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归真录》第2/101页
“夫人的意思是,不必专尊女娲,别求大援?”
“你只说有还是没有?”
“这个么,有便是有,那开天辟地的三位圣人教主,手段只怕犹胜女娲三分,只是那老子高卧玄都,行无为之道,向来不喜过问三界之事;那截教圣人通天教主,却又门徒太多,且多是洪荒得道,神通广大,如请他襄助,诚恐你我虽居大位,却不免做个空头架子;只有女娲,虽喜管事,门人却少……对了,昆仑山还有一位圣人老爷,只是这位老爷高深莫测,与我夫妇并无过往,不知性情底细,贸然求援,大是为难,成了便罢,如其不谐,那时泄了事机,反是引火烧身了。”
“你整日只知饮酒享乐,又知道什么?这些个圣人教主,有哪些个是真的无为了?我多年留意,见那东昆仑颇有兴法传道之意,只是择人却又过严,事在两难,不得机缘罢了。”
“说便是如此说,只是你我与那位素无往来,便欲交结,却也不得其门而入啊。”
天后哼了一声:“你果然是只知饮酒取乐,与那些宫娥妃子厮混,正经事情,从不见你留心,这样子居然让你做了数千万年的安稳天帝,也真是奇哉怪也。”帝俊不敢辩解,仍旧只是陪笑。
“我早有准备,你且听我说来……”天后说罢,附在帝俊耳边,低低说了几句话,帝俊听了,脸色舒展开来,赞道:“夫人果然是女中俊杰,为夫佩服,佩服,如此,一切仰仗夫人。”两人计议已定,天后厉声恨道:“文命小儿,杀我孩儿,今番看你怎生逃出我的掌心。”寒意凛凛从天后身上生发出来,充满殿内,帝俊不禁打了一个寒噤。
天后说罢,站起身来,飘然出殿,带了从人宫娥,便往瑶池桃园而来。
到了桃园,守园天丁力士忙打开园门,守园司迎出门来,将天后让入桃园,园门内七八名异样巨人正在打盹,见天后进园,晃晃荡荡站起身来,个个都有十余丈高下,遍体金毛,臂长过膝,这是桃园中专司摘取果实的重黎,不必驾云,就能摘取高树果实,力量又大,最是有用。为首一名重黎向天后躬身作礼:“天后陛下,可要小的们侍候陛下摘桃?”天后摆了摆手:“今日不用你们,我要亲手选摘佳果。守园司,今年紫丹可曾结实?”守园司躬身道:“回禀陛下,今年正逢紫丹结实之期,待小神领陛下前去。”――紫丹乃三十三天开辟之时长出的根苗,三十三重天阙,奇花异果不计其数,这紫丹却只有三株,都在瑶池桃园之中,三万六千年方一结实,每株只结九枚大桃,合三万六千年才结得二十七枚,实有侵天地造化之功。
天后到了树前,亲踏祥云,将二十七枚紫丹仙桃尽数摘下,又拣那八九千年的上品蟠桃摘了十几枚,在瑶池甘泉中亲手细细洗净,用绿玉竹篮装了,出得桃园,回到寝宫,换上一套平常修道人常穿的鹅黄道袍,自己提了竹篮,吩咐左右不得声张,也不跨凤骑鸾,静悄悄踏了彩云一朵,独下南天门。日常随身的几名宫娥都知天后素日将那紫丹珍异非常,除了夫妇俩人享用,从不与人,进奉女娲宫的各样异果向来也并无紫丹在内,这次亲摘亲洗,满满装了一篮独自外出,显是送人之用,却不知何人有如许面子,暗暗纳罕不已。
第三章 昆仑
却说天后出了天门,径往南来,飞度南洋大海,见烟涛微茫之中,掩映一座仙岛――此处乃南海普陀珞珈山,慈航道人道场,天后虽高居天界,对三界时势颇为留神,知这慈航道人乃玉虚门下体己大弟子之一,大家又同为女流,因此着意结交,常到珞珈山与慈航道人盘桓,只是不教左右从人知悉。
天后到得珞珈山前,也无闲心观看山景,直上潮音洞。此时慈航道人尚未正式传业授徒,洞前只有两名女童应门而已。见天后来临,女童都认得,忙躬身施礼:“师伯安好!”脆声向内传呼:“师父,太曦师伯到访。”――太曦乃是天后自称,她们却不知这太曦女仙就是天庭女主,只道是慈航结识的海外道友,天后与慈航道人也从未对女童们言明。
慈航道人正在洞内焚香默坐,听得洞外传报,忙迎出门来:“姐姐,快快请进。”又见天后手中一篮大桃,内中数十枚异品自己更是从所未见,隐隐有紫气盘旋,知道此桃大不寻常,暗暗诧异。不过她性子沉稳,面上并无流露,只将天后让进静室,女童奉上新茶,依旧出外在洞门守候,室内只剩慈航与天后二人。
天后将茶碗托在手中,愁容满面,长吁短叹,并不饮用。羿射九日,何等大事,早已轰传三界,慈航道人自也知晓,想天后此来必与此事有关,只是天后未曾开口,慈航却也不便提起,只端茶请道:“荒山简陋,并无好水,这茶倒是几个劣徒与我亲手新制的,姐姐何不尝尝,敢莫是嫌这茶不好么?”
