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帝国风云录全集》第3/970页


在另一个世界,自己学得是建筑机械,但毕业后从事的职业却是销售。在那辛苦打拼的三年时间里,自己曾经推销过很多东西,保健品、药品、保险等等,前前后后换了七八家公司,业绩平平,不过与人交往的本事却日渐成熟。有了这个最基本的生存技能,自己应该能想出对策度过眼前的难关,然后再伺机寻找活命的机会。

先前自己死而复生的时候,曾迷迷糊糊听到几句对话,如果不是幻觉的话,如果那两个人的确是李牧和荆轲,那么自己应该穿越到了战国末期。

对历史自己还是了解一点。中学时期,自己的历史老师是位年轻人,有些愤青,常常借古讽今,讲课的时候引经据典,妙趣横生。从那时起自己就喜欢上了历史。上了大学,学会了玩电脑,于是常年混迹在“天涯”、“铁血”等论坛发帖灌水,在QQ群里和一帮志同道合的牲口们打打口水战,由此也学了不少东西。秦汉是中国历史最为辉煌的一刻,也是各大坛口最喜欢讨论的一段历史,其中很多人物和故事更是耳熟能详。

这个李牧是战国中后期的名将之一,后世人推崇他为战国四大战神,与战国第一战神白起并肩。他是赵国的柱石,是赵国最后一道屏障。李牧死了,几个月后邯郸失守,赵国也就灭亡了。不过李牧一直戍守赵国北疆,主要对手是匈奴,直到赵国快要灭亡的时候,他才南下作战。战神的威力就是非同凡响,打一战胜一战,把桓齮(q)、王剪等人打得狼狈不堪。大秦若想统一天下,必须越过这道最后的障碍。无奈之下,秦人只好用离间计。战场上打不赢,就用阴谋诡计杀了他。

那么,李牧现在在哪个战场?代北战场还是河北战场?先前李牧说,只要从自己嘴里问出什么消息,他就有把握击败秦军,由此推测,他应该已经到了河北战场?李牧南下之后,主要打了三战,一是宜安之战,二是番吾之战,三是井陉之战。第一战把秦国名将桓齮打入了地狱,第二战把同为战神之一的王翦击败,第三战和王翦打得难分难解,却突遭陷害,被自己人杀了。无论哪一战,李牧最为急需的就是摸清秦军的底细。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嘛。

宝鼎想到这里,忽然意识到自己疏忽了一个关键问题,自己是哪国人?搞不清自己是哪国人,这个话怎么答?如果自己是秦国人,那就是对手,跑到这里来不是刺探军情就是刺杀李牧,但假如自己不是秦国人,那事情可就复杂多了。

黑衣不耐烦了,眼神越来越凌厉,就象一头待人欲噬的恶狼。宝鼎异常恐惧,也不敢多想了,张嘴就试探了一句,“我……是秦人……”

黑衣一龇牙,恶声恶气地说道:“我知道你是秦人,我还知道你来自黑冰台,我现在要问你的是,黑冰台派你来干什么?”

听到“黑冰台”三个字,宝鼎顿时恍然。原来“黑冰”就是指“黑冰台”啊。黑冰台是秦惠王和张仪创建的一支“秘兵”,专门对外,就是搞地下工作,干的都是见不得光的事。

宝鼎心思顿时活了,原来自己是秦国黑冰台的秘兵,一名地下工作者,这个职业很不错,有前途啊,虽然风险极大,但没有风险哪来的利益?这次一定要逃出去,要活下来。现在距离秦国统一的日子不远了,只要自己坚持下来,凭借军功搞个爵位,再在黑冰台这种手握特权的府署里混个一官半职,那将来肯定是吃香的喝辣的,为所欲为啊。前世憋屈,这一世只要有可能,一定要活个人模狗,也不枉中个万年不遇的头彩穿越了一回。

“刺探军情……”

宝鼎的声音弱不可闻,极力表现出奄奄一息之态,但他知道这四个字无法蒙混过关,如果不能马上想出办法,黑衣的拳头就要落下,紧接着就是更残酷的审讯手段。

李牧要什么?要秦军的情报。如果自己不能提供情报,必死无疑,但自己的的确确不知道。

蓦然,他灵光一闪。穿越者最大的优势就是知道历史,在蝴蝶效应还没有开始之前,历史的轨迹绝对不会变化。自己基本上知道李牧南下之后与秦军三次交战的经过,虽然史料不能全信,尤其是太史公的《史记》掺杂有大量的春秋笔法,但现在只有这根救命稻草了,好歹也要试一试,如果蒙对了,那就有活命的机会。当然这有做叛徒的嫌疑,但此时此刻哪管许多,先保住性命再说。

“到代北刺探军情。”

宝鼎在黑衣爆发之前,急速补充了一句。这一句纯粹是试探。自己不知道接下来的秦赵大战发生在哪个战场,但值此关键时刻,李牧的位置至关重要,不出意外的话,他肯定在前线。只要知道了他的位置,自己就可以发挥穿越者的优势了。

这时候宝鼎暗自侥幸,幸好自己喜欢历史,脑子里有点历史知识,否则这次穿越必定失败,一睁眼脑袋就掉了,比前世更惨。前世自己好歹还活了二十六年,值得留恋的东西太多太多。人生虽苦,但芸芸众生谁不乐在其中?

