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隋草头兵全集.net》第179/182页


幸好杜伏威多年经营江淮军,声望无人能及,尽管辅公佑重新整合整顿,但还是有人偷偷报讯给杜伏威,告知他辅公佑左游仙已经暗中定计要对他不利,还是赶快逃命得好。
到了此时,杜伏威才明白过来,知道辅公佑左游仙才是谋害自己的罪魁祸首,但此时大权尽失,悔之晚矣。无奈下,在阚陵等一干忠心将领的护持下,连夜逃离了江宁,径自前往扬州,彻底投靠了辽东军。
半月后,辽东军以谢映登为先锋军,单雄信程知节为副手,在阚陵的引导下,率军五万,浩浩荡荡渡过长江,直逼江宁。
杜伏威与阚陵两人,原以为再无机会领兵打仗,却没想到杨戈根本不在意他的大总管身份,宣布成立新军,由原先的扬州军再加上一部分辽东军组成,由杜伏威亲自为主将,王雄涎单文英两人为副手,兵发历阳。
杜伏威兵锋所指,原本就属于他旧部的江淮军纷纷投降,兵不血刃就拿下了历阳郡,与谢映登两路兵马,左右夹攻江宁。
见到辽东军来势汹汹,而盟友林士弘却是畏惧辽东军的兵势,担心引火上身,按兵不动,辅公佑亲自领军出征,与辽东军决战。
阚陵在江淮军中以勇武著称,平时负责军纪,有违反者无论亲疏一律法办,因此在江淮军内威望极高。两军对垒时,阚陵直接冲过去,摘掉头盔向对方大喝,“尔等莫非认不得我阚陵了么,哪个敢来与我交战?”
江淮军众将士本来就畏惧辽东军的悍勇,此时又见到阚陵出现在辽东军中,顿时军心散乱,甚至当场投降者,不计其数。
江淮军大败,辅公佑退守江宁城。辽东军趁势团团围困之,在杜伏威等人赶到后,城内的江淮军更是军心涣散,无复昔日之勇。
不过数日,江宁成内发生叛乱,乱军借机打开城门,将辽东军放入了城中。辅公佑在乱军中被生擒活拿,左游仙被乱军所杀。
杨戈入城后,亲自下令,由杜伏威担当监斩,将辅公佑当场处决。至此,江淮一带,尽归辽东军所有。
江淮自古为天下富庶之区也,魏晋南北朝时期,全国处於分裂状态,战争频频,加之北方游牧民族南侵,中原士民为避乱纷纷南迁,江淮和江南地区受到中原的冲击,尤以长江两岸为重,江淮间便是主要战场。
而自古以来,因为长江天险的缘故,江淮平原素来都是南方与北方的缓冲之地。对于南方而言,若是占据了江淮,无疑就是对抗北方力量南下的重要砝码而对于北方来说,只有攻占了江淮之地,才能拥有进一步统一南方的可能性。
此时,辽东军已经占据了中原,李唐军受困于黄河之北,根本无力侵袭中原。此时再占据了江淮平原,一举吞并了杜伏威的江淮军。南方诸势力无不震惊,尤其是其中势力最为庞大的梁帝萧铣与楚帝林士弘,更是心中震撼。
为了共同抵抗辽东军,梁帝萧铣与楚帝林士弘互派使者,往来频繁,遥相呼应。而辽东军经过连番大战,也需要休养生息。尤其是江淮初定,辅公佑的残余势力尚存,而杜伏威等人也是初降辽东军,并没有完全归心,这时候贸然进军,若是后方生乱,恐怕就会有不测之乱了。
于是杨戈下令,全军停止不前,暂时驻扎在江淮等地各处咽喉。同时对所有投降的部队进行整编重合,力图在最短时间内将江淮势力尽数纳入到辽东军的麾下。
至于杜伏威,杨戈却是将其送到了长安,封为长乐侯,远离了江淮一带。同时却将其义子阚陵以及王雄涎大力提拔,分别授予左右卫府将军,辅佐单雄信程知节等人,率领军兵,对梁帝萧铣所辖地盘虎视眈眈。
而此时,从巴蜀却是传来了消息。
陈智略亲自赶往川蜀,面见当地土族首领谢龙羽,以及资阳太守窦轨等人,陈说利害关系。同时间,李孝恭也赶到了川蜀,以其三寸不烂之舌,意欲挑动川蜀与辽东军的关系。
双方各施展手段,争取蜀人的支持。而此时,萧瑀亲自出马,凭借着自己的尊荣地位,以及与蜀人的良好关系,与汉阳太守冯盎联手,将蜀人收服。李孝恭含恨离去。
巴蜀既定,后方再无忧患。杨戈的目光遂投向了梁帝萧铣的身上。
萧铣自称帝后,声势冠于江南。遂迁都江陵,修复园庙,意图重现祖上之荣光。更是征辟了当地名士岑文本为中书侍郎,令其执掌机密大事。
此时辽东军与洛阳军还有李唐军队正在中原厮杀,根本无力顾及江南。梁国内诸将领各自凭借手中兵权,专横跋扈,造了不少杀孽。
萧铣心生恐惧,怕五代故事重演,遂借口营农事项,将诸将领兵权要收归己有。当时梁朝大司马董景珍的胞弟担当将军之职,对萧铣收权心怀不满,在董景珍的授意下暗中谋反作乱,却被萧铣得到消息,派兵诛杀之。但董景珍当时在梁朝内势力很大,当时正镇守长沙郡,俨然一方诸侯。