天后长叹一声,将茶碗放下:“妹妹,你这是明知故问了,姐姐此刻肝肠俱断,哪里能品出滋味。”慈航闻听,戚容道:“令郎少年才俊,前程锦绣,却为歹人所伤,我在荒山也有听闻,小妹感同身受,也是非常痛惜。只是此事……逝者已矣,还请姐姐节哀顺便,保重玉体才是。”慈航不说这话还好,一说这话,天后悲痛难抑,扑簌簌泪如雨下,下得座来向慈航道人纳头便拜。天后身份何等尊贵,几与女娲娘娘相侔,慈航道人大吃一惊,忙也跪倒相搀:“姐姐这是何故,快快请起,请起,折杀小妹了。”
天后伏地呜咽道:“愚夫妇忝居天庭大位,膝下只有十个小儿,一夕惨死,只余幼子逃得性命,我为人之母,日夜以泪洗面,只恨仇人势大,不能为儿复仇,我今有一事相求,妹妹若不答应,姐姐跪死此地,决不起身。”慈航为难道:“姐姐有事,小妹自当竭尽绵力,只是此事甚大,姐姐神通无量,贵为天庭女主,尚且无可奈何,小妹何德何能,虽欲尽力,恐也无济于事……”天后道:“妹妹放心,此中情势,姐姐尽知,姐姐再是愚笨,也不会为难妹妹,提出这等不情之请。我此来欲拜见昆仑山掌教圣人老爷,寻思再三,圣颜高远,并无门路可进,只能腆颜来求妹妹引荐,这篮桃儿,乃我敬上掌教老爷与玉虚宫诸位道兄的些微薄礼。”慈航道人闻言,一时沉吟不语。天后见慈航沉吟,又道:“妹妹切莫误会,掌教老爷身份何等尊贵,我岂敢因儿女私事惊动他老人家。此去昆仑,只因我与拙夫久仰掌教老爷道法清明,常欲奉老爷为我天庭正教,愚夫妇也好随时向老爷请益,万望妹妹不要推辞,引荐则个。”
慈航道人暗忖道,掌教师尊久欲在三界阐扬正法,只是传法择徒却又甚为严厉,因此传法多年,收效甚微,如得天庭奉为正教,于我教之兴法阐教确是甚为有利,只是此事牵涉女娲娘娘,天后名为奉教,实则欲借师尊之力复仇,不知师尊作何思想。然而这天后不惜自低身份,多年与我往还,来必不能空手,总要送与我一些瑶池所产蟠桃异果,虽然不及今日这紫丹,却也是人间难觅之物,于我修行大有助益,我身为女流,先天本是不足,道法神通却能在玉虚门下十二弟子中位列前茅,天后所赠蟠桃异果功不可没,今日她有为难之事,我报答一二,也是理所应当。慈航道人思忖至此,对天后道:“姐姐请起,姐姐欲见我掌教师尊,我自当代为引荐,只是教法之事,须看掌教师尊尊意示下,我做弟子的却不能代为应承了。”天后大喜,道:“这个姐姐省得,妹妹只消代为引荐,做姐姐的已是感激不尽了。”
当下两人也不再闲话,慈航道人吩咐童儿谨守洞门,与天后联袂乘云,飘飘渺渺,不一时,早到昆仑山麒麟崖前。白鹤童子在玉虚宫前站立,见了慈航道人,口称“师叔。”慈航道人问“老爷可在宫中?”白鹤童子回道:“在哩,老爷正在殿上与南极师父讲话,师叔可要通禀。”慈航道:“即如此,相烦童儿为我启上老爷,就说上帝正后羲和在宫外相侯,求见老爷尊颜。”白鹤童儿一惊,不由多看了天后几眼,见她素服道袍,手提蟠桃,心下颇觉疑惑:向来不曾见天庭之人来此,这天后如此打扮,看来是无事不来哩。口中应道:“是,师叔,弟子这就去禀明老爷。”转身入内,到元始天尊座前禀道:“启老爷,宫外有慈航师叔,引天后娘娘来拜见老爷。”元始听了,目中宝光一闪,神色微动,转瞬如常,缓缓开言,对南极仙翁道:“天庭女主来见,礼不可缺,你代我去迎她一迎。”南极仙翁应诺,与白鹤童子出宫来请天后,彼此逊谢了几句。
