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是条鱼全集》第14/76页
两个人都饿了,而且“酒逢知己千杯少”,这顿饭,吃的是少有的痛快和舒服。
吃完饭,已经是晚上10点钟了,俩人聊得依然是意犹未尽。
“葛安柔,你家在哪,你怎么回去?”苏豫临出门的时候问。
“我自己打车回去就行了,你也赶紧回去吧。”葛安柔连忙回答。
苏豫笑了笑,“那哪行啊,咱可得要有绅士风度啊,我先送你回去吧,你一个女孩子,这么晚了多不安全。何况,真出了什么事,我姨妈会饶不了我的。”
葛安柔也不多推辞,两个人站在寒风里,好容易等来一辆出租车,一起进去。
“师傅,先到建设东路教育局家属院。”苏豫上车就对师傅说。
两个人坐在车上,看着窗外星星点点的灯光,一路无话。
苏豫到家的时候,已经晚上11点了。
母亲还没睡觉,一直等着苏豫回来。
“这么晚才回来?怎么样?是不是有戏啊?”,母亲很高兴的问。
苏豫强忍着笑意,说:“嗯,还不错,妈妈,你就别多操心了。”
说完就去洗澡准备睡觉,躺在床上,他心想,有戏?有戏么!呵呵,不过倒是多了个老同学,多了个好朋友,也不错。
第一卷 初入媒体 第十二章 停刊风波
春节过后,上班第一天,苏豫就发现,报社的气氛有点怪异。
只见各部门人来人往,交头接耳,纷纷传言,说什么《绿城早报》将要被新闻出版局停刊一个月,还有人言之凿凿说因为一篇什么报道之类的。
问及具体情况,大家又都说不清楚,也不知道这话是从哪里传出来的,直闹得整个报社人心惶惶。本来过完春节来上班,大家还从节日的氛围里没缓过劲儿来,这样一来,更是无心工作了。
就这样过了几日,虽然仍有传言,报纸还是正常出版,各个部门的工作也都慢慢开始正常运转。大家在将信将疑之中,恢复了日常工作。
苏豫心想,难道真的是谣言?这玩笑可开大了,报纸停刊这种事可不是说着玩的。又想“空穴来风,必定有因”,再加上这几日看社领导来来去去都是行色匆匆,面色也多了几分凝重,连秦明月都没有开会交待企划部近期的工作安排,他心想,或许暴风雨就在眼前。
果不其然,刚过完正月十五,《绿城早报》停刊的正式文件就下来了。
办公室邢雁秋通知各部门,按照新闻出版局、报业集团的指示,马上召开报社全体大会,不许请假,不许迟到,没有任何借口和原因,必须每个人都必须出席此次会议,否则将被停职查看。
依然是上次开“新人入职大会”的会议厅,半年前钱社长的豪言壮语犹在耳边,那番关于辉煌和荣光的回顾,以及对未来的期盼和憧憬,一句句声嘶力竭的呐喊,“王者必将归来,我们必能取得下一次胜利。”依然仿佛在这个会议厅里回荡。在今天看来,一切都成了一种讽刺,成了一个笑话。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今天的钱社长是异常沉默和凝重的,与上一次的神采飞扬完全不一样。他简单的介绍了自己身边的两位,一位是新闻出版局的张副局长,一个是集团主管《绿城早报》的韩副总。然后就宣读了新闻出版局下发的关于《绿城早报》停刊整顿的文件。
文件并没有就停刊原因做出过多说明,只说是因为不实报道,所以要停刊一个月,这样的遮遮掩掩,让人忍不住猜疑,到底是什么不实报道,会引起如此大的反应。停刊一个月?这是《绿城早报》近60年历史上从未有过的事情。而领导们对此讳莫如深的态度,让人不由得觉得这事儿有点诡异。
钱社长宣读完文件,张副局长接过话筒开始发言。
“早报的同仁们,大家好!想必大家对这次停刊会很震惊,也会觉得很难过,我也是感同身受啊,作为从早报走出去的一员,我跟早报的感情是‘打断骨头连着筋’,分也不分不开啊。不过,这次停刊整顿不是对早报的否定,更不是对大家的否定,可能看起来这是件坏事,可是也可能是件好事么,俗话说,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呢!大家在这一个月的时间里,好好学习党的政策,好好学习新闻知识,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早报一定可以卷土重来,重战沙场。”
钱社长带头鼓掌,下面的掌声也响起来,这热烈的掌声听起来却有着几分萧索的味道。
集团的韩副总并没有多讲,只是说好好听张副局长的话,好好学习之类的。
倒是钱社长又说了几句,“同志们,张副局长说得好,这次停刊虽然是件坏事,可是也是对我们的一个警示,我们可以借着这次机会好好反思,然后更加努力的前进。希望大家不要灰心,我不灰心,我坚信我们的未来一定会更美好。”
听到钱社长的话,苏豫心想,能做到领导位置上的人,不管能力如何,总有几分过人之处,光是这心理素质,这不怕挫折失败的劲头都值得人学习。
会议就在这种怪异而凝重的气氛中结束了。
会后,苏豫才在消息灵通的人士口中,了解到停刊的真实原因。
原来年前的时候,《绿城早报》发表了一篇新闻报道,《真假记者狂发矿难财》,说是据知情人爆料,有众多“媒体记者”纷纷前往鲁州“领工资”。
这件事情还得从头说起,新闻发生的起因源于一场矿难。鲁州市寄料镇一煤矿突发透水事故,正在井下作业的多名工人得以逃生,但还是有人员伤亡。鲁州市寄料镇发生矿难的消息被知情人透露给省内多家媒体,而后这一信息又通过手机短信广泛传播开来,接到手机信息的媒体记者称传告消息者为“奔走相告委员会”。于是,得知这一信息的“记者”陆续来到鲁州市,鲁州市各大宾馆、饭店、小旅社都住满了闻讯而来的“领工资”人群,这其中的记者有真有假,纷纷领取100-1000元不等的“封口”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