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穿越时代》第113/1443页


……

事实上,上述这些跪在郭京面前恳请退伍回家的人,已经算是非常老实的了。更多的奸猾之辈,干脆在得到消息之后,便早已直接翻墙逃出去,丢了兵器再一脱号衣,就优哉游哉地回家躲起来冒充良民了。

――前面已经说过,郭京的这帮“六甲神兵”,乃是按照生辰八字招募起来的一帮市井闲汉、地痞滑头,既无从军经历和军事素养,凝聚力什么的更是一毫也无。而且宋朝的风俗又是极度的重文轻武,鄙视军人,士兵都要像奴隶一样往脸上刺字以防逃亡,谁家里如果有人当兵,只怕是一家子都要被看不起……正所谓“好铁不打钉、好男不当兵”是也!一般老百姓不到活不下去的地步,就绝对不会想着要参军。

之前金兵围攻汴梁,京师岌岌可危,末日临头之下,老百姓也顾不得“好男不当兵”的祖训,纷纷应募入伍保卫家园,顺便混口军粮吃。等到金兵尽灭,汴梁转危为安之后,这些“壮士”们就自然起了解甲归田的心思――以宋朝那种鄙视武夫的社会大环境,不到万不得已,有谁肯当兵啊!

在宋朝老百姓的眼光中,士兵身上的战袍和铠甲,跟乞丐身上的破衣几乎无异!

因此,早在汴梁解围之初,郭京的六甲神兵就已经散去了一半。剩下没走的这些人,也是一心想着能打起郭真人的旗号,在汴梁城的花花世界里招摇撞骗,吃香的喝辣的……谁知这郭仙人居然要率众北伐!!

喂喂,河北之地刚刚被金兵蹂躏了一遍,处处兵荒马乱,哪里捞得到什么油水?更何况,如今已是十二月中旬,大河之南的汴梁都冷成了这样,河北和燕京都该是何等的天寒地冻?此外,眼看着再过十几天就要过年了。在这时候告别家人,顶风冒雪地踏上生死未卜的征途……也实在是太难为人了吧!

除此之外,天子脚下的京城老百姓,也是整个大宋对政治最敏感的一群普通人。哪怕是街头市井的茶博士、酒博士和说书先生,对于朝廷局势也能头头是道地说出个一二三来。

因此,关于朝廷对郭大仙人的猜忌和提防,不少人都略有耳闻,也觉得这六甲神兵不是可以长久的行当,于是在得知北伐之事后,就纷纷心思活泛起来,一个个告病的告病,请假的请假,不辞而别的不辞而别。就连朝廷拨下来当教头的禁军士卒,也都纷纷托了关系,回转到了原来的部队……转瞬之间,一度阵容浩大的六甲神兵,还没出汴梁城就来了个卷堂大散,只剩了大猫小猫两三只,看着一堆军械发呆。

其实,所谓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如果郭京郭大仙人肯对这些六甲神兵大把撒钱,笼络人心,那么就算外面再怎么下鹅毛大雪,朝中再怎么云波诡异,也会有人愿意随行北上……但问题是,换了灵魂的郭京对这帮市井闲汉其实并不怎么看重,视为可有可无之辈,除了日常伙食和军装袍服之外,连饷钱都没发过一次。这些“有活力的社会人员”又如何肯为这个小气吝啬的郭仙人出死力?

所以,在这样一通卷堂大散之后,郭真人的“六甲神兵”跑得只剩了百余人,再扣掉一些年老多病或年幼体弱的家伙之后,居然只剩了不到八十人可用……堪称是有史以来规模最小的北伐军了。

对此,王秋、野比大雄和哆啦a梦都不甚在意――毕竟在哆啦a梦的冒险传奇之中,他带着四个小学生征服一个王国、一个星球的经历不要太多,谁都不认为这一帮只能扛行李和摇旗呐喊的废柴有啥用。

但被派来当监军的秦桧秦中丞,却不是这么想的――眼看着郭大仙人的六甲神兵逃散大半,即使算上他自己的护卫和仆人,出兵北伐的阵容也不到一百人,几乎要成为一个笑话……一时间让这位眼下还是愤青的秦桧同志急得满嘴冒泡,只得到处拉人凑数……最后居然还果真让他拉到了一彪兵马!

“……什么?河北兵马大元帅府的宗泽,带兵渡河南下到东京勤王,如今正好可以归入北伐军名下?”

第二十七章、大宋三百勇士

第二十七章、大宋三百勇士

大宋靖康元年十二月十二日,郭京郭大仙人率领的北伐军,异常低调地走出了汴梁城的封丘门。

――不是钦宗皇帝赵桓如此刻薄,舍不得给郭京办一个声势隆重的出师典礼,真正的问题在于,这支北伐军实在是寒酸得几乎拿不出手:即使算上推独轮车和挑担子的军夫苦力,全军上下才刚凑足三百人!

因此,与其让这样一支规模小得可怜的军队,跑到皇宫前接受大宋官家的检阅与授旗,在东京汴梁的百万市民面前贻笑大方,还不如让他们偃旗息鼓地悄悄出城,等人都走远了之后,再进行战争宣传为妙。

――三百勇士渡河北伐……这到底是送死呢?还是表演秀?