萧铣担心生变,遂修书一份,明言其胞弟之罪过与他无关,要召董景珍返回江陵。
董景珍心中有鬼,哪里敢贸然回返,当即派人暗中勾连长安朝廷,准备归降辽东军。萧铣闻讯后,大惊失色,遂派遣手下大将张绣领兵攻打长沙。
董景珍见张绣来势汹汹,规劝他不要听信他人谗言乱命,不如一并归降辽东军。
张绣却是不为所动,强行进攻长沙城。董景珍与乱战之中兵溃,从重围中杀出一条血路,没想到刚杀出来,就被部下所杀,带了人头前往张绣处邀功请赏。
张绣杀掉董景珍,被萧铣引为重臣,授予尚书令之职。张绣因此骄横无礼,对萧铣也阳奉阴违,**弄权。又找来了萧铣的愤恨,乘其不备,暗中设谋,将张绣杀害。
董景珍张绣等大臣接连被杀,余者文武群臣无不战战兢兢,担心被萧铣杀害,于是很多人都开始有了异心,纷纷逃窜。萧铣却不以为戒,还是你行我素,肆意残杀大臣。是故,梁朝兵势愈加削弱,国力更见衰退。
大业十五年,三月。
隋朝大丞相杨戈命令汉阳太守冯盎与资阳太守窦轨,率领巴蜀军队从夔州出发,沿江而下;胡刀率领大军从襄州道,进逼梁国。而杨戈自己则亲率大军从扬州出发,缓缓往梁国而来。一时间,梁国上下已是人心惶惶。等待三路大军陆续逼进,江州总管盖彦举暗中联络辽东军,将所辖五州尽数献给了辽东军。
萧铣闻讯后,勃然大怒,命令手下大将文士弘率兵出战。不过数天时间,梁军溃败,文士弘在乱军中被单雄信杀死。随即辽东军趁势击溃了梁军,就地投降者不计其数。
杨戈颁布号令,凡主动投降者皆不予杀害。但若是负隅顽抗,则死不足惜。命令一出梁军上下, 更是没了抵抗的斗志,每日逃跑投降者数以百计,梁军将领自保不暇,也无暇顾及这些小事。梁军军纪大坏!
而萧铣此时却犯了一个绝大的错误。原本梁国国内兵将也有约数十万之多,若是全部集结在一起,至少也能抵抗辽东军一阵子。但萧铣却在大战之初,并没下令召集各地兵马。结果等到杨戈大军逼近都城,萧铣身边所属兵马也只有寥寥数万之众。而其身边宿卫的兵士也只有近万人左右,根本无法抵挡来势汹汹的辽东军。
萧铣情急之下,连连派遣心腹堵车梁国各处兵马前来救援,但因为路程遥远,根本来不及赶到。而此时萧铣引为倚靠的长江水军,却也出了问题。
江南水路四通八达,舟楫便利,自然比起中原北地来说,要先进得多。而船厂之多,也是远远多于北方。但比起楚国林士弘来说,梁国的水军大多居于长江鄱阳湖等内陆湖中,并非那种大型海船。但其数量众多,比起辽东水军也不遑多让。从表面上看,似乎唯一无法匹敌的便是战船的规模大小上,远远落了下风。但萧铣等人却并不知道,此时辽东水军的战船之上,器械之利,却是举世无敌的。


第340章 杨戈称帝
第340章 杨戈称帝
早在萧铣称帝后不久,陆续投靠者络绎不绝,而其中就有不少昔日洛水帮之众。延至今日,这些人在萧铣水军当中已是有了一些地位。当得到消息,知道辽东军不日将围攻江陵后,纷纷与洛水帮王二狗李岩庆等人取得联系,暗中策划,准备将梁国水军一举拿下。
等到王思晨率领水军主力到来后,这些内奸早就有所定计,暗中拖延时刻,等梁朝水军想出动时候,才赫然发觉已被辽东水军牢牢的堵住了出口,动弹不得。
梁军水军统领见势不妙,想凭仗着船多,硬冲出去,但还没到跟前,已是听着一阵阵轰隆隆声响,从对面战船上喷出熊熊火焰,此外还有一些小型的圆滚滚的黑球状物体,被辽东军用船上抛石机投掷过来,到了这边甲板上,发出一声巨响,成群的散碎铁片呼啸着迸射开来,刹那间惨叫连连,死伤无数。
就在这时,从后军中爆发出接二连三的吼叫厮杀声,旋即就听得后面有人高声喊叫道:“梁国灭亡在即,要想活命的,一起降了吧。”
一石激起千层浪,旋即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放下手中兵器,跟随着一起喊着投降的声音。那领兵大将眼见大势已去,长叹一声,也放下了手中兵器,喝令全军,投降了辽东军。
水军被拿下,萧铣顿时没有了任何可依赖的对象,迫于无奈下,率领文武百官,举着白旗出了城门,哀声道:“萧铣罪该万死,并非百姓之罪,还请各位将军莫要乱杀无辜。”
杨戈不禁哈哈大笑,点指着萧铣斥道:“到了此刻,你想起了百姓的好处。这几年,梁国冰灵涂炭,民不聊生。你非但不能保境安民,还肆意妄为,滥杀无辜,今日还有甚么脸面说这话。至于甚么滥杀无辜,嘿嘿,你可曾听说过,我辽东军何时做过此等罪恶滔天的勾当?你还能有甚么话说?”
