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血全集.net》第1293/1295页


又过去许多时候,直到这里再次安静下来,木华黎才小心翼翼的瞅了瞅赵石的脸色,微微躬身道:“天色已晚,您也休息吧……只是,之后……”
月色之下,赵石抽动了一下嘴角,算是笑了笑。
“这些王八蛋,唯恐天下不乱……好了,去收拾行装,嘿,既然心软下不了手,那就只能自己受罪了……唉,这些王八蛋,害我不浅。”
但随即,郁郁之色,便是一扫而空,“也好,与其回长安混吃等死,不如北去,图个天高海阔,逍遥自在。”
木华黎也笑了起来,这回,他是真的放心了。
实际上,这些将领中,只他心思最少,也只他一人,对赵石惟命是从。
那些事儿,他知道吗?他自然是知道的,但赵石一句话,他便立即听命行事,没有半点犹豫。
不过,帐中众将,和他有着交情的人,可着实不少,让他操刀容易,但……心情也不会太过好受了。
见此时尘埃落定,心中也是欣喜。
再不想其他,躬身道:“大帅到了哪里,都是英雄,只是……长安中,还有大帅家眷,要不要末将走一趟,将人都接出来?”
赵石摆了摆手,“这个不用你操心,我自有安排。”……
天明,张锋聚朦朦胧胧的醒转,头痛欲裂,嗓子也干涩的厉害,睁开眼睛,半天才想起,昨日宴饮,喝的不少,怕是醉了。
适应了一下光线,这才懒懒的支起身子,心中也不由苦笑,到底是有些老了,不然的话,就算酒量赶不上大哥,也不会醉的这么厉害,连怎么回到自己帐中的都不记得了。
刚想张嘴唤亲卫进来,给他弄些水喝,但感觉手中不对,低头看了看,却是一封书信。
张锋聚有些疑惑,将书信拿起来瞧了瞧,看见封皮上那丑陋的几个字,皱了皱眉头,不过,随即,他又仔细看了看,不由脸色大变。
“佩官吾弟亲启。”
信很简短,“军中所藏之物,我已取去,当此之时,无非两途,以你等之人头,平天下之戾气,奈何心软,只能另择他法,一切由我而始,便自我而终,今吾已去,不需来寻,若来寻,便成仇敌,恩断义绝……”
“若还念及兄弟之情,便安心领兵南归,当能尽享尊荣……你我兄弟,也有再会之期,到时不醉不归,再想今日之事,无非一桩笑谈而已……”
“其他诸事,我已安排妥当,放心回去,不然,你我等人数十年之心血,必将毁于一旦,战火四起,生民寥落,你我生于乱世,历经生死,当知战事一起,其间之种种……所以,望你三思而行……”
“言尽于此,今后大秦之事,再与我无干,塞外天高云淡,你等之畏途,吾心之归处也……”
大秦成武十六年。
南归大军停于河北境内,不知进退。
因为大将军赵石不知所踪,再有大将军木华黎不顾朝廷圣旨,率兵北去,众将惶然失措。
接着,大将军赵石义弟,大将军张锋聚力压众将,暂领兵权,率军南归。
等到朝廷得到消息,已经是秋天了。
自古以来,再没有这等奇事,一位功勋盖世,名满天下的上将,就这么没了踪影,许许多多猜测,立即甚嚣尘上,震惊朝堂,军中动荡,一时难以尽述。
不过,大将军赵石已鸿飞冥冥,大秦皇帝陛下又值盛年,英武之名,著于内外。
后又有数位大将军奉诏入京,无人敢于违逆,再多的猜测和疑忌,在这样的大势之下,也无法掀起太大的风浪来。
实际上,在此之前,一封奏疏已经悄然被送入宫内。
奏疏为大将军赵石亲笔所写,和给张锋聚留下的书信相比,这封奏疏,写的很是冗长。
“今日之事,必为陛下增了许多忧烦,臣之罪也,然,此事,虽非臣本意,但事已至此,别无他途,想来陛下此时,也已明白臣之苦衷……”
“你我虽为君臣,实则兄弟,陛下信我,允我兵权,并以王位许我,今我报之,以全君臣之义,兄弟之情。”
“临别切切,思绪万千,不能尽述,唯有三两事,欲于陛下分说。”
“一来,军中诸将,生有异心,臣本欲为陛下除之,以绝后患,但……除念及旧情,不忍下手之外,也想着,此辈,皆我大秦栋梁之才,一朝尽绝,或生动乱,或使国势衰颓,以一己之心,而绝国家兴盛之途,此帝王之心也,臣不愿为之,只能留于陛下圣裁。”
“陛下若有意,臣已使人,送上名录,此辈,皆可重用,以代叛臣,许三五年后,军中新老交替之下,心疾可除也。”
“若陛下仁慈,有恢宏之心胸,既往不咎,也便无须多言。”
“二来,微臣此去,逍遥一身,怕是今生不会再履秦地,臣之家小,愿意北上塞外的,请陛下送归,此为不情之请,全凭陛下做主就是。”
“三来,微臣本欲回京之后,再跟陛下细述,如今也只能在此书写一二,可惜……”
“南唐,南宋,积弱之国,挥兵可平,算不得多大的事情,臣要说的是,军中之事,诸人限于眼界,多有因循守旧之处。”
“以臣之见,若成汉唐事业,秦军已有过之,然,陛下若想开一代之局面,不让古之贤君专美于前,却要另辟他途,不若着眼于水军,海上之基业,风景佳好处,足胜陆上百倍……”
“若陛下无意于此,那臣可就不客气了,许陛下十载,到时海上再无大秦之旗帜,臣便取之,到时,陛下可不要怪臣才好。”(未完待续。)


