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坑世界全集已完结》第688/729页


英国的民族学家弗雷泽曾指出:在北美洲,中美洲,南美洲的130多个印第安种族中,没有一个种族没有以大洪水为主题的神话。事实上,记录大洪水的并不限于美洲的印第安人,在世界各大陆上生活的民族中几乎都有关于大洪水的记载。大约1万2千年前左右。上一期人类文明曾遭受一次特大洪水的袭击,那次洪水也导致大陆的下沉。考古学家陆续发现了许多那次大洪水的直接和间接证据。人类文化学家也通过研究世界各地不同民族关于本民族文明起源的传说则发现:世界各地不同民族的古老传说都普遍述及人类曾经历过多次毁灭性大灾难,并且如此一致地记述了在我们本次人类文明出现之前的某一远古时期,地球上曾发生过一次造成全人类文明毁灭的大洪水,而只有极少数人得以存活下来。

全世界已知的关于大洪水的传说有600多则。例如,中国及日本、马来西亚、老挝、泰国、印度、澳大利亚、希腊、埃及及非洲、南美、北美土著等各个不同国家和民族的传说中都保留着对一场大洪水的记忆。虽然这些传说产生于自各个不同的民族、文化,却拥有极其相似的故事情节和典型人物。对于这一切证据和现象,用偶然或巧合是根本无法解释的。 在世界上任何一个有足够时间跨度的民族历史和传说中,都有着惊人相似的“大洪水”的传说。而且在传说中的时间、地点、人物、内容都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 综上所述,我们是否能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一种是大洪水确实发生过,大致的时间是公元前8000年到14000年之间,另一种巨大的能量的突然作用,导致了这次“史前大洪水”或者更确切的说,是“史前全球性海浸事故”。而如此巨大的能量,目前看,应当而且只能来自于我们的星球之外。那次“史前大洪水”造成了一个史前文化断层,就像我们传说中消失的“亚特兰第斯”一样。”

“你相信这些吗?”听得入神的李雪,很希望吕涛所说是真。睁圆个眼睛,茫然不知所措,脑海之中是一片空白。

吕涛张了张嘴,不知道是喜悦还是哀伤,深邃的眼眸之中,掩埋在心的无知一闪而逝。慌乱压低着声音道:“我不过是个专学盗墓知识的人,哪有那本事来评论历史的是是非非,真真假假。”

脑中一片空白的李雪,鼻子中呼吸十分沉重而急促,朦朦胧胧的她,如触电般电流蔓延遍全身。脑海中一片紊乱的情况下,却还知道作出一些反应。涨红着脸,压低了声音道:“我们是继续走下去,还是进去看看?”

“进去看看吧,看看神鬼巫曾经生活过的地方是什么样的,”吕涛浑身一下轻颤。神智半苏半醒过来,一对眼睛之中,那是炽热一片。

进洞后,吕涛三人首先到达第一个石厅,这石厅长300多米。高达30米。石厅一处洞壁下有一口深井,如不小心,很容易掉进去。未走到深井之前,就应向左拐,进入壁洞。壁洞中有一条高低不平的长甬道。最高的地方十分狭窄,从两根分立的石柱之间通过,再往前就一条长达500米的隧道。出了隧道,三人便进入一条宽廊,顺着它可以走进第二个石厅。这间石厅洁白如雪,不大,但很美观。由此再穿过一条窄廊,又可进入第三个宏伟的石厅。它比前两个石厅加在一起还要大得多。这里有华美的石笋和钟乳石柱列。四壁上布满泉华,极像凝止不动的瀑布。有些地方的坑洼里有积水,水是那样清澈透明,只有踩进去以后才能发现。这里又有一口深井和几个侧洞。这个大厅里奇妙的音响效果会使观察者诧异不止。每句高声说出的话,往往引起上百声回响。一块石头落入井中,马上引起万炮齐鸣般的轰隆轰隆的巨响,好像天崩地裂一样。

