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艾TXT全集》第2/10页


五太太因为那小丫头来的时候正是快要过端午节了,所以给取了个名字叫小艾。此后她们晚上打牌,就是小艾在旁边伺候着。打牌打到夜深,陶妈刘妈都去睡了,小艾常是靠在门上打盹,等到打完了牌,地下吃了一地的瓜子壳花生衣果子核,五太太便高叫一声:“小艾!扫地!”小艾睡眼蒙胧的抢着从门背后拿出扫帚来,然后却把扫帚拄在地下,站在那里发糊涂。大家都哄然笑起来。

自从小艾来了,倒是添了许多笑料。据说是叫她喂猫,她竟抢猫饭吃。她年纪实在小,太重的事情当然也不能做,晚上替五太太捶捶腿,所以常常要熬夜,早上陶妈刘妈是一早就得起来的,小艾来了以后,就是小艾替她们拎洗脸水,下楼去到灶上拎一大壶热水上来。厨房里的人是势利的,对于五太太房里的人根本也就不怎么放在眼里,看这小艾又是新来的,又是个小孩子,所以总是叫她等着,别房里的人来在她后面,却先把水拎了去了,等到小艾拎了洗脸水上来,陶妈便向她嚷:“我还当你死在厨房里了!丫头坯子懒骨头,拎个水都要这些时候!跑哪儿去玩去了?”劈脸一个耳刮子。小艾才来的时候总是不开口,后来有时候也分辩,却是越分辩越打得厉害,并且说:“这小艾现在学坏了,讲讲她还是她有理!”

五太太照说是个脾气最好的人,但是打起丫头来也还是照样打。只要连叫个一两声没有立刻来到,来了就要打了。五太太没事就爱嗑瓜子,所以随时的需要扫地,有时候地刚扫了,婉小姐她们或者又跑来一趟,嗑些瓜子在地下,就要骂小艾扫地扫得不干净。五太太屋里这些猫都是经过训练的,猫屎通常都是拉在灰盆子里,但是难免也有例外的时候。倘然在别处发现了猫屎,就又要打小艾,总是她没有把猫灰盆子搁在最适当的地方。

无论什么东西砸碎了,反正不是她砸的也是她砸的。五太太火起来就拿起鸡毛掸帚呼呼地抽她!后道:“下回还敢吧?

还敢不敢了?”有时候也罚跪,罚她不许吃饭。小艾这孩子,本来是怎样一个性情,是也看不出来了,似乎只是阴沉而呆笨。刚来的时候,问她家里有些什么人,她也答不上来,大家都笑,说哪有这样快倒已经不记得了。其实记是记得的,不过越是问,她越是不说,因为除此以外她也没有别的方法可以表示丝毫的反抗。渐渐的也就真的忘记了。仿佛家里有父亲有母亲,也有弟弟妹妹,但是渐渐的连这一点也都不确定起来。也是因为在这样小的年纪,就突然的好像连根拔了起来,而且落到了这样一个地方,所以整个地觉得昏乱而迷惘。

她的衣服是主人家里给她做的,所以比一般的女佣要讲究些,照例给她穿得花花绿绿的很是鲜艳,也常常把六孙小组的旧衣服给她穿。六孙小姐是五老爷前头的太太生的那个小姐,照大排行是行六。六孙小姐那些绫罗绸缎的衣服,质地又不结实,颜色又娇嫩,被小艾穿着操作,有时候才上身就撕破了或污损了,不免又是一场打骂,说她不配穿好衣裳。

她大概身体实在好,一直倒是非常结实。要是不受那些折磨的话,会长得怎样健壮,简直很难想象。六孙小姐出嫁那一年,小艾总也有十四五岁了,个子不高,圆脸,眼睛水汪汪的又大又黑,略有点吊眼梢。脸上长得很“喜相”,虽然她很少带笑容的。也许因为终年不见天日的缘故,她的皮肤是阴白色的,像水磨年糕一样的瓷实。

