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之征服者全集.net》第182/353页


  “你……”
  王在晋气得指着吕岩直哆嗦。
  “你怎么这可以这样,你这样根本就是在谋反。”
  “难道在朝廷的眼中,我现在不是谋反吗?”
  吕岩冷笑着说道。
  听了他的话,王在晋不由为之哑然。
  “我对接受招抚是很有诚意的,虽然条件有些苛刻。我希望不要看到朝廷逼我一统江南那一天。其他事我吕岩没有太大的把握,要说起打仗我还是十分有把握的。至于我的话,就有劳王大人代为转告朝廷了。”
  吕岩淡淡地说道。
  “难道你不能修改一下招抚的条件吗?你的这种条件朝廷是绝对不可能答应的。”
  王在晋有些急了,这件事可是事关自己的生死啊。
  “我知道,但是我没有改变的打算。”
  吕岩说道。
  将自已的条件说给了王在晋后,吕岩就命人抽出2000名降卒派给王在晋,让这些降卒护送着王在晋回京报信。
  这期间虽然王在晋苦苦哀求,希望吕岩能够降低一下接受招抚的条件,也好让他回去交差,但是却被吕岩断然拒绝。
  ****
  非常感谢我是小强29、吨级免爷的打赏和信猫哥的月票。


第101章 震荡

  送走王在晋后,贾诩对吕岩说道:“如果真的平定了整个江南,你真的要挥师北上,和大明决战吗?”
  “这个谁知道呢,走一步看一步吧。”
  吕岩苦笑着说道。
  说实话他对大明还是非常喜欢的,虽然它充满了各种各样的缺点,但是它的优点也是显而异见的。
  比如很多臣子认为皇帝做得不对,可以直斥皇帝之非。
  有的臣子认为皇帝下的中旨不对,甚至可以封还皇帝的中旨。
  这在后世也是难以想象的,皇帝那不是一个国家权力最大的人吗?
  而且胆敢不遵守圣旨,那不是要斩首的吗?
  大明就是如此的开明,落后愚昧的满清和大明根本不可同日之语。
  满清历代皇帝大力推行奴化教育,完全是将全天下的臣子和百姓当作包衣奴才来看待的,哪里有一丝人性可言。
  像电视中和皇帝谈笑风声的纪晓岚,那绝对是扯蛋。
  真实的纪晓岚不过是个腐儒而已,带着点口吃的毛病而已,乾隆完全是将他当作词臣来养,一句重话就能将他吓得不清。
  和推行奴化教育的大明相比,大明才是真正的开放。
  到晚明已经产生了各种思想的萌芽,比如集儒、释、道三家大成的心学,几乎脱离了儒家学说的泰州学派,甚至黄宗羲还提出了限制君权的思想。
  虽然儒家学说仍然占据着主流,但是也算是少有的一个思想开放的年代。
  大明的末代皇帝崇祯,是少有的一个勤政节俭的皇帝。
  为了振兴大明,崇祯日夜不停地批阅各种奏折,每天要工作十四到十六个小时,每天只睡五到六个小时,其勤政程度让人诈舌。
  这样的辛苦程度不要说皇帝了,就连一般的老百姓恐怕都受不了。
  而且为了能够早日给大明凑足军费,他和皇后都是厉行节约,连他的衣服和袜子上都打有补丁,这些补丁都是皇后给免费打的,一分钱不花,这对于一个皇帝来讲是个多么难得的品质。
  仅仅从这些方面来讲,他绝对是个明君。
  和那些亡国之君比,甚至和康熙、乾隆相比,他要比那些皇帝强上不知道多少倍。
  但是他终究是能力不足,无法解决明朝积累下来的顽疾。
  偏偏大明内部灾荒连连,使得起义军屡剿不灭,再加上外有强悍的女真人,内外交困之下,才导致了大明灭亡。
  对于崇祯,吕岩一直是觉得非常可惜的。
  要说大明灭亡完全是因为他的原因,那真是冤枉他了。
  如果用两个字来概括大明为什么灭亡,那只能说是气数的原因了。
  后世的人对于大明的皇帝多有恶感,那完全是因为满清抹黑的原因。
  满清为了确立自己的正统地位,控制人们的思想,不停地大兴中国史上绝无仅有的残酷的**。
  仅仅是某此满遗吹捧的乾隆年间,发生的**就高达130多起。
  别说赞美大明的好话了,只要稍微流露出一点对大明的怀念,就会是满门抄斩,甚至充军发配。
  而且对于明朝流传下来的赞美大明的书籍文章,满清的政策是一贯的,那就是焚毁。
  比如李清的《南渡录》,杨嗣昌的《杨文弱集》的著作,钱益谦的一些著作都在焚毁之列。
  乾隆提到李清时甚至恨恨地说道:“设其人如在,必当立正刑诛,用章宪典。”
  相反那些指责大明的书籍文章反而都被满清收集起来,刊登后流传后世。
  《四库全书答部》中谈到乾隆修史的私意就直言不讳地说,修史的目的就是搜集大明皇帝种种失德之记栽,使之流传后世。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满清修《明史》,修《四库全书》。
  在修这些史书的过程中,不惜大肆篡改史实。
  《明史》做为二十四史中唯一一部关于明朝的史书,其影响力当然非常广泛。
  其中《明史》对于明朝历代皇帝的缺点无一例外地进行了放大甚至是抹黑处理。
  他们说天启皇帝不识字,不爱理朝政,只爱干木匠活。
  木匠皇帝的称号,就是清人给封的。
  当然,他们成功了,木匠皇帝这个称号实在是让人难以置信,一个皇帝真的爱干木匠活吗?
  用现在的话来讲,就是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
  这件事非常具有炒作的嚎头,就像是明星的绯闻一样,让人一听想忘记就难。
  于是天启帝一直背了这个黑锅背了几百年一直到现在。
  事实上身为一名皇帝怎么可能不识字,不理政。
  熹宗实录里有着很多天启皇帝御文华殿讲读的记载比比皆是,对于处理政务的事例也比比皆是。
  天启元年十二月,内阁首辅叶向高甚至向天启皇帝上疏:“我皇上聪明天纵,朝讲时临,真可谓勤政好学之主矣。”
  要知道叶向高是内阁首辅,甚至可以说他是东林党的一员。
  要知道东林党可是从来不喜欢拍马屁的,要是总是拍皇上马屁,你想进东林党都进不了。

当前:第182/353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