四人穿过玉虚宫重重门户,来到大殿之上,天后欲以大礼参拜,元始笑曰:“娘娘乃三界女仙之首,贫道不过一衰朽山人,怎敢当娘娘大礼,娘娘请坐,弟子们合该站立侍候。”天后听元始抬举自己,心下颇觉欢喜;见元始不肯受礼,又恐大事不谐,不免有些忐忑。叙礼已毕,天后便将此番来意说明,只说久仰玉虚清名,无由得见,向往已久,愿奉正法,聆听教益云云,绝口不提为儿复仇之事,又将一篮紫丹仙桃献上,道:“拙夫也久欲拜见天尊,只恨无人引见致意,可巧瑶池桃熟,此番前来,拙夫特吩咐弟子亲手摘了几枚小桃,与天尊及玉虚宫列位道兄尝新,区区微物,也是愚夫妇一点心意,万望天尊不弃。”元始笑道:“天帝与娘娘盛意拳拳,老道受之有愧,却之似又不恭,这便厚颜收下了,倒叫娘娘见笑。”天后忙欠身道:“不敢,天尊不嫌礼物微薄,肯予收纳,弟子夫妇已是深感荣宠,怎敢笑话天尊。”元始道:“娘娘过谦了,娘娘与天帝美意,贫道已知晓了,尚须斟酌一番,请娘娘玉驾暂回天宫,三日之后,贫道定遣慈航小徒去天宫拜见天帝与娘娘。”天后听元始这番言语,知事已成了七八分,忙起身施礼称谢,元始教慈航道人将天后送出玉虚宫不提。
玉虚宫大殿之内,元始天尊默坐云床,南极仙翁道:“老师,今日之事,合该我教正法当兴,若得天庭崇奉,何愁大道不传?”慈航道人送走天后,返身入宫,也连声称是。元始不予置评,问道:“南极,我教下有谁在那大禹人王左右?”“飞熊师弟修道年岁最少,现在禹王朝中为国相,颇受信用,只是那禹王所喜者惟飞熊师弟治国之才,对我教道法却无多少兴趣。”元始点头:“这便是了,南极,你与我下山唤你师弟来,我有话吩咐。”又对慈航道人道:“你上八景宫走一遭,与我拜上大老爷,借太极图一用,若大老爷肯将图与你时,你便上天庭见那天帝、天后;若大老爷不借此图,你径自回山,再不须理会那天庭之事。”两人躬身领命,下昆仑各自去了。
第四章 女娇
天后离了昆仑,踏云光直上南天门,转回金阙云宫,帝俊独坐宝座,正等得心焦,见天后入殿,忙忙地迎下来,问道:“夫人此去辛苦,不知事体如何?”天后横了他一眼,并不说话,(奇*书*网-整*理*提*供)心中暗暗恼怒,想自己从来心气高傲,为了杀子之仇与眼前这人,却不惜与本属晚辈的慈航道人结为姐妹,今日更向她下拜,又向那元始低声下气,眼前这人倒好,坐享其成。帝俊见了她神色,如何不知妻子心中所想,忙陪笑将天厨刚才送来的八宝五珍汤双手奉上,天后又看了他一眼,见他小心翼翼的样子,想到自己夫妇也是生于混沌之中,道行深厚,神通广大,只因先天所限,难成大道,丈夫这些年不得不韬光养晦,向女娲天伏低做小,于夹缝之中登上这天庭大位,千万年来,沧海桑田,自己夫妇却能久居大位,丈夫其实也是殊为不易;那伏羲、炎帝两人,同为混沌妖族,神通犹胜自己夫妇,当年也曾为三界之主,却因不甘受人所制,被截教圣人与女娲逼迫,不得不退居火云,旧部泰半都转投碧游门下,虽说从此撒手逍遥,再不必为三界之事烦心,然而那火云宫中千百万年一成不变的寂寞岁月,怕也并不是那么好过的吧?想到此处,心中不由得柔软了几分,接过帝俊手上的八宝五珍汤,浅浅抿了一口,缓缓答道:“眼下尚不分明,不过以我看来,总有六七成把握。”当下将自己此行经过情形,细细与帝俊说了,夫妇二人又密密商议了许久,方才回寝宫歇息。
