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隋草头兵全集.net》第181/182页


李建成早就有了投降的念头,此时听李秀娘也有此意,精神不禁为之一振,道:“秀娘,这自然最好。但父王与二弟那里,恐怕却是个麻烦啊。”
刘政会开口道:“世子,若是王爷与二世子一意孤行,不知道世子会如何处之?”
李建成脸色骤然变化,一双眸子透出一丝寒光,盯住了刘政会。后者却泰然处之,毫不为所动,脸上反而露出了一抹笑意。
就在李建成心思如潮涌般变化之时,另外一名重臣刘世龙也开口道:“世子宅心仁厚,我等一向佩服。但值此危亡时候,若是王爷一意孤行,恐怕李家最后的结局将是灭门之灾啊。世子若是想留住李家血脉传承,恐怕也要早作打算才对。”
李建成并没有想到,眼前所坐的两位重臣,竟然是如此的不看好李唐的未来,这让他心中更是平添了不少忧虑。但是两人话语中所蕴藏的含义,他自然也听得明白。但这等大事,尤其是关系到父子家庭和睦,不由得他不慎重考虑。
就在这时候,李秀娘终于开口了,“大哥,你是李家长子,当得有此决断。父王年纪已大,行事瞻前顾后,而二弟虽然生性聪敏,文才武略,素有大志,但正因为如此,才会野心勃勃,未达目的不择手段。我李家若是真的任由二弟胡来,恐怕必遭灭顶之灾。大哥,你要有所抉择才对。”
见到李秀娘这般说话,李建成微微叹息道:“大妹,为兄自然是赞成你等所言。但父王二弟手握兵权,现在又是对突厥人信心百倍,恐怕于事无补啊。”
李秀娘点点头道:“大哥,这一点你说的极是。不过倒是不用忧虑,我等并不用太早作出决定。若是杨戈不能击溃突厥人,今日所言,自然作废。但若是杨戈赶走了突厥人,届时兵临城下之时,大哥切不可忘了今日所言之事。”
李建成遂松了口气,李秀娘此言,让他轻松了不少,否则前方大战,而他身为王世子,却在后方捣鬼,就有违他的本意了。说到底,若是李唐真的能战胜了辽东军,他又何必故作恶人呢?
几人计议已定,李建成也答应了李秀娘,暗中联络一些朝中大臣,互为沟通有无,说不定能劝谏李渊成功,也好免了这一场兵灾祸事。
距离离石郡数十里的地方,正是孟门关。
孟门关位于孟门古城之外、孟门黄河古渡之上,东依巍巍吕梁,西滨滚滚黄河,南靠军渡要塞,北邻黄河“二碛”,且东越金锁关黄芦岭可通晋中平川直至京津,西跨黄河天堑即达陕北地区,是控山带河的重要关隘。曾与晋东娘子关齐名,有“东有娘子关,西有孟门关”之说,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历史上素有“山西的西大门”之称。
而此时,在孟门关下,一大群骑兵密密麻麻的排列成型,至少有数万人之多。但这些战士却不是汉人,而是突厥人,为首之人,正是草原上的霸主处罗可汗,身边还有一骑,看其神态也是桀骜不驯之人,正是颉利可汗。
这两人本是兄弟,当年始毕可汗病逝后,两人为了争夺草原上的霸权,大打出手,结果却是便宜了铁勒九姓联盟,突厥人的势力经此一役后,大不如从前,两兄弟更是各有不服,纷纷自立为可汗。
但经过这两年多的休养生息后,突厥人慢慢又露出了锋利的爪牙。
颉利可汗有感于突厥人分裂带来的严重后果,甘心将身段放低,愿意尊奉处罗可汗为大可汗,他为小可汗。于是在两人合谋下,突然两相夹攻,将铁勒人打得大败而逃,一举收复了不少地盘。这场胜利,让两人不由得信心膨胀,竟是起了野心,要从变乱不止的中原分一杯羹。恰逢唐王李渊求援,于是两人顺水推舟,亲自率领了十万大军,从李唐境内一路绕行,到了孟门关。
