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归真录》第74/101页


魂乎无北,北有寒山,逴龙赩只,代水不可涉,深不可测只,天白颢颢,寒凝凝只,魂乎无往,盈北极只。
黑水滔滔,不知涯岸,波涛如山,巨浪滚涌,黑苍苍的巨大背脊似鲸似龙,时时露出海面,旋又消失在浪底,高亢悲凉的鸣声震动天地,此起彼伏。时有大鱼,长数千里,双鳍展开如垂天之云,越过天河,昂首长鸣,轰然落入海中,激得数万里内黑水滚荡不已。
众水攸归,漩涡壁立,无光无色,方圆数十万里,深不可测,更不知通往何处,那漩涡无声无息地缓缓旋转,天河急落而下,如一道瀑布,投入漩涡中心。漩涡周围,亿万点萤光从四面八方低低飘移而来,被那漩涡一带,就此消失不见。
海心深处,申公豹兀然孤坐,有玄冥铁链一十三道,分别穿过他两肩琵琶骨,双手手心,双足足心,两乳,两肋,两腰,最后一道铁链穿过他心脏,将他紧紧钉在半生岩上,上半身出于阳世,下半身入于九幽。
黄泉秽气蒸腾而上,自他足底涌入,又自他顶心散出,只见他一身从脚到头,一寸寸、一分分,渐次完全变成森森白骨。上方不二天河滔滔而来,无休无止地冲刷下来,从他顶心灌入,又自他足底流出。一具白骨上又自从头到脚,一寸寸、一分分地生出粉红的肌肉来,待到肌肉长完,秽气冲上,复又变成白骨。
这般情形,一日之间,要轮转三十六次,而申公豹已被缚在这海心半生岩上一千七百年了。
一千七百年,六十多万个日日夜夜,两千两百万次从生到死、从死到生的轮回,申公豹神志早已麻木,兀然孤坐在海心岩上,仰着头,无神的双眼呆呆地看着黑洞洞的苍天。
归墟之侧,烛龙神盘在万里钟山之上,蛇尾盘在峰底,蛇首却在峰巅,形如人面,赤须披散,独目立起,紧紧闭合,沉沉酣睡,巨口微张,一口气呼出,犹如劫火燃天,热浪滚滚,一口气吸入,却又如临冰山,阴风呼啸,重重鳞甲随着它的呼吸徐徐开合,一开一合之际,便有幽幽绿火从鳞下飘出,漾入虚空。
劫火寒流有时飘过海眼上空,申公豹空洞的双眸中便会闪过一丝光亮,转瞬即逝。
忽有大赤气出,炎赫亘天,如匹绛帛,上黄下白,后曲如旗,弥漫北阴,烛照无边宇宙,砉然如太古雷音,苍苍黑水激荡而起,巨鲸鱼龙惊动不安,亢声长鸣,久久不息。
申公豹眼底燃起幽光如炬,扭过头颅,看向天穹,见墨染一般的深黑虚空中,百千万亿朵大黑莲华蓦然怒放如海潮,于上有大白牛,大白牛上有少年,黑衣如墨,长发垂至足跟,少年将手拍了拍牛头,那牛哞然而吼,霎时间盖过北海无数鱼龙亢鸣之声。
虚空再次振荡,四名道人无声无息地出现在钟山四面。东面一道,青袍如水,古井无波,黑须三绺,飘散胸前;南面一道,丹霞道袍,须发飞扬,大袖翩然,袖间有朵朵火焰生灭;西面一道,乌发如漆,暗黄道袍,肌肤如同白玉,双眸粲粲,正如天上星辰;北面一道,道髻高挽,形如瘦鹤,矫然而立。四名道人各持苍形古剑,并不言语,屈指在剑身上轻轻一弹,如大雷音,振动世界,便有四道杀气,色分黑、白、赤、青,从四剑出,冲破亿重穹苍,直透出三十三天之外。