且说人间世界,禹王即位,将国都由蒲坂迁到阳城,此处山川形胜,依嵩临洛,实为天下之中,禹王自定都此地之后,国运日盛,四夷宾服,拓土九州,人民版图,都远胜尧舜在位之时。
阳城之北,乃禹王新宫,大殿之中坐了三人,正中席上,正是九州之主,大禹姒文命,禹子启、东伯侯后羿、国相飞熊、伯益,分坐在禹王下手。后羿射日,虽然解了九州大旱,然而上帝震怒,不问可知,本以为上帝必下诏严责,又或降下种种灾祸,这几日却不见上天有何举动,太阳照常升落,仿佛什么事情也没发生过一样,越发的叫人琢磨不透,禹王眉头微皱,凝神思索,伯益也是满脸忧虑,飞、启二人则时时抬眼看向殿外,似是有所期待,殿中气氛甚为沉闷。
后羿坐了许久,见无人说话,终于不耐,大声道:“大王何必如此忧愁,上帝若要降罪,后羿愿独力承当,为那九日抵命,决不连累大王与天下百姓。”飞熊睃了他一眼,心道:“真是个莽夫,那天帝、天后何等样人,你也想得忒是简单了。”口中却道:“东伯侯果是忠勇可嘉,大王与东伯侯是为天下黎民获罪上苍,非为自身祸福,想上帝也应体谅,必不致有何祸患。”禹王叹息一声,方欲开口,只听殿外空中有人高呼曰:“上帝降敕,人间天子速来听旨。”
终于来了,来了就好,禹王这样想着,眉头反而舒展开来,站起身来,大踏步走出殿外,后羿、伯益忙随禹王出殿,飞、启二人飞快对视一眼,微露喜色,也跟了出去。
五人出得殿外,见广场之上十余名天将簇拥着一名白衣高冠的老者,周身云雾缭绕,立在空中,禹王整了整衣服,弯腰朗声道:“臣姒文命恭聆上帝敕旨。”后羿、伯益、飞熊、启及殿前百姓、侍从都跪在禹王身后,那老者清了清嗓子,开始宣旨,出乎意料之外,敕中并无任何责难问罪之词,却对禹王及后羿大加褒赏,说道是朕有子不肖,人王为黎民除之,朕夫妇虽伤痛实深,又怎敢因私废公,罪及天下,末后说道,明日天清气和,朕与天后欲在瑶池设酒,宴请人王与后羿二人,为二位压惊,人王万勿推辞云云。
老者读完旨意,对禹王拱手道:“两位陛下诚意邀请,请大王千万拨冗前往,勿要爽约,使两位陛下空自悬望。”禹王道:“请天使回天转呈两位陛下,陛下宴请小臣,乃小臣与下邦百姓之荣,小臣与后羿一定准时赴宴,请两位陛下放心。”老者捋须呵呵而笑:“如此,老夫先回天启奏两位陛下,专望大王光临。”禹王道:“不敢。”站立目送,老者与众天将腾身飞入青霄,须臾不见。
众人送走天使,转身回到殿内坐定,后羿大声道:“大王,自古宴无好宴,天后溺爱己子,天下尽知,我们将她爱子射杀,她岂会如此好心,不但不降罪,反设酒宴请大王?大王千万不可前去。”
禹王目视后羿:“我等下方世界,四时风雨,赖上天之力甚多,上天既然并不怪罪,宴请我二人,我二人如果不去,岂非反贻人口实,上帝若借此问罪,岂非反于天下不利?”国相飞熊点头称是。
“这……”后羿一时语塞,他天生勇力,读书却不多,隐隐觉得此事大大的不妥,待要辩驳,却也说不出什么道理。
伯益沉吟了一会,也道:“大王之言虽然不差,不过此事仍须多加斟酌才是。”
“设宴就在明日,岂容我等迟疑?”
