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万岁校对版作者张云》第38/2000页


  “《求救的人们》?!编剧:斯登堡,导演斯登堡,制片:安德烈・柯里昂!?”胖子捧着剧本看着我,觉得不可思议:“老大,不是你拍片?!”
  其他人听说下一部电影要斯登堡来拍,全乱了。
  我把斯登堡的那个《码头》的剧本,从头到尾改了一下,还给它换了个名字:《求救的人们》,历史上这部电影的真实名称。
  我笑道:“我这段时间想好好休息一下,好好琢磨下一部电影,你们呢,就继续辛苦,帮斯登堡把这部电影拍完。”
  “老板!”斯登堡上眼噙泪,激动得连话都说不出来。
  “斯登堡,你知道我们公司钱不是很多,我只能给你顶多20万的预算,你有信心拍出一部好电影出来吗?”我看着斯登堡,目光恳切。
  “有信心!老板,用不了那么多,15万就差不多了!”斯登堡挺了挺胸膛。
  “好,从明天开始,你开始召集人开拍吧,你全权负责。”我走过去拍了拍斯登堡的肩膀,小声说道:“不要让我失望。”
  斯登堡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只是一个劲地点头。
  第二天,公司就开始忙活开来了,斯登堡挑选演员,搭拍摄班子,胖子继续做他的摄影,甘斯负责外联,格里菲斯担当顾问,詹姆斯、茱丽都加入了演员行列,公司里惟一闲下来的就是我了。
  这天上午,我在办公室里费尽心机地写一篇文章,这篇文章的题目叫《蒙太奇论》,主要是写一下我对于蒙太奇以及相关电影理论的思考。
  关于蒙太奇的理论,苏联的电影大师爱森斯坦在1923年就发表了《吸引力蒙太奇》的文章,并引起了世界电影界的关注。蒙太奇其实是一个建筑用语,意思就是机器、车床的组装,爱森斯坦把这个术语借用到电影理论中,指出电影是传播思想而不是讲故事的,最重要不是展现各种事实,而是情绪上反应的组合,而爱森斯坦强调的吸引力蒙太奇就是以一种新的随意挑选的独立的感染手段,将镜头组合起来,利用镜头之间的张力,产生出符合导演目的的新的意义。
  蒙太奇理论成为电影理论的基础,影响深远,意义重大,而爱森斯坦本人,正是因为创立了蒙太奇理论,而成为了电影史上最有影响力的理论家,事实上,这个理论的创立,从1920年一直持续到了1948年,几乎贯穿了爱森斯坦的一生,在1923年的《吸引力蒙太奇》中,爱森斯坦只是开了一个头,提出了一个初级理论观点,这个理论的基本成型,则是他在1938年发表的《蒙太奇1938》这篇文章。
  当初在学校的时候,我就很喜欢他的理论,他发表的一系列文章都详细阅读过。现在这个时候,爱森斯坦正在紧锣密鼓地拍摄他那部光辉杰作《战舰波将金号》,还没有时间继续做他的理论研究。既然他忙着,那我就来写。
  电影从1895年诞生到现在,仅仅只有30年的时间,真正意义上的电影理论,应该从爱森斯坦的蒙太奇理论算起,虽然之前也有很多理论研究,像雨果・明斯特伯格的电影心理学、欧洲的先锋电影理论等等,但是大多都没有形成系统,对电影的实际拍摄影响不大,而爱森斯坦的蒙太奇理论,基本上建立起来了一整套的电影哲学,从具体的电影拍摄到电影世界观,建立了一个庞大的电影理论王国。可以做个比喻,说电影是一个圣殿的话,那么蒙太奇理论就是支撑这个圣殿的一根基柱。
  作为后来人,我自然知道这个理论的重要性,也知道,谁要是率先阐述了这个理论,那么他就将永载史册,成为不朽。
  这等的好事,我为何不做?!
  嘿嘿,爱森斯坦先生,你的那个“蒙太奇理论奠基人、现代电影之父”的名头,就让给我吧!