杀气急速弥漫,笼罩宇宙,遍满乾坤,海水不流,星斗不动,亿万鱼龙凛然战栗,再不敢啸鸣,悄然潜入水底深处,静伏不动。
四名道人手执古剑,足步交错,瞬息间绕着钟山转了七千七百七十七匝,杀气流转,结成四象,乃太阴、太阳、少阴、少阳,又乃地、火、水、风,又乃诛、戮、陷、绝,此乃诛仙剑阵,过去未来,八荒六合,第一杀阵。
阵形推转,淡淡的星辉凝结起来,冰花片片,飘转而下。
下雪了。
白玉纷飞,如絮如绵,漠漠茫茫,无穷无尽,不辨东西。
杀气茫茫,弥满宇宙,烛龙神终于从沉睡中惊醒,竖目斗然张开,百万里长天,煌然洞明如白昼,漫漫大雪纷然冲扬而起,四名道人神情木然,分立四方,双手持剑,向天一举,白茫茫大雪登时又倾泻下来,盖过龙光。烛龙奋怒,仰天咆哮,奋然腾空而起,张开巨口,无穷劫火如洪流般从口中狂喷而出,百万里虚空尽数燃着,青白火焰沸然滚荡,汩汩横流,北海之水轰然而怒,浪高万丈。
四名道人面色微红,提一口气,四条身影如流光电影,顷刻间又交错七千七百七十七匝,无边绝杀之气如一张大网,兜头向烛龙罩下,嗤嗤之声入耳惊心,诛仙阵内登时白雾腾腾,云气苍茫,弥漫九天,热气怒涌,一时不能见物。烛龙千百万里长躯于茫茫云雾中急速游动,亿万鳞甲一齐张开,无限寒气透体而出,诛仙阵内无边杀气一时固结,如玉琉璃莹然通透,烛龙目发厉电,口喷劫火,鳞甲扇动,无穷神火汹涌怒卷,一条长尾扭过来,奋力一甩,罡风急旋,百万里虚空轰然粉碎,碎片狂舞,现出上方白蒙蒙一派,天河无定,四名道人脸色晕红,各各退出一步。烛龙奋起神威,龙尾猛力拍击,腾身而起,向着天河,一头扎去,天河之内,弱水无尽,非常人所能居,任你道行通玄之辈,到此也要神通陡减,寻常人物,入此更是骨肉消融,烛龙乃是太初一点真灵,却无惧于那天河弱水,只消入得天河,非太上无极之士亲至,谁能奈何?
烛龙咆哮,声动苍冥,长躯盘曲,向上急窜,眼前蓦然一暗,不二天河凭空消失,廓然洞然,浩然太虚,一切光线都已消失,只是昏黑一片,烛龙东奔西走,急转如电,往来不知其几亿万里,终是不得而出。
白牛背上,蚩尤紧握轩辕剑,满头黑发根根直指苍穹,衣袍猎猎鼓荡,如欲裂开,轩辕剑鸣声急骤,跳动不已,原本青黑的剑身此时明如铁水,炽然白热,有一神龙,在其中游荡飞旋,铮铮乱撞,亟欲破剑而出,然而蚩尤又岂能让它如意,咬破舌尖,噗的一口魔血喷出,洒在轩辕剑上,那剑便暗了几分,又将左手压上剑身,死死压住此剑。
星辉淡淡,宇宙昏蒙,不二天河之中,有一道人,头挽三髻,青鞋白拂,足踏白玉小舟,飞流直下,四名道人收了剑阵,还剑入鞘,更不回顾,跳入小舟,那三髻道人向蚩尤点了点头,大袖翻飞,小舟逆流而上,须臾去得远了,消失在白茫茫的弱水罡风之中。
舟上道人正是多宝道人,蚩尤得他之助,布下诛仙剑阵,却让四名道人故意做出力有未逮之态,留出一角空隙,自己隐于空隙处相待,烛龙觑得剑阵空隙,腾身飞遁,却正好落入轩辕剑内无限混沌虚空,又被蚩尤大力压制,一时不得便出。
蚩尤握定轩辕剑,敲一敲牛角,那牛闷吼一声,步入归墟,蚩尤垂头看申公豹,见他兀坐海心,头接天河,下通黄泉,生生死死,流转不已。