几人正在争论,王后女娇在后殿听得消息,心中大急,也来到前殿,力劝禹王不要赴宴,禹王双目炯炯,摆手道:“我意已决,你们不必再言。再说那天帝、天后的神通手段,或者我是有所不及,如说他二人能取我性命,嘿嘿,我想还是有所未能,况有后羿与我同往――那天宫兵将虽多,我看难有能与后羿匹敌之人。”禹王这一番话铿锵果决,后羿本是勇武之人,一腔豪气登被激起,挺胸道:“大王所言不差,王后、王子请放宽心,那瑶池就是伏了千军万马,后羿拼了性命不要,必定也要保大王周全。”那飞熊也道:“小臣不才,也曾在昆仑门下习过几年道法,虽然微薄,也愿随大王同行,庶几聊胜于无。”禹王道:“国相何必过谦,国相乃名门高弟,道法精深,我岂不知?有国相同行,此去更是无虞,女娇,你可放心了。”女娇无言而叹,她生性温柔,从来未曾违拗禹王心意,见禹王如此说话,知他既然决定,那就转回不得,自己只能暗中另行设法相护了。
一夕无话,第二日清晨,禹王、后羿、飞熊三人整装待发,启与群臣在殿前相送,女娇看了看禹王,欲言又止,禹王温言道:“夫人何必多心,瑶池虽远,我三人并非寻常百姓,去去就回,夫人准备好羹汤酒菜,等着为我们接风就是。”女娇低声道:“大王,此去酒宜少饮,见过天帝、天后,便即回来,别让我和启儿担心。”禹王笑道:“姒某谨遵夫人之命,如真个情形不对,我三人逃命就是,莫非那天庭还留得住我三人?夫人请放宽心。”说罢,右手掐了个诀法,四周风雾漫漫,急聚拢来,托定三人,往西北天际迤逦飞去。启仰头目送,脸色甚是奇异,似喜非喜,回过头来,躬身对女娇道:“母亲,父亲此去定然无虞,母亲请回寝殿歇息。”女娇看了他一眼――暗暗叹息,这个儿子虽是亲生骨肉,向来城府深沉,与自己也并不亲近,他的所思所想,年幼时自己还能猜出几分,成年之后,却是一些也琢磨不透了――点了点头,自回后宫,却不进寝殿,登上殿前冲霄楼,遥遥观看,看了一会,银牙微咬,仿佛下定了决心,广袖高举,往空一拂,楼头空气如水波一样荡漾开来,待到恢复原状,女娇身形已是不见。
第五章 湮灭
瑶池之畔,殿阁参差,曼珠花开,万里飘香,宴席排开,说不尽那龙肝凤髓,美酒珍馐,天女翩翩环绕,管弦之声不绝,帝俊、天后居中而坐,文命、后羿、飞熊三人坐了主宾席,数十名仙官在下首作陪,帝后二人频频举杯劝酒,又唤幼子东君上前,教他向三人敬酒赔罪。
那东君绛袍金冠,生得俊秀异常,听了帝后吩咐,取了翡翠九龙杯,从席上站起,走到三人席前,旁有天女上前,满满斟了一杯,东君举杯在手,向三人道:“我兄弟十人年幼无知,不遵父皇母后教诲,闯下大祸,累及天下亿兆黎元,幸得大王与后兄以大义相责,东君才能幡然醒悟,深悔昨日之非。大王恩德,东君没齿不忘,进酒一杯,愿大王千寿。”下跪捧卮而进,文命见这东君如此做作,暗暗警惕,上前将他搀起:“快快请起,殿下乃两位陛下亲子,文命何人,敢当殿下跪拜?文命与臣下当日错伤了殿下兄弟,事后思之,悔恨无及,殿下今日如此深明大义,不加责问,文命实是愧悔难当。”接过翡翠杯,一饮而尽,东君又向后羿敬酒,后羿也接过饮了,东君这才回到自己席上。
帝俊、天后见文命与后羿皆有七八分酒意,暗暗点头,端起手中玉盏,虚敬了一敬,天后道:“人王在此慢饮,陛下与我有些不胜酒力,欲去内殿歇息,东君,你继续在此陪伴人王,休得慢待,务要尽兴。”东君高声应诺,文命起立欠身:“两位陛下请便。”帝俊道:“如此,我二人失礼了。”宫娥侍从执羽葆前导,两人转身入后。
几人坐下,又饮了几杯,那后羿平生最好杯中之物,且他虽是勇武,并无道法傍身,此时已醉得歪歪斜斜,自己夺过酒壶,也无人劝他,不停自斟自饮,又与旁边侍候的数名美貌宫娥调笑不已。