  根据记忆,我把爱森斯坦的三个理论研究时期的思想详细地梳理了出来,从吸引力蒙太奇一直写到理性蒙太奇,在文章的主要部分,我以爱森斯坦的《蒙太奇1938》为蓝本,详细论述了画面和形象的关系,形象与思维的关系,再次基础上,提出了“冲突论”的概念:两个蒙太奇镜头的对列,不是二者之和,而是二者之积,是1+1大于2的关系。
  我指出,每个单一的镜头都具有内在的能量和意义,即蕴含着与对立面相冲突的动力,比如体积的大小、运动中的方向、光线的明亮等等,当两个镜头组接在一起的时候,就会发生冲突、撞击,继而产生新的意义。也就是说,意义不在于单个画面里,而是在画面背后,存在于这一联系、对立、冲撞的过程中。蒙太奇,不仅仅是表述的手段,也是通过特殊的电影语言行事表达思想的手段。
  我还从苏联电影理论家维尔托夫、普多甫金等人那里借鉴了一些经验,对蒙太奇理论做了一些改进,用理论分析《色戒》中的镜头和意义产生,诠释我在这部电影中所要表达的思想。
  文章写了6万多字,从早晨一直写到晚上,其间我连吃饭上厕所的时间都省去了,尽心尽力写好这篇文章。我知道它的意义,所以一点都不敢马虎。
  完稿的时候,已经到了晚上八点。我把手稿锁进抽屉里,正要出去吃饭,吉斯告诉我有人要见我。
  山立格影片公司的老板,拉米尔・山立格。这家公司名为影片公司,其实很少生产电影,他们的业务只要是洗印、服装摄影器材,是华纳旗下的维太格拉夫公司的强有力的竞争对手。
  我从来没有山立格打过交道,他的突然到访,让我多少有点意外。


第60章 第一次买专利
  在吉斯的引领下,一个四十多岁的五大三粗的典型西部汉子走进了我的办公室,身上笔挺的西装和他的身材根本不搭配,甚至显得他有点滑稽。
  “柯里昂先生,打扰了,感谢您的接见。”山立格走过来客气地和我握了握手。
  “山立格先生,很荣幸见到你。请坐。”我指了指旁边的沙发。
  山立格也不客气,一屁股坐在沙发上,那个真皮沙发被他压得咯吱一响。
  “山立格先生,找我有什么事情吗?”我一天都没吃东西,早饿得前心贴后背了,赶紧开门见山。
  山立格笑了一下,道:“是这样的,柯里昂先生,我听说你们梦工厂又要拍摄一部新片,所以前来洽谈相关的业务。”
  我们拍摄新片才刚刚开始,这个山立格就苍蝇一样盯了过来找生意做,果然不简单。
  “哦,这个好说,不过电影器材我们公司基本上不缺,能和贵公司合作的,怕只有服装和胶片了。”我淡然道。
  山立格搓了一下手:“那好极,柯里昂先生,我们公司生产的胶片、服装,质量一流,就拿胶片来说,我们不但有生产基地,还有相关的研发基地,在好莱坞,可以说绝对是一流产品。”
  我点了点头:“这个我相信,但是其他的公司也不错,像维太格拉夫,如果贵公司的价格合理,我们自然乐意合作,否则,你们这样的公司多得是。”
  经验告诉我,和山立格这样的商人做生意,一定得做好砍价工作。
  “那是,那是,我们的价格绝对公道,而且胶片质量绝对一流,绝对一流!”山立格赔笑道。
  “你说你们有胶片研发中心,都搞些什么研究,最近有没有科研成果?”我对他的研发中心很有兴趣。
  山立格立刻信心满满:“我们的开发中心一直做的都是胶片的前沿研究,成果显著,最近的成果吗,主要集中在电影胶片的字幕研究上。”
  “哦!”我一听这个,顿时来了兴趣:“字幕研究,说来听听。”
  “主要是字幕的字体、清晰度、饱和度等研究。”山立格小心回答道。
  我不仅失望起来,这都算什么狗屁研究呀!
