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万岁校对版作者张云》第1849/2000页


  我想,在电影史上,德国人这一次创造了一个几乎没有人能够超越的纪录:一个国家为了一部电影运转,它的领导人、政府、军队、民众全都成为了电影的演员。这样的事情,在世界各国还都没有出现过。
  但是德国人做了,他们只要认定是对的,就去做,没有丝毫的犹豫。
  因为原先定在1934年举行,所以纽伦堡集会为了保证质量,在1933年就开始准备了,所以尽管集会的举行时间提前了一年,但是筹备工作进行得依然是有条不紊而且十分的迅速。
  从决定提前一年举行,到正式开始,总共花了不到两个星期的时间。在集会举行的一周里面,整个纽伦堡成为了欢乐的海洋,德国人簇拥在这个古老的城市里面,整个城市变成红色和棕黑色的海洋,红色的是德国国家社会主义工人党的旗帜,棕黑色的,则是德国党卫军以及各种其他军队的颜色。这个城市,在趁机了十几年之后,再一次发出了震荡整个欧洲的声音。
  德国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败之后,第一次举行大规模的阅兵仪式,在纽伦堡市中心的大广场上,小胡子带领着党政军高层检阅军队,党卫军、冲锋队、宪兵……当这一支支部队出现在街道上面雄赳赳气昂昂走过的时候,当他们在高高飞扬的德国国旗和德国国家社会主义工人党党旗的飞舞之下阔步前进的时候,那些围观的德国人疯狂了,他们一遍遍地喊着口号,一遍遍地举起右臂行李,一遍遍地泪流满面!
  这么多年来,战败的德国人从来没有看过他们的军队有如此的精神抖擞。德国战败后,这个国家的陆军只保留10万人,空军解散,整个国家不仅仅丧失了进攻能力,连防守能力都无法达到,这样的国防,德国人怎么可能有安全感。
  虽然有10万人,但是那又是怎样的10万人呀。德国的陆军,依然沿袭着一战之前的传统,无论是军装还是精神,他们装备落后,士气涣散,就如同颓败的大厦,彻底落寞了,失去了朝气,失去了德国军队的那种气吞如虎的气势,腓特烈大帝、俾斯麦时代的那支铁血军队消失不见了。
  这样的军队,是根本无法让民众振奋起来的。
  也因为是这个原因,小胡子从一开始就要在党的内部建立一直全新的军队,一支只服从于党的命令的军队,枪杆子里面出政权,这一点,小胡子比任何人都清楚。
  而他的这种想法,也注定了党卫军、冲锋队等等这些军队和传统的德国陆军有着本质的区别。这些部队不仅仅有着世界上最先进的装备,不仅仅有着比传统陆军漂亮威武得多的崭新的军装,更有着一颗颗被德国国家社会主义工人党武装后的头脑,他们对于小胡子的忠诚,对于这个国家的忠诚和热爱,对于重振德意志辉煌的追求,是传统的德国陆军远远无法相比的。
  这样的一支军队,也让德国陆军部如芒在背,开始的时候他们对小胡子并不是很好,他们认为小胡子是在制造一个国中之国,尤其是看到国家社会主义工人党旗下的那些部队的装备和风貌的时候,但是后来随着小胡子的势力越来越大,导致德国陆军部的态度最后来了一个一百八十度的转变,陆军部对于小胡子表现出了极大的善意和合作意向,小胡子更是趁机把陆军部里面很多的英才都拉拢了进来,极大地补充了自己手下的武装能力,按照这样的速度发展下去,到最后,整个德国的武装力量最后完全都会被他整合。
  不过这些对于老百姓来说无关紧要,在他们看来,不管军队属于谁,只要它属于德国就行了,尤其是当他们看到眼前这样的一支气势逼人装备先进的军队的时候,压抑在他们内心长时间的那份对于尊严的渴望,彻底释放了出来。
  自从战败之后被压抑失去尊严的德国人,在纽伦堡集会上彻底找到了一个发泄口。而在集会上,小胡子世间罕有的天才般的演讲才能也爆发了。在短短的一周时间里面,他发表了近15场演讲,尤其是当他检阅的时候,当他向无名烈士墓献花的时候,当他接受冲锋队和厂卫军效忠的时候,当他对希特勒青年团讲话的时候,当集会结束他在全党的工作会议上讲话的时候,没有一场不是获得巨大成功的,没有一次演讲不是天才般的宣言的。
  在这些演讲当中,往往是小胡子说完一句,现场的观众就为之高呼,最后整个城市都像狮子一样发出怒吼,让那些前来报道和观看的欧洲其他国家的记者、外交使节在吼声中颤抖。
  在这些演讲里面,小胡子和之前的那些德国领导人有着根本的不同,他的那些前任们发表演讲的时候都是学究气十足的,都是柔弱无力的,都是没有什么实际内容的,但是小胡子不是,他在他的演讲里面,基本上贯彻了主题,那就是:德国国家社会主义工人党的目标不是自己的发展,而是重新塑造一个全新的德国,一个无比辉煌的德国,一个拥有着史无前例的尊严的德国!德国人要洗刷掉自己身上的耻辱,德国人要赢得曾经属于他们的高贵威严!
