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是条鱼全集》第10/76页


出了陕博,苏豫看着面前那类似紫禁城风格的建筑,由于将金色的琉璃瓦换成了青色,更显凝重大方,与这个城市的气质互相融合、相宜得章。据说这座建筑是梁思成的女弟子张锦秋的作品,一代大家,名符其实。

离开西安的时候,领导们特别提议绕城转上一圈再离开。

于是,行走在车上,远望大雁塔,遥望古老的城墙,钟鼓楼,看着这些古老的建筑,苏豫突然想起,有人说,一个城市的灵魂,是隐匿在青墙石瓦中的叹息,是飘逝在如烟长河中的传说,是沧桑与辉煌的相互见证,是古朴与现代的华美乐章。那么,西安的灵魂就在这一砖一瓦中吧,古老而又厚重。

匆匆而来,匆匆而去。初初谋面,便要离去。

苏豫心想,我终将会再来,再来细细探寻。

第一卷 初入媒体 第九章 小升半级

日子就在忙碌的工作中悄然滑过,一转眼又到年底了。

回顾这一年,有得有失,有喜有悲。

对于苏豫来说,这一年,有失去亲人的痛苦,也有理想照进现实的残酷。

很多时候,他都在想,父亲的离去,对于自己意味着什么呢?好像他早已离去,在自己的生活里根本就没有他的痕迹,因此他离去后,好像表面上看来对自己毫无影响,正常生活。然而夜深人静的时候,每每想起父亲已不在这个人世的事实,他仍然一阵阵心酸。那个在自己生命中最重要的男人,那个与自己有着血缘至亲的男人,无论是恨,还是爱,都已过去,都已不在。

而自己对于新闻的热爱,对于媒体的向往,种种理想遭遇现实之后,也就觉得无非如此。当理想变成谋生的工具时,就显得格外脆弱,也格外滑稽。什么“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如果说记者还可能有这样的机会,还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发出民众的声音,还可以为老百姓谋点福利的话,苏豫心想,自己所干的全是歌舞升平、粉饰太平了。即便连“救助患儿”这样的大型慈善活动,也被媒体和企业所利用,成为他们宣传的工具。

每每在这样的场合看到那些企业老总,声情并茂的说着自己的慈善梦想,惺惺作态的面对苦难的被救助者时,苏豫就想,这里面又有多少真心呢?可是即便这样的假仁假义,仍然是被需要的吧!即便是将自己的苦难摊开在公众面前,自己的生活被晾晒,自己的私隐被公开,然后接受各种各样的评判和眼光,对于苦难者来说,仍然是没有办法拒绝的。个人的力量太渺小,各项福利措施又不够完善,当我们每一个人遭遇到灾难的时候,求助仍然是最有效的方式,虽然悲哀,却也是现实。

对于媒体,虽然有着些许失望,可是苏豫明白,理想是理想,现实是现实。工作了这么多年,苏豫已经不再是刚毕业时的无所畏惧的少年了,哪有理想的工作,哪有完美的公司?用苏豫以前一个上司的一句话说,“没有完美的公司,只是看谁的不完美更少一点。”而秦明月说的更好,“这里只是一个平台,发挥自己能量的平台。”

所以,失望归失望,苏豫仍然抱着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去。特别是完成了某项工作,在报纸上看到自己努力的结果,或者搞了一个活动,看到客户和参与者满意的笑脸,苏豫就会觉得异常的满足,一种被认可了的满足,这时候他就会自嘲的想,原来我这人“虚荣心”是如此之强。

这一日,是企划部正常召开例会的时间。

秦明月首先总结了上周的主要工作,然后苏豫、宋佳、徐敏行、齐鲁未几个人也一一就自己手头上的工作进度做了简单的汇报。

这时,秦明月说:“马上年底了,大家从入职以来也有小半年的时间了,工作都很努力,也很辛苦,在这里对大家表示感谢,也提出表扬,我们为自己来鼓鼓掌。”

听到领导这麽说,企划部几个人都挺高兴,兴奋的鼓起掌来。

只听宋佳奉承的说:“这都是明月姐你领导有方啊,要说感谢么,我们得感谢明月姐啊,你们说是不是?”

秦明月笑了笑,接着往下说:“特别是苏豫,表现非常优秀,做的方案和活动也在社领导那里得到了认可,钱社长和黄总对你的评价也很高,希望你能再接再厉,为报社发展发挥更多的作用。”

停顿了一下,秦明月接着说:“鉴于你最近的表现,经过社领导的商议,决定给你小升半级,担任企划部的主任助理,协助我做好企划部的日常工作,虽然职务不高,你可不能懈怠,要好好努力啊!”

一时之间,恭喜不断。

只听宋佳说:“恭喜你了,苏豫,荣升了啊,当官以后可得罩着我们啊。”

徐敏行马上说:“瞧这话说得,苏豫别听她瞎说,以后继续努力,为咱们企划部多争光啊!”

苏豫一听,连忙说:“一定一定。大家也都别‘寒碜’我了,我自己知道自己几斤几两,叫我去干活还行,当官我可不会当,好歹有明月姐呢,我以后就是多干活多跑腿,多为大家服务。”

齐鲁未在一边叫着:“苏哥,你得请客啊,上一次你从西安回来就给我们带了点小玩意儿,你说的那么多美食我们都没吃到,这次得让我们大饱口福啊!”

苏豫急忙说:“没问题,没问题,我一定请客,大家商量商量去哪,咱们不醉无归啊!”

秦明月也在一旁凑趣:“大家定好地方叫我一起啊,咱们也让苏豫出出血。”

苏豫在一旁做心痛状,“我的钱包啊,又要瘪了,唉!”

徐敏行笑哈哈的说:“苏豫你可别小气啊,我们也不会狠宰你的,大家一起高兴高兴么。”

除了宋佳笑得有点勉强外,企划部里欢声笑语,一派喜乐气氛。

就这样,苏豫在2005年即将结束的前一天,小升半级,工资涨了区区200大元。

苏豫觉得这事儿挺可乐,升一次职,每月多了两张红票子,还不够去饭店里吃顿饭呢,就这儿,还有个别人看着眼红,也是蛮独特的职场风景。

《绿城早报》的工资一般,并没有外界上想象的那么高。据说在2000年前后,当时报社的工资在这个城市是数得着的,那个时候《绿城早报》还挺红火,还有着江湖老大的余威,效益也好,媒体的威信也高,如果能在这里工作,大家都会羡慕得不得了的。可是随着时代的发展,整体工资水平的上涨,《绿城早报》却一直固守不前,工资早已从“领头羊”的位置成为中等偏下了。这次还是因为改版,为了吸引人才,才稍微涨了一些,也不过是中等偏上的水平。

苏豫当初进报社的时候,只是一片盲目,根本不知道工资会有多少。第一个月拿到工资单的时候,看了看上面的数字,不高不低,虽然比不上以前的水平,他自我安慰的想,好歹城市的消费水平也低了呢,还算不错了,总是比那个广告公司老板开的高一些吧。

当前:第10/76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