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坑世界全集已完结》第709/729页


第六百四十六章 国宝器物

第六百四十六章 国宝器物

前苏联物理学家卡皮查是这样解释的:云、树、建筑物在某些特定环境下都会产生大量电荷。这些电荷的变化可形成不同波长的电磁波射向地面,经反射,在入射波与反射波之间引起干涉,遂产生与地表平行的驻波。在驻波的波服存在着极强的电场,这一巨大的电场足以使空气形成等离子状态或激励状态,从而导原子或分子那样的物质在发光。这一理论解释了城市中鬼火总在离地3米高处发生,先是固定不动,后骤然消失,接着又在离地6米高度处再度出现。这便是在驻波的第一波腹和第二波腹连续出现“鬼火”。

鬼火多,死人就多,这可千年不改的话题。死人多,死人身上的随身物品就多,这是盗墓人进入墓地最想碰到之事。刚刚还惊慌失措的李梅,不知哪来一股力量,令她精神大振道:“要么进去看看?”

“很好玩是不是?”李雪一听这话,就木然在了当场,顿了一下,脸色大变道:“不惜说你也就行了,你也不看看这是什么地方。”

看李雪生气的模样,倒是别有风韵。没有多看一眼姐妹俩的吕涛,眼神一直盯着前方,漫不经心的说道:“雪姐说得对,这里面能有什么好看的?如果这里有通向外面的洞穴,我肯定会进去看看。这死人身上的任何物品,可都是货真价实的古董。只可惜,这里的金银财宝,对于现在的我们,是一点作用都没有。”

“噢……”李梅闻言,微有失落感。甚至,隐隐感到了一阵被不重视的羞恼感。偏生姐姐李雪说得在理,就算生她气也是生不到。

身处一个巨大的地下山洞中的古栈道上,四周的黑暗,让人感觉相当的不安。如此行走,对于李雪那个劲费的就别提了,加上还不能太用力气,走的李雪满头是汗。但脚下的路行走起来,李雪却从不敢调掉以轻心,不用吕涛吩咐,李雪也知道深不可测的深渊。自己如果走的时候稍微歪一点,就可能会踩空栽入深渊之中去。

“不走了,不走了。休息一会吧……”行走到第五台阶处时,李雪不走了,坚持要停下来休息一下。找台石头坐下来的李雪,瞧着吕涛的身体。这男女真是有差别的,那是一具充满阳刚气息的男性身体,在暧昧低调的暖色灯光下,呈现着健康而又刚硬的古铜色,毫不为其劳累所动。喘了一口气的李雪,紧接着又是急促的喘着粗气无奈道:“老公,我是不是很麻烦?”

“有啥麻烦吗?又不急得赶路,”走回几步的吕涛摸着鼻子苦笑了起来,有种说不出的落寞。心头一酸,柔声摸了摸李雪的额头:“那有口木棺,要么我拖过来,点上火,你睡上一会?”

“不用了,我一睡上,又不知要睡多久,又麻烦你一个人守着我们了,”一句雪中送炭的爱语,说得李雪心里很不是知味。刚才那半真半假的演戏,即使是在最后一秒钟。仍旧是忽而闪过一个赶紧找地方睡觉的念头。心道你吕涛在客气,我真是假戏真做了。

“我守就我守贝,又不是赴刑场般的慷慨就义,”吕涛怔了怔身子,淡淡地说道。没有低头去看身下的李雪,只因为从她的说话的声音中,竟然听到有些泪意。下意识间,吕涛竟然抬起头。向上方看去,故作淡然轻笑道:“特种兵守夜岂能是什么人都能够享受的。”

“那有个小洞,要睡就在洞里睡吧,这上面的风大了,”崖壁上一停下来超过三分钟,就能感觉到一股冰凉透骨的风而来,李梅不由打了个寒战。手电筒是白光,确实很亮,岩石都给照成了白色。脸色有些苍白的李梅,一早就发现一处古栈道转弯处有一洞,并没在意。直至两人的谈话中提到了休息睡觉,李梅才把那个洞穴说了出来。

“梅姐说得好,有安全意识了,”吕涛轻轻的吐出了一口浊气,原本有些暮色的脸庞,此时或许是因为李梅那句话,如同透着纯晰的阳光而显得有些朝阳感:“先过去看看洞里的情况。”

第一个来到洞穴口的吕涛,用手电向里照射了一下,随既眼神中闪过了一丝轻颤。手电的光圈下,一堆堆积如山的陶器制品,占据了整个二三十平米的洞穴,整个洞穴毫无落足之处。惊呀中的吕涛,好在还能说出话来:“天那,哪来这么多的陶器?”

