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妃要出逃王爷,我本不是妃全集》第18/191页


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

三月香窠已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

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

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漂泊难寻觅。

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愁杀葬花人;

独倚花锄泪暗洒,洒上空枝见血痕。

杜鹃无语正黄昏,荷锄归去掩重门;

青灯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

怪侬底事倍伤神?半为怜春半恼春:

怜春忽至恼忽去,至又无言去不闻。

昨宵庭外悲歌发,知是花魂与鸟魂?

花魂鸟魂总难留,鸟自无言花自羞;

愿侬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

天尽头,何处有香丘?

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

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

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

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

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傍边的三人在听见《葬花吟》后,已经彻底震撼了,能写出这样一首诗,要有多高的诗词修养啊?

他们三人一向自视甚高,却不想眼前这个清秀的少年更胜一筹。真是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啊。

“这首词叫什么名字?”玉崇澈突然想知道眼前的少年会娶怎样一个词名。

“‘葬花吟’,子澈觉得可好?”盗用就盗到底吧!

“一首‘葬花吟’让人肝肠寸断,百感丛生。”玉崇景惊叹一声。

遐想中,冰清玉洁的少女,轻挽罗衫,肩负花锄,满怀愁绪步出绣闺。此番欲何为?竟是为那飘洒在地的“花魂”寻得一个去处。

解读林黛玉(2)

林小雨想到黛玉悲惨的命运,心里一阵感慨。当初看红楼梦的时候看到黛玉含恨而终的情节,林小雨沉默了很久。

后来她还特意就黛玉的命运找自己的语文老师商谈了一下,老师却告诉她:写一本书就要给予书中的灵魂,每一个情节都像是作者亲身经历一样。而黛玉最后会香消玉殒也是作者不得不写的原因,如果黛玉最后和宝玉在了一起,红楼梦就不会成为经典名著了。

林小雨解释道:“说是‘葬花’,其实也是对那女子命运的悲怜。花落自有花开日,而‘葬花’之人对于未来,却是那般茫然。个中的忧伤和凄苦,全然寄托在那片片花瓣里,亲手埋下的亦是自己的心境。”

“懂得赏花、怜花,与花为伴、同气相求的‘葬花人’,断是有得几分清高的淑女,甚至‘不食人间烟火’。这样的情境,却无能一见,可谓人生的一大憾事啊。”陵一炫收起以前的玩世不恭,态度严肃的感叹起来。

“怎无奈,‘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纯洁和孤傲的品格,面对世俗的冷漠和势利,自然是格格不入。在无力抗争的情况下,结局只能是悲哀的,以至‘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飘泊难寻觅’。虽说是花无百日红,也难抵凄风苦雨的摧残,但‘花魂’依在,芳香如故。更让人感叹的是,‘葬花人’所期待的那种归宿:‘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此情、此景、此心、此愿,让人徒添伤感。”林小雨不禁融入黛玉的世界。

“‘葬花’之人虽是赢弱女子,然而,那份情怀、那种傲骨,又何让须眉?固然是‘自古红颜多薄命’,但‘葬花人’毕竟是按照自己的想法活了一回,也始终没有为世俗的压力所屈服。‘葬花吟’道出了她的心声,也诉说了一种人生价值。”玉崇澈接着林小雨的话说了下去。

回府

当前:第18/191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