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文言文知识辞典全集.com》第2/98页


二、虚词

三、句子

附录

附录一:语文新课标必背古诗文

附录二:古代作家作品

编委会

主编:

张银华

编者:

童世清 方春芳 吴东生 王芬 王才焕 张银华 卫月琴 王娇 向珺

前言

我国古代典籍浩如烟海,其中除了一部分是白话著作外,大多是文言写成的。 五四以后,废文言,兴白话,确立了现代白话文的正统地位。 现在虽然不再要求中学生使用文言文写作,但为了继承中华民族文化传统,吸收中华民族文化遗产精华,特别是当今素质教育,要求语文教学培养中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文学鉴赏能力,提高文化品位,所以中国古代文言知识是中小学语文教学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

“新课标”明确要求中学生要“诵读古典诗词和浅易的文言文,理解词句含义和作品思想内容,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 重点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和主要的文言句式。”古代作品的学习,疏通字词句是关键。这就要求中学生应该掌握一定的文言知识,并具有一定的数量积累。 为满足广大师生需求,笔者邀约了几位中学教育专家编写了这本《学生文言文知识辞典》。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知识网络化。我们严格遵循国家颁布的最新《课标》精神编写。 将文言知识点加以梳理,构成“文体”、“文化”、“文学”、“文法”四个系列,尽力把理论与实例结合起来,使深奥道理浅显化,抽象规律具体化,最终形成四位一体的文言知识网络。

2.内容全面化。中学生仅仅掌握课本上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要向课外扩展、延伸。但是课外知识面广量大,漫无边际。 怎样选择呢?我们便以《课标》为核心,以《课本》涉及内容为半径画圆,采撷丰富的文言硕果。本书从文言字词到文化常识,涉猎了许许多多、方方面面的学习内容,可谓是琳琅满目。

3.体例方法化。 在介绍文言知识的同时,我们又引导学生掌握运用这些知识的最佳方法和最佳途径。每个知识点的内容分为【要点点击】、【示例平台】、【相关链接】三个部分,既能揭示知识本质特点,又能反应其内在联系。体例构建力求简洁、清晰、易懂。对重难点进行科学指导,对易误点进行恰当辨析,对新知识进行详尽介绍。

该书是集体智慧结晶,编写者把教学实践中长期积累的丰富知识和宝贵经验熔铸其中,奉献给广大读者。 在编写中也参考了一些专家和学者的新成果,在此谨表谢意。 同时祈请读者不吝赐教。

张银华

2004年秋于武昌南湖之畔

第一篇 文体知识

【总述】

文章或文学作品的体裁简称文体。文体是根据文章或文学作品在内容和表现形式方面的特点划分的。不同体裁的文章或文学作品,有不同的特点。

文体分类很复杂,涉及的问题也很多。分类的标准不同,分出的类别和各类的名称也不相同。古代作品的分类与现代作品的分类也不同。这里,主要针对中学语文课本中的八种常见的古代作品体裁,对它们的特点作一些简要的介绍。

一、论说文

【要点点击】

论说文指议论、说理一类文章的总称。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以辨明是非为主要目的。一般还可以把论说文分为五种:

①论,说 论是议论,它的说理方式以论证为主;说是说明,它的说理方式以解释为主。如:贾谊的《过秦论》,韩愈的《师说》。以“说”为题的文章,可大可小,行文灵活,带有杂文的性质。

②解 解释疑难性的文章。可以先提出问题,随后加以解释。如韩愈的《进学解》,柳宗元的《桐叶封弟辩》。

③辩 针对某一主张,观点而写的文章。如韩愈的《讳辩》。

④原“原”的本义为追究根源或追本求源,是一种追根溯源、分析探讨性的文章。如韩愈的《原性》、《原道》。

⑤寓言 用假托的故事来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的文章,常带有讽刺或劝诫的性质。如《庄子·庖丁解牛》。

【示例平台】

1.季氏将伐颛臾

《论语》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孔子曰:“求! 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

当前:第2/98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