于是日本人知道他们可以打个歪主意了:打着为琉球渔民“出头”的旗号,武装侵犯台湾!

1874年4月4日,日本本土成立了入侵台湾的机构――“台湾都督府”。也就是说,还没有行动,台湾已经被当作了第四个府。睦仁任命陆军中将西乡从道(西乡隆盛的弟弟)为台湾都督,由西乡从道率领五艘军舰、13艘运输补给船和3600名海军陆战队队员,从长崎军事基地出发,开向台湾!

需要说明的是,这3600名海军陆战队队员实际上是陆军,因为这一时期日本全国海军的总人数很可怜――1500人,主要用于海上打渔。但是,对于睦仁来说,这点老本已经够赌一次了。

是的,我从来就是一个赌徒,为了得到那些想要的,我必须先去赌一把,押上自己的家底,没有关系,因为家底本来也不丰厚。赌成了,大家吃肉,赌不成,没有关系,有了经验下次再来,要知道那块肉总会被我们吃掉的。

“要防备日本人!”

5月6日,日本舰队绕过台湾岛,在台湾最南端的恒春(电影《海角七号》主景地)靠岸,陆战队在军舰炮火的掩护下强行登陆。

恒春沿海的台湾原住民部落英勇地反击了,虽然他们手中的武器还属于原始社会级别的――只有砍刀、镖枪,但是他们利用有利地形,埋伏在高山峡谷间,英勇阻击日军。

在原住民阻截日军的同时,十万火急的军情传到了北京,清国政府向日本政府提出严正抗议,表示了对日军入侵台湾的严重关切。抗议声中,日军对原住民部落开展了为期一个多月的围剿和歼灭,成功地占领了恒春。西乡从道将他的“台湾都督府”搬到了恒春。

直到此时,福州船政大臣沈葆桢(林则徐女婿)才明确得到了来自北京的令他率领舰队出发的命令,但按照命令,他不是去作战,而是执行另外一个任务――进行军事演习。朝廷显然还是希望用谈判来解决问题。

这时候睦仁也在盼望着谈判。不是他突然收敛了“平定台湾”的野心,而是西乡从道告诉他:在占领恒春后,部队再也无法前进了。

士兵们水土不服,军中流行痢疾和瘟疫,每个人都抓紧时间往厕所跑,刚刚提上裤子,上大号的感觉又来了。而日军是找不到的药品的,因为恒春周边所有的百姓坚壁清野,无论日本人出钱买还是用刀逼,台湾人都拒绝提供任何食物和药品,就这样,每天拉肚子拉死的日本士兵有20人左右。而此时原先被击退的英勇的原住民又重新组织起来了,他们捡起地上的砍刀、镖枪,没日没夜地袭扰“都督府”,焦头烂额的西乡从道只好派人向睦仁汇报:陛下啊,这个地方简直不是人待的,我们现在真的还不具备占领台湾的条件,即使打得下来,也无法在这里长留,还是先跟清国谈谈,捞上一笔吧。

在睦仁指派的全权谈判大臣到达北京后,1875年,清日《北京条约》签订了。在这个条约中,日军答应从台湾撤军,而清国放弃了封贡长达500年的琉球王国,自动脱离宗主国地位,以后你日本对琉球爱干什么就干什么。

五年后(1879年),日军进驻琉球,琉球国王被软禁到东京,琉球王子逃出,漂洋过海千里迢迢来到天津,每天早晨在李鸿章的衙门外长跪不起,哭请清国出兵救救琉球,但清国政府出于综合考虑,最终放弃出兵――琉球就这样完全被日军占领了,改名为冲绳,成为日本的第73个县。

而就在这一年,沈葆桢去世了,死前他留下了一封遗折:要防备日本人,日本自入侵台湾后,从天皇到大臣,野心一直不死!

・钓鱼岛・

在冲绳的日军发现了附近还有几个无人小岛,于是他们登陆上去,在上面插了根桩,写明此地归冲绳管辖。大家知道,这几个小岛就是钓鱼岛,日本人最先去了岛上溜达,但问题就在于这些岛的名字。

按照国际法,茫茫大海中的孤岛上面如果没有一个人,也没有任何一个国家以他们的语言文字命名,那么这样的岛屿就属于还没有被发现的无主之地,谁先占了就是谁的,先到先得。问题是在日军登岛之前,“钓鱼岛”这个名字已经存在几百年了,并且明确地存在于有文字记载的史料中,当时它是作为明朝人前往属国琉球的航标而被记载的,所以按照国际法,它们是中华的领土,而日军属于非法侵占。

1885年9月6日,上海《申报》第一次报道了日本企图窃取钓鱼岛的消息。不过,这样的消息当时还没引起多大的重视,无论是清国还是日本,都没有出现“保钓”人士,不就是几个光秃秃的石头岛嘛,大家都忘了。直到几十年后,海洋石油勘测技术出现,钓鱼岛附近发现大量石油天然气,老问题才被翻出来,钓鱼岛也名扬天下了。

当前:第10/99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