三人都小心的呼吸着,这大自然的杰作总是让人感到世界的奇妙,自身的渺小,城堡建筑也如圣洁的雪山一样,让人在不自觉间得到了心灵的净化,在它们面前,每个人都愿意低下高贵的头颅,内心做着虔诚的忏悔和祈祷。姐妹俩想象着,自己和吕涛要是能一起看到人世间若有这景象,此生或许就无憾了。此时兴趣盎然的李雪,忽然想起一句古人的诗:“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她觉得这句诗最能体现她目前的心境。

令人不可思议的是,这些几千年来昂然屹立的庞然大物,却没有任何年史或者古老的传说中,却从来没有人讲述过它们的来由和用途。多少个世纪以来,吕涛三人站在这些巨石面前,好像永远面对的是一个巨大的问号。敬畏、神秘、不解和好奇之下,给这些巨石起了好多不同的名称:石龛、石台、石柱、石碑、石墓等。

屹立着许多带有饰纹的巨石,其中有螺旋、同心圆、V字形、三角形、菱形等,它们通常构成这里的一部分或者垒砌在外沿的边石。吕涛开始认为,通过那些带有雕刻图案的巨石建筑,也许可以向我们提供当时的人们的宗教信仰、宗教仪式的某种线索。在所有不同的各种图案中,最为值得研究的是螺旋图案。不过深学盗墓学的吕涛知道,起初,螺旋形是葬礼的象征,在爱尔兰人的坟墓中极为普遍,与此同时它在其他的巨石文化中也是如此。从历史学角度看,在巨石文化和新石器艺术中都有螺旋形与精神信仰中的生死轮回和再生的学说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说法。

这个奇怪的现象被吕涛三人发现后,但凭吕涛那点知识是无法进行详尽的研究,因为石器时代的古人究竟是如何计算并设计成这种结构的,不是吕涛那点知识就能弄清楚的。

爱尔兰的新石器时代发现螺旋线,举世瞩目。盗墓人大多以此为据,分清中外古文明。在这里,吕涛发现的螺旋形也有单独出现或者成对出现,有时沿同一方向旋转,有时故意反方向旋转。在一个地下一角的隧道边的石头中,还发现了目前已知的惟一从中心点辐射的三曲枝图或者三倍数的排列方式的实例。螺旋线本身可能在其他的巨石文化中也很常见,但是在使用石斧或石凿的新石器时代发现螺旋线,在爱尔兰岛以外的同时代考古发掘中还是罕见的。这里的许多螺旋形线条构成的图案,都呈现两个漩涡夹着一个连接的部分,吕涛认为,这样的图案象征生命之门的开放,或者是诞生和死亡之间、死亡和再生之间的分界。

古人们对自然力量的歌颂。圆圈和螺旋可能是天体的象征,在这里许多巨石上那种天象排列,似乎暗示着日月星辰对这里建造者的重要作用。当然,以上种种说法都只是猜测,这些巨石上的图案到底意义何在,现在还没有确凿的答案。一个更重要的问题是:古代人这地下世界里,建造这些巨石建筑是做什么用的?

近代以来,历史学家们普遍认为,从公元前 5000年左右起,长江三峡新石器时代的古人,结束了那种以采集为生、四处流浪的生活状态,定居在一个固定的地方,这就是华夏的第一代农民。那时的华夏地广人稀,遍地都是猎物,人们只要干两个小时的农活,就足以解决食住问题。所以,他们可以挤出时间来建造这些巨石建筑。但这里的巨石遗迹,是不是这些农民建造的,就吕涛个人而言,是无法下这一结论的。

第六百二十五章 走入地下宫殿

第六百二十五章 走入地下宫殿

但有人会问:就算这些新石器时代的农民在解决吃住问题之后还有着大量的闲暇时间。他们也不会因为吃饱了没事干就来搬弄这些笨重的巨石。他们付出如此巨大的时间和精力来从事这项艰难的劳作,必然有着非同寻常的目的。他们为什么要建造这些巨石建筑,这些巨石当初建造时的意义、用途何在呢?国外爱尔兰有巨石陵墓,也是欧洲所有的巨石建筑留给现代人的共同的不解之谜。

俗话说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有着绘画功底的吕涛,岂能不知道岩画,基本上属于人类在文字产生以前的原始时代的作品,也是人类早期主要的艺术形式。对考古学界来说, 洞穴艺术虽然不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艺术,但它在考古界却有着特殊的地位。有人把史前岩画称为古代人类生活最首要、最直接的记录。考古学家认为,这些来自远古时代并保存完好的岩画,为我们描绘了古代人类在史前时代的“经历”,使我们在几万年之后,又通过岩画,看到了史前时代的先民眼里所看到的东西。