文命微微皱眉,便欲辞行,向东君道:“殿下恕罪,时辰不早,此处乃天宫胜境,文命等叨扰已久,这便向殿下辞行,殿下日后得空,不妨来下界一游,文命愿尽地主之谊。”东君听了,嘴角带上一丝冷笑,躬身道:“大王日理万机,既如此,小可也不便强留,后兄看来却是醉了,左右,与我搀扶后兄,送大王三人下界。”便有两名力士上前,一左一右,挟住烂醉的后羿,那几名宫娥咯咯娇笑,团团簇拥,将后羿架起来,往外便走,文命叫道:“且慢。”那两名力士与宫娥不理,走出十余步,晃了一晃,一齐消失了。
文命转头对东君道:“殿下这是何意?”东君负手笑曰:“不过是送后兄一程罢了,大王何必多心?大王敢莫也醉了,左右,也与我送大王一送。”七八名力士暴诺一声,夹手夹脚,将文命架住,文命心中冷笑:“这些人济得什么?便让你挟住,看你还有什么手段?”假作醉态,挣了一挣,动弹不得,口中对东君道:“文命不胜酒力,多承殿下费心。”东君见状,只道是这姒文命见面不如闻名,抵不住轮回琼液酒力,酣饮之后,神通大减,低笑道:“汝等粗手笨脚,莫伤了大王尊贵之躯,待我亲送大王一程。”说罢将手一招,一柄方天画戟凭空出现,东君持戟在手,冷笑一声,眼中金芒厉闪,直射而出,那方天画戟刹那间通体青火焰焰,晃了一晃,化作千百条虚影,复又聚为一条,疾向文命当胸刺来,文命目注戟尖,清喝一声,也不见他有什么动作,那杆画戟才到胸前,已然寸寸断折,满空飞射,那夹住文命的七八名力士与左近天将侍从碎金入体,浑身浴血,倒地滚成一片,东君一声闷哼,踉跄后退,口中金血喷出,在空中燃烧起来,久久不熄。文命朗笑道:“殿下,如此岂是待客之道?”飞熊也已离席而起,站在文命身后,花白头发随风扬起,手按剑柄,脸上阴晴不定。
场中人影一闪,帝俊、天后两人突然现出身形,天后急急扶住东君,将一颗火红的丹药纳入他口中,东君面色青白,颤声说道:“父皇、母后,孩儿遵命,好意敬酒送别,不料此人竟趁我不备,出手袭击,欲取我性命,如父皇、母后晚来片刻,孩儿性命定已不存。”帝俊听了,脸如冰霜,踏上一步,沉声道:“姒文命,这是何说?我夫妇敬你是人间之主,人品端方,万民仰戴,故此才不念杀子之痛,设酒言欢,与你解释怨仇,如何我夫妇不过离席片刻,转眼你便行凶将我幼子打伤?你是将我夫妇与这天庭觑如无物,任你妄为,料也奈何不得你?”
姒文命见他父子如此作态,料今日不得善罢,心道:“我只道天庭之主,纵然一时糊涂,纵子为非,所作所为总该光明磊落,不料竟是如此阴狠凶险之辈,后羿却又贪酒,落入他们手中,我纵欲一走了之,也不可得了。”执剑在手,退后一步,将飞熊置于护翼之下,傲然不语。
“你为何不发一言?嘿嘿,看来我夫妇不曾冤枉了你,姒文命,今日你就留在此地罢,纵是女娲娘娘问起,也少不得还我夫妇一个公道。”天后冷笑声中,唤从人将东君扶下,上前与帝俊并肩立在一起,瑶池内外霎时天象大变,雷云汇聚,电光如瀑,无数面相狰狞的神人在云间或隐或现,将周围数千里围得铁桶也似。
“天庭势大,与之缠斗实属不智,不如冲将出去,寻得后羿所在,一同下界,回头再做计较。”文命想到此处,长笑一声:“两位陛下盛情留客,文命愧不敢当,就此别过。飞相,我们走。”右手持剑,左手便来把飞熊之臂,欲携之同行,却抓了个空,正疑惑间,背心忽如火灼,一道热流顷刻间流遍全身,丹田中如针刺一般,四肢便有麻痹之感,勉力回头看时,见飞熊长剑出鞘,已远远退开,姒文命惨然一笑,道:“飞国相,你好。”飞熊目光闪烁,并不作声。