而此时,唐王李渊已经给突厥人准备了数千艘民船,准备将大军偷渡过黄河,然后一路南下,直捣长安城。据他们所知,如今杨戈亲自率领大军二十万驻扎在洛阳城,长安朝廷正是一片空虚。只要突厥人能一举攻克长安城,杨戈大军必然会回援长安,届时李唐人马再行追杀,必然能一举克敌。
突厥人并非蠢笨之辈,他们自然也明白兵贵神速的道理,但无论如何,也是不能大意的。在渡河之前,处罗可汗已是下令,四处探听消息,打探的结果让他很是满意,如今在黄河对岸,根本没有隋军防守。沿途郡县,也不过是一些没有战斗力只是充当摆设的郡丁罢了,根本不会对突厥人造成任何干扰。而此时的黄河,也不像往日那般急促,正是渡河的绝佳时机。
想到长安城的繁华富贵,花花中原的繁茂人口,处罗可汗与颉利可汗不禁心潮澎湃,想入非非。当即下令,全军分为三队,依次过河。
前军只有三千多人,充当探路的先锋,自然也是为了以防万一,等到这些人马小心翼翼的渡河后,并没遇到任何阻碍。
两位可汗大喜,于是下令,留下颉利可汗率领后军一万人充当接应,余下数万人马在处罗可汗的率领下,尽数登船,往对岸而去。
船行至中处,突然从上游处传来一阵轰鸣声。突厥人正在莫名其妙时候,眼中已经出现了一股股洪流,正从黄河上游呼啸而来。其水流之急促,竟是犹如离弦之箭,直奔突厥人所坐的大船而来。
突逢此变,突厥人纷纷神色惊慌,但此时身处黄河之上,哪里还能有别的办法,只能眼睁睁的看着那股洪流转瞬间已是笼罩了过来。那些民船本就是最为普通的材质,哪里禁得住如此急促的洪流,顷刻间已是被冲的东倒西歪,更有甚者,船翻人亡,突厥人已是连连惨呼尖叫,落河而亡。
可怜那数万突厥兵马,几乎当场就死了将近一半人马。而剩下比较幸运的突厥人,也被那股洪流冲了下去,片刻功夫已是被冲出了老远,再也看不见踪迹。
而此时在那黄河对岸,突然从一处丘陵后面,齐刷刷现出了上万名骑兵,为首一员大将,正是胡刀。在他身后,秦叔宝罗士信两人面目狰狞,手持长枪,带着身后众多骑兵,已是犹如凶神恶煞一般,往那三千突厥骑兵包抄而来。
见到黄河中的惨象,那三千多突厥骑兵还在惊疑不定,以为是河伯神仙显灵的时候,又突然看到了这些大隋骑兵,竟是犹如天兵天将一般,突然出现在眼前,心中顿时陷入了恐惧当中。还未等隋军靠近,已是纷纷四散奔逃,队形已是呈溃败之势。
胡刀大喜,如此痛打落水狗的情形,可是难得碰到的。于是发一声喊,与秦叔宝罗士信两人宛如蛟龙入海一般,手下根本没有三合之将。兵锋所指,根本挡者披靡。只是一顿饭的功夫,那三千突厥骑兵已是被屠杀干净,能脱逃者寥寥无几。
随即胡刀下令,所有骑兵列队,往黄河下游一路搜索。看看是否有幸运的突厥人,被激流冲到了下游,说不定再上了岸,那可就正逮个正着,自然不用客气,直接砍杀了了事。
这时候,黄河河面上已经缓和了不少,不再像刚才那般急促了。但就在这时候,从黄河上游,又开来了数十艘大船,船上站立的人,正是水军统领乐进。战船如风,转眼间已是席卷了整个黄河河面。河面上还残存的那些船只,哪里是这些战船的对手,不过几个回合过后,那些民船已是纷纷被击沉,船上的突厥人无一能逃得性命。
