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雄兵全集校对版》第87/486页


它是因为大地太沉重

而栽下来的!

-

李沪生看着部队长驰马跃下悬崖,泪流满面,军务在身,追兵在后,无奈忍泪勒转马头,向右边的一条小路疾驰。两旁都是松树林子,远远地就看到一小片开阔地,一棵白杨混杂在一片直立松中间,格外分明。奔驰近前,果然看到脚下一座四石灶,松毛杨叶飘落,烟痕火迹,灰烬依然,正不知多少时间以前曾经用过,想起上个月自己和部队长向中苏边境进发时三颗灶五颗灶的往事,灶边篝火中两人烤火烧土豆,部队长的音容笑貌仍在,内心不禁潸然。跃马下来,扫开残叶,并不见上次经验的锲形石,也没有方向暗示。李沪生不禁犯疑,部队长难道讲错了吗?他扔了马缰,周围查看起来,路就断在这里,茫茫林海,根本没有出路。

“怪了!难道走上绝径了吗?”心中响鼓,走回来,在灶旁蹲下,又打量了一番,这是一个盾型的灶列,似乎放上一口中锅,可一次应付6人野餐炊饮,蓦然回想起部队长讲过数月前西北侦查行动,小分队一定来过这里!他怀中摸出军用罗盘,再一次审视石灶,下大上小的结构,中间是一个缺口,正对向东南方向,心中猛醒:眼下这只灶的缺口,难道不会是方向标吗?一定没错!他跃上马,抽缰击进,马儿钻进密林----林中光线阴隰,生着一些荆棘,挥刀抽砍,开道向前,渐渐地前方现出一条隐秘的灰迹,天色愈亮,路痕渐宽,行不上二里,林迹渐稀,一片光明的漫坡已经坦然眼前!这才又想起一路上露营野火中部队长那张憔悴苍老的脸廓----那络腮胡子拔节着银髭的脸角,那威严而不可抗拒的声音,那紧闭眉眼上方刻写的川字----那半醒半睡在自己身旁的神秘“老人”,那36岁赫赫有名的西域人物、那有着20年侦查员历史、有过建国以来大西北大西南几乎所有战事战役经历和经验的“老狐狸”----那个一路与之蛮缠愣打的宽仁长者——

“部队长!”他惊呼一声,不禁失声大哭起来!

-

李沪生在漫坡上站立许久,摸了摸怀中紧贴的地图,腰间的短枪战刀,这才纵马向漫坡下飞驰而来,含泪往塔城方向去。

又是一个黎明绝早,远处的草场、村落、城廓依稀隐现,在一条溪沟边下马,卸下马鞍装具,任马儿吃草饮水,自己去沟边用刀掘了几个地里的土豆----原野朝雾虚渺,缕缕炊烟正袅袅升起,村落中高音喇叭传来“大海航行靠舵手”旋律----公社广播站在调谐电台,啹哩呜噜的,忽然串台跳出 “莫斯科广播电台----下面开始中文广播----”声音,接着是悠扬的“莫斯科—北京”前奏曲----李沪生吃一惊,冷战时期,国际短波广播带着强烈意识形态色彩,向对方阵营宣传自己的价值观与生活方式。苏联在哈萨克斯坦建立了大功率的广播发射塔,特别是文革期间,强大的中短波频率,24小时向中国听众传播,自己以前听过----柴草带着湿露,正发出青烟,李沪生拨弄了一阵,火焰升起了,把土豆扔进火里----风向转变,又断续传来“我国政府严正声明----打倒苏修社会帝国主义----”一类的广播----

李沪生从火中掏出两个半生不熟的土豆刚要塞进嘴里,远方隐约响起了枪声,听声音像是很远,顺风传来,仿佛就在眼前;跟着耳畔响起了枪声,这一声不太远。他一惊,停住手——从遥远方向似乎正响起密集机枪声,李沪生扔下土豆,起身备马着装,两脚抹掉来过的痕迹,跃上马背,沿草场中小路向前踏去。

