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是条鱼全集》第53/76页
“咱们赶紧…”苏豫同时说。
两个人互相看了看,突然同时笑了起来。
“你先说,女士优先。”苏豫故作大度的说。
葛安柔笑着说:“那我就不客气了啊,你回去记得抹点烫伤的药膏,我记得方刚那有。”
苏豫点了点头,说:“好的,你就放心吧。”
看了看葛安柔又说:“很晚了,天还有点凉,你捧着咖啡先暖和一会儿,我赶紧把你送回去,有话咱们明天再说。”
把葛安柔送回去之后,苏豫一路上神思恍惚。
葛安柔低垂的蓁首,雪白如玉的脖子,不时的在他眼前晃来晃去,挥之不散。
第二卷 一路上行 第三十二章 上行八千里(下)
“上行八千里・豫商西藏行”的活动紧锣密鼓的筹备起来。
钱社长在会上隆重宣布,“上行八千里”登顶西藏活动组委会正式成立,蒋胜男被任命为此次活动的总策划和总指挥,各中心、部门,包括他自己和各位社领导,在活动期间,都要听从蒋胜男的“调遣”。
蒋胜男再一次站在了风头浪尖上。
钱社长都这么说了,还有谁敢硬顶着不配合呢?众人虽然不满,却也无可奈何。
这个节骨眼上,谁也不敢在私底下玩什么花样,什么时候领导会容忍,什么时候领导不会容忍,在这儿混得人都是一清二楚。
就连苟二山,再眼红,在碰见蒋胜男的时候,也只是语带调侃的喊一句:“蒋总策划,以后可得多照顾咱们啊!”
蒋胜男只是充耳不闻,该干么干么。
随着时间一天比一天紧迫,活动也快速、有序的不断向前推进着。
终于,出发的日子到了。
在“上行八千里・豫商西藏行”的出发仪式上,《绿城早报》总编辑文熙来精神抖擞、意气风发,激情的讲话颇有一点“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的气概。
“各位‘上行八千里’的队员们,大家好。值此《绿城早报》成功改版一周年之际,本着回馈、感恩之原旨,本报盛邀河南企业界领袖、精英,‘上行八千里’登顶西藏,探寻河南企业‘上行’之思想本源,让‘上行’精神反哺河南企业。”
一番话下来,掌声雷动。
每一个参与者都异常的激动,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这个时候,他们不再是拘泥于日常身份的董事长、总经理,不再是高高在上主宰员工命运的领导们。在这里,他们恢复成了最最自然的自己,甩掉了环绕在身上的名号和光环,他们只有一个目标,到西藏区。
雪域、高原。牦牛、藏羚羊。布达拉、西藏。
还有蓝蓝的天,高高的云,那些像梦境一样美丽的景色即将出现在自己的眼前。
行程是这样安排的,在《绿城早报》总编辑文熙来的带领下,21名豫商精英乘飞机赶往兰州,和先期到达的部分企业代表会合后,沿青藏铁路开始体验天路“上行”之旅。
到在圣城拉萨,在这里做了短暂的停留,“上行八千里”团队继续从拉萨出发向东,由海拔3600米上行,经海拔5190米的那根拉山口,沿途400公里,抵达西藏第一圣湖纳木错。
旅游大巴一直沿青藏公路东行,道路两旁是喜马拉雅山脉和念青唐古拉山脉。山脉的脚下,广阔的那曲草原上,黑色的牦牛、蓝色的天空和厚厚的白云相互映衬,构成一幅独特的高原景观。
在高原缺氧的状态下,“上行八千里”的河南企业家团队,游览了此行最美丽的自然风光――圣湖纳木错。
著名诗人企业家曹显白,还特意盛了一瓶纳木错纯净的湖水,准备带回绿城。“这是我们此行最珍贵的见证,纳木错湖水纯净无瑕,是我们长途跋涉、历经种种高原反应最终获得的最高奖励。这将成为我们‘上行八千里’的最好见证。”
从纳木错返回拉萨,当天下午,“上行八千里”团队在圣城拉萨举行了上行巅峰论坛。这标志着历时7天,行程八千余里的《绿城早报》改版一周年登顶西藏活动圆满结束。
“‘上行八千里’的兄弟姐妹们……”
“上行八千里”总领队、《绿城早报》总编辑文熙来充满激情的开场白结束后,餐厅立即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同行七天七夜、相伴8000余里、共同感受海拔提升5000多米的经历,已经让这个28人的团队产生了一种无法割舍的亲情和难以言传的默契感。
“‘上行八千里’的兄弟姐妹们……”这是文熙来在西藏多次使用的称呼。这样的称呼每次都能让队友们心生温暖,稍稍减轻高原反应。在世界屋脊上的圣城拉萨,在贯穿这座阳光之城的拉萨河边,“上行八千里”的豫商们会聚在一起,第一次集体反思登顶西藏感受、纵论上行八千里精神。
临回程的前一个晚上,众人聚餐,多天的战友情谊,喝起酒来分外豪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