至于那船上的处罗可汗,却是极其倒霉。先是被一根船桅打中了头部,随即被洪流卷入了河底,当场死于非命。还滞留在岸上的颉利可汗,早已经看的目瞪口呆,不禁暗自庆幸,自己没有跟着渡河,而是留到了后军。
既然黄河中有埋伏,对岸又出现了隋军大队,颉利可汗已是心中明白了。毋庸置疑,隋军早就知道了他们此行的目标线路,早就针对他们做出了布置,不禁怒火中烧,对唐王李渊更是心怀愤恨。
他自然以为,这样隐秘的事情,除非李渊心存异心,否则断断不会阿生如此惨剧。思及到此,处罗可汗身上就吓出了一身冷汗,当即吩咐手下,带着这近万人马匆匆往草原逃走。
一路逃窜,等到了马邑之时,颉利可汗方才松了口气。不管真相如何,先逃了性命要紧。只要回到草原之上,自然还能东山再起。何况处罗可汗已经丧身河底,这倒是一条好消息。此后突厥人中,他颉利可汗一人独大,日后要是能成就赫赫霸业,倒是要谢过这黄河了。
颉利可汗还没来得及高兴,前面已是响起了厮杀声。不禁心惊肉跳,他此时已是惊弓之鸟了。等到了前面,才知道前面拦住去路的居然不是汉人,而是铁勒人,赫然是薛延陀部的夷男王子。在铁勒人的旁边,还有一大群人马,看其装束,却是属于草原上的马匪势力。
此前铁勒人大败,薛延陀部也不例外。不过夷男王子却是极其精明,及时联系到了杨戈留在草原上的心腹--魏所男。在魏所男的帮助下,薛延陀部的残兵败将得以能够保留至今。
而这次突厥人遭到如此大败,甚至可以说是灭顶之灾的大败,其中最主要的功臣就是那位留在草原上的魏所男了。
数年时间,魏所男从最初的数百人马,已是渐渐发展成为一股颇为可观的势力。而这次突厥人两位可汗联手李唐攻袭长安,这消息也很快就传到了魏所男耳中。
于是魏所男暗中利用自己的人脉,得到了突厥人进兵线路方案后,暗中联络长安朝廷,设置下如此连环毒计。在杨戈大军的掩护下,胡刀暗自率领大队骑兵潜形匿迹,到了黄河对岸潜伏起来,同时暗中将黄河上游的河水用沙袋堵了一半,蓄水以待。


第342章 天下一统(大结局)
第342章 天下一统(大结局)
远远的看到颉利可汗的狼旗,薛延陀部的兵丁们脸上露出狰狞之色。。CAiHoNgWeNXuE。CoM当日突厥人突然停止了内斗,联手攻击铁勒人,血洗了不少铁勒人的部落。薛延陀部也不例外,一场厮杀过后,虽然由夷男王子领着不少人逃了出来,但部落中老幼妇孺却死伤无数,实力大为减弱。
要不是魏所男的帮忙,恐怕夷男王子也没有信心,敢回来抄突厥人的后路。此时见突厥人犹如丧家犬一般,更是对魏所男所说的话毫无怀疑,一声令下,薛延陀部士兵宛如潮水般涌了过去,与突厥人战成了一团。
跟他一起来的,还有一小部分是仆骨部和回纥部的战士。三家联手,足有三万人上下,已是将三家仅存的家底力量都拿了出来,就是要一举歼灭突厥人主力,为自己在草原上赢得一个生存发展的机会。
这场厮杀异常残酷,双方都是草原上数次争斗的死敌,根本没有任何侥幸可言,胜者为王,败者为奴为寇,这就是草原上信奉千百年来的信条。
战局之惨烈,一直延续到了晚上,颉利可汗在乱军中被杀,余下突厥人,也仅有寥寥千余人逃了出去。而铁勒人也付出了极大的代价,死伤人数约有近半。
此役过后,草原上的突厥人再次被重重打击,两位可汗都死于非命,势力一蹶不振。而铁勒人虽然取得了胜利,但这场胜利来得如此之悲惨,铁勒人自己也遭到了极大的损失,根本没有任何余力去图谋草原上的统治权。