黑衣冷笑,脸上那道醒目的伤疤异常狞狰。宝鼎愈发恐惧,浑身僵硬,几乎喘不过气来。一个和平环境里长大的小小“书生”,何曾经历过这种恐怖场面?

“你到代北来就是为了刺探军情?”黑衣咬牙切齿,声音逐渐冷冽,“那你刺探到了什么军情?”

宝鼎紧张得几乎窒息了,但脑子还保持着清醒,他从黑衣的话里马上发现了自己所需要的讯息。“你到代北来……”,这句话的意思足以说明现在自己所处的位置就是代北。难道李牧还没有南下?代北军还没有进入河北战场?

“代北军将要南下作战……”

宝鼎不敢犹豫,马上又试探了一句。只要这句试探成功,那自己活命的机会就来了。

黑衣眉头微皱,眼内杀气暴现。

中。宝鼎狂喜,机会来了,机会终于来了。李牧和他的代北军还在北疆,宜安大战还没有开始,李牧最为辉煌的战绩还没有成为历史。

宝鼎强迫自己冷静下来,把当前形势迅速整理了一下。

根据史料可知,在这之前的大半年时间里,秦上将军桓齮(q)先是率军从南线攻打邯郸,攻占了漳水河南岸的平阳和武城,击杀十万赵军,斩杀赵军南线主帅扈辄,但因为漳水河和漳水河北岸的长城难以逾越,秦军攻击受挫。桓齮随即改变策略,将主力调到晋阳,越过太行山,从井陉方向杀进赵国后方,猛攻赤丽、宜安一线(今石家庄一带),试图和南线秦军南北夹击,合围邯郸。现在邯郸城岌岌可危,赵国更是倾覆在即,生死悬于一线。

赵国在河北的军队严重不足,根本抵挡不住秦军的攻击,只有调李牧的代北大军南下作战,但代北军肩负重任,牵一发而动全身,不是说南下就能南下的。

代北军镇戍北疆,其主要任务是防御大漠的匈奴和其它诸胡,另外就是防御燕国的攻击。李牧坐镇北疆几十年,曾击杀十万匈奴大军,却匈奴七百余里,并降伏了周边诸胡。如果李牧带着他的代北军南下,匈奴人没有了强大的威慑,不难想像,他们很快就会杀过来,越过长城,掳掠代北。

至于燕国,自赵国在长平大败,元气大伤后,就对河北之地垂涎三尺,三番两次南下攻击。同样的,李牧和代北军一旦南下,首先代北诸郡就很危险,其次秦燕两国向来交好,燕国看到秦赵两军在河北决战,势必要南下趁火打劫。如果赵国陷入秦燕两国的前后夹击之中,国祚必亡。

另外还有一个更严重的情况。这些年,秦军先后攻占了太原和上党,赵国在太行山以西的国土全部丢失,秦军兵锋因此直指代北,晋阳大营的常驻人马就在五万以上,而统兵主帅就是王翦。有这样一只杀气腾腾的老虎盯着代北,李牧和他的代北军连睡觉都睁着眼睛,更不要说离开代北南下作战了。

桓齮为什么敢率军杀进赵国后方?他难道不怕赵军的围杀?原因就在如此。有王翦和晋阳的五万大军虎视眈眈地盯着代北,李牧和他的代北军根本不敢南下。

但是,历史上,李牧率军南下了,而且在宜安重创秦军,就此把一代名将桓齮彻底埋葬。



黑衣表情的变化转瞬即逝,眨眼间他又恢复了那副吃人的嘴脸,“这个消息从何而来?谁告诉你的?”

宝鼎正在沉思当中,没有继续回答。其实他也回答不了,这副躯体的前主人在代北都干了什么他一无所知。再说就算他知道他也不会说,因为他就要靠这个保命了。依照前世搞销售的经验,这就是他的底牌了,交出这张底牌他就死定了。目前他必须死死抓住这张底牌,只要底牌在手,主动权就掌握了,活命的机会也就大了。

当前:第3/970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