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妖皇全集.com》第818/950页


这时,她只不过是刚满十四岁而已。

正值阳春三月,一路上桃李芬芳,江南草长。

祝英台与服侍她的仆人吟心缓缓前行,在一处风光明媚,杂花生树的路旁小亭中,邂逅了由贸城而来的梁山伯。双方一见如故,相谈甚欢,于是结为异性兄弟,结伴同行。

梁山伯的仆人叫四九,是个很机灵的小伙子。

四人不日来到杭州城外的崇绮书院,拜师入学,朝夕勤苦攻读诗书。

三年时间,弹指一挥。略嫌木讷而且长祝英台一岁的梁山伯,竟然没有发觉祝英台是个女孩。

三年时间不算短,两人耳鬓厮磨,日久生情。

祝英台曾多次显示爱恋之意,又恐怕稍有不慎,便会弄得不可收拾。而梁山伯只是兄弟之情,并没有特别的感受。

有时就算动心,也以为是自己有问题,哪里再敢深入研究。

因母亲生病,祝英台只得仓促回乡。梁山伯依依不舍的送了一程又一程。

不久,梁山伯听到祝英台居然是个红粉佳人,而且回乡后,许配给了贸城姓马的人家。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梁山伯迫不及待的赶到祝家,只可惜木已成舟,也只能泪眼相向,凄然而别。真是相见莫如不见,多情还似无情。

三年同窗,一起切磋学问,相互照顾扶持。风起展书读,挑灯写文章。春来花丛漫步,秋夜畅谈理想。关怀疾病,分享欢乐……点点滴滴往事,都化作刻骨的相思。

一点相思,万种柔情,从记忆的深处,如春蚕吐丝,绵绵不绝。

怪只怪,梁山伯太不解风情。怪只怪,祝英台没有将自己对梁山伯的情意,适时的告诉父母。

在男大当婚,女大当嫁的情况下,她答应了门当户对的马家的求婚。

既然有了婚约,便不能随意更改。当时是士族之风盛行,极重门第。

祝、马两家,都是由北方迁来的体面人家,而祝家不可能因照顾小女儿的情意,而丢掉脸面。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以生死相许……”

祝英台明白,自己是深深爱着梁山伯的,以为梁山伯并不爱她,才答应马家的求婚。

现在梁山伯向她一吐衷肠,她却是肝肠寸断。

人世事,几圆缺。婚约!婚约是不能废的,怎么办呢?

痴情的女子,用上拖延战术,希望借时间来改变一切。

主意既定,祝英台私下派人送信给梁山伯,希望他暂时隐忍一切,努力求取功名,以图借煊赫的声势来扭转一切,并表示对梁山伯“海枯石烂,此情不渝”。

一年过去了,两年过去了,祝英台已是年近二十岁的人。

过去十四岁出嫁的闺女多的是,十七八岁更是公认的适婚年龄。

虽然马家一再催促,父母也心急如焚,但祝英台就是不肯点头答应,甚至不惜以死相胁,终于得到双方家长的允许,婚事等到祝英台过了二十岁生日再说。

果然,皇天不负苦心人,在爱情这一伟大动力的驱使下,梁山伯终于获取功名,又恰好被皇帝任命为贸城县令。所谓贸城,也就是今日的浙江宁波。

宁波在甬江与姚江的汇流之处,距海约四十里,江水清澈深泓,无滩险淤沙,便于舟船航行。

到了唐代,这里成为扶桑人进贡和贸易的要道。

东晋时虽然还没有与海外来往,然而商衢繁荣,舟揖辐辏,已经颇具大商埠的气势。

梁山伯到任之后,忙着施政听讼,暂时还不便专注自己的私人事务。等到一切都就绪以后,衡情度理,又不便贸然行事。

贸城马家,世代为官,宗族繁盛,梁山伯实在想不出什么充分的理由,来横刀夺爱。

因爱故生忧,因爱故生怖。忧心如焚、闷闷不乐的梁山伯,竟一病不起,溘然而逝。

就像是晴天霹雳,祝英台先是目瞪口呆,继而放声大哭,既哭梁郎的可怜,也哭自己的可悲,更哭梁郎的无能。

当前:第818/950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