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雄兵全集校对版》第78/486页


我们太干枯了,太荒寂了,太盼望一个海了!一个自由驰骋思想的海、一个温暖的满涨着感情的海!一个健康的大海!一个骄傲的大海!

带着星星漂浮的海,轻快的、有那么多小精灵在一张母爱的软缎上蹦跳的海!

-

多么沉重啊那么深厚的希望

那么多负重的沉浮

那么多折腾的日夜

可又多么富丽的海啊

那一颗颗会幻想的、轻灵的小星星!

-

小星星啊

你们使中国的海更辽阔

因为你们珍贵的照耀

你们升起了辉煌

星星的大地啊多么美

-

“叮咚----叮咚”,传来了微弱的、但是甜蜜的鸟叫----那音声类似于7声音阶中的“7――1”,夜晚听来,清脆如玉落杯盏,十分婉丽绰约,给人美感,令人着迷、感伤,忘怀----每一声“7”,都在下一级的音阶前面停顿一下,然后是上行音“1”,听起来就像是心灵的叩击----听过许多鸟儿的鸣声,清丽、婉转、哀怨、泣愁----但如此高贵、孤独的叫声,还是第一次,在瀚海的暗夜里显得非常清幽,凄美、诡异――

-

夜莺吗?他驻住脚步,迷惘地注视着――

------------------------------------------------------------------------------

-

注① 这里“我的海洋”,寓意李沪生的青春浪漫,和部队长比较起来,他更憧憬于某种“爱”的海洋----这种特属于60年代青年人的思想,在本书中异常活跃、昂扬。李沪生的“海洋”情结,甚至一直保持到文中后部-红木乡战斗“高潮”。本节中提到的“曾大军----”及以下的思想观念,都取自于一本叫做《兵士日记》的原本。

-

注② 下面这一段仍引自一本神秘的《兵士日记》。其实,在《帝国雄兵》中很多议论都引自同一日记。

革命仍在喧嚣着,然而采取的形式却颇具喜剧性。一方面是权力作用在加强,另一方面是有识之士在促其走向反面。

信仰是社会第一大力量,政权、法律列其后。信仰是一种社会凝聚力,粘合剂,是终极理性之源。中国革命没有深厚信仰基础,因而打完老财,分完田地,便又是赌开一局,民众心中的革命就算完事,于是又是赌牌喝酒玩女人,社会基础上层建筑又开始新一轮腐败和胡作非为。“散沙一盘”即此之谓。中国始终不具备自觉革命条件,只有运动群众。古往今来农民起义到头来,重修皇权,直至今日。

我想起醒狮下士的话来,中国人是崇尚女性的好手,水、月、鸟、林、花、草、鱼、虫----一切都是阴柔的,女性的,中国文化具有女性特质,西方文化具有男性特质。这应该就是中国一直阳痿不振的原因吧----

而真正的宗教是崇尚阳刚的,耶稣本人是神的献祭,穆斯林帝国曾覆盖欧亚非三大陆,而佛教始祖就是舍我其谁的楷模----宗教是有终极想象力的,它使人有信念的脊骨。佛到了中国来依附了地主政治庄园统治,失去了宗教意味。基督教尖顶建筑,穆斯林圆穹造型、印度佛教怪异变形的艺术,无一不寄托着想象力、自由思想----而中国的殿堂,并没有走出传统宗法思想约束,大成殿不过是农舍的放大,紫禁城的构建设置也不过是放大和精致化了的地主庄园。千年的农业社会除了养人活口(提供粮食、制造人口)复制自己以外,对人类并没有什么积极贡献。中国虽号称引入西方革命学说,但于社会思想和艺术,一直没有建树。宗教和艺术是思想建设终极源泉,美的精神是根本。美学史上大力张扬的男性英雄、音乐世界贝多芬式的一流交响乐、文学领域内具有世界意义的人文关怀,这些在中国都闻所未闻,前所未见。

中国的革命仅是初级的,甚至形式都不完备,还处在暴民革命阶段----

-

注③ 这里的“贵族意识”指的是50―60年代,由上一代知识分子传薪和当时有限的西方影响(西方电台、内部书籍)而在部份社会先觉者中间滋生出来的民主思潮和现代公民意识,尽管是朦胧的,然而却是积极的、有着重大向上的社会导向,她的直接成果就是1976年的“4.5天安门广场运动”。在本书中,主人公曾大军、“中亚泥布拖地”、李沪生、甚至部队长等60年代出身的大学知识分子军人,他们的言论行动,表现为独立思考、责任感、平等自觉和献身精神,显然同上述民主与现代公民意识有一定联系。

19.两匪逃窜

19. 两匪逃窜

-

远处有马蹄踏踏,沙丘上萧瑟空茫,鸟儿的声音越来越清晰,似乎越来越近,仿佛有两个鸟儿在发声,又像是在对叫。那声音像是传达着苦恋,在这茫茫沙海里,鸟儿的声音是从哪里来的呢?

自由的小鸟啊,唱着嘹亮的歌声!亚细亚的夜莺,你究竟在唱着什么?

当前:第78/486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