喂喂!这里是大宋,不是斯巴达!

还有这北上出征的三百个家伙,也都浑身披挂得严严实实,不是希腊人的那种光猪基佬战士。

事实上,就连能凑出这三百兵马的阵容,都是郭京碰上了好运气的缘故――就在“六甲神兵”乘着还没刺字的机会纷纷逃亡之际,河北兵马大元帅府的副元帅宗泽,带着两百“勤王之师”来到了汴梁。然后还没来得及喘上一口气,就被朝廷赠送了一顶北伐先锋官的帽子,直接打发到了郭京手下……

(在宋朝,元帅并非常规军衔,而更加类似于战区指挥官这样的临时性差遣。)

――跟一开始就对汴梁皇宫那张御座存着腻歪心思的河北兵马大元帅康王赵构,以及希冀着拥立从龙之功的副元帅汪伯彦不同,另一位被封为副元帅的磁州知州宗泽,倒是一位一颗红心向着朝廷的铁杆忠臣。

早在拦下了康王的时候,宗泽就借着这位亲王的旗号,收拢河北的残余宋军准备勤王――当时东路金军采用的是直扑东京的战术,大部分州县特别是一些兵家重镇都还在宋军手里,金军其实连南下的后勤通道都不能保持,一切给养全靠就地劫掠――待到东京城下传来惊天剧变,十余万南下金兵一朝尽灭之后,为了消除朝廷的疑虑,宗泽又亲自带着少量骑兵,南下赶赴汴梁朝见天子,想要商讨出一个善后办法。

对此,康王赵构和汪伯彦也没有阻止的意思――别看他们在河北相州已经集结起了四五万人,貌似跟汴梁的兵力差不多。但是在金兵已经覆灭的情况下,跟朝廷正面对抗几乎没有任何胜算:钦宗皇帝赵桓毕竟还是名正言顺的天下之主,根据他的诏令,福建、两广、四川等地都有勤王军队6续向汴梁赶来。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汴梁的军事实力将会逐渐膨胀起来,直到彻底压倒河北这一方。

虽然这些勤王部队都是地方官府临时征发的壮丁,领头的也不是什么名将,打女真铁骑估计是没这个本事,但打康王的河北义军还是不在话下……而河北这帮乌合之众敢不敢跟康王一条路走到黑,可就很难说了――要知道,有宋一代,从来没有那个皇子用武力造反成功过。在河北的诸位军头们看来,与其把全副身家都押上这么一场胜率渺茫的豪赌,还不如绑了康王献给朝廷,以此来讨个一官半职什么的……

――尽管局势跟靖难之役有些类似,而宋钦宗似乎还不如建文帝,但康王赵构更是跟燕王朱棣没法比。

而且,在眼下东京汴梁城里,还有那个据说道法通神、登坛作法一口气灭了十余万金兵的郭大仙人存在。既然连彪悍嗜血的女真铁骑,在他面前都只有被烧成灰的份儿,换成赵构手下这些心思各异的乌合之众,就更别提了――想要凭着这点不靠谱的本钱造反篡位?还是洗洗睡了吧!

所以,河北那边的实际情况,远没有宰相何粟等人担心得那么严重――即使是赵构本人,也对麾下的兵马毫无信心,更多的是在发愁这一摊子破事该如何收场,而不是横下一条心谋朝篡位。

于是,在通过宗泽初步了解过河北兵马大元帅府的底细,稍微松了一口气之后,节操匮乏的朝廷就又把宗泽给重新打发了出去,拨到郭京名下壮一壮声势,充任北伐军的先锋。

――跟汴梁城中那些花花架子似的禁军不同,宗泽带来的这些河北老兵,虽然也是金人的手下败将,但好歹是见过不少血,从厮杀场上拼搏出来的敢战之士,往那里一站,这一股杀气就让人感觉不一般。

所以在一开始,郭京还有些担心,不知道在找到机会显示神通之前,自己能不能镇压住这些骄兵悍将,可是后来却发觉这份担心明显是多余的――在宋朝,士兵的地位低下到令人发指,任何人一旦参军就不得退役,实则是终身为兵,兵员空缺则优先从军属子弟中补选。如果士兵逃亡或犯罪,军法惩罚极重,甚至要株连到亲属和乡里。而为了防止士兵逃亡,更是要像给奴隶打烙印一样,在每个士兵的脸上刺字。数十年之前的名将狄青当上了枢密使,可是因为脸上有刺字,照样在文人中抬不起头,连一个妓女都敢公开讥笑他,可见大宋武人的地位之低。每个士兵心中都是极度自卑,在文官士大夫面前完全是矮着一头。

至于这位护国真人郭京呢,虽然算不上正统的士大夫,但却是地位更高的“仙人”!没看见大宋官家都要对他持师长之礼,那些进士出身的文官士大夫更是对他毕恭毕敬……而遍布汴梁郊外的数十里死亡焦土,以及挂在天上的云中都市“新东京”,更是他们亲眼所见――听说官家最近还嫌天上的“新东京”虽有琼楼玉宇、极尽华美,但却太过冷清,准备招募一批忠实可靠的百姓上去当“天上人”呢!

当前:第113/1443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