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苍穹全集.com》第185/482页
围绕计划的核心,策划和执行者们力求秘密转移并积蓄宝贵的军事资源。与长期以来德国军备产生追求的目标一样,这些资源力求“精华”和“尖端”,在此基础上可以适当忽略数量规模。正因如此,并非所有项目的顶级工程师都有必要不惜代价地撤退到“避难所”来,策划者们很可能在1944年晚期就已经圈定了范围,主要是碟形飞行器和特殊动力项目、高速高空飞机、高速静音潜艇、电子通讯和探测设备这四个项目。在一份评估关键性技术人员和设备转移状况的报告中,林恩看到计划执行者给出的完成度高达百分之九十几。至于德国军工的其他传统项目,包括常规飞机、火炮、坦克、枪械甚至火箭,几乎都被排除在外。
这样的决策在林恩看来,简直只能用愚蠢、缺乏眼光和本末倒置来形容,但他设身处地的为出生并成长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计划策划者们考虑了一番,在科技高速发展的战争时期,各种武器的技术革新往往是呈爆炸性的,例如德国在1941年入侵苏联时还是以十几二十吨的三号和四号坦克为地面主力,到了1942年的秋天全重近六十吨、火力及防护都成倍提升的虎式坦克就开始列入现役,再例如,战争爆发时对空探测的主要手段是望远镜观察和原始的听音器,短短几年,原本少有人关注的雷达就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甚至成为了有效的机载武器。正因为这些令人眼花缭乱的计划,单纯的军事决策者只能依靠自己的意识来判断未来武器发展的走向。既然喷气式战斗机全面超越了传统的活塞动力飞机,他们将希望寄托于更为强大的飞行器并没有违背逻辑常理!
一场战争当然不能只有武器,在“雅利安方舟计划”中,最初的方案是从党卫军中遴选4000名最优秀的官兵撤退到“避难所”,连同400名飞行员、1200名熟练的维修技工、3000名海军官兵以及600名最好的海军工人,再加上前期抵达的工程部队和警卫部队,官兵总人数将超过1.2万人。然而进入1945年后,战局的恶变速度远远超过了策划者们的预料,而且大量党卫军部队被分隔在了战场各处,从东北部的库尔兰到南方的匈牙利,从意大利到德国的西线,联络行动不便,各部伤亡惨重,尤其是海军执行了旨在将上百万德国军民从东普鲁士撤回本土的“汉尼拔行动”,以至于可用的舰船数量锐减,到最后只能以潜艇来运送官兵。按照5月20日的统计人数,连同一些最后阶段临时加入行动的国防军官兵,抵达“避难所”的陆上战斗人员仅1400余人,飞行员只有120人,维修技工633人,唯独海军的撤退人员和计划最为接近,达到了将近2800人,这完全得益于5月9日之后从波罗的海、北海和大西洋陆续抵达的43艘潜艇。
武器设备和相应人员基本就位,“雅利安方舟计划”就将进入相当重要的蛰伏阶段。依照策划者的估计,这一阶段视自身科技研发速度以及外部局势的变化而定,最短半年,最长可能达到10年以上。因此,计划安排1.25万名适龄女性在“避难所”与军队官兵共同生活、组建新的家庭,尽管受运力限制,在柏林沦陷之前只有8500名年轻的德国女性抵达,仍超过了实际撤退至此的官兵人数,这样的境况无疑会让数十年后饱受男女比例困扰的21世纪青年羡慕不已。
在一份劳动力分配的报告中,林恩看到了8500名年轻女性的分布:军队勤务400人,医护救援800人,餐厅运行600人,工厂生产6200人,其余500人作为军队文职、通讯技术以及战斗部队的备选人员进行训练。总的来说,这些异性的存在将会让“避难所”相对孤立的生活变得丰富、协调,不过基地的全体人员总数也因此达到了1.6万人之多,要解决这些人的日常物资消耗可是个非常关键的问题。