  “德国已经到了一个分岔路口,我们面前有两条路,一条是奴隶之路、灭亡之路,一条是自由之路,光荣之路!你们告诉我你们会选择哪一条!?”
  “德国,是德国人的德国!我们的祖先埋在这里,我们的光荣埋在这里!我们会有铁血之犁为我们犁开生存空间!我们要让这个国家延续一千年,一万年,直到永远!”
  “有人问我,在国家社会主义工人党领导下的德国会是一个怎样的德国。还有有人问我,德国现在已经腐朽了,还有复兴的希望吗。我的回答是:德国从来就没有死去,不为别的,只为它的名字叫德意志!”
  “安德烈・柯里昂曾经发表过一次著名的演讲,在他的那个演讲里面,他说出了自己的很多梦想。我也有这样的一个梦想!我梦想有一天,德国人能够昂起头生活!我梦想有一天,腓特烈大帝和俾斯麦的英魂能够重新归来!我梦想有一天,德国军队的炮声能够让整个欧洲发抖!我梦想有一天,阿尔萨斯和洛林的上空能够飘扬着德意志的旗帜!我梦想有一天,当后世谈论我们的时候,他们会挺起胸膛说;我们是德国人,是日尔曼人的子孙!”
  “我梦想有一天,我们的军队会喊着自由从容赴死!我梦想有一天,我们的官员能够鞠躬尽瘁舍身忘我!我梦想有一天,德意志的太阳永不落!”
  ……
  小胡子的演讲,通过广播,通过报纸,传遍了整个德国,传遍了德国的每一个角落,他的这些演讲,他的这些口号,被成千上万的德国人一遍一遍地传诵。
  而这次集会的相关的情况,也随即传遍了欧洲。英国、法国、意大利、俄国、波兰等等,各个国家都被德国人的这一次集会搞得目瞪口呆!
  在法国,主要的媒体上面纷纷刊出这样的一个标题:德国人要苏醒了?!
  纽伦堡集会,在欧洲算得上是一件大事。自从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相当长的时间里面,欧洲总体上来说政治环境都还是平静的,这种平静,让欧洲人都已经习以为常的,特别是对于德国,在很多欧洲人的眼里面,德国早已经不是什么超级大国欧陆霸主了,而是一个谁都可以去欺负的可怜的弱者。
  但是这一次集会,德国人的呼声,小胡子的呼声,让欧洲人嗅到了一丝危险的气味,一丝让他们都觉得心惊肉跳的气味,而这种气味,恰恰是他们最害怕的。
  也正是在这样的强况之下,《意志的胜利》横空出世!这部电影里面的内容,几乎全部取材于纽伦堡集会,作为总导演的莱妮・里芬斯塔尔,率领了一支庞大的电影队伍,这支队伍总人数在近300人,这些人里面,几乎集中了德国电影界绝大多数的精英,如果加上那些为这支队伍服务的人员,数目可就更大了。
  因为小胡子“一切都是为了电影”的指示,使得莱妮・里芬斯塔尔的拍摄工作进展得十分顺利,整个集会都是为了这部电影,所以实际上莱妮・里芬斯塔尔最后不仅仅是做了导演的工作,甚至还和戈培尔、希姆莱等人全面商定了整个集会的方案,从集会的各项议程的安排到集会的队列怎么走、打什么样的旗帜甚至是一个士兵应当如何走位,都进行了周密的计划和部署。
  用莱妮・里芬斯塔尔的话来说,她要拍摄一部“力量、尊严和美相结合的电影。”
  对于这部电影,不仅仅德国人期待,整个欧洲的电影界都十分的期待。人们不知道这样的电影出来之后会有什么样的效果。
  而当这部电影首映之后,整个欧洲立刻赢来了一场暴风骤雨!