那年正是北伐以后,到南京去谋事的人很多。五老爷也到南京去活动去了,带着姨太太一块儿去,在南京赁下了房子住着,住了些时,忽然写了封信来,要接五太太到南京去。

家里的人听见这话都非常惊异,在背后议论着,大都认为这里面一定有什么花头。五太太虽然也和她们同样地觉得非常意外,但是她自有一种解释,她想着一个人年纪大些,阅历多了,自然把那些花花草草的事情都看得淡了,或者倒会念起夫妇的情分,也未可知。而且她一向在家里替他照应他那两个孩子,现在一个男孩子也大了,在一个洋学堂里念书,女孩子呢也已经嫁了。她在这方面的责任已了。从前没好接她出去,大概也是因为有一个女孩子在她身边――如果把六孙小姐也带着,和姨太太住在一起,似乎不大好,人家要批评的,甚而至于对她的婚事也有妨碍。现在当然没有这些问题了。五太太心中自是十分高兴,当下就去整理行装,把陶妈刘妈小艾都带去,单留下一个粗做的女佣看守房间,照管那一群猫。她想着要是把猫也带了去,给家里这些人看着,好像这一去就不打算回来了,倒有点不好意思,而且五老爷恐怕也不喜欢猫。

五太太到了南京,自然有仆人在车站上迎接,一同回到家里。五老爷有应酬,出去了,只有三姨太太在那里,三姨太太很客气地招待着,但是却改了称呼,不叫她“太太”而叫“五太太”,像是妯娌间或是平辈的亲戚的称呼,无形中替自己抬高了身份。五太太此来是抱着妥协的决心的,所以态度也非常谦逊,而且跟她非常亲热。当下两人前嫌尽释,五太太擦了把脸,姨太太便陪着她一同用饭。

这三姨太太从前在堂子里的时候名字叫做忆妃老九,她嫁给五老爷有十多年了,能够一直宠擅专房,在五老爷这样一个没长性的人,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五太太带来的几个佣人都是久已听见说这三姨太太生得怎样美貌。不过一直没有见过。计算她的年龄,总也有三十多了,倒是一点也看不出来。她是娇小身材,头发剪短了烫得乱蓬蓬的,斜掠下来掩住半边面颊,脸上胭脂抹得红红的,家常穿着件雪青印度绸旗衫,敞着高领子,露出颈子上四五条紫红色的揪痧的痕迹。她用一只细长的象牙烟嘴吸着香烟,说着一口苏州官话,和五太太谈得十分热闹。

景藩不久也就回来了,五太太这几年比从前又胖了,景藩一过四十岁,却是一年比一年瘦削,夫妇两人各趋极端。这一天天气很热,他一回来就把长衣脱了,穿着一身纺绸短衫裤,短衫下面拖出很长的一截深青绣白花的汗巾。乌亮的分发,刷得平平的贴在头上。他和五太太初见面,不过问问她这一向老太太身体可好,又随便问问上海家中的事情,态度却很和悦,五太太也就不像以前见了他那样拘束得难受了。

忆妃想必和景藩预先说好了的,此后家下人等称呼起来,不分什么太太姨太太,一概称为“东屋太太”,“西屋太太”,并且她有意把西屋留给五太太住,自己住了东屋,因为照例凡是“东”“西”并称,譬如“东太后”“西太后”,总是“东”比较地位高一些。五太太也并不介意,对忆妃仍旧是极力地联络,没事就到她房里去坐着,说说笑笑,亲密异常,而且到照相馆里去合拍了几张照片,两人四手交握,斜斜地站着拍了一张,同坐在一张S形的圈椅上又拍了一张。

景藩和忆妃此后出去打牌看戏吃大菜,也总带她一个。他们所交往的那些人里面,有许多女眷都是些青楼出身的姨太太,五太太也非常随和,一点也不搭架子。她对于那种繁华场中的生活与那些魅丽的人物也未始没有羡慕之意。

五太太来了没有多少日子,景藩就告诉她说,他这次到南京来,虽然有很好的门路,可惜运动费预备得不够充裕,所以至今还没有弄到差使,但是他已经罗掘俱空了,想来想去没有别的法子,除非拿她的首饰去折变一笔款子出去,想必跟她商量她不会不答应的,一向知道她为人最是贤德。五太太听了这话,当然没有什么说的,就把她的首饰箱子拿了出来给他挑拣,是值钱些的都拿了去了。那年年底,景藩的差使发表了,大家都十分兴奋。景藩写了信回去告诉上海家里,一方面忆妃早就在那里催着他,要他把五太太送回去。这一天又在那里和他交涉着,忽然看见有人在门口探了探头,原来五太太有一件夹背心脱在忆妃房里忘了带回去了,所以差小艾来拿,小艾看见景藩在这里,就没敢冒冒失失地走进去。

