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灭亡启示录1894_1911全集.com》第35/99页


天色渐渐暗下去,这正是鱼雷艇攻击的最佳时机,有气无力的伊东佑亨再也没有信心继续战斗,他向全队发出“停战!”信号,主力队和先锋队各自逃窜。

刘步蟾和林泰曾早已经红眼了,他们再次下令:追!

惊涛大浪中,第二次追击开始了。而伊东佑亨简直要崩溃了:你们还能打?这一次,他并没有调头再战的勇气,指示舰队:全速前进,摆脱敌舰!

定远追在最前面,它的目标是老仇人――松岛。两艘军舰的最大航速差不多,又几乎从同一起跑线出发,所以刘步蟾认为追上松岛是没有问题的,只要松岛接近射程,定远就能找准机会发炮。

然而,问题出现了,士兵发现全速行驶的定远在动力上越来越力不从心,在提速的时候,就像汽车快没油一般,加不上动力。

定远是蒸汽舰,需要烧煤,既然军舰储煤仓里的煤炭是足量的,这又是什么原因?

・一个煤老板的嚣张・

在两个月前的牙山湾海战后,丁汝昌写了一封信给唐山开平煤矿的总办张翼,信写得很客气,张大人您能不能运点块煤过来,不要总是碎煤嘛。

而张翼很快给丁汝昌回信了,他很淡定:块煤我们没有。如果你需要用块煤的话,可以自己去我们运给你的煤里筛啊。

开平煤矿发给北洋舰队的煤,煤屑散碎,烟重灰多,说是碎煤还是客气了,简直是煤渣。这种低价都卖不出去的煤连民船都不用,他们却胆大包天用来搪塞海军。而煤不仅质量差,还短斤少两,在唐山发煤五吨,到威海一过磅,却只有三吨。

北洋舰队的军煤是由开平煤矿定点供应的,也就是说,丁汝昌只能买开平的煤。而张翼在出任煤矿总办之前,他的身份是海军大臣醇亲王(李鸿章直接领导)的管家,也是醇亲王的心腹,张翼受李鸿章保举才升为开平煤矿总办。开平煤矿最大的股东是――直隶总督衙门,矿上每年分红最大的一笔就是给了总督衙门,所以张翼也不怕丁汝昌去李鸿章那里告状。

我怕什么?你告状你去告吧,巴不得你告诉李大人!

开平煤矿虽然是国企,但毕竟是自负盈亏的企业,而除了要给总督衙门分红,供给北洋舰队的煤也属于行政调拨,煤运过去之后,找有关部门去结款,结果就是――要钱没有,甚至连个成本价都不给。久而久之,张翼只好用这种碎煤渣去应付了。

就这样,丁汝昌的信没有起到什么作用,北洋军舰得到的仍然是一船船碎煤渣。

这就是定远在关键时刻动力不足的原因。但除了煤,还有一个硬件上的原因,那就是――锅炉。

首先要来普及一下北洋军舰上锅炉的知识。北洋军舰上的锅炉分为两种,一种是火管锅炉,在炉膛里面加水,同时密布一根根炉火管道,管道产生的热会烧沸炉水而产生蒸汽;另一种水管锅炉恰恰相反,炉膛里是火,把水通进密布在炉膛的管道里而产生蒸汽。

普及这个知识的目的就是让我们明白,无论是火管还是水管,使用时间长了都会老化,火管里面会充满烟灰,水管会积淀水垢,影响热力,最终影响动力。解决的办法其实很简单,就是拆下来进行清洗或者重新更换,这就像行驶一定里程的汽车需要保养一样。

但是,北洋舰队的军舰自从下水后就从来没有更换过锅炉。在1893年,丁汝昌好歹发现了这个问题,申请将锅炉进行更换。但这种锅炉还不能国产,需要去进口。最后,这样的“小事”不了了之,这些老爷级别的锅炉一直使用到海战,加上那质量低下的煤,定远无法达到设计的最大时速也就不足为奇了。

这种状况对伊东佑亨来说是求之不得的。虽然他并不清楚北洋舰队因为什么原因而速度慢下去,但他现在要做的就是全速航行,以便占了便宜就跑,全身而退。于是日本军舰开足马力,在海面上一路驰骋,定远和其他军舰苦苦追赶近两个小时,仍然追上无望,只好停止了追赶,收队返回旅顺。

大东沟海战结束了。

・海战惨败的根源・

北洋舰队的损失是巨大的,按照《东方兵事纪略》的记载,它沉没了五艘军舰,1100人阵亡,其中还包括为军舰服务的两名外国人,他们甚至都没有来得及吃一顿饱饭。而联合舰队虽然多艘军舰受到重伤,但没有一艘军舰沉没,阵亡人数仅为115人。

是时候来对这场战斗进行一个总结了。

从前面的讲述中,相信大家已经从作战过程中明白了存在于北洋舰队的一些问题,这或多或少都是北洋舰队战败的原因。但是,它们都还不是最主要原因,最主要的原因正等待我们解开。

停止追击日舰后,定远舰上的官兵才有时间去看望一下受伤的丁汝昌,询问他的伤势情况。丁汝昌再次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

我们已经有好久没有见到这位司令大人。

多年以来,人们对于丁汝昌在这场战斗中的表现争论不一,但基本大部分的争论就集中他在战前摆出的那个令人有点发晕的“人”字形阵形上,有说好的,也有说坏的。

通过实战的检验,我们发现,这两拨人的观点都有道理。他们只是从不同的角度去评价了这个阵形。因为任何一种阵形都是有利有弊的,并非全能,也并非万能,也可以说并不是最重要的。战前的布阵,只是属于战略意图中的一部分,只是一种建立在对敌对己实际情况详细分析后的估计。有的估计到了,有的没有估计到,这很正常,毕竟大家都不是神仙。

如果没有估计到,那该怎么办呢?两个字――调整。

伊东佑亨就是一路调整过来的。

在布阵上,伊东佑亨看上去很随便,他只是把联合舰队分成了两队。但这正是充分利用日本军舰的优势,让高速的军舰单独成队。

战斗打响后,一开始的战略意图是想实施包抄,实现围歼北洋舰队的梦想,但是伊东佑亨很快发现在强大的定远、镇远面前,围歼的梦想是不可能实现的。于是进一步发挥了日本军舰航速快、炮速快的优势,采用灵活机动的战术,积极穿插跑动,对北洋舰队不断进行分割包围,形成局部优势各个歼灭,发扬了协同作战的团队力量。

如果北洋舰队是身躯庞大的水牛群,那么日本军舰就是团队捕猎的狼群,集中力量对最弱的几头牛紧咬不放,在北洋舰队反应过来之前,迅速完成撤退。这就是伊东佑亨整场海战中的战略意图。

事实已经告诉我们:只有根据不断变化的战场形势而及时对战略战术作出调整(包括阵形),保持战令畅通,形成对整支舰队统一的指挥,才是最佳的选择。

而这就是丁汝昌最大的失误。

当前:第35/99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