第十四卷风云激荡几时休第一千五百七十一章尾声(二)
成武皇帝李全寿览阅之后,默然终日,当夜,宣中书,枢密重臣入宫。
众人皆以为,皇帝陛下必定雷霆震怒,也做好了规劝的准备。
大将军赵石一去无踪,其实让很多人松了一口气。
河北大军军中生变之事,消息已经隐约传来,详情虽不甚了了,但这样的大事,猜测起来,对于这些朝堂重臣而言,并非难事。
河北河南,大军云集之处,生出那样的变故,着实令人生出一身的冷汗。
因为那并非只是河北,河南军中的事情,延及开来,大秦各地驻军,都有不稳之嫌,即便是京师长安,也没人能保证,大家就都无有二心。
要知道朝廷上下,大将军赵石之党羽门下,也是数不胜数。
可谓是河北一乱,天下皆乱,立时便有江山变色,社稷倾颓之忧。
好在,赵石不知所踪,群龙无首,事情也许便有转机。
不过如此大事当前,皇帝陛下怎能不怒?他们这些朝臣,之前议论纷纷,上书攻讦者,不在少数。
追究罪责,他们一个个都难逃其罪。
迫反军前大将不说,事发之时,又无一人察觉,这是怎样一种愚蠢?怎样一种无能?
回想起来,众人自己也是诧异不已,在大将军领兵之时,攻讦于其人,好像已经成为了一种惯例。。。。。。
这是什么时候形成的惯例?这又是怎样可怕的一种惯例?
习以为常之后,竟是连起码的警惕之心,都不再有了。。。。。。。
不过,就在众人准备接受帝王的怒火,为事后该如何措置殚精竭虑的时候,皇帝陛下却是让众人商议,此次诸位军中上将入京,该如何封赏,之后的升迁任免,又该怎样考量。。。。。。。。。
皇帝陛下心情不好。大家都能看的出来,但。。。。。。。却出乎他们的意料之外,显得过于平静了。
这一夜,很多人一夜无眠。都在琢磨着其中种种,觉得波云诡秘之处,尤胜于当年长安之变前后。
不过,大秦成武十六年秋,大将军张锋聚等。奉诏还京。
这个时候,不管是朝臣,还是入京的众将,甚或是身居各个要职的大将军门下党羽,都可谓是如惊弓之鸟般,战战兢兢。
但一切,都是那样的平静,好像什么事都没发生过。
朝廷邸报,明发天下。
大将军赵石晋半山王,诏其归大同封地。督建大同行宫,抚草原诸部。
大将军张锋聚,晋成国公,应其所请,调任辽东宣抚使,镇辽东诸地。
种怀玉,晋一等侯,任职河南东路宣抚使,镇开封,督建。修葺开封行宫。
大将军种燧,晋宁国公,任河南西路宣抚使,镇洛阳。掌河洛兵权。

当前:第1293/1295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