“陶器?”听吕涛这么一句话,本以累得动也不想动的李梅,几步来到了吕涛身边。吕涛没有骗人,眼前可是货真价实一洞的陶器制品。说不清是惊呀还是兴奋道:“就是讶,这里怎么会有这么多的陶器?”

陶器中有壶、碗、坛子、酒杯等。许多陶器上饰有精美的图案和人物形象,如:身披铠甲武士、裸体战俘,以及各种动植物和昆虫。伸手拿起一件陶器的吕涛,不仅没有舒眉,反而皱得更深了。淡然道:“这些陶器应刻是唐朝时期的,从这种堆放的样子上来看,应该是古人废弃的一些生活日常用品。”

“这么有把握?”李梅愕然地看着吕涛。苍白无神的眼眸中,露出了无奈而苦笑不迭的神色。

“不是的,”吕涛轻轻耸了耸肩膀,让笑道:“你们看,这里什么陶器都有,而且很零乱。加支连想到上面的那些破庙子,可以肯定的说,能来这里的人,决非是普通百姓。”

唐朝人的陶器制作之精美,让后世的考古学家们叹为观止。他们陶刻的技巧在古代秘鲁举世无双。从这里看到琳琅满目、千奇百怪的陶器,每一件都淋漓尽致地向后人展示了当时人们的生活、习俗、活动以及植物、动物、建筑等等。陶器上有的绘有精美的宗教和政治仪典的场面。其他器皿则被制成人和动物的形状,上面的彩绘反映了唐朝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另一种精美的实用陶器“陶制肖像”,人头状的坛子,曾被深埋在墓穴之中,人像的脸部特征刻画得十分细致清晰,它们可能就是唐朝人的真实写照,而且多半是他们首领的头像,其拥有者曾经是部落的实权人物。他们另一种出名的陶器就是所谓“**”陶器,有各种细致入微、奇奇怪怪的**行为,但也有人认为,这些陶器是为了某种宗教目的而非生殖或**目的。除陶器外,唐朝人也善于制作金银饰品,用来装饰历代国王的生活器具和墓葬。

“一会上去看了就知道了,”李梅没再提出反博,反而神情淡泊了起来,深深地看着吕涛,算是默认了他的说法。

吕涛点上了一支烟,深吸一口后又缓缓地吐了出来,用手电光向前照射了一下道:“那边,那边还有一个洞。”

三人很快又来到另一个洞口,因为洞穴不大,整个洞穴面积不超过十平方米。从这个洞口外可以看到洞里一块色彩缤纷的古代灰泥石板,在这块石板的上面,有具装饰着玉石和其他饰物的人体骨架,尸骨早已散架。陵墓的随葬品中,有三人进入天坑世界以来所发现的最丰富的玉器装饰品和耳饰随葬品。而灰泥石板上面雕刻的符号,是吕涛无法解读出来。

吕涛吸尽了最后一口烟,顺手将烟头弹向黑暗的空中。嘴角挂上了一抹无所谓的笑容,向身边的姐妹俩柔声笑道:“你俩在边上站一会,我把这人体骨架搬出去,你们在进来收捡这里……”

“这点小事我来做,你去劈木头点火把,”李梅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目色凝重的看着吕涛。这可是寻宝的好地方,自己收拾这里,备不住还会有意处之惊喜呢。

吕涛对李梅也是很放心,况且自己与姐妹俩的距离,也不过十米之距。李梅虽然贪恋财宝,但不意味着这样不好。盗墓贼哪个不贪,况且她也是盗墓贼的婆娘。想到这的吕涛,脸上却露出了欣慰的表情。

李梅进洞收拾洞穴遗留物,自然而然地少不了洞穴外姐姐李雪的陪伴。放下行李的吕涛,手提砍刀拿着另一支点燃的火把,几步来到那一只巨大的黑色雕花棺椁前,木棺几乎高到吕涛的胸口,立于棺床之上,黑的非常刺眼,棺椁表面似乎打过光上了清漆,亮的很不自然,上面的雕花很浅但是非常鲜明,大约是大量的鸟篆文字。