正是破晓,早牧的牛羊还没有上路,远处的村落还在晨洗之中,雾曦中远看一些房屋院围上书写的尽是“苏修亡我之心不死!”“提高警惕,随时准备粉碎任何来犯之敌!”一类的标语----寻路疾走中,又听到广播喇叭:“塔城军分区人武部和兵团10师联合公告:为维护边境安定和我国境内安全,全区军民联合起来,紧密配合,捕捉在逃匪特,坚决粉碎苏修集团妄图颠覆我国政权,境外武装份子妄图分裂祖国的痴心妄想!----”正听着,远处又传来枪声,策马奔回草野,一条小河挡住去路,他驱马涉河而过,河水清清,水面如镜,他看到一个羊皮裹身蓬头垢面的鬼影,不敢相信是自己。过河向前走了约莫半里,又传来枪声,风声草影里听到远远地有人喊:“就在前面,快追上去!”耳边又是一枪。

李沪生一时无法判明原委,好像四面八方都是枪声。草原上有些骑马身影向自己驰来,“叭叭!”又是几枪从耳边擦过,这才意识到人们是把自己当成逃窜匪特了,这一惊非同小可,忙策马向附近山林里急驰,绕过几丛小树林,再向前面簸箕形开阔地草场小路奔去----我边民早已严阵以待,布下了追捕流窜匪特的枪林弹网——纵使李沪生此时如当年长坂坡单骑赵子龙,一杆长枪、十八般武艺,又何能于千军万马之中如入无人之境!——心中暗暗叫苦,钻进了一片树林,奔了两里路,惊魂未定,摸摸胸前,地图尚在,枪声渐稀,肚子也饿了,下了马,拣了两个野果吃下,意外地发现了一条通往西南去的猎人小径。

他原来是想直插塔城,但刚才被堵住了,便转而从阿拉山口穿过去。打开军事地图,远望西部,那里是铁列克提前线。

6. 润润草甸

6. 润润草甸

-

这一带没有人,李沪生在路边意外地发现了一个边防检查站,跃下马,进了门,是一个木屋,墙上靠着枪,竟然没有人,挂电话要军分区,居然也不通。他等了一会,还是没有人,从桌上抓了一张纸,斟酌了一下,钢笔疾书:“请速告塔城分区,苏军在正西北100公里处有大批坦克集结,可能最迟明天有战事,望注意。我军侦察员李沪生,即日!”随即又要了一次分区的电话,这次要通了,接电话的刚好是分区政委梁越,原来在西宁时两人就认识。李沪生向他紧急通报了前线侦查和山洞里听到的情况:“可能要出事!”并请立即转报乌鲁木齐军区。梁越吃了一惊说:“我们已经命令停止巡逻了!”问明了他的位置,让他等着,马上派人来接。李沪生等了大约20分钟,急驶来了一辆嘎斯69吉普车,车上是一位参谋。李沪生告诉他这个边防站没人值守,高参谋立刻通报了分区。这时快马从附近兵营赶来了一个班的骑兵,留下两个战士。李沪生随由其中的5人马步陪同,疾驰军分区。高参谋的小车又向其它边防站点检查去了。

-

塔城位于中国西北角,是中国离海洋最远的城市,毗邻哈萨克斯坦共和国,位于新疆西北部、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中部,地处东经82°16′~87°21′北纬43°25′~47°15′之间,距铁列克提前线40多公里。军分区座落在城市一角,梁越政委正在召开军民联防会议。李沪生把地图拿出来,汇报了自己和部队长潜入哈萨克斯坦西部和昨晚在山洞了解的情况,T-10坦克核火箭击毁事件,特别提到苏军坦克长和东匪首领流露出来的战争信息----几个分区首长都吃了一惊,要李沪生当场写一份简要文字材料;同时立刻让摄影干事翻拍了缩图,并晒印了一份。作战室薛参谋拿着地图端详了一阵,取来显影药水,在地图周边涂了一层,渐渐地左下角现出几个俄文字母Соловьи поют, заливаются,1948和几个梵文字母----梁越政委让取了放大镜,李沪生一眼辨出那几个字是“夜莺”,那1948和后面几个梵文字母又代表什么呢?现场几位都摇头。李沪生反复强调这次苏军有备而来,来势汹汹,不可轻敌,问塔城到伊宁一线部署多少兵力火器,又问今年以来哪些山口形势最紧张----