姒文命身躯晃了几晃,勉力提聚真元,脚底五色光生,提剑便欲突围而出,便在此时,天后厉声喝道:“文命小儿,往哪里走?”一掌劈出,日华煌煌,长天万里,尽皆通明,百亿重金芒如有实质,向姒文命周身急速如山罩下,姒文命奋力举起铁剑,清光电闪,划了一个十字,百亿重金光如玻璃一般片片碎裂,发出一连串清脆声响,化为点点星芒,飘入虚空。天后收掌看姒文命时,见他满面血红,以剑拄地,身子摇晃不已,然而就是不倒。
天后脸色铁青,与帝俊相视而惊,心道这姒文命名不虚传,果真了得,轮回琼液虽然于身体并无害处,但寻常神仙吃了,必要昏睡数日,对他却似是毫无效力,又身受元始所赐玉虚符印,一身法力,料想只能使出三四成,犹能当我一击,若全盛之时,即使我全力出手,也未必能从他手中讨得便宜呢。哼了一声,提起手掌,金光复盛,口中道:“文命小儿,我看你能撑到几时?”一掌拍出,帝俊却舒展手臂,虚虚往怀里一合,两股阳天巨力正逆汇聚,罡风怒吼,一道粗大的金色光柱旋转着冲天而起,将三十三天都撕裂了一个空洞。姒文命身处光柱漩涡之中,须发飞扬,衣衫鼓舞,苦苦支撑,帝后二人加紧施为,无数细小的金色光粒呼啸侵蚀,几个呼吸之间,姒文命衣衫须发尽化齑粉,遍体血红,赤条条站立当场,但觉四周压力如山,金芒犹如利刃,割肤生痛,眼前景物渐渐模糊,再过片刻,料想自己便坚持不住,迷迷糊糊地想道:“天庭为取我性命,竟与昆仑勾结,飞熊匹夫又复叛我,今日我命休矣,可叹我平生事业,雄心壮志,尽付东流,女娇,启儿,我是再也见不到你们了。”闭目待死。忽地灵台之中一点阴寒急速涨大,遍布全身四肢百骸,姒文命霍然睁目,色作深青,掌中铁剑煞气大盛,仰天厉啸,有如亿万生魂同声尖叫,令人魄动魂摇,铁剑黑芒转动暴涨,绞了几绞,金光巨柱轰然崩散,剑光煞气滚滚荡开,直冲向瑶池之外。帝后二人首当其冲,各各退后数步,脸色苍白,心头也觉甚不舒服,相顾骇然,不知这姒文命何以忽地厉害至斯,周身又如何挟着如许冤魂煞气?天后定了定神,对周天诸神锐声喝道:“截住他!”金光电射,率先追去,帝俊大袖一挥,紧紧跟上,与天后并驾齐驱。
瑶池周围诸神听得天后号令,齐声呐喊,驱动雷云,十面合围,青、黄、赤、白、黑五道华光如五条神龙,五方汇聚,又有天雷震震,紫电霹雳,从云中垂下,当头直指姒文命所化煞气,这是金木水火土五方神明缛收、句芒、玄冥、后土、祝融与雷府众神奉命截击,帝后二人只道六大神一齐出手,好道也能将这姒文命阻上一阻,自己二人也好再出杀手,却见五光如龙奔腾,紫电如瀑倾泻,互相绞结,有如圆球,不过一瞬,喀喇喇空间粉碎,那圆球蓦然炸裂开来,煞气惊天,更不停留,来回飞旋,所过之处漫天血雨,雷云一扫而尽。
帝后二人神魂摇动,惊骇无以复加,一时竟忘了追击,眼看那道煞气就要破开天关,直奔人间,突地星天旋转,三界昏蒙,五色毫光怒涨如潮,重重铺展开来,那道煞气一头扎入光潮之中,载浮载沉,时隐时现,光潮上方祥光飘渺,数人现出身形,中央一人手持鹿杖,白眉长垂,面如淡金,正是南极仙翁,慈航道人、飞熊道人与两名黑须道人仗剑分立四方。
帝后二人至此方醒过神来,知是玉虚门下弟子到了,忙上前相见,说起方才情形,南极仙翁拈须微笑道:“两位陛下不必担心,我等借得八景宫大老爷太极图在此,那姒文命纵有通天彻地的神通,既入图中,性命只在反掌之间耳。”说罢将手中鹿杖轻轻一顿,五色光潮渐渐止息起伏,足下数万里平复有如镜面,镜中一片漆黑,众人低头观看,只见姒文命独立镜内虚空之中,双目紧闭,脸色数变,忽忧忽惧,似悲似悔,身躯微微颤抖,过了一会,脸色恢复平静,睁开双眼,眼中深青之色已去,抬头仿佛高呼了一声,翻掌将铁剑全力一掷,剑气夭矫,直射而上,似欲破镜而出。飞熊虽遵师命,但背主偷袭,心中毕竟有愧,见剑气射来,浑身不禁一颤,左手黑须道人伸手放在他肩头,按了一按,待飞熊定睛再看时,见那道剑光已急射而回,锋芒所指,却是姒文命自身,姒文命阖目垂帘,并不躲闪,飞熊道人不禁低呼出声,呼声方才出口,那道剑芒已穿入姒文命头颅,姒文命身躯抖动,慢慢坐下。