蚩尤道:“我与道友,同病相怜。”将左手抬起,五指上黑火射出,一十三道玄冥铁链从中断裂,蚩尤又将指尖咬破,一点魔血渗出,蚩尤将指一弹,魔血飞入申公豹泥丸宫,申公豹即时眼发金光,满头有青色利角峥嵘而起,一声长啸,挣开铁链,一言不发,拜于蚩尤牛前。
蚩尤将牛一拍,那牛扬耳,又哞鸣一声,百千万亿朵黑莲哗然倒卷而来,合上二人一牛身躯,赤气亘亘,一合而消,泯然宇宙之间,钟山屹立,直插苍穹,只是烛龙已去,海底亿万鱼龙渐渐浮上水面,围着钟山,哀鸣宛转,声彻六合。
月已西沉,朝日东出,万寿山头,云岚浮动,百鸟啁啾。
虚室生白,镇元与悟空各坐一方,镇元青袍郁郁,齿白唇红,更见精神,悟空顶上五色宝莲怒放,有无限光明,散于虚空,虚空即我,我即虚空,亦无虚空之量可得,如来如来,如是如是。
一缕朝阳自静室的窗户中斜斜射入,两人睁开眼来,相对一笑,跳下蒲团,推门而出。
小山与清风明月二童唱了半夜曲子,都困倦了,倚石而眠,鼻息细细,睡得正沉。
二人也不扰动他们,立于山前,看朝晖磅礴,气象万千,山河大地,彻然通明。
茫茫天道,无始无终,无衰无变,终古常然。
世间修道之人,所求者无非上窥天心,与道合真,出神入化,通微入玄之士,可谓已入大道,只是大道岂有穷极,造化奥秘,森罗万象,无不包罗,一入玄微之境,沉醉其中,次第而上,重重无尽,永无止境。
镇元乃地仙之祖,集大地之力于一身,早入通虚境界,悟空两道兼明,四大俱全,两人借阴阳二气瓶贯通天地,联接彼此气息心神,一夜之间,悟空便得成就大地之精,更得师尊教诲,准提镜里,渺然我相,亦已上登通微入虚之境,只是初窥堂奥,尚待时日,加以凝炼。镇元却也于同修之际,窥得黄庭、心印之秘,一颗道心隐然间更见澄澈,修为又增数分。
两人心中欢喜,同声发啸,啸声清越,喝破虚空,直上九霄,却将小山与清风明月三人惊醒,揉眼睁开,小山见悟空双目宝色不露,莹然温润,不像以前那般锋芒毕露,她虽修为远远不及,近来也颇习道法,知道悟空道行必又更进一层,心中十分欢喜。清风明月却懒洋洋的伸着懒腰,嘟嘴埋怨:“仗着你是师父,大清早的这般鬼叫,吵闹死人。”
镇元将脸一板:“天已大光了,你们两个还不去洒扫各处庭院?”两童吐舌,做了个鬼脸,小山道:“我跟你们一起去。”两童笑逐颜开:“姐姐真是好人。”上前扯住小山衣袖,一左一右,三人进道院去了。
剩下悟空与镇元立于山前,缕缕白雾涌过,两人衣袖都飘扬起来,镇元忽朗然向天而吟:
“夜晴寥廓初寒,淡天莹彻琉璃翠。无阴树下,绝想楼上,月明风细。百祸潜消,万家同赏,一般清味。见金星朗朗,银河耿耿,交光灿,满天地。”
悟空应声相和:
“流转碧空如水,任纵横,略无凝滞。冲山拍海,倾光腾秀,绵绵吐瑞。达了从兹,宝瓶坚固,玉浆时泥。把衷情欲诉,何人会得?且陶陶醉。”
两人拍手欢笑,万寿山头白鹤飞起,回翔青空,排云而去,满山间松涛起伏,如海潮之声。
四山青秀,朝日光明,日光不到之处,钟山兀立,归墟旋流,烛龙已去,万兽同悲,九幽之下,有金轮出焉,如万日炽燃,洞达九阴,无不遍照,十八重黄泉隆隆震动不已,地藏正在醒来。

四九章 青莲花开微尘刹,阿人歌章下罗酆?