姚副司令员说今年6月10日塔城以南巴尔鲁克山西部塔斯提曾发生过打死两名苏军士兵和马匹事件。副司令员简单勾略了一下正面当敌情况——苏联领土扩张在边界上看得很明显,它交通发达,机械化程度高,部队机动快速,依其优势,趁我巡逻间隙,在铁列克堤与禾角克两边防站之间实际控制线我侧,垒放很多石头堆,粉刷成白色,非法私设界标,企图造成既成事实,后果非常严重----梁越插话说,铁列克提明天巡逻活动,上级让坚持,有电影厂摄影员参加----李沪生一听愣住了。

副司令员和梁越政委已召开专门军事会议,布置兵力,拟定对策----

-

李沪生中午在分区食堂吃饭,梁越政委已经安排了住处,他栓了马,先到伙房旁边浴室洗了个热水澡,换了梁政委给的干净内衣,进屋,在床前小桌上展开地图,还在琢磨那几个字,为什么在这张地图上要有“夜莺”的密码?这和部队长传达上级称可疑的长期潜伏特务“红夜莺”、中苏、中印边境以‘红夜莺’为代号的神秘电台----有什么关系?彼得和湿塔都说见过‘夜莺’,这个人是谁?”越想越不对劲——

“不是说停止巡逻了吗?怎么还有新闻记者参加?”

-

屋里有点闷,他推开窗,忽然看到屋外闪过一张脸,颅头饱满,嘴角一颗珠红色暗痣,霎时想起了在蚌埠列车上看到的那个新疆籍军人,是他借走了赵忠诚那本日记----李沪生一把卷起桌上地图,收拾行装,来不及向梁政委道辞,出门牵马,就见那个新疆籍军人骑着马正向大院后面山地缓缓而去。李沪生上马,紧随其后。行了七八里路,前面那个人马步加快,李沪生也加快。那个人上了岗子,李沪生也上了岗子。不远处传来喊“杀”声,原来是军事演练----那军人跃下马,加入了教练队,指导战士做各种抵近逼敌战术动作----李沪生策马从旁经过,一张陌生的脸,那颗暗痣也并非生在左嘴角,而是在右嘴角;而且也没有在列车上那个人高大----

-

那次是在蚌埠车站告别了亲爱的露露,乘坐陇海铁路特快列车前往兰州的----那天下午阳光暖暖地----仿佛有一扇门,她走进去了,我也跟进去了----她从另一扇门出来了,不见了----连门框都不见了,门槛都是透明的----只看到一双眼睛,美丽的善良的眼睛----温润润的,我所爱的——看一眼就永远不能忘怀的、会心慈祥和关切的----心爱的----

-

阳光暖暖地烘晒着,他离开训练场,继续往前走,越来越远了,浑然不查。到了一个小石山,向前行了四五里,和煦的阳光灌满了脚下的草甸子,慢慢走到了绿草高地的顶端,驻下马来。这片草地好美啊,柔柔的、细细的、润润的,嫩嫩的----他下了马,坐下来----他太累了----好想躺下来休息一会啊,他睡着了。他梦见夜晚,梦见了清香的中亚细亚草地,梦见草头上升起了清光,梦见了少年时代的月亮,梦见了自己心爱的姑娘。

-

青草地上的满月

把你的面容露出来

等你露出面容

我就好亲你

当前:第87/486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