  山立格见我面露失望之色,赶紧补充道:“不过我们最近刚刚研究出来一种字幕加压胶片,可是在电影放映人物说话时,于银幕的下方出现字幕。”
  这个技术好!我一下子乐了起来。
  此时的好莱坞电影,电影中的人物对白很少,即使有对白,放映的时候往往都是影片中人物说完一句话后,出现一个单独的黑屏,上面出现字幕,这种行事长长会打断影片的正常进展,观众看得正起劲,突然出现个黑屏,感觉很不爽。
  山立格的这个新研究,就解决了这个问题。
  “你们的这种胶片投产了吗?”我叫道。
  “刚刚研究出来,只生产了一点,还没有申请专利,因为我们的研究成果很多,没有足够的资金为每项成果申请专利。”
  这个山里格,我简直服了他了。他说的研究成果,估计很多都和那些字体、清晰度、饱和度的狗屁研究差不多,真正的研究成果出来了,竟然说没有足够的钱申请专利。我彻底服了!
  “这样,山立格先生,你看这样好不好,我用5万美元买下你这项技术的专利,然后你负责给我们生产,好不好?”我笑着说道。
  “5万美元!?”山立格差点没有蹦起来,他对于这么个技术不是很上心,这种加压胶片价格比平常的胶片好贵一些,在大部分的电影公司看来,电影中的字幕本来就不多,何苦为了那几句字幕花这么一笔冤枉钱,所以在他看来,这种胶片即使生产出来,也没有多大的市场,现在我竟然用5万美元买下他的专利,他怎么可能不动心。
  “柯里昂先生,你说得是真的?!”他有点不相信自己的耳朵。
  “我们现在就可以签合同!”我叫甘斯进来打印了一份合同,然后在上面签上了自己的名字,山立格紧跟其后,急匆匆地生怕我反悔。
  “山立格先生,我希望你们能在这个星期先生产出一批,我们的新片将使用你们这种胶片。”我笑嘻嘻地拿着合同道。
  “好。我回去就让他们生产。”山立格起身告辞。
  “老大,你疯了,花5万块买这个破专利,根本不值呀!”甘斯在一旁直叫屈。
  “不值!?你等着看吧。明天你去专利局把这个专利申请了。”我把合同交给甘斯,哈哈大笑出去吃饭了。
  现在有声电影还没有出来,生产出来的无声电影人物对白极少,几乎全靠演员的肢体表演,对于影片意义表达有极大的阻碍,有了这种加码胶片,我就可以让电影中的人物多说话,既不打断观众正常的观影,又能给影片增加含义,这样的电影肯定会受到欢迎。
  在有声电影发明之前,这种加码胶片无疑是从无声电影到有声电影过渡的最佳形式,我要让电影里的人物提前“说”起来。
  9月19日,我的《蒙太奇论》在《纽约时报》和《洛杉矶时报》上全文发表,文章发表的当天,公司的办公室里电话铃声从早晨一直响到晚上,好莱坞的导演和演员、美国文化学者、语言学家、画家、摄影师各种各样的人纷纷打电话给我要求和我见面详谈,文章引起的反响大大出乎我的意外。
  随后的一周,全美的报纸在此聚焦梦工厂聚焦安德烈・柯里昂,不论是和我关系好的,还是和我没有见面的,甚至那些和我接下仇怨的人,对我这篇文章无一不高度赞赏,就连卓别林也亲自打来电话向我祝贺,他竟然在隔日的好莱坞时报上撰写文章,称我是“电影史上第一个位伟大的理论家,真正把电影变成艺术的人。”
  《蒙太奇论》的成功发表,让我在好莱坞从一个新锐导演,转身一变成为了电影理论家,包括格里菲斯这些人都读着文章拍案叫绝,他们怎么也不明白我这个只有20出头的年轻人,怎么会有这样的理论头脑。
  对于这一切,我只能谦逊接受。
  美国的托马斯出版集团竟然主动找我,想把我这篇文章加上对我做的一些访谈整理出书,如此好事,我欣然同意,托马斯出版集团答应这本书将在十月底出版,到时会根据销量付给我版税。
  与此同时,斯登堡的拍摄工作也在顺利进行,山立格把他们新生产出来的胶片送到了公司,我叫斯登堡全部使用这种胶片,他也很是喜欢。
  我发现,人如果有点名气的话,真的是一件既高兴又劳苦的事,高兴的是大家对你都敬佩有加,劳苦的是,你每天都要应付一些乱七八糟的杂事。
  这段时间,我的基本工作就是接待那些身份迥异的拜访者,无论他们是什么样的人,还必须始终都得笑脸相迎,往往一天下来,我就觉得自己的脸笑得完全麻木掉了。

当前:第38/2000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