二十分钟过去了,吕涛没有劈完棺板。收拾完洞穴的李梅,将那张带出的野牦牛皮铺到了灰泥石板上面,困倦来不起的李雪,简单地与吕涛打个招呼上床睡觉去了。

换作往日,李梅戓许早就与姐姐一起上床睡觉去了。可此时,李梅并没这么做,她并没有过来帮助吕涛劈木头,而是坐在洞穴口前,一边守候着入睡中姐姐李雪,一边透过火把光欣赏着从洞穴中拿出的唐朝古人陪葬品、遗留物。唐朝四川陶塑在继承汉代四川陶塑作品中,对各种畜禽都有精彩呈现。无论是实用性也好,还是神异性也罢,都能刻画得丝丝入扣、栩栩如生。特别是马、鱼、鸡、羊之属在兼具实用功能的同时,还更多地赋予了时代色彩,特别是融入了汉人黄老思想、神怪理论的哲学涵义,彰显出神瑞、灵异的光芒。

唐朝(公元618年~907年),是世界公认的中国最强盛的时代之一。李渊于618年建立唐朝,以长安(今陕西西安)为首都。其鼎盛时期的公元7世纪时,中亚的沙漠地带也受其支配。在690年,武则天改国号“唐”为“周”,迁都洛阳,史称武周,也称“大周”。705年唐中宗李显恢复大唐国号,恢复唐朝旧制,还都长安。唐朝在天宝十四年(755年)安史之乱后日渐衰落,至天祐四年(907年)梁王朱温篡位灭亡。唐历经21位皇帝(含武则天),共289年。唐在文化、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都有辉煌的成就,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

众所周知松赞干布迎娶了文成公主。却很少有人知道三千多年以前,一个神秘的民族生活在西藏青衣江流域。他们以务农为主业,开荒种地,灌溉农田。作为古羌人的一支,他们被称为“青衣羌人”。在青衣江流域,这个民族建立了一个古老的奴隶制政权“青衣羌国”。今天的雅安,就位于这个古国的故地。千年的岁月辗转,青衣羌国早已消失在浩瀚的历史长河里,而青衣羌这个民族,在现于史籍的只言片语中,也走进岁月的迷雾,不知所终。

夹金山脚下的宝兴县境内,沿着青衣江源流东河冲击出的狭长河谷,形成了一个适宜人类居住的地带。自春秋战国开始,这里就为中原文明和周边少数民族文化的交汇之地,汉,藏,羌等民族在这里接触,交流,融合。而值得一提的是,这个地区地处边陲,交通要道的两侧又尽为大山,易守难攻,相对封闭,这些条件的存在,使得一些独特的古代文化,有了保存到今天的可能。作为雅安地区已知最早的开拓者和政权建立者,青衣羌人最后见于史籍的时间是东晋咸康年间,地点就在二郎山和夹金山区。在隋唐时期,兴起于青藏高原的吐蕃政权,影响达于夹金山一带。

因为文物和史料记载的缺失,神秘的青衣羌人最后的归宿,成为一枚“失落的指环”。但是,没有复原的历史场景,却掩盖不住文化交融带来的光辉。在夹金山脚下的藏乡,精美独特的民族服饰,独具一格的饮食文化,与众不同的民间游戏,这些神秘的印记,依旧保留了千年前,那场恢弘的民族大融合留下的痕迹,也带给了现世的人们,一种别样的美感。这种美感,就像那悠扬的羌笛,酝酿在青稞美酒中,发出了经久不散的醇香。灿烂多元而生生不息的民族文化,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民族,在五千年的文明史中,留给雅安的珍贵馈赠。

来自中原的秦砖汉瓦,闪烁着青铜光泽的古蜀余辉,骁勇豪迈的吐蕃风情,围绕着来自西边的牧羊人,吹响了羌笛。早已消失在历史长河中的青衣羌人,在中华民族大融合的趋势里,通过接触,交流和融合,在融入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同时,也把自己的文化传播和延续了下来。从远古直到现在,古老的王国早已不复,而建立王国的人们和他们所创造的文化,依旧在中华民族大家庭涌动的血脉中,生生不息地向前流淌。

又过十几分钟后,将棺木劈完并将木头拖至洞穴前点燃的吕涛,还没等坐下点上一支烟,一大堆等着解释的问题,又被李梅提了出来:“老公,这些陶器的品相怎么样?”

当前:第709/729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