  德国人被画面上的威武、那渴望已久的光荣震撼得举国疯狂,经历了这么多年的战败的阴影,经历了这么多年的耻辱,经历了这么多年的沮丧,这一刻,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因为一部电影,从灰烬中获得了重生!
  一部电影,让德国人苏醒了过来,它如同一声炸雷,响彻天地,让德国人的灵魂颤抖。
  德国万岁!国家社会主义工人党万岁!自由万岁!德意志的光荣万岁!……
  这样的口号,不仅仅响彻了德国的大街小巷,也在媒体上面炸开。
  《意志的胜利》经过梦工厂欧洲分厂的推广,迅速在欧洲各国的电影院里面放映,这部电影在放映的时候,并没有翻译成他国的语言,而只是配上了字幕,当这些活生生的画面出现在法国、英国、意大利等国的银幕上的时候,整个欧洲产生了一场地震!


第1190章 《意志的胜利》引入美国带来的意外
  欧洲电影,从一开始就有一个传统,这个传统和美国的电影传统有着根本的不同。美国的电影,从一开始就有特别重视商业元素,这种风格,和美国人本身的国民性有关系,同时也和爱迪生本人的影响有重大关系。但是欧洲人不太一样,从电影一开始,他们就特别注意艺术性。
  对于欧洲电影人来说,对于人生的思考,对于世界的展现,对于终极镇里的追问,是他们最为看重的,也是艺术电影中变现最多的,相比之下,政治,虽然也是一个艺术主题,但是和其他的主题相比,显然要淡化得多。
  不管是在法国还是在英国,不管是在意大利还是北欧,电影人关注的更多的是作为一个个体的人的思考和体验,他们关心的是人的灵魂,政治这种东西,对于他们来说实在是太生硬,实在是太尖锐,有的时候,很多电影人认为政治电影不算艺术电影,因为几乎所有的政治电影都是为了宣传而产生的,宣传和艺术,似乎是一个天生对立的。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才使得在欧洲几十年的电影发展当中,政治电影虽然也有生产,但是算得上杰作或者是对电影史产生重大影响的政治电影,寥寥可数,就更不用说是纪录片了。
  尽管在弗拉哈迪的影响之下,纪录片已经在全世界范围内受到了认可,但是纪录片的发展因为它自身的特点,依然无法和故事片相抗衡,在欧洲,纪录片依然是一个边缘所在。
  莱妮・里芬斯塔尔的这部电影,题材上面是政治宣传片,样式上又是纪录片,这两个特征糅合在一起,导致这部电影首映前,欧洲的那些电影人,虽然很关注,但是基本上没有人觉得这部电影会多么的出彩。
  但是事实却远非如此。这部电影的首映,在欧洲掀起了一场史无前列的地震,这场地震,从两个层面让欧洲人产生了巨大的震颤。
  第一个从面,显然是从社会发展的角度上。自从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德国和德国人就给已经给欧洲人留下了这样的一个印象:一个失去光荣变的困顿的国家,一个麻木呆板逆来顺受的民族。
  历史上德国人的那种辉煌,现在完全死去了。这种印象从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一直保持到现在,而且几乎成为了融入民众血液里面的观念。
  但是一部电影,如同一记重锤,狠狠地敲碎了这些民众的心。银幕上出现的德国和德国人,和他们心目中的想象根本就不一样,一队队整齐的军队,武器先进,斗志昂扬,他们的坚定和对于国家的忠诚,让人坚信这些人如果走上战场,绝对可以为国家从容赴死;一群群高喊疯狂的民众,之前他们是那么的麻木,但是在银幕上,他们一个个热血沸腾,他们为国家高呼,为民族高呼,为自己的自由和尊严高呼,在这样的民众面前,还有哪些困难无法被克服呢;一个个政府领导人,没有法国政客的吊儿郎当,没有了英国政客的雅致和规矩,没有了意大利政客的粗俗和暴力,有的是实干,有的是果断,有的是对于国家对于民众的责任,这样的领导人,谁能怀疑在他们的领导之下,一个国家不能够走向繁荣呢?