萧铣被杨戈说的面红耳赤,却兀自嘴硬道:“隋帝无道,失其鹿,天下人共逐之。我萧铣命运不济,被你等擒下。但我萧铣此心,敢比日月。无非没有这帝王之命罢了。”
杨戈也不与他多说,直接吩咐下去,将他关押起来,择日解送长安。同时号令梁国各地郡县官吏,主动投降者既往不咎,若是负隅顽抗者,必格杀勿论。
梁帝萧铣投降的消息一旦传开,梁国境内,大小官员无不俯首听命,投降了辽东军。
但还是有一部分兵将,平日在地方上声名不佳,知道即便降了辽东军,恐怕也得不了好,索性将所属兵丁带到了楚国,投奔了楚帝林士弘。
江淮被平定,随即梁国被灭,再加上巴蜀已定,短短半年多时间,江南局势已经截然不同。唯一还苟延残喘的也只剩下了楚帝林士弘,此时的楚国内早已经是风声鹤唳,草木皆兵。人心惶惶,军心浮动,不少文武官员心里都打着如何能体面投降的主意。
而林士弘本人,此时也是左右为难。就在梁帝萧铣被困江陵之时,作为邻居的林士弘虽然也知道唇亡齿寒的道理,但面对虎狼一般的辽东军,还是畏惧不敢出兵。直至梁帝萧铣投降,梁国尽归辽东军后,林士弘才隐隐感到有些后悔不迭。
此时辽东军声名显赫,林士弘又畏缩不前,不少楚国兵将就动了心思,尤其是靠近边境的那些守兵,纷纷与辽东军进行接洽,准备投降事宜。
形势愈见恶化,林士弘再三考虑后,却并没有屈从于辽东军的淫威,反而是命令自己的弟弟,时任鄱阳王的林药师,率兵两万进攻循州,想稳定后方大本营,再图进取。
但林药师大军才到了循州城外,就遭到了早已投靠辽东军的循州总管杨世略的顽强抵抗。一场乱战之后,林药师当场惨死,余下兵将群龙无首,大败而归。
林药师惨死的消息传到后面,顿时引起军心浮动,全军震惊当场。偏偏这时候,屋漏逢阴雨,林士弘的心腹爱将,豫章守将王戎,率领部下献城投降了辽东军。不少郡县将领紧随其后,纷纷投效辽东军。
不过两月有余,林士弘所统辖的大楚帝国,已是分崩离析,不再有往日之繁华景象。林士弘率领余下兵马,败走保安成山东(今江西安福东南)。
袁州人得知林士弘来,受其鼓动,竟群起响应,希望他能重振军威。
这时,林士弘曾秘密去过一次豫章,和王戎密商收拾旧部,重行起事大计。原来王戎投唐并非出於真心,而是为了保存实力,伺机再起。不料事机不密,被辽东军将领张善安侦知。
张善安豺狼成性,马上发兵攻打豫章,王戎兵败被擒。
林士弘回到安成不久,余部又被洪州总管若于则击破,兵马所剩无几。
眼看大势已去,林土弘不胜悲愤,重病不起。
大业十五年,十一月。
林士弘重病不愈,死在了逃亡路上。身边兵将群龙无首,纷纷四散奔逃,大楚帝国烟消云散。
江淮军杜伏威,主动归降,如今在长安纳福;
梁帝萧铣,楚帝林士弘,都是江南豪杰之士,一朝际会风云起,创下了好大的一场局面。
而如今,却是一个被关押在长安大牢之中,听候处置;另一个却是国破身死,病逝于逃亡路上。实在是让人叹息不止!
江南既定,辽东军再没有了任何后顾之忧。天下之大,也就是偏居于北地一角的李唐军队还负隅顽抗,仗着有突厥人的支持,始终不肯归顺辽东军。

当前:第179/182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