却被忆妃看见了,便向景藩扁着嘴笑了一笑,轻声道:“准是打发了来偷听话的。”景藩便皱着眉喝道:“在那儿贼头鬼脑的干什么?滚出去!”小艾忙走开了。她在景藩跟前做事情的时候很少,但是一向知道这老爷的脾气最难伺候。给他打手巾把子,那水一定要烫得不能下手,一个手巾把子绞起来,心里都像被火灼伤了似的,火辣辣地烧痛起来。

他们这里有一架电话,装在堂屋里。有一天下午,电话铃响了,刚巧小艾从堂屋里走过,不见有人来接,只得走去接听,是一个男子的声气,找老爷听电话。小艾到忆妃房里去说了,景藩才起来没有一会,正在那里剃胡子,他向来是那种大爷脾气,只管不慌不忙的,一面还和忆妃说着话,把胡子剃完了,方才趿着拖鞋走了出来,拿起听筒。不料那边等不及,也说不定以为电话断了,已经挂上了。景藩道:“咦,怎么没有人了?”便把小艾叫了来问道:“刚才是谁打来的?”

小艾道:“他没说。”景藩道:“放屁!他没说,你怎么不问?――你不会听电话,谁叫你听的?”一面骂着,走上来就踢了她一下。小艾满心冤屈,不禁流下泪来。五太太在房里听见了,觉得她要是在旁边不做声,倒好像是护着丫头,而且这小艾当着忆妃的那些佣人面前给她丢人,也实在是可气,便也赶出房来,连打了小艾几下,厉声道:“下回什么电话来你都不许去听!事情全给你耽误了!”正说着,电话铃倒又响了起来,是刚才那个人又打了来了,邀景藩去吃花酒。这一天晚上景藩本来答应两位太太陪她们去看戏的,已经定好了一个包厢,结果是忆妃和五太太自己去了。

他们租的这房子是两家合住的,后面一个院子里住着另外一家人家,这家人家新死了人,这天晚上正在那里做佛事。

忆妃房里的几个女佣知道她出去看戏总要到很晚才会回来,而且景藩也出去了,她们估量着他只有回来得更晚,便趁这机会溜了出去,到后面去看热闹去了。陶妈向来不大喜欢和她们混在一起的。今天却也破了例,她本来是个吃斋念佛的人,所以也跟着一同去看放焰口。

家里就剩下小艾一个人,陶妈临走丢下话来,叫她把五太太房里的炉子封上。她捧了一大畚箕煤进去,把火炉里的灰出干净了,然后加满了碎煤,把五太太的床也铺好了。她只要是一个人的时候,总是很愉快的,房间里静悄悄的,只听见钟摆的滴嗒,她几乎可以想象这是她自己的家,她在替自己工作。

快过年了,桌上的一盆水仙花照例每一枝都要裹上红纸。

她拿起剪刀,把那红纸剪出来,匝在水仙花梗子上,再用一点浆糊粘上。房间里的灯光很暗,这城市的电灯永远电力不足,是一种昏昏的红黄色。窗外的西北风呜呜吼着,那雕花的窗棂吹得格格的响。

景藩回来了。他本来散了席出来,就和两个朋友到他相熟的一个姑娘那里去坐坐,不知怎么一来,把他给得罪了,他相信她一定有一个小白脸在那边房里,赌气马上就走了,坐了汽车无情无绪地回到家里来。走进院门,走廊上点着灯,一看上房却是漆黑的,这才想起来,忆妃和五太太去听戏去了,想必老妈子们全都跑哪儿赌钱去了,他越发添了几分焦躁。五太太这边他向来不大来的,看看这边有一间房里窗纸上却透出黄黄的灯光,景藩便踱了过来,把那棉门帘一掀。小艾吃了一惊,声音很低微地说了声:“老爷回来了。”景藩道:“人都上哪儿去了?怎么太太去听戏去了,这些人就跑得没有影子了!”小艾道:“我去叫陶妈去。”景藩却皱着眉道:“不用了――这炉子灭了?怎么这屋里这样冷?”小艾忙把那火炉上的门打开了,让那火烧得旺些,又拿些火钳戳了戳。

她低着头拨火,她那剪得很短的头发便披到腮颊上来,头发上夹着一只假珐蓝的薄片别针,是一只翠蓝色的小凤凰。景藩偶尔向她看了一眼,不觉心中一动。他倒挽着一双手,在火炉旁边前前后后踱了几步,便在床上坐下了,说了声:“拿牙签来。”他接过牙签,低着头努着嘴很用心地剔着牙,一双眼睛却只管盯着她看着。小艾觉得他那眼睛里的神气很奇怪,不由得心里突突地跳了起来,跟着就涨红了脸。可是一方面又觉得她这种模糊的恐惧是没有理由的,她从来也不想看自己长得好看,从来也没有人跟她说过。而且老爷是一向对她很凶的,今天下午也还打过她。