  更让欧洲人心惊的,是银幕上出现的那些德国青年,那些德国孩子,他们虽然只有十几岁,但是从他们的目光中,从他们整齐的步伐当中,从他们对领导人的崇拜之中,已经足以说明这个国家的下一代的心里,已经被播撒上了种子!
  这是一个领导人高度负责有着远大理想的国家,这是一个军队慷慨从容百折不回的国家,这是一个民众万众归心众志成城的国家,这是一个年轻人薪火相传后继有人的国家!
  这样的一个国家,不管它经受了多么大的打击,不管摆在它面前的是多么艰巨的波折,最后必然都会从容度过!
  《意志的胜利》,如同中世纪条顿骑士的号角,一声吹响,金戈铁马,呼啸而至,面对马蹄扬起的风尘,整个欧洲都在颤抖!
  英国人几乎是惊呼一片,甚至连首相在议会上做演讲的时候,都不得不提醒议会时不时要重新考虑一下对待德国的外交政策了:“现在的德国,已经不是从前的德国了,我有一个预感,阿道夫・希特勒上台之后,这个国家将发身根本的转变。为了大英帝国的利益,我们必须想出对策。”
  意大利,墨索里尼对德国发生的一切十分的感兴趣,尤其是他对国家社会主义工人党的党卫军、冲锋队和小胡子的个人风格很欣赏,这位已经独裁统治意大利多年的独裁者,一下子觉得找到了知己,所以在这部电影的影响之下,墨索里尼向德国派出了他的外交大使,向小胡子表达他的友谊,并且得到了小胡子的热烈回应。
  波兰,这个和德国毗邻的国家,在这部电影里面里面看到了德国人的崛起。波兰人很惊慌,因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波兰可是一个胜利者的身份参与了对于德国领土的划分,别的不说,但泽走廊已经成为了所有德国人的耻辱,德国如果强大了,波兰肯定会受到打击,而在欧洲各国当中,波兰的实力绝对是下等的,加上它的国土大部分都是一览无余的大平原,打起仗来根本没有任何的险峻可守。因此,波兰政府立刻派出了代表团向小胡子表达了自己的善意,而小胡子对待波兰政府的代表团态度十分的和蔼,这让波兰人放下了不少心。
  在所有国家中法国人是最害怕的了。如果在整个欧洲,评出一个让德国人最痛恨的国家的话,那肯定是法国。历史上,这两个国家从来就没有停止过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法国和德国更是成为彻彻底底的仇敌,而且德国战败之后,阿尔萨斯和洛林割给法国人,德国人无法在莱茵河驻军,除此之外,战争赔款以及法国人在德国的横向霸道,让法国在德国人的心目中变成了第一敌人,没有一个德国人不想着向法国复仇。
  法国人如今虽然在各方面都占优势,但是这个民族几乎天生就惧怕德国人。和坚定的德国人相比,这些热衷于红酒、女人和高雅音乐的法国人,实在是太精致了太纤细了,也太纨绔了,在战场上,有的时候他们可能会占据上风,但是论意志力,论军人的实力,法国人巨大多数的情况之下,根本就不是德国人的对手,对于德国人,他们是惧怕的。
  当这个国家积弱的时候,法国人是欣喜的,因为这样,他们就可以继续喝他们的红酒寻欢作乐了,但是现在,德国突然变得如此的危险,他们就有些坐不住了。
  英国人可以对德国不急,因为他们和欧洲本土隔着一道海峡,但是法国人不行,法国人走着走着就走到德国了。跟波兰一样,法国政府也迅速组织了一个代表团前去德国探听风声,当他们听到波兰代表团受到了很好的礼遇的时候,法国人放松了起来,他们以为德国新政府对待波兰这样的国家都能够客气,对待法国自然更不敢怠慢。