玉虚宫众人都觉奇怪,入了太极图,自然是性命难逃,只是我们尚未动手,何以这姒文命却回剑自戕?天后心切杀子之仇,虽然也觉奇怪,却是无心探究,对南极仙翁道:“文命小儿必是自知无幸,所以自裁以求全尸,嘿嘿,他杀我九个孩儿,又将我天庭神兵击杀十之六七,如今欲求全尸,世上哪有这等便宜事情?相烦道兄作法,将此人元神肉身悉数亟杀。”南极仙翁看了她一眼,心道:“人道世上最毒妇人心,果然不错。”微微拱了拱手,左手扶杖,右手屈中指一弹,弹丸般一点五彩毫光从指尖飞出,落入太极图中,霎时间图内劫云滚滚,雷火腾腾,可怜姒文命人中龙凤,不世之雄,立下前所未有之功业,弹指之间,化为齑粉,元神肉身湮灭无余,帝后二人固是心头畅快,玉虚宫诸人却都略有恻然之感。
片刻,图中劫火已消,镜面一片空明,映照周天星辰,灿然生辉,南极仙翁方欲收图,只听铮然一响,一道清光从图中突出,眨眼已飞出数十里之遥,天后怒叱一声,扬手出掌,掌中金光疾吐,看看已将卷到剑身,斜刺里忽然飞来一道白光,将金光一挡,那白光哀鸣一声,现出原形,却是一头九尾白狐,白狐当空翻了个滚,叼起铁剑,放足狂奔。
“小小涂山妖狐,也敢阻我大事!”天后再度出手,却被人将手臂捉住一抬,这一掌之力便落了个空,转头看时,却是帝俊,正欲发怒,帝俊举目摇头,示意不可,再往远方看时,只见天际仙音遥遥传来,一道门户凭空出现,那白狐叼着铁剑,急奔入门,那重门户随即阖上,消失不见。
天后冷哼一声,垂下手臂,心道:“这个女人又来多事,不过那轩辕剑上所存,不过区区万中之一的一缕残魂而已,要想重塑文命小儿的元灵,凭她功参造化,量来也是有所不能。”只是未竟全功,心中终究难平,恨恨不已,转过身来,与帝俊一起向玉虚宫诸人一一道谢――那两名黑须道人也是元始门下首座弟子,道号赤精子、广成子。天后拉着慈航道人一阵寒暄,又要请众人到金阙云宫稍事歇息,南极仙翁婉谢道:“我等还要回玉虚宫见掌教师尊覆旨,不便久留,日后自有机会叨扰。两位陛下勿忘昔日昆仑之约便好,我等就此别过了。”四人驾祥光径上昆仑,飞熊一人自回人间阳城。
第六章 启
人间世界,阳城禹宫西北角的一座高台上,启自禹王君臣三人上天之后,就一直立在此处,面目阴沉,遥遥观看西北天际,从旦至暮,不曾动过一动,不知他心中在想些什么。
傍晚时分,夕阳低垂,西北一角的天空渐渐阴暗,墨云不停聚集,不时有细密的紫红闪光透出,隐隐有闷闷的雷声传来,重重金芒刺破墨云,随即又被一道青煞之气绞碎,脚下厚实的大地似乎都抖动了一下,那一道青煞之气来回飞旋,墨云片片飞散,西北方天空渐渐透出本来的颜色。
启默默仰视着这一切,身躯微微发抖,种种复杂的神情在脸上交替出现。
那青气顿了顿,划过九天,似欲突入人间,五色毫光如潮涌起,青气没入光潮,就此消失,光潮渐退,西北天空,一时澄澈无比。
蓦地一声凄厉的高呼在启的心底响起,启如受雷亟,踉跄几步,脸色在一瞬间变得惨白,满头冷汗如雨落下,摇晃着扶住台边栏杆,大口大口喘息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