欧洲旧石器时代洞窟艺术的发现,主要集中在法国西南部和西班牙北部的法兰-坎塔布利亚地区。这些洞窟里的崖壁画以其宏大的规模、雄伟的气魄,成为旧石器时代马格德林文化期的最有代表性的作品。韦泽尔河发源于法国的科雷兹省,向西南进入多尔多涅省后汇入多尔多涅河。就洞穴岩画而言,上苍对这一地区似乎特别恩赐,在其下游40公里长、 30公里宽的峡谷地带的崖壁上,分布着数百座岩洞。它们在很久以前由地下河流冲刷而成。这些由大自然鬼使神差造化的岩洞,曾是原始人的住所,保存着众多的原始人类的遗迹。考古发现,在韦泽尔峡谷100多座岩洞中,有古代石器、动物化石、岩面浮雕和图画,以及大量人类生活的遗迹遗物,如燧石的工具、篝火的余烬等。根据岩洞中的有机物测定,这些遗迹遗物的时代在距今1万到2.5万年之间,属旧石器时代最晚的马格德林文化时期,地质年代是晚更新世之末。当现代人发现这些岩洞时,洞穴内有些地方随着岩石的侵蚀已逐渐形成地层,犹如一本层层叠叠的无字天书,任由今天的考古学家去阅读。

在韦泽尔峡谷100多座岩洞中,有25个岩洞的岩面上有浮雕、刻画图画或彩色绘画,其中最为精美的,当属于拉斯科、封德高姆、卡普布朗和孔巴海尔这4个地点的岩洞。在封德高姆的岩洞中,彩色绘画的年代较早,约在两万年以前。画中有许多披毛犀牛,犀牛身体为赭石色,能分出明暗,背部和腹部有十几条倾斜的弧形线条,不仅显示出身上的长毛,也显示出宽大的躯体。所画的其他动物也用了透视法,形象生动,充满生活气息。通过这些岩画,我们能看得出来那时的欧洲气候比较寒冷,野生动物较多。有成群的驯鹿、野牛和犀牛等多种兽类,居住在这里的尚塞拉德人就以猎取这些野兽为生。保存最好的、绘画最生动的是拉斯科洞窟崖壁画,拉斯科洞窟位于法国多尔多涅省蒙提格纳附近,是韦泽尔河谷中的一座洞窟。1940年由法国当地4个少年偶然发现。当时洞口只有80多厘米宽,半掩在枯枝败叶之中。令所有人震惊的是,这里竟然有600幅绘画和接近1500件石刻作品,它们不但保存状况良好,而且有些壁画非常清晰。

虽然已发现了洞内的壁画,但想要发掘拉斯科洞窟绝非易事。数千年以来,从岩洞中逐渐脱落的岩石堆,已将洞口堵塞。形成于冰川时代的拉斯科洞窟,其洞穴内的石灰岩已成了方解石,使岩石的表面覆有一层难融性的黏土层,它们对洞穴内的岩画起到了保护的作用。但对发掘洞穴的人来说,把原来仅有80多厘米宽的洞口拓宽到几米,其难度可想而知。经过多年的发掘,现在人们已知拉斯科洞窟包括前洞、后洞、边洞三个部分。前洞像一个“大厅”,约30米长,10米宽,前洞还附有18米长向后延伸的走廊与后洞相连。它的西边旁侧另有一条狭长的走廊,与边洞联结。边洞的底部保存着一口7米深的井。前洞壁画主要是几头大公牛的形象,它们是覆盖在其他的形象之上的,在它的下面叠压着红色的牛、熊、鹿等。这样相互叠压的现象在拉斯科洞窟大量存在着,仅就前洞和与它相连的通道的岩画中即可辨认出叠压达14层之多。但是要根据这种覆盖的层次来进行断代是有困难的。

