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灭亡启示录1894_1911全集.com》第12/99页


我们来分析一下这个方案。

首先,日军最为重视的是海战。一切都取决于海上决战的结果。

其次,日军最为担心的是清国也像他们那样将全国所有的军舰统一编队,统一指挥,但事实将很快证明这种担心是多余的。

最后,这是一个彻底的进攻方案,只考虑进攻,防守是不需要考虑的――即使在本土安全受到威胁的情况下,还要分兵去占朝鲜,什么叫疯狂赌一把,这就是。

在战时大本营成立后,紧接着,睦仁指示成立“陆军中央金柜部”,这个部门是专门为战争提供财政支持的,归睦仁直接领导,中央金柜部有权力动用日本所有的财政资源,军费开支由它直接调拨,而不需要通过内阁和议会的同意。

在这些准备工作之后,日本的入朝部队成立了。他们是从陆军第五师团中精心挑选出的精兵强将,包括步兵、炮兵、骑兵、工兵、辎重兵、卫生员等,组成了一个混成旅团,总兵力7800人――这又可以算得上是一次掏家底的豪赌,第一次派兵就派了全国总兵力的1/10。

虽然是赌,但这个兵力是通过计算出来的。这个情况接下来我们就会清楚。→文¤人・$・书・¤・屋←

清军也在行动了。6月5日,李鸿章在天津直隶总督衙门发出命令:调派一支2500人的淮军前往朝鲜!

虽然两国都是派兵,但它们之间有很大的不同:

1.任务不同。对于清军来说,他们前往朝鲜,只是帮助朝鲜政府平息东学党叛乱,根本没有察觉到日军已经做好了要跟自己打仗的准备。而日军则是前来占领朝鲜和找机会跟清军打仗的。由于目的不同,又有了在兵力和目的地上的不同。

2.兵力不同。清军按照国际惯例派出了一支不超过3000人的军队,日军根据对清军兵力的这一估计,制订了进入朝鲜部队应该有7000人左右的计划(两倍于清军,保证首战有必胜把握)。

3.目的地不同。清军开赴的目的地是与东学党军直接交战的前线――仁川附近的牙山县。而日军的目的地是汉城,进入朝鲜的日军迅速占领了汉城,以及从仁川到汉城的所有交通要地,从而保证了将来通过海路从日本本土继续向朝鲜增兵的便利。

战争还未打响,在朝鲜的兵力部署上清国已经处于巨大的下风,清国一门心思前来“帮助”朝鲜平乱,却并没有做好清日之间可能爆发战争的预案,至于真正的战争准备,更没有人关心。

但在这时,东学党起义军做出了一个令所有人都惊讶的举动。这一举动直接打乱了日军所有的部署,差点把他们气得吐血。

・东学党人打乱日本战争计划・

这举动就是:我们不起义了,跟政府和谈!

当他们看到两支外国军队都出现在自己国家的领土上时,意识到清国和日本很可能在本国爆发战争,这时候,东学党人收起了对政府的仇恨,决定不再起义。他们知道,只要朝鲜恢复稳定,无论是清军和日军,就都没有继续留下来的理由,危及朝鲜百姓的战火也可以避免。所以,就在日军开进汉城的第二天,东学党立即宣布不再起义,并且退出所占领的州县。

从当时的局势来看,这是一种可贵的爱国行为。

日本人的郁闷正是在于:如果大家都撤军了,那还打什么仗啊。

朝鲜国王如释重负,立即向清国和日本发出共同请求:我们局势稳定了,两位大爷都请回吧!

日军的郁闷正是来源于此:如果清日都撤军了,辛辛苦苦做好的开战准备就泡汤了。

李鸿章当然是不愿意跟日本开战的,他先命令在朝鲜的清军做好撤军准备。然后,总理衙门向日本外务省发出外交照会:要求两国同时从朝鲜撤军。

日本外务省的答复很简单:不撤。

日本人的计划是,不仅不能撤军,还要利用外交摩擦将清日两国再一次引向开战。所谓战事未起,外交先行。外交文件上的战斗已经开始了,这是实战的序幕。而主导这一切的是一个外交官。由于他接下来的“精彩表现”,在他死后,他被日本人奉为外交界的集体偶像,也是在如今日本外务省大院里,唯一一个塑有雕像的人。

他就是当时的日本外务省大臣陆奥宗光。

・李鸿章的苦恼・

陆奥宗光给了两个不撤的理由:第一,李大人,我们辛辛苦苦派出这么多军队,如果在朝鲜啥都不干就回国,是不是没面子?我们的军费都是纳税人的钱,政府怎么向民众交代?第二,李大人,说句实话,我们是不相信你们清国的,你说同时撤军,但我们害怕受到你们的欺骗。

李鸿章已经明白了,日军是不会撤军的。他有两种选择,一种是继续跟日本人进行外交交涉――至于交涉结果怎么样,谁也不能保证。另外一种就是不管日军撤不撤,自己先撤了再说。

提出后一种观点的是北洋水师舰长方伯谦以及淮军将领聂士成。他们认为,清军留不留在朝鲜,清日之间一战都很难避免。但现在的情况是我方的军事部署已经失去先机,敌众我寡,如果贸然开战,正中日本奸计。不如先将军队撤回国内,争取时间将数倍于日军的优势兵力集结到鸭绿江边境,如果到那时日军还赖在朝鲜不走,陆军渡过鸭绿江,北洋舰队开进仁川海域,陆海包抄,一鼓作气歼灭日军!

用一个军事上的专业名词来说,这就是――战略大退却和积极的防御政策。目的只有一个:掌握战场的主动权。

但单方面撤军还有一个问题:会不会把朝鲜拱手让给了日本?在方伯谦看来,这是完全没有必要去担心的,因为东北亚的局势很复杂,对朝鲜虎视眈眈,想来插一腿的不仅仅只有日本,还有另外的两位老大――英国和俄国。日本没有实力独吞朝鲜,到时英国和俄国就会迫使日本退出朝鲜。

局势已经让李鸿章陷入了深深的纠结之中。仗都还没开始打,就被倭寇给“吓”回来,这很没面子。但李鸿章有苦说不出。对于清军的战斗力,李鸿章还是比较清楚的,这是一支早已是贪腐横行的军队,只能用于对付东学党之类的起义军,跟其他国家真正的军队作战,没什么戏,对日本作战也没有取胜的把握。考虑到这些,李鸿章有点灰心了:算了吧,朝廷没面子就没面子,自己先撤吧。

陆奥宗光正在警惕地注意着李鸿章的反应,他最担心的就是李鸿章单独撤军,这样一来,天下太平,跟清国的仗也就打不起来了,于是当清军出现要单独撤军的苗头后,陆奥宗光抛出了橄榄枝:李大人,我们还是可以先谈谈的,谈得好,我们就同时撤军。

得到这个信息,李鸿章改变了主意:先和日本人谈谈!

・李鸿章“以夷制夷”外交策略的失败・

当前:第12/99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