景藩抬起胳膊来半伸了个懒腰,人向后一仰,便倒在床上,道:“来给我把鞋脱了。”他横躺在那灯影里,青白色的脸上微微浮着一层油光,像蜡似的。嘴黑洞洞的张着,在那里剔牙。小艾手扶着椅背站在一张椅子背后,似乎踌躇了一会,然后她很突然的快步走了过来,蹲下来替他脱鞋。他那瘦长的脚穿着雪青的丝袜,脚底冰冷的,略有点潮湿。他忽然问道:“你几岁了?”小艾没有做声。景藩微笑道:“怎么不说话?唔?……干吗看见我总是这样怕?”小艾依旧没说什么,站直了身子,便向房门口走去。景藩望着她却笑了,然后忽然换了一种声气很沉重地说道:“去给我倒杯茶来!”小艾站住了脚,但是并没有掉过身来,自走到五斗橱前面,在托盘里拿起一只茶杯,对上一些茶卤,再冲上开水送了过来,搁在床前的一张茶几上。景藩却伸着手道:“咦?拿来给我!”小艾只得送到他跟前,他不去接茶,倒把她的手一拉,茶都泼在褥子上了。

她在惊惶和混乱中仍旧不能忘记这是专门给老爷喝茶的一只外国瓷茶杯,砸了简直不得了,她两只手都去护着那茶杯,一面和他挣扎着。景藩气咻咻的吃吃笑了起来。

灯光是黯淡的红黄色。

一到了将近午夜的时候,电力足了,电灯便大放光明起来,房间里照得雪亮的,却是静悄悄的声息毫无。陶妈推开房门向里面张望了一下,见景藩睡熟在床上,帐子没有放下来,她心里想他今天倒早,也不知道他什么时候回来的。她轻轻地掩上了门,自退了出去,估量着五太太也就快要回来了,得要到厨房里去看看那火腿粥炖得怎样了,她们看了戏回来要吃宵夜的。

厨房离开上房很远,陶妈沿着那长廊一路走过去,只见前前后后的房屋都是黑洞洞的,那些别的女佣都还在隔壁看人家做佛事。没有回来,陶妈是先回来了一步。她两手抄在棉袄底下,缩着脖子快步走着,一阵寒风吹过来,身上就像是一丝不挂没穿衣裳似的,嗦嗦地抖起来。院子里黑沉沉的,远远听见隔壁的和尚念经,那波颤的喃喃的音调,夹杂着神秘的印度语,高音与低音唱和着一起一落,丁呀当呀敲着磬铃鼓钹,那音乐仿佛把半边天空都笼罩住了,听着只觉得惘惘的,有一种奇异的哀愁。陶妈这时候不知怎么一来,忽然想起来隔壁新死了人。这样一想,正是有一点害怕,却听见一阵呜呜咽咽的声音,仿佛有人在那黑暗中哭泣,不禁毛发皆竖。越是害怕,倒越是不敢停留下来,壮着胆子笔直的向前走去,再走了几步,这就听出来了,那声音是从她们住的那间对厢房里发出来的,这没有别人,一定是小艾在那里睡觉魇住了。

当下陶妈定了定神,便走过去把房门一推,电灯一开,果然看见小艾伏在床上,她那哭声却已经停止了,只是不免还有些赶赶咐咐的,发出那抽噎的声音。陶妈高声道:“小艾!

睡得发糊涂啦?太太她们就要回来了,还不起来?”正说着,刘妈已经在走廊那一头遥遥向她叫唤着:“回来了,回来了!”

陶妈便又向小艾吆喝了一声:“太太回来了,还不起来!”匆匆地回身向上房走去。

五太太看了戏回来,便跟着忆妃一同到她房里去了。陶妈便也跟着到忆妃房里去伺候着,帮着五太太把一件灰背领子黑丝绒斗篷脱了下来,搭在自己手臂上,当时便说了一声:

“老爷已经睡了。”五太太和忆妃听见这话,却是不约而同的都向床上看了一眼,床上并没有人。原来是睡在那边房里。大家都觉得很出意料之外,忆妃心里自然是有点不痛快,便道:

当前:第2/10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