拉斯科前洞壁画中有一幅长5米的野牛,堪称是史前艺术辉煌的杰作。这头野牛线条简练,整体塑造得强健有力,特别是那生动逼真的头部,虽然只用单色涂绘,却能完美地表现出体积感来。这么逼真的动感效果,令现代人叹为观止。难怪有的学者把它称为“跳跃的牛”。这头“跳跃的牛”是拉斯科洞窟最为精彩和最富力度的形象之一。从洞口往里望去,窟顶就像一条长长的画廊。走过方形大洞,里面为圆形大洞,之后,洞窟隧道般的狭长,向两边分叉开去。崖壁画上的动物形象有的大,有的很小,密密麻麻,重重叠叠,数量之多,令人目不暇接。在3个洞内大体能区分出50多个幅面,100多只动物。画面大多是粗线条的轮廓画剪影,在黑线轮廓内用红、黑、褐色渲染出动物身体的体积和重量。其中有的画面令人不得不流连忘返:一幅是一头受伤的牛低头将一个男猎人顶倒在地;另一幅是几只驯鹿列队顺序行进;在后洞口内左侧不远处画有6匹类似中国画样式的马,有两把长矛正刺向其中的一匹。这些动物是当时人们狩猎时搏斗的敌手,也是人们赖以生存的食物来源。看得出来,当时的绘画者对所画的动物十分熟悉,观察细致入微,下笔轮廓准确、神态逼真,再配上相应的颜色,便显出跃动的生命活力和群体奔腾的气势。

前洞、后洞与走廊上。都有岩画或绘或刻,或绘刻兼施。有些现在看来是单纯的线刻,原来也可能曾涂绘过,由于经历年代久远致使色彩褪了。不过,留存于前洞墙面以及延伸出的走廊壁面上的岩画都保存得很好,不仅形象清晰,而且色泽艳丽浓重。韦泽尔峡谷岩洞的发现,对于史前的研究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在此之前,对诸如西班牙阿尔塔米拉洞穴、法国加尔的夏博洞穴和韦泽尔的穆特洞穴的发现,一直受到科学界的怀疑。而韦泽尔峡谷洞群的发现在于,它不仅证明了石器时代洞穴岩画的真实性,而且也为考古学家对欧洲史前时代的划分、对研究史前人类生活提供了宝贵的依据。有关专家据此得以重新确定史前人类生产、生活和艺术的演变情况。作为全人类的共同财富,韦泽尔河谷的岩洞雕刻和绘画是迄今所知人类最早的真正艺术品之一,也被公认为迄今为止发现的最重要的史前人类文化遗址之一。 它显示了一万多年前人类高度的艺术创造力与审美意识。

石壁上的油灯,有的还可以点燃。边走边说见灯就点的吕涛,一路走过来,居然点燃了七八处。由于吕涛的长篇大论,也令大老婆李雪也是愕然不止。顿了一下后,似乎是还没说到问题的关键处,于是还是问出了自己心里的疑惑:“真实的洪荒时期,除了神化,还有什么样?”

“这种事情哪有完整性的定义,唉……”又点燃一处油灯的吕涛。暗叹了一声,那很少真情的表情突然一僵硬,不自然的扭了扭头。强自一笑道:“创世神话主要有两种:天地开辟(包括世界和万物的形成)的神话和人类起源(包括民族的由来)的神话。天地开辟神话有3类:第一类,以创造神为主体,创造世界。这个创造神的形象、称谓以及开辟天地的方式各有不同。瑶族的创造神叫密洛陀;彝族的创造神有4个:八歌、典尼、支格阿鲁和结支戛鲁。第二类,巨人化生神话,讲述天下万物是由巨人的身体各部所化。如汉族的盘古神话,阿昌族的神话《遮帕麻与遮米麻》,彝族神话 《 创造万物的巨人尼支呷金》等。第三类,自然演变的神话,讲述的是想象中的天地自然形成的过程。既不是开辟神的创造,也不是巨人化生,完全是自然演化。如壮族神话《布洛陀与妹六甲》,纳西族创世神话《人祖利恩》等。这些神话,在各少数民族的史诗和古歌中保留很多。人类起源神话有两类:一类是解释世界上人类的诞生,讲述造人的过程,说明民族的由来;另一类是与洪水神话相联系,通过洪水后兄妹结合,说明再造人类的过程。在民族创世神话中,人的来源有卵生、葫芦生、石头生,以及从山洞或树林上出来的种种不同说法,但较常见的是泥土造人的说法。如女娲神话。”