 幽都下府,秽气深深,暗雾光云,朦朦胧胧,茫茫黑水之畔,有一老僧,身穿坏色衣,瘦骨支离,如古铜色,仿佛击之有声。
老僧坐在水边石上,撩起僧袍,露出枯瘦的身躯,左乳下方,却有一孔,孔中若有光华,以白絮塞之。老僧去了白絮,将肠子自孔中取出,放入冥河,细细洗濯。河中无数阴魂鬼面都密密麻麻拥上来,竞相咬啮噬食老僧之肠。老僧并不阻止,只将那肠子在冥水中反复涤洗,那肠子随食随生,仿佛永远也吞吃不尽,老僧低头看着,面色平和,微微含笑。
一十八重黄泉开始震动,龙蛇长吟不绝,无边黑水之上,幽幽浮起一点金光。金光之下,暗影之中,幽蓝色的奇蛇仿佛从虚空中游出,背生高鳍,身侧各有四片长达七千里的薄鳍,收拢如鳍,展开似翼,薄鳍不住振动,如神龙巨吟,充斥八极九幽。随着龙吟之声,黑水上那点金光越来越亮,越来越亮,如万日同出,灿烂辉煌,不可逼视。
亿万里黄泉秽气,一扫而空,无数阴魂惨烈呼喊,在烈烈金芒的照射下化入虚无,各式各样的鬼物自冥土深处钻出,蠕蠕而动,向天呼号,在浓烈的金光中化作飞灰。森罗宝殿虽有太乙天尊所设玉虚禁法加持,亦是如受大火焚烧,殿内诸多判官、主簿、幽骑、牛头、马面、鬼卒、夜叉,伏在地上,簌簌发抖,汗出如浆,落向青玉地面,随即化为白烟,在宝殿的穹顶上弥漫浮动。
泰山之顶,金色的天眼猝然洞开,裂有三千余丈,赤光如血,腾涌而出。血火云间,黄飞虎跨五色神牛,提金錾提炉枪,率黄天化、黄天禄、黄天爵、黄天祥、方弼、方相、苏全忠、黄明、周纪、辛免、辛甲,一十二位东岳正神,俱乘了鬼马,顶盔带甲,神色凝重,自天齐府中飞驰而出。
幽都摇荡,中有大光,大光之下,有一巨蛇,蛇身上每隔百余里,便生出一只金色蛇眼,蛇身无尽,蛇眼亦无尽,一排一排,琥珀色的光纹忽明忽灭,与高空那金色巨眼遥相呼应,辉然赫奕。
巨蛇之下,又有一头奇形巨兽,身长不知几万里,虎头、独角、犬耳、龙身、狮尾、麒麟足,不见边际,此时亦是六目齐张,目光洞然如天裂,四蹄蹬踏,呜呜低吼,与巨蛇龙吟相和。
金光弥满,遍彻九幽十冥,劫火森森,焚尽万类,唯有凝碧池头,一汪碧水清寒如旧,池上白气缭绕,云霄、碧霄、琼霄三位娘娘坐在白气之中,顶上混元金斗高悬虚空,九个太极图案成九曲黄河之形,寂然不动,放出亿万条金色的丝线,上极穹窿,幽都中央那轮巨眼光焰虽盛,不能照临金斗之下。
碧沉沉的长空之上,黄飞虎率领众神,驾着茫茫冥云幽火,径往东极青华世界长乐妙岩宫中,来见太乙救苦天尊。
九重幽都之下,龙吟如啸,杂以沉沉兽吼,黄泉翻覆,激荡虚空。冥河岸边,老僧亦无复此前从容姿态,急将肠子收回,塞入腹中,提起袍角,在厚重如凝的澄澄金光中涉水而奔,南西北方,水面之上,又奔来三名僧人,见了老僧,躬身合十:“佛图澄师兄。”佛图澄道:“三位师弟,地藏不知何故惊醒,复又发大狂怒,六道轮回已然闭合,若不能平其怒气,幽都亿万万阴魂鬼怪不免悉数灰飞烟灭,我等作速设法为是。”三僧鸠摩罗什、道安、慧远,一齐合十:“师兄所言正是。”四名老僧并肩联袂,肥大的僧袍猎猎飞动,向中央那金光最为璀璨处奔行而去。
