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无情》第3/203页


  原因是他开始说话的时候,原本看似平静的,大将军和铁手的对掌,突然,呼啸之声大作,自两人双掌交贴之处的上、下、前、后、左、右、四面、八方,均卷起了一股罡气,一阵邪风,使得功力高深如追命,在喊声吐气发语间,吃劲风一逼,几乎把话吞回肚里去,几乎得要呕吐大作,差点闭过气去。
  然而追命的意思,铁手是听得出来,知道了的。
  那股突然遽增的力道,以致在山岗刮起了狂砂狂啸,当然不是他发动的。
  而是大将军。
  凌落石已经从"将军令"掌法,转入了"屏风***"的第一扇门:"启"。
  "启"就是开始,启动的意思。
  "屏风***",一旦发动,沛莫能御,无可匹敌。
  这一股大力,把武功精湛的追命,也得把话逼吞回去,而这一回,马尔、寇梁本已扯住于玲、于投,但也禁不住这股大力卷吸,一步一步,四个人往暴风的中心腾挪过去。
  可是,此际,心中最感觉得不妙的,却不是铁手,也不是马尔、寇梁、于投、于玲。
  而是大将军。
    ●
  本来的形势是:
  大将军以"将军令"格住了铁手的"独劈华山"。
  ──"独劈华山"招式不值一哂,但"一以贯之"神功却是非同小可。
  这连诸葛先生也练不完全的内功,却给铁手在少壮之龄修成了。
  这种内力好比是:你站在高峰上,砸下任何小块硬物,其效果都要远比你举起重物往你对面砸去,力道上来得要强百倍、千倍!
  铁手练成了"一以贯之",使得他的个人修为与功力,有如长期站在高峰之上,那怕随便一招一式,一发力便可有万钧。
  大将军知道跟前这个汉子是强敌。
  他对付他的方法,便是要先引发他的力量。
  任何力量,都有用罄的时候;任何强人,都有虚弱的时候。
  何况,铁手明显受过伤,而且,还十分的疲惫。
  大将军只要待他功力稍有缺陷、招式稍有破绽、心神稍有松懈之际,他便可以把"将军令"掌功,迅疾转入"屏风四扇门",将铁手格杀其间。
  可是,铁手的确内力浑厚,哪怕他是已负伤在先,而且,已近筋疲力衰。
  ──衰,而不竭。
  而且一振又起。
  铁手的磅礴大力,绵延不绝,彷佛已跟大地结为一体。
  这才是他可怕的地方。
  难敌之处。
  更难取之的是铁手所用的招式。
  那是一记平凡招式。
  人人会用的招式。
  可是,这才是最难有破绽的招式。
  ──一件事物,一种手艺,一个策略,一门艺术,要是源远流长的流传迄今,就一定有它的存在价值,和它颠扑不破的真理法度。
  所以少林永远是佛门正宗的圭皋。
  武当一直是道家武术的颠峰。
  无以取代。
  无法攻破。
  是以,铁手这一招也没有破绽──就算有,他以"一以贯之"使出,也使破绽变成了强处。
  大将军一时无法攻破。
  他只好激怒铁手。
  人一生气,难免浮躁,一旦躁动冒进,大将军便有机可趁了。
  他要吸引的,是铁手全部战力,而不是一部分的。
  一部分没有用。
  就像行军一样:一支布署精良的部队,你攻击他的前锋,就会给左右包抄,你就算能一一抗衡,但迟早还是给他的后援部队攻陷。
  他要的是引出铁手的主力。
  然后他遽然发动最强大的杀手锏,予以截杀,予以重挫。
  他知道这些人里,除了于一鞭战力最高,轻功最高的是追命,内力最高的是铁手。
  但他一上来,已拼了负伤,先重创于一鞭,再使追命双足负创。
  ──跛了足的羚羊,跑不过狮子的追攫。
  可是,对铁手,他却未能得逞。
  铁手虽给激怒,本来另一只手,也正要出击的。
  ──他的左手即使出了"一以贯之",右手出击,定必施"大气磅礴"神功。
  大将军要吸引的,正是铁手的两只手──而不只一只。
  制住铁手的手,就能制住铁手。
  由于铁手是现场仅存功力最高的人,只要能制住铁手的手,便大可以收伏这群龙之首,他便可纵控全局,使敌人一一授首。
  可是,追命这一叫破,铁手的右手,便没有攻出。
  他留了后力。
  没有人知道他那一只手,留了多大的力气。
  没有人知道,铁手那一只手,会作出什么样的攻袭。
  没有人知道,那一只手,能有多大的杀伤力。
  也就是说,铁手的手,没有完全出击;他的功力,也未全然引爆。
  ──有什么要比一桶将引爆但仍未爆发的***来得更危险?更具杀伤力?
  不行。
  一定要引爆。
  大将军思忖:
  引爆了铁手,就是熔浆,他就可以用"屏风四扇门"承载了它,把它送入了"启、承、转、合",送入了无间,送进了轮回。
  然后,再来取这废铁的命。

第三章 出手

当前:第3/203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