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突围全集》第50/51页


真正的包围又开始了。他觉得最难的,就是人心与人心之间,很难找到通路。正因为找不到通路,所以也就没有了信任和理解,所以渔丈人以死明志,浣纱女以死明志,而自己的一再地犯错误,也是由于缺乏信任和理解而造成危机感。伍子胥没有想到,他还是在围困之中,他并没有真正突围。而围困他的,正是他自己。

现在他是来到了吴国,可是他的复仇,将如何开始呢。他能够让吴国的国君,吴国的臣民,都理解自己么?而自己,又能够真正理解吴国国君和臣民么?

理解的开始将在何时,信任的人心将在何处?这实际上便是真正一直围困伍子胥的东西。

伍子胥又看到了那轮天上太阳,人间已经是秋了,可阳光还是那么强烈,让他不可逃避刚刚结束的逃亡日子,也许真正的逃亡还没有结束,真正的突围正在继续。

他能够成功突围么?

初秋到了,收获来了,可是伍子胥呢,还在亡命,而且现在还有着更为沉重的心灵重负,对此能不怅然!

往吴市的途中,他病了,发高烧。

从渔丈人投水之后,他就开始生病,发烧。现在浣纱女又死了,他发烧就更加厉害了!

上面是日光炎炎,下面是碧波万顷。他感觉到水的包围了,无边无际的水,包围着自己,不能拒绝,想挡也挡不住。

只有水世界里,才会回来渔丈人和浣纱女!

回来吧,回来吧,你们回来吧!

他听到自己在喊,而且这声音越来越大,整个人寰的声音都被这声音掩盖了。

他病得很沉重。

他本来是需要扁鹊的,或者东皋公,但他现在什么都不需要,他只需要回忆。他就像是跟他须髯皆白相对应的一般老了的老人,现在只需要回忆来满足人生了。

可是原野还是充满生机的。

他还能吹箫么?箫声,在原野土地上飞翔,那些草,那些树,在风中舞了起来。太阳正在渐渐落下,山坡上下来了几头牛,牧童正骑在牛背上。有一些庄稼人,荷锄回来了;也有一些樵夫,挑着柴担回来了!虽说秋风萧瑟,可是这一切并不是凄凉。

箫声让他触摸到生命,还有希望,他的前路已经在那里等他了。

他喝了几口泉水,他的顽强的生命不仅没有倒下,反而又挺了过来。他的高烧奇迹般地消退了。现在他正走到了麦田地面。麦田让他想到了逃亡的开始,但现在,在逃亡就将结束之时,他又看到了麦田。

麦田不再是当日的麦田,却是吴国的麦田,因为收割,于是空荡荡的。那与其说是一种轻松,还不如说是一种沉重。

也许天下的麦田都一样,所以麦田应该是没有边的,一接连就到了天边,就与云接壤。可是现在哪里还有麦田呢,只有那些麦秸垛,麦秸垛呀,它们代替了麦田。

他开始了吹箫,这是麦田里的箫声。

又经过数日跋涉奔波,伍子胥终于来到了吴市。

不再有原野的气象了,这里就是繁华的都市呢。人气好旺,不再愁见不着人,找不到人的。可是举目无亲呢!现在下一步怎么走?是不是一步就走进吴国宫殿里去?

在吴市的长街上,伍子胥手中握着那支紫中带着些墨绿的紫竹洞箫。思考的结果,他选择了吹箫。他的心事只有箫最懂,他要让吴国先懂得了他的箫音,然后再懂得他的心灵之音。

他不再乞饭,他似乎是在惩罚自己,甚至连吃饭的事都不再想了。他只想着如何通过箫声达到人心的交流。他还会多次梦见那渔丈人,还有浣纱女子。他终于在一次吹箫中饿昏了,他觉得自己趴在地上,周围地上全是白花花的米饭。他疯狂起来,他吃他啃他吞他舔,他一路爬着一路舔,终于他发现自己舔的东西的古怪了,啊,那是一个美丽女子的玉足。

他仰起头,是她,浣纱女子。她此刻就站在他的面前,用一双幽怨的眼睛,看着他。

一种奇特的感情抓住了他。可是没等他作出表达,她却突然就消失了。

他听到的却是一阵嘈杂的声音。他知道这是吴市的街市,他又回来了,又回到这个让他疲惫的世界。他没有搭理那些救醒自己的人,他的嘴角还流着灌进去的水。突然有一种念头在眼前一闪,那是厌世的思想在支配他,他想离开吴市,到一个清静的地方去。

但是他的眼前出现了父兄。

于是没有任何选择,他开始积极配合着吴市好心人,开始吃饭了。

他又一次挺起了箫声,哀戚泣诉,悲壮感人,没料到却也为自己解决饥饿问题,找到了一个办法。这里是吴市,他不可能到番薯地靠挖番薯充饥。他要复仇,要见到吴宫里的人,所以必须活着。

现在他的箫声就是他的一切了。他要让自己的箫声,起到自引自荐的作用。他披着一身阳光,以楚国之音灌注以生命,呜呜咽咽之声,似是寻求一种真正的理解。他的复仇将从这里开始,他的突围也将在这里结束。

箫声荡在吴市的街肆,他已经觉得什么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他要把这悲哀的箫声,吹遍这天空下面的世界,吹进人人的心里。这就是我们的世界,不尽悲哀的世界。

箫声,在吴市的空间回荡,渐渐地进入了吴人的心里。

然后伍子胥又继续着吹箫,好让这悲哀的箫声,吹进吴王的宫殿里去。

当前:第50/51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