  但是结果却大大出乎他们的意料,当法国代表团抵达柏林的时候,欢迎他们的不是高举旗帜的民众,而是一队队的党卫军,杀气腾腾的面庞,整齐的军装,先进的武器,还有对法国人的仇恨。
  在接见的时候,小胡子戴着他的手下竟然全部都穿着军装,气氛十分的压抑。在会谈的时候,小胡子根本就没有笑过,谈的话题也都是他在一战的时候的事情,更是谈到了那辆德国战败之后法国人逼着德国人签订投降书的火车厢。当法国代表告诉小胡子那节车厢现在被法国的博物馆收场的时候,小胡子突然说了一具看起来喃喃自语的话:“那车厢,总有一天会被搬到德国的。”
  法国代表团在德国呆了三天,三天之后就灰溜溜的回国了。回国之后,代表团的负责人向政府提交了一份报告,报告称法国必须重新审视德国,必须严密注意德国人的举动,必须和英国一起联合起来放置德国死灰复燃。
  这个报告,引起了法国政府高层的极大震动,但是到了后来,却是雷声大雨点小,法国人虽然心惊胆战,但是在这件事情上面他们却是采取了静观的态度,法国政府似乎不愿意为这样的事情费神了。
  一部《意志的胜利》在政治上引起了这么大的震动,显然已经远远超过了一般电影的影响。
  而除了在政治上,在欧洲电影界,这部电影也广受好评,被很多人推为政治宣传电影的经典。
  尽管很多电影人在政治上不认可《意志的胜利》宣扬的那种观点,但是从艺术上来说,《意志的胜利》几乎征服了所有挑剔的电影人。
  “我要说,《意志的胜利》宣言的政治观念我十分的不认可,在这部电影里面,我看到了一种焦躁狂热的民族主义,这种思潮绝对会让德国变成一个可怕的地方,而阿道夫・希特勒很有可能变成一个比墨索里尼还要专制的独裁者,说不定一个全新的德意志帝国要诞生也说不定。但是我还要说,从政治宣传片的角度来说,这部电影绝对是一部成功的电影,更重要的是,从艺术性上来说,这部电影绝对会成为电影史的经典之作,成为政治宣传纪录片的顶峰之作!”
  “作为女导演的莱妮・里芬斯塔尔拍摄了一部让所有男导演都自愧不如的电影。她在电影里面展现出来的恢弘气势,在法国估计没有多少导演能够拍出来,在欧洲,也寥寥可数。而这部电影的美,让我坚信这样的一个判断:如果要评价一种古典的构图美、艺术美的话,世界上没有任何一部电影能够达到这部电影的水平!”
  “整部电影的构图,镜头的推拉摇移,画面中旗帜、人群、街道等等构成的直线的交叉和色块的对比,简直达到了古希腊古典美学的极致,每一个画面都是那么的精致,每一个画面都是那么的完美,我在观看的时候,简直痴迷了!那么狂热的场面,却用这样沉稳的古典美学去表达,结果产生了一种巨大的震撼效果!古典的构图大大凸显出了电影的主题,那些旗帜、人群、街道让整个场面变得壮观无比气势恢宏,而反过来,电影的主题因为这种古典的构图美,增加了巨大的可信性。我们都知道,政治宣传电影要想获得观众情感上的认可,相比于一般的故事片,难度要大得多,一部政治宣传电影,会在放映之前就让观众产生巨大的心里排斥,因为观众在之前就已经知道这部电影要灌输什么,所以一般的政治宣传电影宣传效果不好,很大的原因是因为宣传的手段太直白。”

当前:第1849/2000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