对于后勤供应,计划的策划者们做出了非常灵活的安排:前期4个月主要依靠基地内的储备物资,辅以在挪威近海开展的捕鱼活动――为了掩人耳目,80名精挑细选的德国海军志愿者伪装成了挪威渔民,他们能够讲挪威语,拥有挪威政府颁发的身份证明,只要不是非常严格的审问,盟军舰船即便碰上了也难以识破。4个月之后,以英美为主的西方盟军和苏军即便还没有在欧洲大陆上大打出手,注意力也已经从对德战争转移开了,这时候,安置在外的人员就将假借向挪威、芬兰等国出口的名字,以普通货船运载食品物资送至挪威海域,再秘密卸下送入“避难所”。只要不出大的意外,基地的正常运转就能够进行下去。
“避难所”绝不是躲避纷争的世外桃源,这点毋庸置疑,“雅利安方舟计划”的决策者志在避开盟军和苏军的锋芒,并将复兴德意志的计划寄托于两大因素:超尖端武器的成功研发以及美苏之间爆发大规模战争。以林恩对计划内容的理解,这两个因素并非绝对的缺一不可,只要有一方面能够达到足够的要求,“避难所”就将成为反击的出发地。届时帝国元首阿道夫・希特勒将在这里振臂高呼,那些处于失败阴影并备受占领者欺凌的德国国民和曾经的帝国将士虽说不至于当即暴起攻击美苏军队,甚至未必敢明里表现出反抗意识,但他们心中对胜利和荣誉的渴望以及过对往光辉岁月的回忆都将被重新唤醒,留在欧洲大陆的组织,分布在海外的力量,也都将听从这一号令行动。然后,以崭新姿态出现在世人面前的帝国将依靠超级武器和政治手腕迅速控制挪威、南下丹麦,重回德国、执掌政权,恢复经济、扩张军事,在避免双线作战的情况下首先击垮苏联,然后掉头打败不堪一击的法国,迫使英国永久退出战争,最终实现对欧洲、非洲和南美洲的控制,打造一个空前强盛的德意志帝国。
当脑海中的拼图最终成为完整的图画,林恩心中的震撼大大超乎了以往的任何一次。“雅利安方舟计划”最初制定时,德国仍有机会通过战略方面的调整扭转颓势,但策划者显然是远离政治和军事权力中心的,既然无法改变当时上位者们的意识,干脆利用大胆的预判和超群的想象描绘了这一凤凰涅??式的计划,更难能可贵的是,它的实施既没有像马奇诺防线那样耗费天文数字般的财力,又让隆美尔这样表面上因政治事件受到牵连的重量级人物参与其中。虽说整个计划的实施过程中很可能有许多应变之策,但总的来看,它的存在已经远远超出了常人――包括那些盟军战略家、军事家和杰出将领们的想象。
可是,林恩想到,此前自己所在的年代已度过了二战结束的六十六周年纪念,既然“雅利安方舟计划”确实存在过,那为何帝国复兴的十年之期变成了遥遥无期?是因为超级武器迟迟没有成功,美苏之间也未曾真正爆发大战?
读史可以明鉴,亦能够了解历史过往中的那些大小插曲。若是有心为之,林恩相信,在美苏关系最为紧张的时候,挑动他们爆发战争是很有机会的。如此看来,“雅利安方舟计划”的荒废,很可能是因为元首死亡、官兵暴动、内部争权夺利最终导致计划体系彻底崩溃这一类的内部因素?
苦苦思索了许久,林恩始终不能确定答案,他以为真相只能留待时间去解开,然而当一份有关于运送秘密物资前往日本的潜艇被美军俘获的情报经手呈送到高级参谋官那里时,他忽然想通了,这份大胆且近乎完美的计划终究还是算漏了一点,一个极其关键却又难以预料的关键点,核武器!
第35章 一切皆偶然
咯咯咯!
轻敲房门时,林恩微微提了口气,一夜未眠,所有的分析都还在脑海中盘旋,要理出一条最具说服力的思路,必须冷静,冷静!
“请进!”
沉稳、刚毅且充满力量感的声音从门里传来,林恩右手恰当用劲,拧开门把手后轻推房门。近乎完美的构造,使得它在开合过程中没有一丝声响。踩在厚实的地毯上,亦是完全的安静。
以端正姿态坐于书桌后的人目光从文件堆里抬高一寸,对于林恩的到来,他有些意外,但这仅仅表现在一闪而过的眼神中,那张年轻英俊的脸庞上没有一丁点儿异样的表情。
“噢,是林恩,找我有事?”