“一说起女娲我想起来了,”走在后面的李梅,轻轻追上了两步,瞧着吕涛和李雪两人。皱起可爱的鼻子,轻哼不止道:“女娲是中国神话中的创世女神。是原始社会母系氏族时期流传下来的一位伟大女神形象。女娲神话的内容主要有两方面。一个是造人。传说女娲揉团黄色泥土创造了人类。后来因为繁忙便引绳入泥浆拖拉甩动,飞溅的泥点变成了很多的人 (见后汉应劭《风俗通义》)。另一个是补天。补天之说最早见于《淮南子?览冥训》。传说上古时候,天崩地塌,大火燃烧,洪水泛滥,恶禽猛兽残害人民。女娲就熔炼五色石块去修补苍天;斩断鳖足树立在大地的四周,将天撑起来,还杀死了兴风作浪的黑龙,以拯救中原的人民。然后把芦苇烧成灰,堵住了滔天的洪水。女娲也可算是中国神话传说中最早的一位治水英雄 。

此外,还传说女娲曾经作过笙簧。这与后来中国西南民族所吹的芦笙相似。女娲也可以说是音乐的女神。也有传说说女娲替人类建立了婚姻制度(《风俗通义》),让青年男女互相婚配,繁衍后代。她又是婚姻的女神。”

“是这样,”此时的吕涛却是思绪纷乱,实在是不想回答、猜测那个令他也无法相信的年代。但这一切,吕涛只是靠着意志力不断强行压制,以免自己的女人为此生气。

李雪见吕涛脸色果然顺畅了许多,连续几个深呼吸后,神色平静了许多道:“那眼前这些又如何解释?”

“先走走看在说吧,我又不是科学家,”吕涛语气尽量平静,回头淡然一笑。极度用力控制下。就连脖子上隐忍不发的肌肉。也条条迸发而出。

从这里的遗址废墟可以看出这里原是一组风格华丽的宫殿,整个王宫的建筑除了石雕、浮雕外,还有釉陶砖瓦、各类壁画及黄金、象牙等镶嵌物。宫殿的墙虽然是土坯砌造的,但表面都贴上了黑白两色大理石或彩色琉璃砖,大厅内部布满色彩鲜艳的壁画。最明显的还有13根依然耸立的高大的石柱,石柱高10余米到20米。还有数不清的石墙、石门、石雕像和房屋台基。从这些遗物可以想像出当年宫殿的巍峨高大、雄伟壮观。

在向里走的大厅,外墙面贴黑白两色大理石或彩色琉璃面砖,雕刻花纹或拼接图形,屋檐和枋木都包贴金箔。大厅内墙面有壁画。这些石柱高18米,石柱的柱础、柱身和柱头都有着精美绝伦的雕刻,尤其是柱头雕刻更是华贵异常,自上而下有覆钟、覆莲、竖立的成对涡卷,上端是相背而跪的雄牛,两牛头间用以架设托梁横木。柱础是覆钵形,刻着花瓣,柱身上刻着凹槽,极尽精巧。

三人在一处大石门前站了一下,这座石门宽12米,高2.2米。门的左右两侧靠壁处,各雕置一石阙,阙虽然风化了,但我们仍然有幸看到阙盖。门的中间分列两根门柱,将墓门分成三个入口处。门的上方为仿木结构檐口格式,浮雕有筒瓦、檩格、檐椽。檐下刻有巨型斗拱、棂窗、楼台、人物、走兽等图像。这些雕刻,刀法细致,构图大方,风格突出,多少有些汉代典型的建筑风格。

“像是墓室,”看清楚这一切的李雪,脸色突然狰狞起来。那高度凝聚的眼神,片刻后又渐渐涣散了起来。

吕涛点上了一支烟,重重地吸上了一口。任由姐妹俩叽叽呱呱数落着古人的不是。过得一会儿,吕涛的情绪竟然稳定了不少,急忙又抓紧机会补充道:“这墓室修建的很气派……”

当前:第688/729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