青华世界,处处莲花,飘扬空中,光色缤纷,莲瓣开张,飘出无数五色水泡,水泡中间,又各有灯焰一点,七彩迷离,映出幽冥景象。水泡漫天,随风轻舞,一个接一个在七彩的光晕中湮灭,复又重生,次第轮换,生灭不已。
空气似乎微微振荡了一下,百千万亿水泡中同时射出强烈的璀璨金光,整个青华世界于刹那间淹没在浓重的金光中,如在金水海中,浩瀚滉漾,噼噼啪啪的微响似爆豆不绝,直至天边,无数水泡在连绵的爆响中化为乌有。
黄飞虎率领东岳众神,飞云疾驰,将入青华世界,只见妙岩宫前那守门禺狨猛可里立起身来,其高过于千寻,四足上铁链一阵玱琅急响,挣得笔直,那禺狨立在蟠龙白玉华表之侧,双手捶胸,仰天厉吼,身后滔滔天界,金光疾涌,亿万青莲飘空乱飞,转如飞蓬。
众神见状,勒骑惊异,待前不前,只见那青华世界中,金芒若沸,瑞光百亿,青莲如雨纷坠,中央一朵九色千重莲花开放,光彩郁郁,太乙救苦天尊青袍玉冠,顶负圆光,于莲花之上现出身形,右手擎震灵之剑,左手掐玉清之诀,长须飞卷,神情峻冷。
众神躬身施礼:“天尊万安。”黄飞虎掀髯而言:“地藏不知何故惊醒,作大狂怒,亿万阴魂化为飞灰,灵魄无存,小将等法力微薄,不能制之,特来请教天尊。”太乙道:“我已知道了,魔种逆反天常,收封烛龙,惊动地藏,九幽纷嚣,扰断轮回,此滔天之罪,我必伐之,汝等且先随我同下九幽。”众神应诺,只见天尊执震灵剑在手,默运玉虚正法,顶上冲出十道青炁,青炁腾旋,中央结成一株碧琉璃宝树,九方又有琉璃宝树九株,树分九层,一层九枝,每一枝上有金灯九盏,共六千五百六十一盏金灯,宝焰光明,煌煌九天之上。
正中央宝树枝叶间,又化出千宫万殿,楼台玲珑,分为十宫,乃玄冥、普明、纠集、太和、纠纶、明晨、神华、碧真、七非、肃英十宫,宝树行间,复化出十方无极救苦天尊,所谓:东方玉宝皇上天尊、南方玄真万福天尊、西方太妙至极天尊、北方玄上玉宸天尊、东北方度仙上圣天尊、东南方太灵虚皇天尊、西北方无量太华天尊、上方玉虚明皇天尊、下方真皇洞神天尊,星冠羽衣,或持如意,或掌宝剑,或执幡幢,或秉斧钺,百宝瑞光纷纷旋绕,无数仙官神将,所谓:慈悲救苦真人、大慈大惠真人、九凤破秽大神、洗院大神、无义断恩大神、正精火目大神、震雷鼓目大神、全角复体大神、解冤释怼大神、太一八十一神、天丁力士、青玄功曹、黄线童子、玉女神王拥从法驾,东岳众神随扈,十一位天尊,身披霞彩,足踏九色金莲翠叶之座,乘空而下,西往泰山。
幽都之下,黑水之上,佛图澄长眉低垂坐于东面,西面一名僧人与他相对而坐,高鼻深目,眸色深碧如海水,乃是鸠摩罗什。北面一名僧人,肤色黧黑,身材高大,眼光炯炯,乃是道安法师;南面一名老僧,白眉飞动,不怒而威,却是慧远法师。
这四名圣僧,昔年都是中土佛门了不起的人物,佛法精湛,弘明六通,世罕其伦,受西方教主所托,继竺法兰、摄摩腾、康僧会之后,在这幽都之下,调驭地藏,护持轮回,至今已垂三百年矣。
四位圣僧各坐虚空,面向空中龙蛇巨眼,悲声苦切,诵念经文,衰迈的身影渺然尘埃。