林恩转身将门关上,他并不急于走向书桌,出于尊敬,他远远问道:“将军,有件非常非常重要的事情,不知道您现在是否有时间?”
坐在书桌后的不是别人,正是前“吸血鬼”突击队总指挥官、如今的帝国战略参谋部总参谋长劳伦茨・巴。对于曾经颇为赏识的手下,他显得全然没有戒心,很随和地回答:“坐下来说话吧!”
林恩这才朝书桌走去,步伐坚定而沉稳,敬礼后方才坐下,等着巴赫处理手中的文件。
批阅了林恩进来时已经在看的文件,巴赫将钢笔套套上,伸手按了桌角的电铃。须臾,一名勤务兵推门进来。
“两杯咖啡,一杯多加糖和奶,一杯纯黑咖啡!”
多加糖和奶的咖啡确实是自己喜欢的口味,林恩不免又在心中感慨一番:巴赫就是这样一个几乎尽善尽美的人物。但,这个世界上没有人能够做到完美。
勤务兵离开之后,林恩方才开门见山地说:“这件事有关雅利安方舟计划,我只对您说,也只能对您说!”
“感谢你的信任!老朋友!”巴赫双手合握,眼神平和而友善地看着林恩。
林恩并没有因为巴赫的这句“老朋友”而忘乎所以,他只是找不到另一个可能改变这一切的人,除了眼前这位年少老成的将军。
“在参谋部的这些天,我接触了许多有关机密计划的文件,雅利安方舟……尽管没有看过完整的计划,但我觉得它已经非常完美了,除了一点!”
“它并不算完美,有许多疏漏之处我们都在尽力弥补,所以,尽管说说你的看法!”巴赫一贯的客观和谦逊。
“我猜想……仅仅是个人猜想,计划的策划者最初并没有料想到,敌人手中即将出现一种具有空前破坏力的超级武器,它将打破传统军事格局,从而让我们的复兴遇到空前的阻碍!”林恩郑重其事地说,“这种武器将军您或许也曾听说过,我们的顶级物理专家们也曾花费了大量的时间、精力和资源,只可惜最终没能成功!他们似乎称之为裂变武器,使用一种极其稀有的、带有放射性的金属,一颗普通炸弹大小的,威力足以摧毁一座中小型的城市!”
因为说不出德语的“铀”,林恩也只能用这样的方式来形容。听了这些,巴赫没有立即说话,而是陷入了一阵沉默,直到勤务兵将咖啡端来然后离开,他才开口:“林恩,你怎么会直到这些的?”
林恩耸了耸肩:“这里有很多偶然性的因素,但您完全可以相信,我绝非外国的情报人员,那样的话,我也完全没必要坐在这里对您说这些!”
巴赫没有停顿地抛出了第二个问题:“那你是如何确定这种武器会由我们的敌人研制成功?美国?”
“穿越历史”的解释自然可以应对这些问题,林恩的担心并不是巴赫会把自己当成精神病人,也不是他在套取足够信息后将自己干掉,而是害怕成为笼中的金丝雀――试想一下,对于一个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的人,最好的办法就是将他妥善保护起来,使之成为自己执掌更大权力的工具。
“在从东普鲁士前线撤往柯尼斯堡的途中,我碰巧救下了一位学者和他的家人,噢,对了,也就是您曾拿照片给我的那一家人!”林恩气定神闲地扯谎道,“他是一位了不起的学者,知识渊博,他向我解释了许多物理学方面的原理,他说一些犹太裔的科学家在战争期间逃往美国,在那里得到了美国政府的资助,很早就取得了研究上的突破,而我们的物理研究室却因为一些技术上的困扰而滞后了!按照他的推测,美国最迟于明年就能够将这种武器投入实用,但很可惜,他本人只是对这些有所了解,而不是这方面的科研专家,他曾给物理研究室写信,但……一直没有得到回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