是故,在这个乱世末年,草原上竟是很诡异的出现了权利真空,一时间没有任何势力能涉足其间,反而是便宜了魏所男这个外来人。
在大隋的授意下,魏所男与可敦联手,再加上薛延陀部的夷男王子,三家形成了鼎足之势,将草原牢牢的控制在了大隋手中。
而此时,太原府的唐王李渊并不知道突厥人已经全军覆没的消息,还沉浸在等突厥人奇袭长安后,自己应该如何追杀大隋军队的美梦当中。
然而,坏消息很快接踵而来,让李渊再也笑不出来了。
三月中旬,乐寿传来消息,隋朝大将军王伯当率军十万,将乐寿城团团围困。李元吉坚守两日后,隋军破城而入,将李元吉生擒活拿。河北诸地郡县纷纷献城投降了大隋。王伯当率军继续往西,已是进了河东地面。
离石郡传讯,突厥人在孟门关大败,全军覆没,两位可汗当场战死,逃出者寥寥。突厥人一蹶不振,再不复往日草原霸主地位。
恰在此时,从北武当山下来了一支兵马,为首者自称王頍萧平,乃是昔年汉王旧部,此番下山,已经接受了大隋朝廷的招安,不数日已是连连攻克离石等郡县,兵锋所指,直逼太原府。
而黄河对岸的大隋军队,已经渡过黄河,正缓缓往太原府而来。沿途郡县,竟无一抵抗,纷纷投降。
三路大军,进逼太原府。一时间风声鹤唳,都是大隋军队的赫赫声威,唐王麾下,军心顿时动荡不安,全军上下,已是人心思变,蠢蠢欲动。
李秀娘府中,李建成李秀娘坐在上首位,下面坐着刘世龙刘政会以及另外几名重臣,正在商讨要事。
但此时,所有人的目光却是看向了中间空地上站立的一个壮汉,那人不是旁人,正是早年李秀娘带在身边的嫡系心腹马三宝。
马三宝正侃侃而言道:“小姐,各位大人,目前情形就是如此,大隋朝如日中天,根本不是唐王所能对付的。为今之计,也只有遵照隋朝皇帝所说的意思了,还望各位三思。”
李秀娘叹了口气道:“杨戈也算是不错了,终归还是给了我们李家几个选择。但这三条路,未必都是父王所能愿意的。恐怕难啊!”
日前,杨戈委托马三宝带过来了他的一份亲笔书信。在信中,杨戈提出李家有三条路可供选择。
其一,交出手中兵马,回到长安做个安乐王爷,从此闲云野鹤,不要参与朝政大事。
其二,允其戴罪立功,带着李氏家族渡海北上,到倭国再行拼杀一番,想来在大隋的帮助下,统一倭国也是大有可为的。届时做个倭国国主,将汉家荣耀扬威于倭国,也算是个出路。
其三,鱼死网破,与大隋军队决一生死。但如此一来,大隋将再不留后手,届时城破之日,就是李唐灭亡之际。到时候烟消云散,李唐一族,连根拔起,再不会留下任何后血脉。
其实,无论李唐选择哪条路,都是针对唐王李渊而言的。至于李建成李秀娘两人,素来与杨戈有旧交情,自然不会赶尽杀绝,无论如何也是会留条后路的。
果然,当天晚上李秀娘与李建成连夜进宫,叩见李渊,将杨戈所提三条呈上,请唐王李渊定夺。
李渊却是迟迟拿不定主意,就在犹豫之际,二世子李世民得到消息,已是闯了进来,厉声呵斥李秀娘李建成两人,认定他们二人乃是李家的叛徒。
双方争执不下,李渊不堪其扰,让双方退下,他要好好思考一番,再做回应。
等双方走后,李渊细细思量,这才明白过来,看来李建成李秀娘两人早已与大隋军队有所勾结,即便自己痛下决心要死守城池,恐怕到时候头一个背叛自己的,也就是这兄妹两人了,想到此处,不由哀叹一声,竟是老泪唏嘘,无语凝咽。

当前:第181/182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