“……众生识神,以痴自壅,贡高自大,常欲胜彼,官爵国土六情之好,己欲专焉。若睹彼有,愚即贪嫉,贪嫉处内,嗔恚处外,施不觉止,其为狂醉,长处盲冥矣,展转六道。太山烧煮,饿鬼畜生,积苦无量。昔者菩萨,睹之即觉,怅然而叹:众生所以有亡国破家危身灭族,生有斯患,有三道之辜,皆由不能怀忍行慈,使其然矣。菩萨觉之,即自誓曰:吾宁就汤火之酷,葅醢之患,终不恚毒加于众生也。自觉之后,世世行慈,众生加己骂詈捶杖,夺其财宝、妻子、国土,危身害命,菩萨辄以诸佛忍力之福,迮灭毒恚,慈悲愍之,追而济护,若其免咎,为之欢喜。”
经声宏大,却自有一份无比肃穆的平和慈悲之意,四重经声交汇一处,金文宝字冲上空中,直与龙吟兽吼争锋,那巨蛇听了,益发恼怒,蛇身急速游动,一道道琥珀色的光纹自身上蛇眼中荡漾而出,连续不断地击打在四位法师身躯之上,四僧衣衫须眉皆为所燃,青烟滚滚,结成千百重莲花,复又崩散,口角都溢出血迹来,只是宝相庄严,合掌诵经不已。
“……曰:兽迹历兹,而云不见,王势自在,尔为不能戮尔乎?菩萨曰:吾听王耳。王曰:尔为谁耶?曰:吾忍辱人。王怒拔剑,截其右臂。菩萨念曰:吾志上道,与时无诤,斯王尚加吾刃,岂况黎庶乎?愿吾得佛必先度之,无令众生效其为恶也。王曰:若为谁乎?曰:吾忍辱人。又截其左手,一问一截,截其脚,截其耳,截其鼻,血若流泉,其痛无量,天地为震动,日即无明。菩萨于心,都无恚嗔。”
四大圣僧诵经的声音越发激昂,万里虚空嗡嗡作响,一十八重黄泉靡不遍到,欲借世尊昔年在菩萨行时精进忍辱之事,劝慰地藏,息其怒意。不料那巨蛇听了,只是微现平伏姿态,随即怒气更盛,高昂蛇首,发声犹如万龙同啸,抬起巨尾,向虚空重重一拍,无形的冲击波在空中迅速扩散开来,四名圣僧身形巨震,禁不住,同时向后滚出,口中都吐出血来,白须散乱,都为血染,四僧挣扎爬起,还欲诵念经文,那巨蛇却不肯罢休,薄鳍急剧振动,龙吟之声既尖且锐,直欲钻入四僧脑海心灵,四僧虽登七地,不能敌此幽冥伟力,只觉头颅欲裂,鲜血一口一口,不绝喷出,前胸衣襟血红一片。
碧霄、琼霄二位娘娘在凝碧池头见了,嘴角微微撇起,似是不屑,云霄娘娘毕竟心地慈悲,见此情形,大是不忍,便欲施以援手,将四位圣僧接引入九曲黄河阵里,庶几可全其性命。碧霄、琼霄道:“姐姐,西方教下贼秃,与我们有何恩义?他自取死,与我等何干?何必救他?”云霄娘娘微微沉吟,见四位圣僧辗转于黑水之上,鲜血滴下虚空,旋即为金光蒸腾,化作白烟而消,娘娘心中终究不忍,轻抬玉臂,黑白二色虹龙呼啸而出,破开重重金光,盘旋舞动,向四位圣僧飞来。
猛然间嗡的一声急响,中央那金色巨眼虚无的瞳仁深处,一道乌光悄然成形,转瞬即到,锵的一声清响,一大蓬细碎的黑白光屑猝然绽放在虚空中,两条虹龙长吟凄厉,扭身飞遁,一道道乌光自地藏眼中发出,交织如网,惨厉的龙吟声不绝,两条虹龙满空飞窜,渐渐地行动迟缓,烟花灿烂,连续不断盛开在空际。

当前:第74/101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